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62793481 上传时间:2022-03-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摘要 在我国,利率市场化一直是金融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自1996年至今,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近两年包括央行决定扩大贷款利率下浮空间和存款利率上浮空间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的举措,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性攻坚阶段,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基于此本文就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和路径选择展开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关键字 利率市场化;路径;对策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趋势,无法阻挡。所谓利率市场化,就是政府放松对存、贷款利率管制

2、,解除对银行存贷利差的保护,使市场资金价格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换句话说,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即存贷款利率不由上级银行统一控制,而是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础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的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思路稳步推进。货币市场产品利率和债券市场产品利率已基本放开;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已实现“上限放开

3、,下限管理”;存款利率可以“双向浮动”。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放开人民币存款利率。2012年6月7日,央行推出人民币存款利率上浮和扩大贷款利率下浮空间的举措,可谓吹响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号角;2013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7月20日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包括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对农村信息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等,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性的攻坚阶段。二、我国推行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一) 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有其重要的理论依据可循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反映供求关系,为资源流动提供信号,最终引导

4、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市场经济学说则将利率看作最重要的价格。因为利率是资金的价格、资本的价格。资金作为一种投资、生产、消费等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使用的生产要素,其价格机制影响的不是某一局部市场的供求平衡,而是整个社会的供求状况和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经济运行起着不可替代的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利率具有调节国民经济结构,引导资金投向,调节社会储蓄与投资,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等重要功能。利率升高时,储蓄收益增加、投资和消费收益减少,市场主体对资金的需求随之减少,经济过热就会缓解。当资金需求过淡,资金市场供大于求,供给方又会降低利率,从而

5、激发资金需求再度增加,投资和消费随之兴旺。正是因为抓住了利率这个市场经济的牛鼻子,格林斯潘才得以让美国经济史无前例地保持了9年的高增长低通胀。世界主要的市场经济国家也都无一例外地将利率政策作为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在许多国家,利率几乎是唯一经常运用的宏观调控手段。 (二)推行利率市场化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作为具有通货性质的特殊资源,资金只有在市场定价的条件下,才能根据价格信号所反映的供求关系,实现自身及其所代表的其他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进而产生最佳效益。但是我国现行利率管理体制存在着资金周转率低、资金配置结构不合理等诸多不足。具体来看:一是高度集中。利率标准由国家统一确定,中国人民银行

6、发布命令,而各金融机构只能遵照执行,被动地听命于布置。二是游离市场。缺乏健全的金融市场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市场利率体系,表现为利率的应变能力差,未能充分发挥引导资金流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功能。三是利差较小。主要是银行贷款利率偏低,创利空间狭小,加上以前高利率和保值储蓄吸收的存款兑付,使应付利息大量赤字,形成不少银行实际亏损。四是缺少弹性。只有国家统一的法定的利息率,而无市场利息率,商业银行不能从社会资金的供求关系与银行银根松紧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以宏观需要进行灵活调节。事实上,利率杠杆早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进行间接调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方面取得了一

7、些进展,但利率体制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资金拆借中的条块分割和变异行为仍制约着拆借市场的正常运行。商业银行在执行中央银行的法定存贷款基准利率方面虽有一定的浮动权限,但各主要利率品种之间的关系仍难以理顺。这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率没有推行市场化。由此可见,放开利率,使其能适应市场上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浮动,这对当前资源仍然短缺、经济处于振兴阶段我国来说,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为了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宏观金融调控,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向,我国必须抓住时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改革利率机制,逐步实行利率市场化。三、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分析(一)借鉴其他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

8、功经验。这里以美国为例,作为世界上和业都十分发达的美国,对银行机构利率管理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是从自由到管制,再从管制到自由,而且利率市场化的实施比其他发达国家更显得慎重。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是围绕着废黜1933年银行法当中的Q条款展开的。从1933年设立利率上限开始,到1986年完全取消Q条款,历经53年。即1986年4月,取消了存折储蓄账户的利率上限。对于贷款利率,除住宅贷款、汽车贷款等极少数例外,也一律不加限制。于是Q条例完全终结,利率市场化得以全面实现。美国利率市场进程极为漫长,其经验和特点主要表现在确立了市场基准利率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款保险制度、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创新、银行风险

9、和资产管理提高、银行业务转型(也即利差减少中间业务增加)、银行业集中度提高等。可以说,各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并非一蹴而就,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较为漫长的稳步推进过程。(二)充分评估和权衡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宏观收益与风险改革孕育着机遇,也蕴藏着风险。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给一国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可能产生多方面的金融风险。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做到有备而行。具体来看存在的风险一是利率水平升高蕴藏的风险;二是价格制定权蕴藏着金融腐败的风险;三是企业高利率借款蕴藏着债务风险;四是信贷资金大量流入高风险行业蕴藏“泡沫经济”的风险;五是银行过度竞争导致银行体系的不稳定等等。所以,要在全面评估和权衡推进利率市

10、场化改革的宏观收益与风险的前提下,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三)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尽管利率的市场化对我国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势在必行,但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也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根据金融市场发展的成熟程度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一是改革利率管理体系。一方面体现整体水平,国家有所控制,能放能收,执行灵活;另一方面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能优化资金配置;再者能调动各级银行管理利率的积极性。最终建立起一个“多层次、有差别、敢开放、能控制”的比较科学的利率管理体系。二是实施分步推进策略。就利率管理体制而言,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在调整银行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的同时,建立中央银行再贷款

11、利率为基准的利率体系,调高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使其高于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平均成本。这一步已经有所体现,但仍要完善提高。第二步,中央银行只规定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在这个范围内允许自由浮动,允许更多的金融机构开放,实现利率的市场化。第三步,加入WTO后,经过一段时期的运作,可以考虑只管少数利率,其余全部放开,基本实行利率的市场化。三是开发短期国债市场。没有发达的短期国债市场,金融产品的定价就失去了衡量标准,而非理性的定价很容易产生价格扭曲。在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调控基础货币的时候,一个发达的短期国债二级市场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利率传导机制的出发点。除了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提供基

12、础外,由不同期限国库券的市场交易价格所确定的市场利率期限结构,为货币政策的制定也提供了重要的市场信息,基本能客观反映市场对利率走势的预期,是非常重要的市场预警信号。目前,我国缺乏一个发达的短期国债市场,品种不多,发行量少,未能竞价发行,没有形成活跃的二级交易市场。因此,应大力开发短期国债市场,一方面短期国债市场可以作为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参照坐标,一方面还可使国有商业银行的短期流动资金找到更为合适的出路,同时能为国家筹集最大化的建设资金,解决季节性和临时性资金周转。四是加强银行自身建设。中央银行应当把更大的注意力放在利率的调控上,既有必要规定市场短期利率的上限和下限,更有必要灵活地调整再贷款和再贴

13、现的利率,时而使它们成为惩罚利率,时而也可以使它成为优惠利率,总之使其成为市场利率的基准。要增加利率的档次,使之同融资的期限、风险和流动性等差异相适应。要强化利率的约束性,如提前支取的定期存款一律按活期存款计息,逾期贷款的利率要大幅度提高。商业银行要提高业务操作素质,进一步建立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并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培养驾驭市场的能力。总体而言,利率市场化需要积极、稳步、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完成。因此,在国内可以考虑一定的试点推进,比如在贷款对象上,可以从中小企业、“三农”企业先开始;在区域上,可从中西部地区推进;在金融机构选择上,可选择一些影响不太大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先行试点;先试点再有序推

14、动,既能稳步进行,也能避免对银行业、对经济发展冲击太大。(四)择机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短期来看,目前并不是一个全面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良好时机。在通货膨胀高企的背景下,原材料、能源等价格都在上涨,而金融资源在国家管制下仍处于偏紧状态。此时推进利率市场化会进一步抬高利率,不仅是银行信贷利率,还包括民间融资的利率,这会助涨资产泡沫的形成,并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的预期。如何实现平衡,是放开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所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应选择合适的时间逐步推进开展。四、对策及建议(一)坚持渐进式的改革路径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看,在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

15、改革的过程中,基本都遵循“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改革路径,其中不少国家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是以发行大额存单、逐步扩大负债产品的市场化定价范围作为起点的。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行多年,基本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渐进式路径展开。虽然坚定不移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但是还存在一些制约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现实因素,因此,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近期不宜加速推进,仍需沿着稳步、渐进的方式前行,在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利率市场化的微观基础是工商企业的真正企业化,也就是,企业要真正成为产权清晰,自

16、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使企业成为对利率变动反映灵敏的市场主体。只有使企业真正走向市场,对利率变化反应敏感,利率才能起到有效配置资本的作用。现阶段,国有企业虽然已经进行了公司制改造,但仍然存在着政企不分,产权不够清晰,预算约束软化,行为不规范的现象,这使得企业不能真正的以市场为中心,对利率变化缺乏弹性。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架构,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建立健全企业的利益驱动和风险约束机制,来加强企业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三)营造公平的银行业竞争环境我国银行业主要以利差收入为主,同质化严重,竞争相对激烈,利率市场化会进一步加剧银行之间的竞争。但现在还存在一些制度性的因

17、素,限制了中小银行同大银行之间的公平竞争。例如,在存款保险制度缺失的情况下,大银行以国家信誉为隐形担保,中小商业银行就没有这一优势,这就有损中小银行的社会形象和信誉。有关部门需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尽快修订和完善相关的规则制度,使各类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四)转换商业银行经营机制,消除利率传导的障碍。我国利率传导机制不完善的主要原因在于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尚未真正得以转换,银行缺乏自我约束机制。所以必须深化商业银行改革,使银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并按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开展经营活动。当前,我们应大力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并使其逐

18、步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以加强自我约束机制,避免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只有银行经营机制得以彻底转换,才能保证利率信号的准确传导,促使市场化利率的形成。 (五)加强金融监管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并非等于全面的自由化,而是要进一步加强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必须建立健全各种相关的监管法律法规,不断规范操作规程,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加强业务培训。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从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可以说,中央银行监管水平的提高,是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为关键的前提条件。(六)鼓励金融创新美国利率自由化伴随着接连不断的金融创新过程,实现了货币政策和商业银行的改革,使

19、金融机构、货币市场更加灵敏地反应市场利率的变化,降低了风险。日本利率改革改变了日本长期以来实行的“长短期金融分离”和“信托分类”的规定,提高了金融机构的竞争力。由此看来,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浮动利率对企业造成的利率风险。目前,我国金融创新主体内在动因缺失,金融机构还没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竞争机制。因此,我国在利率改革的同时要大力鼓励金融创新研究,鼓励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以此降低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为金融改革的深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霍春玲论我国利率市场化方向与途径魅力中国2011年7月2.陈小荣 尹继志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路径分析及政策建议财会月刊2012年10月下旬3.谭先国 张相贤我国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思考及建议中国金融新闻网 2012年8月21日4.韩婷婷 周静雅利率市场化之路径选择第一财经日报 2011.01.12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