【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 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2943943 上传时间:2022-03-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 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 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 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 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 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5杜甫诗三首,学生用书P27)诗海拾贝去蜀杜甫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赏析】此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这年四月,杜甫的朋友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诗人在蜀中失去依靠,于五月离开成都,乘船东下,写下这首诗。首联回想客蜀时间之久,暗示国家动乱时间之长;颔联言离开蜀地的去向,暗示前途艰险;颈联诗人抚今追昔,叹息自己年老力衰,同时流露出了人生无奈的辛酸和一事无成的悲哀;尾联就表层意义来说,是在自我解脱,其深层意义是发出了位卑忧国的肺腑之言。【思考】这首诗的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2、。语林撷英一、文本名句1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其一)2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其三)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二、杜甫名句1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梦李白(其一)2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孤雁)3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4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生用书P28)1字音萧森(xio)暮

3、砧(zhn)环珮(pi)青冢(zhng) 朔漠(shu) 省识(xng)渚清(zh) 潦倒(lio) 2一词多义(1)间(2)急(3)向3词类活用玉露凋伤枫树林使动用法,使凋落衰败无边落木萧萧下名词作动词,落下,飘坠4古今异义艰难苦恨繁霜鬓古义: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今义:艰苦困难。万里悲秋常作客古义:指远离故乡。今义:一万里的距离。画图省识春风面古义:图画。今义:画图画。百年多病独登台古义:借指晚年。今义:指人的一生,也指多年或很长时期。作者卡片姓名杜甫生卒年712770字号称谓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籍贯襄阳(今属湖北)相关材料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时被叛军俘获,逃出后任右拾遗,

4、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其作品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等背景呈现(1)秋兴八首(其一)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当此秋风萧瑟之时,诗人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2)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也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的秋天。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有些历史人物的事迹深入人心。咏怀古迹五首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杜甫吟咏古迹,追思

5、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3)登高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有来。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知识链接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有时专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秋兴八首(其一)的主旨句是哪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分析。我的答案:_2咏怀古迹(其三)各联写了哪

6、些内容?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我的答案:内容目的首联写王昭君出生地的景象颔联正面赞扬王昭君坚强的性格,指斥君王的昏聩颈联尾联表达对昭君的思念与同情答案1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点出诗人滞留夔州已有两年,眼看菊花两度开放,幽思不已,泪如泉涌,足见心情的哀伤;“孤舟一系故园心”说明诗人漂泊在外,有家难归。寄身孤舟,故园之思,一心长系。“孤舟”成为诗人漂泊流浪的意象,其情令人怆然。这一联表达了诗人羁留的悲苦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所抒之情为本诗主旨所在。2从侧面烘托昭君形象叙述昭君遭遇写千年来琵琶的幽怨声,学生用书P29)1找出秋兴八首(其一)前两联中的意象,并体味这些意象的特点及其寓意。名师指津作答

7、时,意象要指出描绘的具体景物,特点要说出各意象表露的特质或者状态,寓意要结合诗人经历和“安史之乱”的现实来总结。我的理解 在这首诗的前两联,诗人选取了“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江间波浪”和“塞上风云”等诸多意象,其深刻的寓意既有时代的背景,又有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意象特点寓意玉露生命极短叹人生之秋已到来枫树林暗红、缺乏生命气息唐朝由盛而衰,“凋伤”意指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败巫山、巫峡萧瑟阴森唐朝“安史之乱” 后衰败的气象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不平静唐朝战争风起云涌,国家不安宁,令人悲伤不已2.秋兴八首(其一)第三联在写法上有何变化?请赏析。名师指津这首诗前两联写景,第三联转入写情。抓住“

8、丛菊两开”“孤舟一系”“他日泪”“故园心”即可归纳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我的理解这首诗的第三联由景生情,抒发感慨。“丛菊两开”,指离蜀历经了两秋;“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漂泊。而“他日泪”则生悲情于从前,“故园心”则托相思于万里。诗人漂泊在外,眼看菊花两度开放,不禁思绪万千,泪流满面。3如何理解“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句诗?名师指津“怨恨”隐于“曲中”,弹曲的琵琶竟“作胡语”,远离故土的忧思正是从这句诗中迸发而出。我的理解 这句诗借昭君怨之曲点明题旨。昭君之怨歌当从“琵琶”中弹出,饰“琵琶”以“千载”是指其怨恨长久,何况汉人又“作胡语”,此中更透出离家去国之怨思。昭君唯以琵琶寄意,遗

9、恨千载了。4诗人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有何目的?名师指津诗人写王昭君的怨恨是借王昭君的遭遇来暗写自己的愤懑与不平。我的理解诗人写昭君的怨恨之情,寄寓了诗人对王昭君的深深同情,也暗含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5登高这首诗的首联有何特点?名师指津抓住诗歌首联中富有特色的意象,概括诗人描绘出怎样的一幅图景,分析时,要结合具体内容。我的理解这首诗的首联起句以一个全景描写,写出了三峡急风猎猎、秋高气爽、啼猿悲秋的特点,格调高亢,气势恢弘,境界阔大。第二句转写眼前景物,“渚清”对“沙白”,色彩如画,加以飞鸟盘旋其中,静中有动,描绘出一幅明丽清爽的峡江秋景图。6怎样理解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所表现出的情怀?名

10、师指津本诗所表达的情感比较复杂,特别是最后两联集中地反映出诗人当时错综复杂的情感体验。作答时,要细致分析,概括出诗人的不同感受。我的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肖像、身体状况、心理、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一个颤巍巍站立在深秋季节里的满头白发、满脸悲愁、体弱多病、长年漂泊的老者形象跃然而出。诗人独自登高望远,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这里有对漂泊生活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叹,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执着,更有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咏怀古迹(其三)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一幅图画,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合适、不

11、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名师指津对诗人创作意图的把握,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无论同意与否,都要具体分析诗人描绘的这幅图画与王昭君的关系。我的理解(观点一)不同意。常言道:人杰地灵。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诗人在此是以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观点二)不同意。诗人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群山万壑赴荆门”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诗人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

12、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和谐的。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登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法指导秋兴八首(其一)以描绘秋景作为外在的行文线索,以抒发悲秋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脉络,不仅是悲自然萧瑟之秋,更是悲人生老大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

13、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运用借景抒情法,首先,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做好依托。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浓厚的思想和感情蕴涵,做到情景交融。再次,要把立足点放在抒情上,因为借景抒情,关键在“抒”,即写景是次,抒情是主;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要为抒情而写景。随堂练笔任选一景,以“借景抒情”的写法来加以描绘,写一段文字(片段),要求语言优美,不少于200字。范文示例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

14、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学生用书P30)沉郁忧国的杜甫杜甫生活在那个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他用卓越才华和惊人毅力建造了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的丰碑。沉淀于诗中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铸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

15、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由一己的苦难推及广大人民的不幸;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适用话题面对杜甫鱼禾我曾经不大喜欢杜甫的诗。我喜欢的是那种意气风发的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十月底,我随同参加甘山笔会的朋友们,来到函谷关之东的石壕村,看了崤函故道。故道上是深深浅浅的车辙。不知道从哪一年起,这段路不再有人走,于是那些车辙化石般地凝固,一直保留到今天。故道尽头生长着大片的荻花,雪白莹亮,在阳光下恍若一片雪湖。杜甫曾从这里匆匆经过。在落魄的行旅中,遇到了苛吏抓丁,于是写下石壕吏

16、。我看着那些充满沧桑感的车辙,心头生出些微的苍凉。从崤函故道回来,我开始通读杜甫,并向往把杜甫所到之处都走一遍。与朋友们来到杜甫陵园的时候,正值夕阳如酒。我面对微微颔身的杜甫雕像,心情着实有些复杂。这个陵园,是巩义的文化人自筹资金修建的。那是在二十多年前,一次偶然的陪同参观,使作家张鑫琦为杜甫故里的残破深感赧颜。此后的五年,他与巩义文化界的同道,从酝酿筹划到落实资金,从请人题碑到协商征地,呕心沥血,几经周折,在财政没有丝毫投入的情况下,完成了杜甫陵园修建的全部工作。其间的辛苦自是难以尽述。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他们自带干粮,深入嵩山,找到了用以装饰陵园的火山冲刷石;他们连续多日白水就冷饭,为杜甫

17、陵园义务栽植数百棵松树。瘦弱的画家徐小龙曾为栽树把自己累病过。读着张鑫琦写于十年后的杜甫陵园修建记,我想我明白,是什么支持着这些人自发自愿地来做这些,历经磨难也不放弃。想起在气温突降的陕县地坑院大门外,一帮子参加散文笔会的人,在冷风里吟诵杜甫石壕吏的情景。杜甫被热爱的理由,是诗歌,却又不仅仅是诗歌。一个人的文字与他的生存方式是息息相关的。有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字。杜甫一生穷困潦倒。初识李白,曾有飘蓬之叹:处身贫病,昧尽世态炎凉;终老之际,犹自艰难苦恨。国破民困之忧,流离颠沛之痛,经由充满悲悯的表达,使他赢得了“诗圣”的美誉。不过在我看来,李白称诗仙或许是对的,而杜甫则是一位地地道

18、道的诗“人”。我深信杜甫之悲悯,不是居高临下或旁观的立场选择,而是同为天涯沦落的同命感。这使他的诗似铅,凝重,收敛,有一种看不到伤痕的痛楚。同为游历,别人看到的是仙道游侠、光风霁月,杜甫看到的则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是“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他不是以韵律和辞藻打动了我们,而是以血泪。至少,我原来不够懂得这种可贵。当我汲汲于文字里那种光洁雅致的美感时,一位朋友曾批评我,你的文字缺少痛感。我未明白,犹自辩解:每个写字的人心中都有疼痛,我即使不触及,读者似乎也能体会。他于是发给我一个层叠的笑脸。他笑的,必是我的轻狂。“疼痛”两个字,不似我理解的这样狭隘。它基于人道,连结着许多人的

19、生存状态。只要同类在疼痛,我们就不可能不疼痛;设若不是,则我们的心已经麻木、痛感已经枯萎。闭目塞听的文字,无论有多么雅致,都至多不过是花边罢了。我也无数次地思考过文字的价值,只是我眼中的自己太强势,遮掩了外部的世界和内心的真相。我看到了枝叶的葳蕤,而不理解根的深埋。看过许多故事,只有极少的能使我流泪。使我流泪的当然不是作者的优雅,而是人物含辛茹苦的命运。帕慕克说:“小说家的政治观点来自他的想象,来自他将自己想象为他人的能力。这种力量使他能够替那些不能为自己说话的人代言,那些人的愤怒从未被倾听,他们的话语曾被压抑。”这一点,也及于所有的作家。【思考】1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答:_2

20、第五段作者为什么要详写修建杜甫陵园的过程?答:_参考答案:1从全文看,对比开篇,欲扬先抑,留下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为下文作者重新认识杜甫及其诗歌做铺垫,利于突出杜甫的形象。2突出表现了文人们对杜甫刻骨铭心的热爱和无比尊敬;烘托出作为诗人的杜甫忧国忧民的人格感召力。,学生用书单独成册)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凋伤(dio)霜鬓(bn)塞上(si)渚清(zh)B青冢(zhn) 万壑(h) 憔悴(qio) 暮砧(zhn)C朔漠(s) 环珮(pi) 省识(xn) 单于(chn)D呼啸(xio) 和诗(h) 千载(zi) 寂寥(lio)解析:选A。B.“砧”应读

21、zhn。C.“朔”应读shu。D.“载”应读zi。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归来B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前往C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节省D潦倒新停浊酒杯 潦倒:衰颓解析:选D。A.回:回旋。B.去:离开。C.省:曾经。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A白帝城高急暮砧 B玉露凋伤枫树林C环珮空归夜月魂 D丛菊两开他日泪解析:选B。“凋伤”是使动用法,使凋落衰败。4下列句子出自杜甫的律诗秋兴八首(其六),排序最正确的一组是()花萼夹城通御气瞿塘峡口曲江头珠帘绣柱围黄鹄回首可怜歌舞地万里风烟接素秋锦缆牙樯起白鸥秦中自古帝王州芙蓉小苑入边愁ABC D解析:

22、选B。由律诗押韵的知识可以判断,末字分别为“头”“秋”“鸥”“州”“愁”的句应该位于首句和偶句的位置,只有B项符合要求。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泊岳阳城下注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注】此诗是杜甫晚年兵荒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768年,诗人于此大约两年后病逝于湘江孤舟之上),是逢国破家衰时流亡之作。5这首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由哪些景物构成?答:_解析: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

23、近,一大一冷衬托出别样的悲怆。答案:描写了一幅风吹浪翻、孤舟寒灯、大雪纷飞的画面。由冷风、江浪、飞雪、寒灯等景物构成。6杜甫的诗有“沉郁顿挫”的风格,“沉郁”指感情深厚博大,“顿挫”指表达感情时停顿转折。结合这首诗,分析杜甫诗的这种风格。答:_解析:整首诗歌以豪景与壮志衬托出豪迈基调,又以岸风夕浪、舟雪寒灯作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答案:诗人身处逆境,心中的雄才大略却没有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激励着他,这种感情博大深厚。在表达感情时,开篇写江城之大,山城之高,起笔豪迈;接着写岸风夕浪、舟雪寒灯,由豪迈转为伤感;接下来由身处逆境,

24、毫不气馁,转为豪迈;最后自比鲲鹏,将感情推向高潮。(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不见注唐杜甫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知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7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_解析:这是一首以议论方式写的直抒胸臆的诗歌,作者的情感可以从诗后的注释和诗句“吾意独怜才”中把握。答案:对好友的挂念,以及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8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列举一种并作赏析。答:_解析:诗歌的颔联将“

25、世人”和“吾”进行对比,“皆欲杀”和“独怜才”相对,可以看出这是对比手法;另外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答案:对比手法。颔联通过“世人”与“吾”、“皆欲杀”和“独怜才”的对比,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突出了对李白的理解和同情。直抒胸臆。这首诗采用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直接表白情感,情真意切,质朴自然。(意思对即可)(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梅唐杜牧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来。偶同佳客见,似为冻醪开。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注】冻醪:春酒。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弄玉:战国时秦穆公之女,姿容绝代,善吹箫,非懂音律不嫁。萧史善吹箫,作鸾凤之响,

26、公以妻之,数年,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去,传为爱情佳话。9诗歌一、二联是如何描绘梅花风采的?试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全诗紧紧围绕梅花的美去写,生动塑造了梅花的形象。前两句主要描写梅花的优美姿态。找出表达技巧,指出表达效果即可。答案:运用拟人手法,首联将梅花比拟成了从瑶台仙境下凡的仙女,她袅袅婷婷、羞羞涩涩地在溪边对着水面端详着自己的倩影,为梅花赋予了生命和灵气,把梅花写得美妙超凡。颔联写梅花姑且让洁白无瑕的雪与自己相比,而敢于超越艳丽的春光决不随顺其后,赞扬梅花妒雪欺春的孤芳高洁。10咏物诗多为托物言志、抒怀,试分析诗歌所表现的诗人性格特点。答:_解析:这首诗表面写梅花,其实是写诗人自己,梅花的

27、高洁品行和刚直耿介,恰是诗人的真实写照。答案:一、二联诗人借梅花的风采来表现自己的品行高洁和刚直耿介,不肯随时俯仰的性格。三、四联写了梅花为“佳客”助兴、愿有情人成为眷属的多情坦荡,这也是诗人自己多情坦荡性格的写照。三、语言表达11下面这段文字的若干句子中,句子内容有语序不当的,请找出来进行调整,使语意连贯、合理。“安史之乱”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界标。当时,诗人杜甫就以积极入世的精神,勇敢而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即使在大局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也从来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的诗坛上,杜甫的教育作用、美感作用和认识作用都是别人难以企及的。这就是后人将其人尊为“诗圣”,将其作品

28、尊为“诗史”的理由。答:_解析:第句应先说历史变迁,然后再说文学的发展;第句中并列短语的排列整体顺序应是“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这样才符合认知规律。答案:“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界标,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在我国的诗坛上,杜甫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都是别人难以企及的。12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杜甫的“自谓颇挺出”,是一句充满自信心的自我评价,它有着历史和现实的依据。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器识和文学才华也是十分自信的,而这两点,也恰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两项重要考试内容。历史的是家庭的影响,现实的是个人的秉赋。所以,他在最早的行卷之作奉赠韦

29、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才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的自负诗句。答:_解析:排序时注意确定中心话题,然后根据句中的关键词理清句间的逻辑关系。比如本题中,通读句子后会发现是在论述杜甫的“自谓颇挺出”的自信心之后,分析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进而就“个人的秉赋”进一步论述,最后举例证明上述论断。答案:13以“蜘蛛结网”为话题,分别写出褒义、贬义且语意完整的一句话,要求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1)褒义:像蜘蛛结网一样_。(2)贬义:像蜘蛛结网一样_。解析:要由“蜘蛛结网”展开联想和想象,褒义是要对它赞扬,贬义是要指出其负面的情况,还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答案:(示例)(1)一丝不苟,才

30、有圆满结局(2)企图网住别人却也网住了自己14下面是网友对一嘉宾(国税工作人员)的访谈节选,请用一句话概括此嘉宾的观点。(不超过35个字)(网友)提问:对于纳税服务的宣传,目前税务机关更多的是一种“广而告之”的宣传,但是一对一的宣传我觉得可能稍微弱了一点,能否针对大企业开展专场政策辅导解读?(嘉宾)回答:近年来,国税不断加大税法宣传力度,特别是以每年的税收宣传月为契机,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税法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大力营造“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有效提升了税法遵从度。目前,针对大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我局专门成立了大企业管理部门,在实施大企业专业化管理的同时,组建了一支专业服务团队,面向大企业推出了上门服务、咨询解答、政策辅导等“点对点”的个性化服务,并通过“税企通”平台实时为企业纳税人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答:_解析:将嘉宾的回答切分成两句话,然后逐句分析,概括出内容要点。答案:我局专门组建服务团队面向大企业推出了上门服务、咨询解答等个性化服务。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