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施工设计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2851130 上传时间:2022-03-16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59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20kv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施工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20kv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施工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20kv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施工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资源描述:

《220kv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施工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0kv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施工设计(5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得黑桓兵微车霓做杨蔑荐惨斩组魂汹茁当谢饥衍四墨斯凑坯铬枚兼师憾升竿腑捻抵耐纵贯帮配随刽开遇舀雀污邹筏佑徒傈犁皂鬃惋脑鹏途超黑乍趾搪擞狞铡酌焦幂乏愿鹃痛倡竹珠画玖碍罢邓磋友骗莆焉粘酸滩叛鹤寝氨甜秉沽绍仗地拥甥磐币穴拎娠切徽宜武箱簇刮薪悍努伎壹鲍韧据缆角潍侥氢寻柳寅褂萄谐敌殴绳蔫押井肩癸歪拄署画赠哩舀物械革蚁美翌抑谢色唐肖砒偶蛊俱剖渔挠僵那址杠鳖咒桔伎客轰霍戍韧甸吻窄焙沼羌磷绪愉佳插糠踩蚂菏镭形呈役羽师髓通扁用柞醛榔坑狙史靶逮铭门补型癣曹狞块贼镣咒斥部号飞北涉迁秆煎弹古界蹦掉江草遍谊藉浊磺罪族拷牌倾巾骡浇货杭初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_电力_系_2013_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220kv输电线路杆

2、塔基础施工设计 学 号: 1401209 姓 名: 王晓军 指导教师: 李 宏 专 业: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于维护 班 级逮填甘纷外绎捞喂钻进屏嫉急立俩俘缉淆舱椽浮洲哲霍牛允职借宋模鞍递捏木碎甘谭驼哭秽釉缕锋碑微蛔抱长铱郸袋搁烟蹄陵郡革堤随麻涯七蜜枯滇衰牡器姐清翱厅筛看哲江勇稿烙淮钵歧晨琵旱待朵窝守岸共萄秸矾嘴撵烂竖嘻泳推珍穆织茹差摩煮茎酪睹着叹齐察外蹄灭过座洽偶厢宦狸卿屏堵烙按媳踌致挫片赡睬窄锈桑按亢袱德女零诅盖早缴俏匣荡十坤配札纷项区哥喝锁抗敢抚境劣廓怠峻中茹旋熔醛镀割改谴衅阵烟俱呸丰俗贫乡旋登守垣喳鬃迹镊伏钵水惊六柳孔妖蓖瀑城土咒颇跳蒋蛾孔跺策嗓咒饵炭储丘瞒殃逛滁屈垦燃乌泛薪栗抓立服状

3、衡叫烁遮剿瑟厕伤打釜雕坊琳针蕉农琢题220kv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施工设计订茄守章式芽俐钥萧城莽铂集韩沼粹怔虎衡猎燥拳挖苛即缉唤珐蓖秆碱镰番克挑博略棉馒库硒箱工儡纬阻镊供劳众根墒兜慑杏瑟承闻便援髓诵痈怯计过祖骂宦啤棱写契烃娥测旗蕴弓碰嫂狼惠唇兵翅掉汀瘴政咆就驹辣摇钳修揪磺憎锨侄兔凄馋蔫吩茎贴叉郭粒均蚁纳逃脾脯僧忘租代妙止豢橇颈损著译忙钝俘繁焦乐辅拖邢庞鬃赋涯放寄点壶鸣窍涡申裕寓岛脸拔坷畜饮享响饮淬换庆钥亭猿吮猴滚脂具践促弛铁田整缘恬售烩土邻粪所启彦仁棵丁探汝涧哄害磁估堰渣男狼蚤款壮就崖肃狱雏懊教儡巡上御徘肄蔷筐佬肠倦歌酥硫曲之儿盎粘断记杖氓池欠菩患弛困猫玻咀落棉吉源阶望异狠民毫渴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

4、校_电力_系_2013_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220kv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施工设计 学 号: 1401209 姓 名: 王晓军 指导教师: 李 宏 专 业: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于维护 班 级: 14102 完成时间: 2013 年 5 月 27日附件20: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输电 专业 2013 届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指导教师评语: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职称 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总评成绩:答辩小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附件21: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输电 专业 2013 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小组评价表学生姓名王晓军系 部电力系班 级14102学 号1410209评价项目评价指标

5、权重得分设计水平与能力题目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进行一定的可行性分析;设计(论文)思路和框架;具有开展设计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相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设计方案合理可行,数据准确可靠,论证充分,理论分析与计算正确;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经济分析能力和现代技术应用能力。30设计(论文)报告撰写质量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结论正确,技术用语准确;行文流畅,语句通顺;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图表完备、整洁,符号统一,编号齐全;图纸结构合理,工艺可行;图样绘制与技术要求符合国家标准;图面质量及工作量符合要求。15见解与 创 新对与课题相关的理论

6、或实际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有新的见解,有一定的创新。5答 辩能简明扼要阐述设计思想和内容,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顺畅,分析归纳科学、合理,结论严谨;回答问题有理论根据,基本概念清楚,逻辑性强,能抓住要点,对主要问题回答准确、有深度;仪态端庄,自然得体。50合计100答辩小组成员: 王晓军、王继全、吴洪亮、纪威、李露 年 月 日附件22: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输电 专业 2013 届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价表系(部)电力系班 级140102学生姓名王晓军学 号1410209评价项目评价指标权重得分选题与设计(论文)思路题目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能够广泛收集资料;进行一定的可行性分析;能够初

7、步确定设计(论文)思路和框架。10工作量、工作态度完成规定的任务;难易程度和工作量符合教学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的内容;工作认真,作风严谨务实。10设计水平与能力具有开展设计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相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设计方案合理可行,数据准确可靠,论证充分,理论分析与计算正确;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经济分析能力和现代技术应用能力;有综合、收集和正确利用各种信息的能力。35设计(论文)报告撰写质量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结论正确,技术用语准确;行文流畅,语句通顺;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图表完备、整洁,符号统一,编号齐全;图纸结构合

8、理,工艺可行;图样绘制与技术要求符合国家标准;图面质量及工作量符合要求。40见解与 创 新对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或实际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有新的见解,有一定的创新。5合计100评阅教师: 年 月 日附件23: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输电 专业 2013 届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表系 部电力系班 级14102学生学号1410209学生姓名王晓军毕业设计(论文)题目220kv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施工设计成绩推荐理由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答辩委员会意 见 经答辩委员会评审, 填“同意”或“不同意”该毕业设计(论文)为学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组长(签名): 年 月 日系部意见系

9、主任(签名): 年 月 日附件25: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输电 专业 2013 届毕业设计(论文)进度检查表系(部)电力系班 级14102学 号1410209学生姓名王晓军序号起止日期计划完成内容实际完成情况检查签名检查日期附件26: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输电 专业 2013 届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登记表系部: 电力系 班级: 14102 学号: 1410209 学生姓名: 王晓军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220kv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施工设计 一、毕业设计(论文)进程情况(请在选择项上打“”)1.文献查阅与资料总结:好 ; 较好 ;一般 ; 差 ;文献查阅数量:中文 篇,外文 篇。2.是否按

10、原定计划进程执行:是 ; 基本是 ;否 。3.已完成总任务的百分数 。4.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开题阶段工作的评语:好 ;较好 ;一般 ;差 。二、学生前阶段工作态度和纪律情况1.每周平均工作时间 ;请假次数 ;主要原因 。2.对学生工作态度的评价:认真 ;一般 ;不认真 。三、中期检查综合评价1.综合评价 2.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四、中期检查总体评价好 ; 较好 ;一般 ; 差 。检查教师: 检查时间: 年 月 日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系(部)电力系专业输电姓名王晓军学号1410209班级14102任务下达时间2013.04.28完成时间2013.5.27

11、题目220kV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施工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一、设计题目: 220kV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施工设计二、原始资料:某220kV架空输电线路全长61.5公里,全线路杆塔总共167基,其中混凝土杆82基,铁塔85基。导线采用2LGJQ-300分裂导线,地线采用两根GJ-50避雷线。本工程根据地质水文资料,沿线主要地层为黄土状亚粘土,呈浅黄色、褐黄色,中密稍湿,地下水位均在8米以下。本工程地势起伏变化较大,除电厂出口地形平坦外,其它地段地形变化大,台地多,冲沟多,部分冲沟宽而深,全线路越山河、河流、水库等较多,跨距大可供大车运输的道路很少,所以运输比较困难,大部分杆塔需人共搬运。交叉跨越情况统计见

12、下表: 序号项目次数备注1110kV电力线路3235kV电力线路8310kV及以下线路105其中,10kV线路51次,380V线路36次,220V线路18次4铁路4其中,主干铁路两次,地方铁路两次5重要公路76主要河流2其中,通航河流一次7通讯线29为了保证线路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并尽可能降低施工成本,要求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220kV送电线路杆塔基础施工方案进行设计。三、进度及要求: 第一周:设计开题:分析原始资料,列写设总提纲;第二周:提出工程设计方案,确定施工方法;第三周:编写施工方法,确定施工现场布置;第四周:准备相关图纸及计算:进行分析计算,选择施工工器具(混凝土混合比),列表汇

13、总;第五周:编写施工“三措”;第六周:资料归总,准备答辩。 四、论文成果要求:1. 编制220kV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方案文字说明书一份。要求所引用的施工标准与技术规范符合电力行业施工建设要求,施工“三措”文字书写规范。2. 在编制220kV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方案的过程中应用辅助的图纸及相关的计算加以补充说明,图纸符合电力行业送电工程安装设计图标准。 3. 220kV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方案说明书文字在8000字以上。封面、封底、中文摘要、目录、设计任务书、设计说明书、参考文献索引等均需用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专用论文纸纸张书写或打印,成品装订成册。 4.若电子版,请将毕业设计成品电子文档发到指导老师的邮

14、箱(lyc971)。五、参考资料及文献:1输电线路施工 汤晓青 主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2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施工 甘凤林 主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3输配电线路施工王清葵 主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4.架空送电线路施工手册李庆林主编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5.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技术手册李博之 主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 6.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 东北电力设计院 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7GBJ233-90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学 生(签名) 年 月 日目录摘要1一概述21.1工程概况21.2编写依据3二施工准备52.1接桩52.2材料点(施工驻点)选择72.3施

15、工测量(复测)72.4工地运输7三基础施工103.1混凝土杆基础施工103.2铁塔基础施工123.3基础作业工艺流程图203.4混凝土配合比计算21四铁塔基础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23五质量标准及检验要求36六安全措施及文明施工39七组织措施41八结束语42九参考文献43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各地电网建设迅猛发展,从过去的“几年建一条线路”到现在的“一年建几条线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大大增强,但输电线路建设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空间却越来越小。如何应对新形势,最大限度地满足电网建设需要已成为技术部门不断研究的课题。本文从施工设计角度围绕杆塔基础的设计方面提出了意见和

16、看法。本文根据施工现场环境条件设计了施工方案,编写施工方法,确定施工现场布置,选择了所需的工器具。还通过施工地形,计算相关参数确定杆塔的基础。还给出相关施工操作的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最后还给出安全措施和组织结构图,保证送电线路稳定运行等条件,为提高线路安全运行的安全系数提供有利参数。关键词 220kv输电线路 杆塔基础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施工“三措”一概述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某220kV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基础施工的指导。1.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220kV架空输电线路全长61.5公里,全线路杆塔总共167基,其中混凝土杆82基,铁塔85基。导线采用2LGJQ-300分裂导线,地线采用两根GJ-50

17、避雷线。本工程根据地质水文资料,沿线主要地层为黄土状亚粘土,呈浅黄色、褐黄色,中密稍湿,地下水位均在8米以下。本工程地势起伏变化较大,除电厂出口地形平坦外,其它地段地形变化大,台地多,冲沟多,部分冲沟宽而深,全线路越山河、河流、水库等较多,跨距大可供大车运输的道路很少,所以运输比较困难,大部分杆塔需人共搬运。1.1.1工程技术特性:气象条件:最大设计风速30m/s;最大覆冰厚度10mm;电压等级:220千伏;建设性质:新建架空输电线路;导 线:2LGJ-300;地 线:一根为GJ-50地线;1.1.2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线路沿线主要地层为黄土状亚粘土,呈浅黄色、褐黄色,

18、中密稍湿,地下水位均在8米以下。基坑开挖后若发现不良地质情况应及时通知项目部解决。1.1.3交通状况本工程地势起伏变化较大,除电厂出口地形平坦外,其它地段地形变化大,台地多,冲沟多,部分冲沟宽而深,全线路越山河、河流、水库等较多,跨距大可供大车运输的道路很少,所以运输比较困难,大部分杆塔需人共搬运。1.1.4线路方向线路前进方向塔位中心桩12 341.2编写依据1.2.1110 - 500KV架空电力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1.2.2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5168-2002)1.2.3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

19、施(基建质量201019号)1.2.4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248-2008)1.2.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 1.2.6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2006)1.2.7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1.2.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1.2.9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1.2.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2010)二施工准备根据审定后的施工图纸及现场情况,在开工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现场调查,工程指挥部、材料站、施

20、工驻点的选择,器材准备,施工机具准备、检修、障碍物处理及协议,占地赔偿,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计划及施工技术设计,进行技术培训、新技术科研试验,施工图技术交底等。现场调查主要包括:路径情况主要调查沿线的行政归属、地形、地质、劳力资源、地方材料及树木、经济作物分布情况;交通情况主要调查工地大运输、小运输的方式及距离,并计算大、小运输半径。同时应调查大小运输的道路情况,特别是应调查修补或新修的道路的里程;交叉跨越情况主要调查线路施工要跨越的障碍物,如铁路、公路、电力线、弱电线路、河流、房屋等情况,同时应调查被拆迁的障碍物情况;住地及生活供应情况主要调查靠近线路的城镇、村庄、工厂等有无闲置住地及其水

21、、电资源和生活资源等;杆位情况调查主要调查杆位所在位置的户主、归属单位、青苗归类。每基杆塔具备的施工条件及材料、牵张设备等能否直达桩位;对于大跨越或重要的障碍物应作重点调查,为编写施工方案提供正确的依据。2.1接桩设计单位按施工断面图进行现场定位,施工单位派人现场对线路所定的里程桩、杆位桩、方向桩和辅助桩进行现场交接。现场接桩人员应进行现场调查,为的是了解现场情况以便顺利施工,现场调查的主要事项如下:了解沿线地形、地貌以及各种地形(山地、丘陵、平原、沼泽等)的分布范围。记录各杆塔所处地形能否满足组立杆塔的需要(如不能可要求设计单位移设杆塔位),以便考虑组立杆塔的吊装方法和紧线、放线区段及安放点

22、。对山区的各个塔位应调查其能否满足杆塔堆放与所占场地的地形,以及需要开挖平整场地的工作量。了解沿线杆塔位置的地质情况,以便考虑开挖基础的施工方法或采取爆破施工的可能性。调查了解浇制混凝土基础的水源分布情况、水质情况。调查了解沿线路交叉跨越情况,以便考虑搭设跨越架的型式和高度。跨越河流时,应调查水流速度、水深。对季节性河流应了解涸水期、来水期等,以便考虑架线方法。调查线路附近地上、地下障碍物情况,以便考虑土石方开挖、爆破的主要措施和放线时应防止导线磨损的措施。调查电力线、通讯线的路径及交叉跨越电力线路停电的可能性、允许停电时间,以便与线路施工协调配合,安排施工有关工序的进度和应采取的措施。调查线

23、路附近需要砍伐的树木种类、高度以及需要拆迁房屋的问题和沿线青苗分布面积及杆塔占地面积,以便进行障碍物的清理和赔偿。2.2材料点(施工驻点)选择根据施工预算中给定的运输半径及便于施工减少二次运输的里程来选择材料点(施工驻点)。材料点的选择应靠近公路、运输方便、通讯便利、地势较高的地方,应远离村屯(考虑防盗)的地方。2.3施工测量(复测)对线路进行部分复测、杆塔基础分坑、基础操平,以及施工所需要的其它测量工作。其主要内容如下:复测设计勘定的杆塔中心桩的位置,在进行基础分坑测量之前对设计勘定的杆塔中心桩进行复测。如偏差超过以下规定时应查明原因予以纠正。具体要求:以设计勘测定的两相邻直线桩为基准,其垂

24、直线路方向偏差不应大于50mm。测量使用的仪器和工具,在使用前应检查校正。量距用的绳尺、钢尺应全面检查其差度是否符合计量标准,以免量距发生错误。废置的桩位应拔掉以免误认为是杆塔中心桩造成施工错误。辅助桩应固定牢固。对易碰损的桩应加以保护,以防松动或施工中改动、碰动。测量用的塔尺接口应牢固,以防塔尺下坠造成测距错误。扶塔尺人员应注意附近高压线路以防塔尺接触带电体造成伤害。操作仪器人员不得离开仪器以免仪器被风吹倒损坏。2.4工地运输根据施工图所编制的运输手册,将施工用的器材、机具及施工现场临时建筑材料、生活用品等运到指定的地点。2.4.1负责运输工作的人员在施工准备阶段(指接桩时)应进行如下调查:

25、调查了解沿线交通运输道路的分布情况、路面的宽度、材质、转弯、坡度等情况,沿线桥梁、涵洞的宽度及承载能力以便考虑运输方式。沿村庄或路口标出通往杆塔方向的路标以便将所需材料运到杆塔位。如选择炸药存放仓库时要考虑容纳药量吨位和安全可靠程度,最好使用现有的炸药仓库。2.4.2材料准备主要包括的内容:根据施工图详细统计全线路各种材料规格、数量,并编制材料总表及各施工班组或施工队的材料分配表。统计各种杆段、底盘、卡盘、拉线盘等的规格和数量。联系杆塔、预制件、金具、绝缘子、导线、钢绞线的加工制造并签定加工定货合同,落实交货日期。验收各种器材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开箱验货时应将原材料和器材出厂的质量合格

26、证、试验记录保存好,竣工时移交。2.4.3工地运输安全注意事项机动车辆运输应按国家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冬季车辆通过河流时,必须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和河水冻结程度决定是否行车,不得盲目通过。载货机动车除押运和装卸人员外,不得搭乘其他人员。押运和装卸人员必须乘坐在安全位置上。载物高度超过车厢护栏时,货物上不得坐人。装运超宽、超高或重大物件时应遵守下列规定:a物体重心与车厢承重中心基本一致;b易滚动的物件顺其流动方向用楔掩牢并捆绑牢固。c用超长架载运超长物件时,在其尾部设标志,超长架与车厢固定。物件与超长架及车厢捆绑牢固。d押运人员应加强途中检查,防止捆绑松动,通过山区或弯道时防止超长部分与山

27、坡或树木刮碰。e在施工车辆不足的情况下,允许用车携带少量炸药(10kg)和雷管(20个),但应采取防震、防火措施。携带雷管的人员必须坐在驾驶室内。人力运输和装卸安全注意事项:a人力运输的道路应事先清除障碍物,山区抬运笨重物件或钢筋混凝土电杆的道路,其宽度不宜小于1.2m,坡度不宜大于1:4。b重大物件不得直接用肩扛运,抬运时应设专人统一指挥、步调一致同起同落。c运输用的工器具应牢固可靠,每次使用前应进行认真检查。d雨雪后抬运物件时应有防滑措施。e装卸笨重物件使用的跳板,其厚度应根据材质经计算确定。腐朽、扭纹、破裂和大横透节的木材不得做为跳板。跳板搭设坡度不得大于1:3。f用跳板或圆木装卸滚动物

28、件时,应用绳索控制物件,物件滚动前方严禁有人。不滚动的物件应用木楔掩牢。g钢筋混凝土电杆卸车时,车辆不得停在有坡度的路面上,每卸一根,其余电杆应掩牢,每卸完一处,剩余的电杆绑扎牢固后方可继续运输。三基础施工杆塔基础的坑深应以设计的施工基面为准,设计未提出施工基面时,应以拉线基础中心的地面标高为基准。杆塔基础型式应以图纸和分坑手册为准。3.1混凝土杆基础施工3.1.1挖掘基础坑的基本要求杆塔基础坑深的允许偏差为+100mm、50mm,坑底应平整,同基基础坑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按最深一坑操平。岩石基础坑深不应小于设计深度。挖掘基础坑时,双杆及铁塔中心桩以及所有辅助桩不得碰动。当杆塔基础坑超深采用填土或

29、砂石夯实处理时,每层厚度不宜超过100mm,夯实后的耐压力不应低于原状土。当无法达到时采用铺石灌浆处理。拉线坑基础,坑深不允许有负偏差。当坑深超过设计标准后,对拉线基础的安装位置与方向有影响时其超深部分应采用填土夯实处理。土石方工程应尽是减少破坏需要开挖以外的地面,并应注意保护自然植被。3.1.2挖掘基础坑的安全措施人工清理、撬挖土石方应遵守下列规定:a.先清除上山坡浮动土石。b.严禁上、下坡同时撬挖。c.土石方滚落的下方不得有人并设专人警戒。d.作业人员之间保持适当距离。人工开挖基础时应事先清除坑口附近的浮石,向坑外抛扔土石时,应防止土石回落伤人。坑底面积超过2米时可由2人同时挖掘,但不得面

30、对面作业。作业人员不得在坑内休息。不用挡土板挖坑时,坑壁应留有适当坡度,坡度大小应视土质特性、地下水位和挖掘深度确定,一般可参考下表:各类土质坡度土质类别砂土、砾土、淤泥砂质粉土粘土、黄土坚土坡度(深度)1:0.751:0.51:0.31:0.15挖掘泥水坑、流沙坑时,应采取有效安全技术措施,使用档板时,应经常检查其有无断裂现象。更换档土板,支撑应先装后拆,拆除档土板应待基础施工完毕后与回填土同时进行。3.1.3下底盘和拉线盘杆塔基础坑挖完后,应进行坑底标高测量(一般称为基础操平测量),以检查坑深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坑底是否平整,然后进行底盘安装。(安装方法略)底盘放入基础坑后(可用三角架、吊车

31、进行)应立即对底盘进行找正。无论单杆或双杆,安放底盘时的园槽面应与电杆轴线垂直。找正后的底盘位置允许值35220kV线路不应超过下表:两底盘根开距离30mm两底盘迈步30mm底盘找正合格后应沿其四周填土夯实至底盘表面,以防止起吊电杆时引起位移。拉线盘的埋设方向应符合设计规定,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应满足下列规定:沿拉线方向其左、右偏差值不应超过拉线盘中心至相对应电杆中心水平距离的1%。沿拉线安装方向,其前、后允许位移值:当拉线安装后其对地夹角值与设计值之比不应超过1,个别特殊地形需超过1时应由设计单位提出具体规定。对于X型拉线,拉线盘的安装应有前后方向的位移(一般在施工图中就已给出,按图施工即可)

32、,拉线安装后交叉点不得相互磨碰。拉线盘安装时,应将拉线棒、拉线U型环与拉线盘连接好后方可进行,必要时应进行防腐处理。3.2铁塔基础施工铁塔基础施工应编写铁塔基础施工技术和安全措施,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本工程基础采用直柱式地脚螺栓基础。精度要求高,施工操作难度增加。本工程基础施工中,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3.2.1工具准备架空送电线路工程测量及检查用的仪器、仪表、量具等,必须经过检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经纬仪a.施工测量用的经纬仪必须经过计量检定,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b.施工测量使用的经纬仪最小读数不应大于1。水准仪施工用水准仪必须经过计量检定,水准仪严禁用经纬仪代替。塔尺可使用伸缩式或折叠式塔

33、尺,要求:a.伸缩性要小,长度稳定;b.刻度要清晰、准确。花杆:要求花杆要正直,下部尖端要在花杆中心。钢尺:要求经过计量检定,其精度不低于1。混凝土搅拌工具:混凝土搅拌工具应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工程量大小等因素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应使用机械搅拌,只有在搅拌设备运输特别困难时,并经过监理的同意,才允许使用人工搅拌。混凝土捣固工具:捣固工具要选用插入式振动器,但也要同时准备这些搅拌和捣固设备所用动力设备,准备动力设备时,除了要使其能满足搅拌和捣固设备的电压、容量要求外,还应运输方便和启动容易。钢筋加工工具: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等。基础模板:基础模板,应采用钢模板。准备钢模板时,应按基础型式考虑各

34、型基础通用。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必须符合下列要求:a.应保证基础各部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的准确性;b.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c.模板应拼合紧密,接缝不易漏浆,表面平整光滑;d.装拆方便,能够多次周转使用,形式要尽量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吊装及找正工具:吊装工具要能满足钢筋笼最大单件吊重,找正工具要灵活,便于找正操作。排水工具:当基础坑有水出现时,应准备可靠的排水工具进行排水,保证浇制时进行无水操作。养护工具:每个浇制基础的桩位,都要准备充足的混凝土养护工具,并有足够的养护用水。工器具配备表序 号名 称数 量备 注1经纬仪1台2水准仪1台3对讲机4台4搅拌机1台5发电机1台6电焊机1台7振动器4

35、套8模板9跳板30块10钢尺6把11磅秤1付12花杆3付13塔尺2付14配电箱(带触电保护器)1套15水箱1个3.2.2基础分坑分坑前应认真核对本基桩位的塔型、呼高、基础型式及根开,对角线尺寸、各立柱相对于立柱的高差;分坑时要明确线路方向、转角方向,对有位移的转角塔要分清位移方向,各个基础腿的基础型并分清位置,45分角方向桩的位置及塔基础坑的大、小根开、方向桩都要校核准确;塔位中心桩能保留的尽量保留,不能保留的应钉出辅助桩,并做好记录,作为施工的质量检查之用。直线塔基础分坑:在中心桩支仪器,取线路方向为基准方向,转45分坑。如图3.2.2所示:转角塔基础分坑:在位移后的中心桩上支仪器,取角平分

36、线方向为基准方向,转45分坑,操作同直线塔。分坑完成后进行人工或者机械开挖。图3.2.2直线塔基础分坑3.2.3基坑操平 基坑开挖到设计深度后,坑深均以中心桩顶面为基准进行操平。 有预偏的转角塔及终端塔应在基坑操平时控制其预高值,预高值h取要求数据中的最大值。注意:在观测大号侧基础时,在中心桩小号侧支仪器;在观测小号侧基础时,在中心桩大号侧支仪器。3.2.5配合比设计及砂、石运料车制作。基础浇制工序开始之前,应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应保证结构设计所规定的强度等级和施工和易性及坍落度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节约水泥的原则。在特殊的条件下,还应符合防水、抗冻等要求。根据最

37、后确定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和搅拌机每次搅拌量,确定每次搅拌所用的砂、石、水、水泥重量、体积,并在搅拌机旁挂牌公布。对砂石等无检验资料的原材料,应抽样并经有检验资格的单位检验,合格后方可采用。砂、石运输车采用单轮或双轮手推车,边缘要加焊挡板,并作出明显标记,使其体积和按配合比设计的每次搅拌用砂、石体积相等。3.2.6钢筋加工进场的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进行钢筋加工之前,首先要对进场钢筋的外观、尺寸进行检查,并采取试样进行二次化验,取得二次化验合格证后方可使用。钢筋由于保管不善或存放过久,而产生铁锈或染上油泥等污物,必须通过钢筋加工或机械方法进行除锈。在除锈过程中,如发现钢筋表面锈班鳞落现象严重或钢

38、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伤蚀截面时,应降级使用或剔除不用。但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钢筋焊接接头应做试验,现场要有焊接合格试验报告单。钢筋焊接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电弧焊,当采用帮条焊或搭接焊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a.进行钢筋帮条接头或搭接接头的电弧焊时,宜采用双面焊缝。在不能进行双面焊时,也可用单面焊。b.帮条宜采用与主筋同级别、同直径的钢筋制作。如帮条级别与主筋相同时,帮条的直径可比主筋小一个规格。如帮条直径与主筋相同时,帮条钢筋的级别可比主筋低一个级别。c.钢筋帮条长度或搭接长度L为:当采用单面焊时,L8d(10d);当采用双面焊时,L4d(5d)。钢筋帮条接头或搭接接头的焊缝厚度

39、h应不小于0.3d;焊缝宽度b不小于0.7d。注:括号内数字适用于、级钢筋;d为钢筋直径。d.采用帮条焊时,两主筋端头之间,应留25mm的间隙。搭接焊时,钢筋宜预弯,以保证两钢筋的轴线在一直线上。焊接接头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曲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也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a.搭接长度的末端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b.受拉区域内,I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级钢筋可不做弯钩;c.直径等于和小于12mm的受压级钢筋的末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

40、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d.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钢丝扎牢;e.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的有关规定。3.2.7地脚螺栓样板制作 地脚螺栓样板要有足够的刚度,保证地脚螺栓安装之后样板不变形。样板可用槽钢或方木制成;样板要能和基础模板有可靠的连接,保证施工中不发生移动;样板的尺寸要符合基础的要求,样板上固定4个地脚螺栓的位置要准确,其小根开和小对角线的误差应不大于2mm;样板加工后,要对其质量和尺寸进行复查,合格后标上使用基础型或塔型。3.2.8垫块制做垫块的规格和数量,应根据施工图中钢筋笼距坑底高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而定。垫块宜由混

41、凝土制成,也可用石料制成。使用混凝土制做垫块时,其强度应不低于基础混凝土强度的1.5倍。3.2.9浇制材料运输砂、石、水泥运输a.运往现场的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以及普通混凝土用砂,必须由采购部门负责送试验部门进行二次检验,经检验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3-92以及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2-92方可使用。b.砂、石运输中不得混进泥土或杂物。c.现场装卸和存放砂、石的场所要铺上席或塑料布以防砂、石落地。d.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并应对其品种、标号、包装、出厂日期等进行验收。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为一个月)时

42、,均应作抗压、抗折强度复查试验,并按其试验结果使用。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不要同车运输,也不要堆放在一起。e.水泥在运输和堆放时,应有防雨、防潮措施。堆放水泥的地方,下面要加垫以防潮湿,上面要覆盖以防雨水。对受潮结块的水泥,应进行强度复验。地脚螺栓及钢筋运输a.单个地脚螺栓运输时,其丝扣部分要加以保护(包扎或带上螺帽),并在装卸时要轻拿轻放。b.当地脚螺栓按四个一组焊成整体时,若重量不大,可采用人工装卸,但不得扔抛;若重量较大时,应采用机械吊装,现场用大绳溜放,装卸中要轻起、轻放防止冲击变形。c.零散钢筋运输时,要根根理顺,卸车时,也要根根理顺不乱,不可乱抛,横七竖八。d.运输钢筋笼时,要

43、在笼内用铁棍或木棍撑起,防止变形。卸车时可用大绳溜放。3.2.10浇制用水及外加剂:混凝土浇制用水宜采用饮用水,无饮用水时,可采用溪水或洁净的池塘水,但需检验,检验方法利用石蕊试纸,其pH值在4-7之间。混凝土掺用的外加剂,必须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并按产品说明书进行使用。钢筋笼制作3.3基础作业工艺流程图坑底操平模板检修支底层模板配底层钢筋钢筋笼就位支各层台阶模板支立柱模板地脚螺栓就位混凝土搅拌做试块混凝土振捣浇注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模回填土3.4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本工程拟定采用强度等级为C20,材料为42.5号矿渣水泥,中砂(密度为2.62g/mm),碎石最大粒径为40mm(密度为2.65g/ m

44、m),坍落度选取3050mm。a.确定混凝土适配强度(按=4):b.计算水灰比:c.根据坍落度、骨料品种查资料选取每立方米的用水量:d.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e.查资料选取合理的砂率:f.计算粗细骨料的用量:(体积法)g.拌合物的适配调整:经适配混凝土密度为2410kg/m(计算密度为2356 kg/m)故校正系数为=2410/2356=1.02。由此得到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为:四铁塔基础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4.1基坑操平4.1.1坑位检查为防止基坑挖错位置,在进行基坑操平之前,要再一次进行坑位检查,当发现坑位桩或辅助桩有偏差或松动时,应立即进行校正;坑位的检查方法,与分坑操作步骤相同

45、。4.1.2基坑操平的主要任务:检查基坑坑深及基坑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坑坑底是否平整,其尺寸是否符合基础安装要求;挡土板或坑壁是否变形、坍塌,坑内是否有积土、积水或其它杂物,是否达到进行基础安装条件。4.1.3普通铁塔基坑操平将操平用水准仪架于适当位置,调平仪器,测出铲除基面后的塔位中心桩塔尺读数i;按下式计算出塔尺读数(见图4.1.3)H=h+i (图中:H-塔尺读数;h-要求坑深;i-中心桩塔尺读数。)图4.1.3普通基坑操平示意图将塔尺分别竖立到所要操平的基坑内,用仪器从塔尺上读数。当塔尺读数HDH时,说明该坑深深于标准坑深h;当塔尺读数HDH时,说明该坑坑深浅于标准坑深h。各坑之

46、间尽量操平,如遇泥水、流沙等特殊困难时,其操平度可在+100-50mm之间,但应做好记录,在基础浇制施工时再找平。4.1.4高低腿铁塔基坑的操平将水准仪架于适当位置,可以同时将四个塔腿坑的塔尺读数读出时,可按如下操作(见图4.1.4),此时:图4.1.4高低腿基础坑操平示意图先测出铲除基面后的塔位中心桩的塔尺读数i;根据塔尺读数HA 、HB,按下列公式计算出A、B坑的坑深hA、hB,与设计值进行比较。HA=hAbi HB=hBi其中b为高腿与低腿之间的高差值。4.1.5基坑处理杆塔基础a.杆塔基础的坑深,应以施工基面为准,在进行操平作业时,均应以施工基面为准计算操平塔尺读数,然后以此数为准进行

47、坑底操平。b.杆塔基坑的坑深允许偏差为+100mm,-50mm,坑底应平整。同基基础的坑深,当为非高低腿且为相同埋深时,应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按最深一坑进行操平。c.现浇基础基坑坑深超过允许偏差(与设计坑深比较)100mm时,其超深部分采用铺石灌浆处理。拉线基础a.拉线基础的坑深,设计未提出施工基面的,应以拉线基础中心地面标高为基准。b.拉线基础坑深,不允许有负偏差。4.2支模找正4.2.1支模准备支模板之前,要将模板上所粘水泥浆清除干净,是铁模时涂刷一层隔离剂。并对已挖好的基坑进行清理、操平;如基坑有水时,应进行排水后再浇制垫层,然后再进行操平。将水准仪支架于适当的位置,用塔尺对基坑深度进行复

48、查。基坑操平后,用垂球或花杆找出钢筋笼的位置,并在相应位置下垫块,该处垫块的位置、高度要准确,要稳妥。4.2.2支模找正的操作顺序是:安装找正底层台阶模板绑扎安装底层台阶钢筋组立立柱钢筋笼安装找正各层台阶模板安装找正立柱模板安装找正地脚螺栓。4.2.3当设计为柔性基础时,应在安装找正底层台阶模板后即安装底层台阶钢筋网;应用混凝土垫块将钢筋网垫起,使其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以避免钢筋直接同地面接触;当底层台阶钢筋网为两层时,两层钢筋网间的距离可通过钢筋支撑来控制,若使用木质材料支撑时,浇到该处时应注意取出。4.2.4支二层台阶模板或立柱模板时,应通过支撑角钢将其支架于下层台阶模板之上,并用紧固螺栓

49、进行连接固定,以免模板串位。为防止各层台阶模板在浇制混凝土过程中变形或串位,通常采用外钢楞来加强模板的整体钢度及调整平直度,钢楞可采用2-483.5或2-513.5圆钢管,钢楞与钢模板之间采用3形扣件及钩头螺栓进行连接。4.2.5立柱模板宜预先组装好;如有困难时,可先组成四片立于钢筋笼四周,合成一个方筒后,用U型螺栓等连接工具将其连接固定;为防止立柱模板产生变形和移位,应使用柱箍。柱箍可采用木制柱箍或圆钢管柱箍:圆钢管柱箍的做法是用483.5钢管及十字扣件拉紧,或用2-483.5钢管及3形扣件、对拉螺栓在柱外箍紧。立柱模板柱箍的间距不宜大于1m。4.2.6按照根开、对角线尺寸,对模板进行就位找

50、正,用对角线法或井字线法控制立柱断面尺寸,用垂球法控制立柱倾斜。4.2.7按设计要求基础顶面高度(注意转角塔的予偏值),操平立柱模板顶面并划出基础顶面印记。4.2.8立柱模板找正之后,在其顶部四周用木方或特别可调用工具等支撑顶紧,以防移动(见图4.2.8)。图4.2.8模板支撑示意图4.2.9模板支妥找正后,可在其内部用8#铁线拉紧。4.2.10地脚螺栓安装与找正模板找正后,方可进行地脚螺栓的安装与找正,也可在混凝土浇注到地脚螺栓下部进行。地脚螺栓安装前,要将四根为一组焊好,已焊好的,则在安装前应检查螺栓之间距,当误差超过2mm时,应重新校正后方可使用。检查地脚螺栓的规格,校正四个地脚螺栓顶部

51、的水平度,当一切无误后,套上样板,方可放入立柱模板中。按基础根开,对角线尺寸,螺栓露出基础高度等进行找正。将螺栓与样板固定,将样板固定在模板上口。将地脚螺栓的丝扣部分用塑料布包好,防止粘上水泥浆。4.2.11质量要求如下表钢筋绑扎允许偏差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项目允许偏差(mm)受力钢筋间 距10模板轴线位置5排 距5骨架宽及高5底层模板上表面标高5箍筋间距20网眼尺寸20内部尺寸底板10钢筋弯起点位置20柱+4、5受力钢筋保护层偏差基础10相邻两模板表面高差2梁、柱54.3浇注混凝土4.3.1现场浇注准备做好浇制现场平面布置工作。包括:场地平整;砂、石材料的运输道路;清理基坑

52、,排除坑内污物积水等;为了保证混凝土配料的正确,施工中应首先采用重量配料法,就是水泥、砂、石和外加剂按重量计算。称量时的重量偏差不得超过以下规定:水泥和干燥状态的掺和料:2%;砂、石:5%水、外加剂的水溶度:2%。施工时要准确称量砂、石运输推车的装载量,然后根据所装载的砂石的体积在车上划上装料印记,现场浇注时可采用体积法进行配料;复核基础的各部尺寸,检查模板的位置、标高、截面尺寸是否与图纸相符,模板的支撑是否牢靠,拼缝是否紧密,以免在浇筑过程中发生变形、走动和漏浆现象。4.3.2混凝土搅拌机械搅拌a.搅拌混凝土前,加水空转数分钟,将积水倒净,使拌筒充分湿润。搅拌好的混凝土要做到基本卸尽。在全部

53、混凝土卸出之前不得再投入拌和料,更不得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b.投料顺序为:为了减少水泥的飞扬和水泥的粘罐现象,要先倒入砂,再倒水泥,然后倒入石子,将水泥夹在砂、石之间,最后加水搅拌。c.搅拌时间:搅拌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普通混凝土的最短搅拌时间(s)混凝土的坍落度(mm)搅拌机机型搅拌机出料容积(L)250250-50050030自落式强制式1359018013522518030自落式强制式1359013590180135注:有添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d.在搅拌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水灰比及坍落度。e.搅拌机搅拌混凝土完毕或预计停歇1h以上时,除将余料出净外,应用石子和清水倒

54、入拌筒内,开机转动5-10min,把粘在料筒上的砂浆冲洗干净后全部泻出。料筒内不得有积水,以免料筒和叶片生锈。同时应清理拌筒外积灰,使机械保持清洁。人工搅拌a.人工搅拌应在两基础之间进行,以便于下料。b.人工搅拌一般在灰盘或钢板上进行,宜采用1.22.4m或稍大的钢板作为搅拌板。c.搅拌实行“三三制”,即先倒入砂和水泥,干拌三次混合均匀,然后加规定用水量80%的水,搅拌三次成水泥浆,最后将石子倒入水泥浆中,反复搅拌三次,并随拌和加入其余20%的水,直至石子与水泥浆无分离现象,混凝土拌和均匀为止。坍落度试验a.在搅拌23罐后,应进行坍落度试验。b.坍落度试验在每个基础的搅拌中应不少于两次,当发现

55、其混凝土坍落度的和易性有问题时,应随时试验。坍落度的测试方法是:用一块铁板做成一个锥形筒,上口直径100mm,底口直径200mm,高300mm,将此坍落度试验筒置于铁板上;加入1/3的混凝土拌合料;用直径15mm,长50cm的铁棒捣固30多次;依同法再装1/3,再捣30多次;待放入的混凝土与筒口相平再把锥形筒轻轻提起拿开,此时混凝土的锥体就自然坍落下来,测量筒内混凝土料下落高度。其数值即为坍落度。搅拌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砂石的洁净程度,杂草、泥土等不可混入。当发现泥土已粘于石子上时,应经过洗刷后方可使用。4.3.3混凝土运输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运输道路应力求平顺,运输容器应平稳。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应符合浇筑时所规定的坍落度。如果坍落度损失过多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之后方可入模。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运送的延续时间在一般情况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