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春季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62837549 上传时间:2022-03-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湘教版六年级春季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湘教版六年级春季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湘教版六年级春季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湘教版六年级春季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六年级春季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湘教版六年级春季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外阅读。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注释)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临:逼近,到,临近。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玉龙:宝剑的代称。1解释加点字。(1)黑云压城城欲摧。(_)(2)甲光向日金鳞开。(_)(3)霜重鼓寒声不起。(_)2用原句填空。(1)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2)表现誓死

2、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_。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_的易水歌:_。4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B.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2. 读江南春,完成下列各题。江南春_,_。_,_。1默写江南春2这首诗第

3、_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无边的画面。第_句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抹扑朔迷离的美。3第一句从_觉、_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江南莺歌燕舞、酒旗招展的景色。4“_”和“_”字把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色写的有声有色。5第一句描写角度是_,第二句描写的角度是_。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6写出这首诗的意思。_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这首诗作者是_代诗人_。2“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意思是_,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_。3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说是“一水”“只隔”呢?_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4、。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1胜日寻芳泗水滨中的“胜日”指的是_。2无边光景一时新中的“一时”指的是_。3等闲识得东风面中的“等闲”指的是_。4春日是诗人漫步在泗水河畔,享受踏青的乐趣。诗中的哪两句诗你觉得最富有哲理?_5. 课内阅读。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_、_、_等景物,渲染了_的气氛。2诗的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一词看出月色的_。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

5、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 烘托了月夜的寂静。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 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 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4“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 类似的诗词句有_,_。6. 朗读古诗泊船瓜洲,完成练习。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请在正确的读音后打“”。京口瓜洲一水间(jin

6、jin),钟山只隔数(shsh)重(chnzhn)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hunhi)。2泊船瓜洲是_代诗人_写的。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_,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_,不禁勾起了浓浓的_之情。其中“绿”的意思是_,还”的意思是_。3选择正确的解释。(1)诗中一水指的是:(_)。A、珠江;B大运河;C黄河;D长江。(2)诗人还乡所经过的方向、路线是:(_)。A、从北到南,先经京口,再到瓜洲。B、从南到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C、从北到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D、从南到北,先经南京,再到北京。4我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泊船瓜洲的诗意:_5分析并理解句子。(1)“春

7、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可以换成哪些字?诗中用“绿”字好在哪里?_(2)读下面的语句,你各想到了那一个成语?山一程,水一程(_);风一更,雪一更(_)。(3)写几句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_6像“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样借月亮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还有很多。请把下列与月亮有关的诗句连一连。举头望明月 清泉石上流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明月松间照 低头思故乡7. 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_。_,只有敬亭山。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他在敬亭山上看到了_的景象。3古诗前两句中的“_”和“_”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世界,抒发了诗人_、_的感情。古诗的后两句写

8、出了诗人和_的相知之情 。4这首诗中诗人的心情应该是( )A.孤独B.高兴C.悲伤8. 课外文言文阅读。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凿以写龙(凭借)B.叶公见之(代“龙”)C.施尾于堂(对于)D.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而且)2描写叶公好龙的句子是第_句,描写其害怕龙的句子是第_句。(填序号)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9、(乙)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甲)诗与(乙)诗中都提到了“故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两句诗是_诗中的“故人”写的。2(甲)诗与(乙)诗表现送别的季节都是春季。(甲)诗中能反映这一时令特点的诗句是“_”;(乙)诗中能体现这一时令特点的诗句是“_”。3(甲)诗开篇就点明了诗人与友人惜别的地点是_,“西辞”说明朋友要向_(方向)去往广陵;(乙)诗开篇就点明了诗人与友人惜别的地点是_,从全诗的最后一句看,友人要去的方向是_。4(甲)诗的第一、二句除了勾画出惜别的画面外,还描写了南方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环境,从中可体会到诗人内心的_

10、之情;(乙)诗的第一、二句写了“雨”“柳”这些景物,用春寒料峭、凄清冷落的氛围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_心情。5(甲)诗中表现诗人长久翘首凝望的诗句是“_,_”,(乙)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分别后的牵挂与关怀的诗句是“_,_”。6(甲)诗与(乙)诗都有言外之意。(甲)诗的第一句的言外之意是_;(乙)诗的第二句的言外之意是_。10. 古诗阅读。古诗一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古诗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古诗一中体现早春的景物是_、_和_,诗二中体现早春的景物是_和_。2古诗一中

11、描写诗人想象的诗句是_,古诗二中描写早春景色的诗句是_。3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和赞美之情,古诗一中诗人赞美的是_,古诗二中诗人赞美的是_。4古诗二中把_比作_,形象地写出了景色的特点。11. 诗文赏析,韵无穷 。回乡偶书(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1_(朝代)诗人_(作者)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这是第二首,除了这两首诗,我还知道他写的诗句有:_,_。2本诗通过诗人归乡后发现改变的“_”和不变的“_”之间的对比,流露出作者_的思想感情。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春夜喜雨唐杜甫_,当春乃发生。_,_。_,江船火独明。_,_。1将诗句补充完整。2春

12、夜喜雨的作者是_代诗人_。3你认为颔联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_。4这首诗写的是_,前两句点明_的季节,后六句集中写_(白天 下雨夜雨),诗中没有一个“喜”字,却体现出诗人的_之情。5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_、_的思想感情。13. 课外阅读。瀑布联句唐香严闲禅师、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1)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志向?采用了什么手法?_(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个字有强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B.近看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远观瀑布发现其有着

13、高远的目标。此二句刻画了瀑布的突出特征,为后两句蓄势。C.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是说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的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D.“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14.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1两位诗人的目光都紧盯农村_这一特定时节,都运用了_手法勾勒出农村特有的生活画面,形象再现了农忙的景象。2古代诗人在反映农村生活时,感情往往比较压抑。但范成大、翁卷这两首诗却与之不同,读来有别样的滋味,试作赏析。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