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2925316 上传时间:2022-03-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9.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本科生毕业论文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所在学院: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专 业: 人力资源管理 姓 名: 徐颖 学 号: 1340330028 指导教师: 李存书 完成日期: 2017 年 5 月 4 日目 录摘要IABSTRACT.II一、引言.1二、相关理论概述1(一)大学生就业的内涵.1(二)大学生就业的相关理论2三、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3(一)大学生市场供求形势日趋严峻.3(二)性别歧视问题严重4(三)大学生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凸显4四、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5(一)经济增速放缓,拉动就业乏力5(二)企业认为女性生理成本过高6(三) 大学生就业观不成熟.6五、缓解当代我国大

2、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8(一)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创业8(二)维护公平的竞争原则9(三)提升个人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9六、结语10致谢11参考文献12摘 要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的高考制度得到了恢复,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培养出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但由于社会、企业及大学生自身等因素的影响使大学生产生了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会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提出相关理论,再对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其次阐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最后提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关键字: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结构性失业;相对过剩人口ABSTRACT

3、After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China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has been restore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society, the enterprise and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is di

4、fficult. If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not be effectively resolved, it will have an immeasurable impact on soci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theory,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pro

5、blems existing in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n expounds the causes of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College students.Keyword: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y;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Relative surplus population代写各专业硕博学位论文,代写代发CSSCI、北大核心论文,合作加QQ:97079517、 97079518 ;

6、微 电同号:1580 1280 825。淘宝交易,安全无忧。CSSCI来源期刊:电子政务、汉语学习、会计与经济研究、现代中文学刊、甘肃行政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民族学刊、大学教育科学、金融论坛、南方经济、东北亚论坛、宁夏社会科学、法商研究、云南社会科学、人文杂志、甘肃社会科学、东北大学学报、自然资源与环境。审稿周期:35-90天办结查稿。北大核心期刊:西安理工大学学报、心理与行为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人口与发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现代法学、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武汉金融、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成人教育、中国科技翻译审稿周期:35-90天办结查稿。普刊:中国新通

7、信、兰台内外、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农村科学实验、今日财富、心血管外科中国结合医学、经贸实践、语文课内外、记者观察、新课程、现代职业教育、建筑与装饰、畜牧兽医科学、化工管理、魅力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教育时代、心理月刊等300多家国家级、省级普刊。审稿周期:1-7天办结查稿。IV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17届本科生毕业论文一、引言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高考大国,1977年由文化大革命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得以恢复,大学生的人数开始逐年增多。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发布了九年义务教育的相关规定,以提高人们的素质水平。高校的扩招、民办教育机构的涌现使得我国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这时候问题开始出现,一大

8、批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无法就业。而现在不仅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的问题,还有一批因为种种原因被解雇的员工和在农村务农的人民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有许多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而结论却不尽相同:有的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规模太大。也有学者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的就业难,与高等教育的规模大小无关,因为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规模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很小,应该继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理论界对大学生就业难的认识不一致,大学生就业难依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将分析该社会热点问题,在对大学生就业难表现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

9、,提出了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二、相关理论概述(一)大学生就业的内涵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和政治的稳定。目前,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而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需就业人口多,因此这一问题又显得更为突出。我国的许多学者都认为,目前我国社会上的首要问题是就业问题1。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被予以厚望。他们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最直接的主体,其未来的发展反映着我国国力的兴衰2。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连续14年超过70%。但也可以这样理解,在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就业形式多样化的前

10、提下,每年仍有30%左右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二)大学生就业的相关理论1.马克思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的最后一章提到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出现两种不同的趋势:一方面是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另一方面是劳动力的供给绝对增加,这两种趋势作用的后果就造成了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人口规律3。在机械代替人力的现代化环境中,资本家总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希望以最少的人力发挥最大的效率,无形之中市场配置就起了主导作用。但是,资本积累到一定过程,失业必然产生,进而也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马克思认为失业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常态,且它的数量

11、和态势并不可控;但同时又不能太悲观,这大量的闲置人员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4。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的失业现象同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分析,这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失业的根源进行的总结5。尽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对失业问题的相关研究,该理论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2.性别歧视理论一般来说,性别歧视主要指的是对女性的歧视。而职业性别歧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女性人口就业率较低、下岗失业比严重和职业报酬差距大6。尽管每年的调查结果有所变动,但性别歧视的总体情况没有明显改善。古往今来,性别歧视就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但是性别歧视

12、的现象还是一直存在。在职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女性由于歧视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7。性别歧视理论是在性别歧视现象的基础上产生的,各个领域的学者都对此有各自的观点。以社会学家的观点为例,他们认为:“在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性别认识的强化以及对男女两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不同角色的希冀是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劣势的主要缘由之一,不仅影响女性参与到劳动力市场的决策,而且影响了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职业选择,也会影响雇主的招聘行为。”8根据性别歧视理论可以推断,大学生中女大学生的就业将会更加艰难。3.结构性失业理论综合一些经济学家对结构性失业所下的定义,可以这样理解,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等的

13、变动,使劳动力在包括技能、经验、工种、知识、年龄、性别、主观意愿、地区等方面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一致而导致的失业。这一定义既指出了结构性失业的形成根源,又较全面地概括了结构性失业的种种状况9。结合结构性失业理论可以看出,如果大学生所受的教育及其本身的素质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那么就很容易导致结构性失业。三、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一)大学生市场供求形势日趋严峻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实施高等教育“适度发展”战略以来,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多。再加上我国20世纪初的“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影响,大学生的数量开始暴增10。2001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在114万人左右,到2010年就增长到了631万人。虽然

14、从2010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增幅放缓,但总量依然巨大。直到去年,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数量达到765万人。以2016年就业形势为参考,2016年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而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以后不再升学的学生的数量也与大学生的数量差不多。青年的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再加上500万左右的社会失业人员,社会中面临着就业问题的人数可达2000万。而新增就业岗位就只有1000万左右,也就是说有将近1000万的人将面临着失业的风险11。这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二)性别歧视问题严重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职业场上,性别歧视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尽管现在女性的社会地位已经

15、很高了,但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残留的思想使部分人依旧认为女性不如男性。近年来,我国对女权的研究文献不计其数。这些文章都显示我国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例如,2016年的大学毕业生有765万,有96万人不能及时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大学生。女大学生就业难并没有因政府的关注而改善。相反,这样的问题随着大学生就业日趋艰难的情况下,女大学生的就业还面临着不少的挑战12。这些挑战基本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女大学生就业空间相对狭小,第二用人单位承担女职工的成本较高,第三女性辛苦工作所得的满意度往往低于男性13。这三个挑战使初入社会的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加巨大。(三)大学生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凸显大

16、学生就业还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一方面表现在大学生对就业地域、单位的选择唯心,失业也职位空缺并存;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大学生类别、学科、专业与岗位实际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就业矛盾14。1.优先选择发达地区、大企业,而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无人问津目前, “到大城市、去沿海、进特区”成为许多大学生求职择业的首选15。很多大学生设法毕业之后想法留在发达地区,他们宁愿住在十几平米的出租屋内省吃俭用,也不愿意回到生源地就业。这就导致在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欠发达地区却缺少人才的现象发生。在大学生招聘会上,很容易看到这样的画面,著名的大企业前应聘的大学生排成长龙,而中小企业却鲜少有人问津。甚至有的中小企

17、业来自欠发达地区,他们千里迢迢赶来招聘,却往往空手而回。2.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实际需求太高现在许多的大学生面对就业的实际需求太高,主要表现为两种具体情况。其一是,部分大学生学习的是某一专业,他们在找工作时要求专业对口,而对专业的要求太高往往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其二是,部分大学生毕业后会听从父母的意见选择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而这种类型岗位的竞争强度非常大,往往是几十个人竞争一个岗位,很多人失败了就会选择下一年继续考,失业也就产生了。四、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一)经济增速放缓,拉动就业乏力表面上看,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基数的庞大加上高校的扩招,形成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然而真正制约大学生就业

18、原因的是国家的经济发展。虽然说,我国近年来经济一直在发展,甚至可以说在高速发展,但实际情况是我国现在正在采取经济增速放缓的政策。2011年,我国的GDP增长为9. 2%,2016年GDP增长6. 7%,可以看出,短短五年间,我国的GDP增长下行了2.5个百分点16。我国采取经济增速放缓政策是受到2008年 的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影响,但从2012年开始,中央政府高瞻远瞩,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增长目标与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经济增长下行,必然要有一些企业倒闭,而企业的岗位自然也就减少了,市场对于就业的需求必然受到冲击,就业自然更加困难。按照传统经济学的经验

19、,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够带动120-150万人的就业,同理,GDP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就会减少约120-150万人就业。因此,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政策下,必然会限制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二)企业认为女性生理成本过高在我国,对女性的歧视由来已久,与其说是企业在招聘时歧视女性,不如说是整个社会依旧存在着对女性不公的看法。不过这二者歧视的原因却不尽相同,这里主要谈一谈女性受到企业歧视的主要原因。资本家追求利益最大化,在招聘时,招聘公司把对女性的关注重点放在生理方面,包括女性的恋爱和结婚事宜、现时年龄等,而在同样的条件之下,对于男性和女性一般采取男性优先的原则。对于同一岗位中男女竞争的问题,企业

20、表现出十分明了的态度,就是优选男士。在企业的观点中,对于女性由于生理上的一些事宜导致的不必要支出是过多的。然而这对女性是很不公平的,女性在很多方面的能力都不比男性差,她们在生理方面所消耗的成本完全可以通过工作能力来弥补。而很多企业却忽视了这方面,这也是由于企业急功近利,不看个人能力所导致的。(三) 大学生就业观不成熟造成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很大一部分原就在于大学生的就业观不成熟,他们所处的环境,所受到的教育形成的教育观与自身不匹配。大学生就业观不成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对工作对发展潜力和空间认识不足很多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有着雄心壮志,选择去北上广等发达地区就业。这种观念的学生越多,发

21、达地区和城市的就业竞争就越激烈。发达地区和城市虽然资源众多,但其实我国的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也是相当大的。与发达地区相比,许多二三线城市的的就业水平并不比一线城市差,且竞争压力小,但依旧有许多大学生选择在发达城市寻找机会。这就说明在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里,对工作潜力和空间的认识仅停留在城市的规模之上。2.对专业对口的要求太高许多高校在设置专业的时候是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大多数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一般都会选择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但是社会在高速发展,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导致高校的专业和市场的需求产生脱节,这就会发生学生找工作时专业与岗位不符合的情况。很多大学甚至生即使面对专业稍微不匹配的

22、工作时,也直接选择放弃而不愿意试一试,这就导致他们很可能很长时间都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这事实上也就是就业观不成熟的表现,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3.要求工作必须有稳定的收入且社会地位较高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更愿意选择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传统的铁饭碗观念还是在许多人脑子中存在着,非常多的大学生喜欢稳定、待遇较好的工作。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的工作,很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也具有稳定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优势。然而国家公务员考试录取率近五年浮动在1.7%,也就是说会出现一百个人争取一个岗位的现象产生17。很多人在竞争失败之后会选择再考一年,失业也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五、缓解当代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23、一)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创业面对现下经济增速放缓的政策,就业市场严峻的形势,大学生如果依旧按部就班的找工作,那么很可能面临失业的风险。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出企业,自主创业。但是目前,大学生的创业面临着重重困难,需要高校及政府的合作,培养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1.政府制定政策鼓励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在初期创业的过程中困难颇多,如果政府在政策上不能对其有所侧重,那么大学生很可能初期就面临着巨大的创业失败的风险。其一,大学生刚刚踏出校园,既无实践和工作经验,又无物质基础,他们对于创业凭的仅仅是一腔热血。因此,政府为了鼓励大学生就业应当提供公益性质的创业培训和优质大学生创业项目,为大学生提高

24、创业技能和储备资金做好必要的保障。其二,创业风险高,而大学生对创业项目又缺乏客观全面的评估能力。因此政府应当建立机制鼓励创业成功人士对大学生创业活动进行指导评估,降低创业项目风险,出台以大学生创业为核心的创业保险、创业融资等金融政策。2.高校实施创业教育 “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大学生在未来将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将首先成为岗位的创造者。”以创业性就业为目标的创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改革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的趋势。因此,高校应当确立以创业人才为导向的培养目标,把创业教育融入到平常的教育课程当中,注重创业实践,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二)维护公平的竞争

25、原则就业的竞争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公平。性别歧视极大地破坏了公平的原则。大学毕业生初入社会,每一个人自身都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很强的可挖掘性,如果给他们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相信他们都会很快表现出自己的价值18。但是要求企业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是不可能的,很多企业只追求片面的利益最大化而无法看到一个人真正的能力。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国家来维护公平的竞争原则,改善社会上对女性不公的看法,引导企业改变对招聘态度,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就业环境。(三)提升个人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1.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就业环节中,学生的就业能力非常重要。学生的就业能力即“可雇用性”,是指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就业

26、能力不仅包括狭义上理解的找到工作的能力,还包括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引导之时,首先,要让大学生能对企业各层面的知识有所掌握,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其次,大学生还必须具有较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也是个人能力的一种体现。最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一定的实践能力,让这些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融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去,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19。2.加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在大学生的就业环节中,自我约束的能力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要求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意志力和能动性,不断去学习心得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在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就业能动性的问题,它指的是学

27、生在自身就业的生涯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拼搏,调动自身的能动性,主动去实现岗位职员和学生身份之间的互换。从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毕业的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明显不足,他们缺乏就业的明确意向和规划20。所以这里就不光要靠大学生自己,还需要高校帮助他们加强自我约束的能力。3.树立正确就业观教师要把就业的相关理论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这可以通过理论指导或专门的讲座等方式来展开。具体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要对学生的就业进行科学的引导,让学生对就业的理念有系统的了解。在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就业培训时,根据学生的现状,帮助他们规划自己将来的就业生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第二,要引导

28、学生正确定位自己的价值。大学生心高气傲,容易好高骛远,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价值,这种思想会对学生将来的就业产生巨大的阻碍,因此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就业观进行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第三,学校对学生进行就业安全方面的教育。学生由于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初入社会有可能遇到合同陷阱,平时应该加大学生对这方面法律知识的学习,学生认识合同中常见的陷阱。六、结语本文希望通过分析现今大学生就业方面的问题,探讨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通过分析和调研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当今社会,就业的环境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整体上看,岗位少而毕业的大学生多,就业形势不佳。从调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

29、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常见的有,高校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社会出现脱节,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就业公平竞争原则遭到破坏,大学生就业观不成熟等。这些问题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而这一问题又给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因而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这篇文章的分析和研究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希望能为当前我们国家在解决大学生就业方面问题时,提供一点参考的价值和借鉴的意义。致谢论文虽然已经结稿,但是由于本人能力不足,加之时间精力有限,在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上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对此,日后在学习中一定加以改进。借此机会,我要特

30、别感谢我的导师李存书老师。本文从选题到写作过程中,框架的拟订、观点的斟酌、用词的精确、内容的取舍等等都得到了李老师的悉心指导。由于李老师百忙之中抽出大量休息时间审阅论文稿件,悉心指点,本人才能够较为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同时,李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及平易近人的为师风范,深深地铭刻在了我的心里,成为我今后学习的榜样。在此,再次向我的导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参考文献1李云.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 广东社会科学,2014,(06):70-76. 2蔡昉.如何认识当前就业形势J.人民论坛,,2010,(04) :31-33.3于威威.当代大学生失业问题研究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

31、视角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4王中倩.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宁:广西大学,2014.5陈晓晖,于威威.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视角的我国当前失业问题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11):1-3.6杨晓艳. 我国就业性别歧视法律规制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5.7陈昊. 出口是否加剧了就业性别歧视?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再估计J.财经研究,2013,(09):109-119.8宋洪江.性别歧视与女大学生就业:调查与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1,(05):127-728.9佟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问题探析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10贺平.高校

32、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考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01):72-76.11高永生.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12张抗私,盈帅.性别如何影响就业质量?基于女大学生就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经验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03):83-90.13袁培红. 女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苏州:苏州大学,2013.14张欢.加强女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多维路径探析D. 开封:河南大学,2014.15章东飞.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16蒋凯.高等教育市场及其形成的基础J.高等教育研究,2013,(03):9-21.17徐丹丹. 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缺陷与完善以西方公务员录用制度为鉴 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18颜红叶.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01):114-115.19张春苏.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20郑普建.功能主义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D.南京: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5.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