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62859221 上传时间:2022-03-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文言文阅读。古人谈读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1加点字注音。不耻下问(_)诲人不倦(_)岂(_

2、) 默而识之(_)2解释下列字词意思。士人:_下流:_ 厌:_耻:_知:_ 识:_3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_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_4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_2.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这则寓言名叫_,选自_作者是_时期_家_。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物莫能陷也_以子之矛,陷子之盾_其人弗能应也_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画荻教子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3、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孤幼年丧父。资财物钱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荻芦苇杆。闾里)街坊,乡里,民间。惟读书是务只致力于读书。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荻画地(以用办法。)B.教以书字(书:写。)C.及其稍长(长:长,与“短”相对。)D.或因而抄录(或:有时。)2翻译文中画“”的句子。_3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原因有哪些?_4. 阅读理解。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4、”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释:曾子:孔子的弟子;女:通“汝”;顾:回来;彘:猪;特:只不过。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曾子之妻之市 听父母之教B.其子随之而泣 今子欺之C.汝还 顾反为汝杀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妻之市 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C.妻适市反 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3解释加点的词。(1)妻止之 止(_)(2)遂烹彘也 遂(_)4将下面的句

5、子译为现代汉语。(1)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_(2)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_5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_5. 回忆课文,回答问题。梁国杨氏子九岁,。孔君平,父不在,乃。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曰:“此是。”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补充原文。2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1)“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_)(2)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_)3文章的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及其特点,起到_的作用。4杨氏之子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孔君平与杨氏子很熟?_5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_6. 古文阅读。人生小幼人生小幼,精

6、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注释)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题目为编者自拟。专利:专注集中。已:同“以”。表示时间、方位等界限。灵光殿赋:即东汉辞赋家王延寿创作的一篇赋。坎壈:困顿,不得志。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1)固须早教,勿失机也(_)A坚固的 B一定C坚决地 D同“故”,因此(2)十年一理,犹不遗忘(_)A温习,复习 B道理,义理C治理,管理 D理睬,理会2说说下列解释对应文中的哪个句子。但是,人难免会有困顿的时候,即使在

7、青少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也应该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以自暴自弃。_3七岁时学习和二十岁以后学习,会有什么不同?请用原文作答。作者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1)七岁时:_(2)二十岁以后:_(3)说明:_4下面对作者观点概括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A.要在年轻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B.少年时是学习的最佳时机。C.如果年少时学习被耽误了,到年老时也无法补救了。D.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年少勿失良机,年老不可放弃。7. 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对话意思:_(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8. 小古文阅读训练。一人性

8、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j)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11文中所写之人的特点是_。作者是通过对他的_描写来体现的。22写出你对加点字的理解。见人裳尾为火所烧:_欲言恐君性急:_3写出下面这句话的意思。我道君性急,果然。_9. 文言文阅读。韩生料秦王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

9、纸鸢,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注释)徙:迁移,移动。已而:不久。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纸鸢:风筝。1解释下列加线词。(1)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 )(2)下令猎于北郊( )(3)民皆徙避之( )(4)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出猎时,百姓纷纷离开回避,怕打扰秦王狩猎,表现了百姓们对秦王的崇敬爱戴。B.韩生之所以能料知秦王此次不会出猎,是因为他在王宫当警卫,熟知秦王的习惯与性格。C.本文情节曲折,依次写了:百姓躲避韩生劝止秦王将猎宫卫问故韩生释疑。D.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勤于观察思考,要善于从平凡小事中悟出道理。3用现代汉语

10、翻译划线句。吾宿卫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_。10. 文言文阅读。截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注释)执:握,持,拿。初:开始时。计:计谋,办法。俄:一会儿,不久。老父:古时对年长男子的尊称。吾:我。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何:怎么,为什么。遂:于是,就。1找出文中的反义词:(_)(_)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是()。A.反问句B.设问句C.疑问句D.感叹句3“遂依而截之”的意思是_。4对文言文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截竿是一种入城的方法。B.鲁人虚心接

11、受建议。C.老父是个聪明人。D.两个人都是错误的。5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填序号)自作聪明的人。 随意盲从的人。遇事不思考的人。没有知识的人。11. 读寓言故事,完成填空。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1这则寓言故事是:_。2这则寓言故事的比喻意思是:_。12. 读自相矛盾,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先解释句中加点字,再解释句子意思。誉之曰:“吾盾之坚,

12、物莫能陷也。”誉:_陷:_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或:_不可同世而立立:_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3“利”的意思有:好处,利益;锋利,锐利(跟“钝”相对);利润或利息;胜利,指赢的一方;顺利,便利。本文中“吾矛之利”的“利”是第_的意思;“出师不利”的“利”是第_的意思;“坐收渔翁之利”的“利”是第_的意思。4请用“自相矛盾”造句。_5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_13. 课内阅读。古人谈读书(节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_;)(有识则_,_,)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_。)此三者缺一不可。1把选段

13、内容补充完整。2这段话是_说的,他的观点是读书要“三有”,即_,_,_。3关于“有识”这一观点,作者列举了两个反面例子“_”和“_”,告诉我们_。4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 )”中句子的意思。_14. 古文阅读。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1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是()A.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译文:荔枝的特点大致如上所说,它实际上比我介绍的还要好。B.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译文:如果离开了树的枝干,一天就会变颜色。C.树形团团如帷盖。译文: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D.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译文:叶子像桂树,冬天青翠;华丽像橘树,春天一片繁荣。2下列对本段层次的分析正确的是()A.CB.D3填空题(1)文章写树从_、_、_再写到_。写果实是由_写到_、_、_。(2)文章大量运用_,连用十个“如”字从_、_、_、_各个方面加以描述。4文段中作者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十种物体作比,依次进行具体生动地说明,请你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