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疗术养生保健部策划书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2730847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5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传统疗术养生保健部策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医传统疗术养生保健部策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医传统疗术养生保健部策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中医传统疗术养生保健部策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传统疗术养生保健部策划书(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传统疗术养生保健部策划书一、 基本概况二、 基础设施三、 文化内涵四、 运作流程五、 开展项目六、 营销策略七、 面临问题八、 需要配置的物品九、 附件一、 基本概况中医养生保健部主要针对三高人群既高收入、高地位、高学历。此类人群养生保健意识强又有经济基础。其特色是突出文化内涵,体现中医优势。以中医熏蒸疗法、中医足浴疗法、中医针刺疗法、中医艾灸疗法、中医推拿疗法、中医刮痧疗法、中医拔罐疗法为主要开展项目。着力打造本地区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服务,发扬中医“治未病”思想。二、 基础设施房间规划:以传统疗术楼一楼、二楼为重点。一楼:更衣室:内设更衣柜,长凳。男女分开。存放患者衣物,钥匙自己

2、保存。更衣柜男女各5个。足浴厅:分男女两区,每区备5套足浴设备。厅内播放轻音乐,以缓解患者疲劳,同时避免患者做足浴时有枯燥感。教授养生气功八段锦暂时在此厅。熏蒸室:分全身熏蒸室和局部熏蒸室。全身熏蒸以保健为主,主要针对患者的亚健康状态。局部熏蒸以治病为主,主要针对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膝关节炎。推拿室:内设推拿床四张。保健的患者针灸、推拿、拔罐、刮痧在此处。休息室:沙发两套,电视一台,DVD一台。患者休息时可以播放养生讲座、健康常识视频、音乐等。为患者提供养生茶、冷饮。患者可以在此喝茶或小睡。卫生间:需设置一个卫生间。医护休息室:二楼:治疗大厅:所有门诊患者在此厅治疗。便于巡视,节省人力。整个

3、大厅分为若干小房间,每个房间两张床、一个柜,2个神灯。柜上放置经络通、电针仪等器械。房间外摆放一排治疗椅,以供坐着治疗的患者使用或陪床者休息。门诊医生办公室:医生接诊或休息养生保健部医生办公室:医生接诊登记三楼:?可以考虑在三楼设置贵宾室东西东西三、 文化内涵1、 注重对医护人员文化内涵的培养,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要懂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基础理论。熟知开展项目的操作及注意事项。2、 播放养生讲座、健康常识视频、音乐等创造文化氛围。3、 房间装饰格调突出古典,墙上悬挂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字画。特别是养生格言。4、 教授养生气功八段锦。四、 运作流程患者登记、运用中医望闻问切评定健康状态排除严重高血压、

4、心脏病等严重疾患更衣休息、饮水防止在熏蒸过程中因过度失水而休克熏蒸足浴休息、饮水推拿、针灸、刮痧、拔罐、八段锦选一项或几项休息结束治疗五、 开展项目简介1、中医熏蒸疗法:熏蒸疗法又叫蒸汽疗法、汽浴疗法,,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而作用于机体的一种治疗方法。中药熏蒸疗法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依据疾病治疗的需要,选配一定的中药组成熏蒸方剂,将中药煎液趁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熏洗,而达到治疗效果,是一种祖国医学最常用的传统外治方法。2、中医足浴疗法:足浴保健疗法是足疗诸法中的一种,是通过水的温热作用、机械作用、化学作用及借助药物蒸汽和药液薰洗的治疗作用,起到疏通奉理,散风降温,透达筋骨,理气和

5、血,从而达到增强心脑血管机能、改善睡眠、消除疲劳、消除亚健康状态、增强人体抵抗力等一系列保健功效。 3、中医针刺疗法:针刺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针刺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深受广大群众和患者欢迎。4、中医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利用艾叶作原料,制成艾绒,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燃烧,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5、中医推拿疗法:中医推拿,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

6、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从按摩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按摩、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6、中医刮痧疗法:中国刮痧健康法是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众采针灸、按摩、点穴、拔罐等中医非药物疗法之所长,所用工具是水牛角为材料制做的刮痧板,对人体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调整信息、排除毒素、自家溶血等作用,既可保健又可治疗的一种自然疗法。7、中医拔罐疗法:中医拔罐疗法又称“角法”,拔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8、中医导引疗法(八段锦)八段锦在社会上流传

7、颇广,究其原因为简单易学、强身养身去病之功效甚好,因而很受欢迎。八段锦是少林易筋经的一部分,分立功、坐功两部分。练此功以调和阴阳、通理三焦为主旨,以动入静、以静入动、动静皆宜、顺乎五形、发其生机、神奇变化、通和上下、和畅气血、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消内生之百病、补其不足、泻其多余,消长之道,妙用无穷。常习之可达百病之不生,延年而益寿。六、 营销策略1、利用“医患通”飞信平台,加强我科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将在我科治疗的患者加入“医患通”飞信平台,对其定期回访,以便观察远期治疗效果。并且每周给患者发一条短信,内容以养生保健、疾病预防、医疗卫生政策、科室近期活动(如穴位贴敷)、专家坐诊信息

8、等为主。并接受患者的咨询。将广告效果融于对患者的关心之中。注意事项:(1)、短信内容以养生保健、疾病预防、医疗卫生政策为主,避免过浓的广告成分,以免引起患者反感。短信内容正确,简洁,避免误导患者。(2)、在选择患者加入飞信时,特别针对治疗效果好,比较满意的患者和社会关系广、较有影响力的患者。以便起到明显的宣传效果。2、印制养生保健手册。介绍我科室开展的治疗项目。既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又便于的宣传。3、收集治疗时的精彩图片和理疗仪器的图片制成短片,在网络和媒体上宣传。4、及时更新我院网站,在网站上宣传。网站的更新更有利于我院的发展和壮大。七、面临问题1、熏蒸室淋浴没有外罩,洗浴时水滴四溅,雾气

9、弥漫,潮湿的环境降低机器的使用寿命。2、一楼没有卫生间。3、足浴盆无加热设施,药液容易凉。八、需要配置的物品浴巾、毛巾、浴衣、一次性内衣、电视、DVD、养生讲座、健康常识类光盘、治疗床、床头柜、装饰字画、急救药品。十、 附件附1、中医熏蒸疗法一、概念熏蒸疗法又叫蒸汽疗法、汽浴疗法,,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而作用于机体的一种治疗方法。中药熏蒸疗法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依据疾病治疗的需要,选配一定的中药组成熏蒸方剂,将中药煎液趁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熏洗,而达到治疗效果,是一种祖国医学最常用的传统外治方法。二、中药熏蒸疗法特点内病外治,由表透里,舒筋通络,发汗而不伤营卫;使用方便,适应症广

10、,药简价廉,安全无创,疗效显著,患者易于接受。三、历史沿革马王堆汉墓五十二病方记载用韭和酒煮沸, 以其热气熏蒸,治疗伤科疾病。内经记载用椒、姜、桂和酒煮沸熏蒸治疗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等痹证。唐外台秘要记载熏蒸疗法治疗伤寒不汗证;宋太平圣惠方;明普济方、本草纲目、外科正宗;清伤科补要记载熏蒸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医宗金鉴记载本法医治麻风病。其他:张氏医通、急救广生集外治寿世方等吴师机理瀹骈文 清末医家吴师机,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并广泛搜集他人的经验,撰写了理瀹骈文 一书。该书可谓集外治法之大成,因而被后世誉为“外治之宗”。书中有关熏蒸疗法的内容十分丰富。书中十分精辟地指出:“外治可与内治并行,而

11、能补内治之不及。”近代专著对中药熏蒸疗法的介绍中国中医独特疗法大全中国民间疗法实用临床外治大全外治法简编中国传统疗法丛书等四、熏蒸分类全身熏蒸利用药物的蒸汽对全身进行气雾沐浴,适用于全身性疾病,也可作为一种保健方法。局部熏蒸利用药物蒸汽对病变患处进行熏蒸,适用于病变较局限的疾病或某些特定部位的病症。五、熏蒸方法熏蒸药物: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选配相应的药物。熏蒸设施及方法: 全身熏蒸法:如熏蒸室、蒸汽房等,室内汽温3742 ,每次熏蒸1520分钟; 局部熏蒸法:盆、瓷杯等均可,汽温控制在5055左右,每次熏蒸2030分钟。 现代化的熏蒸治疗设备全身熏蒸:气疗舱,熏蒸药浴器等。 治疗时头露在舱外,

12、有自动控温、自动计时、音响提示、异常报警等功能,有的兼有按摩水疗作用。局部熏蒸:各种熏蒸床,熏蒸治疗仪等。 治疗时将病变局部置于蒸汽孔上,或将四肢伸入治疗仪内,有温控及显示功能,有的兼有熏洗、红外线或磁疗等作用。六、应用范围 中药熏蒸,特别适用于“病者衰老而不胜攻者,病者幼小而不宜表者,病邪郁伏急难外达者,局部之疾药力不易达到者,上下交病不易合治者,内外合病势难兼护者,病起仓卒不易急止者,既要祛病又怕药苦者等等。” 中药熏蒸治疗的适应症涉及临床各科,据文献报道,本疗法能治疗内科、骨伤科、五官科、皮肤科、妇科、小儿科等220余种疾病。中药熏蒸治疗的临床疾病内科:神经衰弱、慢性肾炎、各种水肿、腹胀

13、、消化不良、慢性肠炎、重症肌无力、面神经麻痹、 流行性感冒等。骨伤科: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落枕、颈部软组织扭伤、 肩关节周围炎、慢性腰肌劳损、骨性关节炎、各种骨折、关节脱位的康复期等。妇科:陈旧性宫外孕、子宫脱垂、闭经、月经不调、带下病、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炎、痛经、 乳腺炎等。五官科:角膜炎、虹膜捷状体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龋齿疼痛等。皮肤科:痤疮、慢性荨麻疹、湿疹等。儿科:小儿感冒初期、小儿麻痹症初期、消化不良、蛲虫病等。其他:可用于空气消毒等。七、禁忌症重症高血压、重症贫血、高热、结核病、大失血、精神病、某些传染病(如肝炎、性病等)、皮肤破溃、心血管疾病

14、代偿功能障碍、青光眼、严重肝肾疾病、孕妇及经期妇女等禁用。八、注意事项1、全身熏蒸时室温不要过高,室内汽温控制在3742 ,以防汗出过多,造成窒息、昏厥或虚脱跌倒,体虚者尤须审慎。2、局部熏蒸要注意温度,不可过烫,汽温一般5055 ,以防烫伤皮肤。3、严寒季节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局部熏蒸者,应在患处盖上毛巾,防止受凉感冒。4、熏蒸结束后应适当休息,适当饮水,待恢复后再离开治疗室。5、熏蒸器具和物品要注意清洁、消毒,全身熏蒸时要穿一次性衣裤。九、中药熏蒸疗法的中医机理1、理论依据: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脏腑体表相关理论、经络运行学说)。理瀹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

15、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2、治疗原则:以中医“八法”论治为基本治疗原则(调整脏腑、平衡阴阳、补偏救弊)。理瀹骈文:“郁者以宣,乖者以协,泛者以归,停者以遂,满者以泄,劳者以破,滑者以留,阻者以行,逆上者为之降,陷下者为之提,格于中者为之通,越于外者为之敛。”3、给药途径:体表给药,达到内治法同样的治疗目的。理瀹骈文:“切于皮肤,彻于肉理,摄于吸气,融于渗液”。 “内治亦可以外治,非外者不能治内”。4、疗效作用:温热和中药的双重作用 温热:可疏松腠理,发汗祛邪,缓解痉挛,疏通经脉。 中药:大都辛香浓烈,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经活络,活血止痛功效。十、中药熏蒸疗法的现代作用机理1、药物的渗透

16、作用:煎煮时产生含药蒸汽,其中的中药有效成分可呈现离子状态渗透皮肤进入体内,产生治疗作用。2、皮肤的吸收作用:熏蒸时皮肤毛孔开放,表皮的微循环加快,有利于药物蒸汽的吸收。3、改善局部微循环:熏蒸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促进新陈代谢,减少炎症产物堆积,有利于炎症和水肿的消退,加速组织修复。4、蒸汽的温热刺激:温热刺激可降低神经兴奋性,缓解痉挛及僵直,提高痛阈;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增强抵抗力;可恢复疲劳等。熏蒸药物四肢熏蒸: 羌活20g 独活20g 防风15g (熏方) 桂枝15g 细辛10g 川芎20g 海风藤30g 徐长卿30g 姜黄20g 苏木20g 冰片1g颈肩腰背熏蒸:羌活20g 独

17、活20g 桂枝15g (熏方) 川乌20g 草乌20g 姜黄20g 千年健30g 杜仲20g 续断20g 牛膝20g 冰片1g中药熏蒸的药物选择(一)1、根据不同部位选用祛风散寒除湿药物 上肢及颈肩疾病:羌活、葛根、防风、秦艽、伸筋草、透骨草、白芷等 下肢疾病:独活、桑寄生、五加皮、牛膝、海桐皮、木瓜、苡仁等 腰部疾病:千年健、鹿含草、杜仲、续断、牛膝、桑寄生、狗脊等(补肾壮骨)2、寒湿痹疼痛明显者选用温热散寒药物 川乌、草乌、附子、桂枝、细辛、麻黄等(散寒止痛)3、各种痹症都可加用活血化瘀药物 川芎、红花、丹参、延胡索、刘寄奴、苏木、姜黄等(活血止痛)4、多采用辛味药物以增加药物的渗透力 羌

18、活、独活、防风、五加皮、透骨草、徐长卿、冰片等(含挥发性成分)5、善用藤类药物 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雷公藤、鸡血藤等(通络止痛)6、对久病疼痛明显者可伍用虫类药物 全蝎、蜈蚣、地龙、土鳖虫、蜂房、白花蛇、蝉蜕等(搜风解痉散瘀止痛)附2、中医足浴疗法一、足浴简介古人曾经有过许多对足浴的经典记载和描述: “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东坡曰:“热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又在诗中写道“它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 陆游道“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浇汤”。 清朝外治法祖师在理论骈文道“临卧濯

19、足,三阴皆起于足,指寒又从足心入,濯之所以温阴,而却寒也”。 古人曰“晨起皮包水,睡前水包皮,健康又长寿,百岁不称奇”。 二、保健原理足浴保健疗法是足疗诸法中的一种,是通过水的温热作用、机械作用、化学作用及借助药物蒸汽和药液薰洗的治疗作用,起到疏通奉理,散风降温,透达筋骨,理气和血,从而达到增强心脑血管机能、改善睡眠、消除疲劳、消除亚健康状态、增强人体抵抗力等一系列保健功效。足浴保健疗法又分为普通热水足浴疗法和足药浴疗法。普通热水足浴疗法是指通过水的温热和机械作用,刺激足部各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畅通经络、改善新陈代谢,进而起到防病及自我保健的效果。足药浴疗法是指选择适当的药物、水煎后兑入温水,

20、然后进行足药浴,让药液离子在水的温热作用和机械作用下通过粘膜吸收和皮肤渗透进入到人体血液循环进而输布到人体的全身脏腑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治疗作用1、调整血压,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脚部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止点,踝关节以下就有六十多个穴位。如果经常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部穴位,促进血脉运行,调理脏腑,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病邪、降压疗疾的目的。足浴时,水的温度一般保持在40度左右,太高太低都不好;水量以能没过脚踝部为好,双脚放热水中浸泡510分钟,然后用手按摩脚心。 2、改善血液循环,足浴可以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水的温热作用,可扩张足部血管,增高皮肤

21、温度,从而促进足部和全身血液循环有人做过测试,一个健康的人用40-45的温水浸泡双足30-40分钟,其全身血液的流量增加女性为10-13倍,男性为13-18倍。可见,足浴可确保血液循环顺畅和改善。 5、 促进新陈代谢,足浴可促进足部及全身血液循环,由于血液循环量的增加,从而调节各内分泌的机能,促使各内分泌腺体分泌各种激素,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这些激素均能促进新陈代谢。 消除疲劳5、消除疲劳:足浴的最大作用就是消除疲劳。古人从实践中早已总结出热水足浴来消除疲劳。 6、改善睡眠:足浴可通过促进足部及全身血液循环,加速血流,驱散足底沉积物和消除体内的疲劳物质,消除疲劳使人

22、处于休息状态从而改善睡眠。 养生美容7、另足浴还具有养生美容,养脑护脑,活血通络等一系列保健作用。 四、治疗原理热水+水流+气流+振动按摩=热水足浴人体踝部以下有60个穴位。“热水足浴”如同用艾条灸这些穴位,加上气流、按摩作用,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温熙脏腑,增加人体抵抗力作用。 当体内组织器官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不足,代谢废物乳酸等积蓄增多,进入大脑组织,使人产生疲劳感时,“热水足浴”可令代谢废物从体内排出,疲劳消除。还有助于安神祛烦,催眠入睡。“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人体脚部距心脏最远,局部血流相对缓慢。冬春季节,下肢特别是脚总是感到特别寒冷。“热水足浴”可使足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

23、祛寒保暖;还能防止脚裂和冻疮。 五、用具选择主要包括足浴盆、足浴椅、足浴沙发、足浴保健药材的选择,分家用和公共场所两种,家用的讲究舒适度强,可根据个人需要进行选购,其配套器材的舒适度、外观等对足浴者的心情也有一定的影响。公共场所如足浴店、足疗会所等,需要符合大众的习惯进行选购,讲究牢度、外观大气等。具体视店面装修、风格而定。 六、使用方法先将脚放入37左右的水中,然后让浴水逐渐变热至42左右即可保持水温,浴足时水通常要淹过踝部,且要时常蹉动。浴足时间不要少于30分钟,40分钟较适宜,这是普通热浴足方法;还有中药热浴足方法:每次足前先在水里放入煎煮过的药液(可兑水稀),然后按普通热浴足的方法进行

24、。还有足浴时要注意: 第一、足浴时要注意温度适中(最佳温度在40-45),既防止水温过灼伤皮肤,尤其是昏迷、生活不能自理者,同时凉水对血管的收缩作用而有利健康。最好能让水温按足部适应逐步变热。 第二、足浴的时间在30-40分钟为宜,足浴时间内水温要保持,尤其进行足浴治疗时,只有保持一定的温度和确保规定的足浴时间,才能保证药物效力的最大发挥,从而起到治疗的效果。 第三、足药浴时,如给予足部以适当的物理刺激,如按摩、捏脚或搓脚等,有条件者也可使用具有加热和按摩功能的足浴盆进行足浴,效果更佳。 第四、饭前、饭后30分钟不宜进行足浴,由于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

25、肠的消化功能。饭前足药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 第五、足药浴治疗时,有些药物外用可起泡,或局部皮肤发红、瘙痒。有的病人属特异体质,用药后可出现过敏反应。出现这些症状后,应停止用药。 第六、足药浴所用外治药物,剂量较大,有些药物尚有毒性,故一般不宜入口。同时,足药治疗完毕后,应洗净患处,拭干。 第七、有传染性皮肤疾病者,如足癣病人,应注意自身传染和交叉传染的可能。同一家庭成员,最好各自使用自己的浴盆,以防止交叉感染或传播传染病。 第八、在进行足浴时,由于足部及下肢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可引起头部急性贫血,出现头晕、头眩。出现上述症状时,可用冷

26、水洗足,使足部血管收缩,血流充分流向头部,消除头部急性贫血,缓解症状。 第九、有出血等症状患者,不宜足浴。 七、注意事项不适合足浴的人群:严重心脏病患者;脑淤血未治愈者;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出血性疾病,败血病等患者;对温度感应失去知觉者;严重血栓患者;心脏病患者;孕妇;小孩(应在成人帮助下使用);对温度感应迟钝者(应控制好温度,避免烫伤),就不适合足浴。 八、足浴禁忌第一、泡脚水不能太热,以40左右为宜。第二、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在泡脚过程中,由于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心率也比平时快,时间太长的话,容易增加心脏负担。另外,由于更多的血液会涌向下肢,体质虚弱者容易

27、因脑部供血不足而感到头晕,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昏厥。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应格外注意,如果有胸闷、头晕的感觉,应暂时停止泡脚,马上躺在床上休息。 第三、饭后半小时不宜泡脚。吃完饭后,人体内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饭后立即用热水泡脚,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 下肢,日久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缺乏。第三,中药泡脚不要用铜盆等金属盆。许多患有足跟痛、失眠、痛经、高血压病的患者,常用中药泡脚来辅助治疗,但不要用铜盆等金属盆,因为此类盆中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容易与中药中的鞣酸发生反应,生成鞣酸铁等有害物质,使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中药泡脚最好用木盆 或搪瓷盆。 九、相关设备一、足浴器 1、自

28、动加热保温足浴按摩器采用节能流水直热式,可有效控制、保持人体感觉舒适的水温,开机后可在3550之间随意调节,到达您设定的温度。自动保持恒温状态,使您尽情享受足浴按摩器带给您的舒适。 2、气泡冲击按摩足浴按摩器的气泡槽能放出大量气泡冲击足底各个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按摩保健作用。 3、振动按摩足浴按摩器底部设有振动电机和上百个按摩粒子,开机后高频振动,可充分刺激脚部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提高睡眠质量,消除疲劳,增进健康,提高抗病能力。 4、水流冲击按摩足浴按摩器前侧有水柱喷击,冲击脚部穴位,起到缓解肌肉紧张和柔性按摩作用,改善足部微循环,促进身体健康。 5、臭氧去除脚气、脚臭、脚廯

29、足浴按摩器可产生臭氧气泡,溶解于水中,用含有活氧的水泡脚,可杀除脚上的各种细菌,您的脚自然就不会生脚气了。 6、红外线按摩缓和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 7、磁保健足浴按摩器底部装有永久磁石,形成低磁场网络覆盖足部,磁场渗透足部穴位,能产生多种效应的综合作用,促进保健效果。 8、自动排水功能本产品使用后,可自动将存水排放。 9、内置药盒本机设计有内置药盒,只要将盒盖垂直向上提起,装入药包,即可享受药浴。 您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含以上功能的足浴器。 10、电动按摩轮-这种功能是高端足浴器中配备的,如狮傲康SAK-1088型,在足底有电动按摩轮,舒适着力,安全有效。 11、电灸脉冲功

30、能-这种足浴器有很好的理疗功能,如狮傲康的SAK-1000型就具备这种功能,有30当可调力度的电子脉冲,泡脚做电灸,舒适又理疗。 十、中药足浴的禁忌: 不适用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及月经期中的妇女,因为中药浴足可能会刺激到妇女的性腺反射区,从而影响孕妇及胎儿的健康。 2、患有各种严重出血病的人,如吐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等。 3、肾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肝坏死等各种危重病人,由于病情很不稳定,对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可能会引起强烈反应,使病情复杂化。 4、一些急性的传染病、急性的中毒、外科急症的患者,如外伤、骨折、烧伤、穿孔、大出血等,因此可能会贻误治疗最佳时机。 5、精神紧张、身体过度疲劳

31、的人,正处于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时。 6、足部疾病者,如足部有外伤、水疱、疥疮、发炎、化脓、溃疡、水肿及较重的静脉曲张的患者等。 7、中药泡脚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许多患有足跟痛、失眠、痛经、高血压病的患者,常用中药泡脚来辅助治疗,但不要用铜盆等金属盆,因为此类盆中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容易与中药中的鞣酸发生反应,生成鞣酸铁等有害物质,使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附3、中医针刺疗法针刺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针刺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深受广大群众和患者欢迎。 一、针具选择应以具有一定的硬度、弹性和韧性,临床上有金质、银质和不锈钢三种。 金质、银质的

32、针,弹性较差,价格昂贵,故较少应用。临床应用一般以不锈钢为多。选针具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的长幼、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浅深和所取腧穴所在的具体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如男性、体壮、形肥,且病变部位较深者,可选稍粗稍长的毫针。反之若女性、体弱、形瘦,而病变部位较浅者,就应选用较短、较细的针具。至于根据腧穴的所在具体部位进行选针,一般是皮薄肉少之处和针刺较浅的腧穴,选针宜短而针身宜细;皮厚肉多而针刺宜深的腧穴宜选用针身稍长、稍粗的毫针。临床上选针常以将针刺人腧穴至之深度,而针身还应露在皮肤上稍为宜。如应刺入0.5寸,可选1.0寸的针,应刺入1.0寸时,可选1.

33、52.0寸的针。 二、选择体位针刺选择体位针刺时患者体位选择是否适当。 对腧穴的正确定位,针刺的施术操作,持久的留针以及防止晕针、滞针、弯针。甚至折针等,都有很大影响。如病重体弱,或精神紧张的病人,采用坐位,易使病人感到疲劳,往往易于发生晕针。又如体位选择不当,在针刺施术时,或留针过程中。病人常因移动体位而造成弯针、滞针,甚至发生折针事故。因此根据病情选取腧穴的所在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既有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又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的留针而不致疲劳的原则。临床上针刺时常用的体位,有如下几种;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2.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

34、穴和上、下肢的部分腧穴。3.伏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4.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三、消毒针刺前必须做好消毒工作,其中包括针具消毒,腧穴部位的消毒和医者手指的消毒。消毒的方法如下。 1.针具消毒:有条件时,可用汽锅消毒,或用75%酒精消毒。后者将针具置于75%酒精内,浸泡30分钟,取出试干应用。置针的用具和镊子等,可用2%来苏溶液与l:1000的升汞溶液浸泡l2小时后应用。对某些传染病患者用过的针具,必须另行放置,严格消毒后再用

35、。 2.腧穴和医者手指的消毒:在需要针刺的腧穴部位消毒时,可用75%酒精棉球拭擦即可。在拭擦时应由腧穴部位的中心向四周绕圈擦拭。或先用25%碘酒棉球拭擦,然后再用75%酒精棉球涂擦消毒。当腧穴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以免重新污染。 3.医者手指的消毒:在施术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待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即可。施术时医者应尽量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针体,如必须接触针体时,可用消毒干棉球作间隔物,以保持针身无菌。 三、进针在进行针刺操作时一般应双手协同操作,紧密配合。 1.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故右手

36、称为“刺手”。 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而使针刺入皮肤;行针时便于左右捻转,上下提插或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的手法操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又称骈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是指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是指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 4.提捏进计法:提捏进针法是指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

37、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等。 四、留针将针刺入腧穴行针施术盾,使针留置穴内,称为留针。 留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一般病症只要针下得气而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后,即可出针或留针1020分钟;但对一些特殊病症,如急性腹痛、破伤风、角弓反张、寒性、顽固性疼痛或痉挛性病证,即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时留针可达数小时,以便在留计过程中作间歇性行计,以增强、巩固疗效。 五、出针在行针施术或留针后即可出针。 出针时一般先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揉按针孔,以防出血。若用除疾,开阖补泻时,则

38、应按各自的具体操作要求,将针起出。出针后病人应休息片刻方可活动,医者应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六、禁忌症与注意事项(一)、禁忌证 1. 患者在过度饥饿、暴饮暴食、醉酒后及精神过度紧张时,禁止针刺。2. 孕妇的少腹部、腰骶部、会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具有通气行血功效,针刺后会产生较强针感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风池、环跳、三阴交、血海等),禁止针刺。月经期禁止针刺。 3. 患者严重的过敏性、感染性皮肤病者,以及患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4. 小儿囟门未闭时头顶部禁止针刺。 5. 重要脏器所在处,如胁肋部、背部、肾区、肝区不宜直刺、深刺;大血管走行处及皮下静脉部位的腧穴如需针刺时,

39、则应避开血管,使针刺斜刺入穴位。 6. 对于儿童、破伤风、癫痫发作期、躁狂型精神分裂症发作期等,针刺时不宜留针。 (二)、注意事项在针刺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心理准备不足等多种原因,可能出现如下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 晕针:晕针是针刺治疗中较常见的异常情况,主要由于患者心理准备不足,对针刺过度紧张,或者患者在针刺前处于饥饿、劳累等虚弱状态,或患者取姿不舒适,术者针刺手法不熟练等。如患者在针刺或留针过程中突然出现头晕、恶心、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表现,此时应立即停止针刺,起出全部留针,令患者平卧,闭目休息,并饮少量温开水,周围环境应避免噪杂。若症状较重,则可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素髎等穴

40、,促其恢复。经上述方法处理后如不见效并出现心跳无力,呼吸微弱,脉搏细弱,应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为了防止晕针,针刺前应先与患者交待针刺疗法的作用,可能出现的针感,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对于过度饥饿,体质过度虚弱者,应先饮少量水后再行针刺;对于刚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应令其休息片刻后才针刺。 2、滞针;在针刺行针及起针时,术者手上对在穴位内的针体有涩滞、牵拉、包裹的感觉称滞针。滞针使针体不易被提插、捻转,不易起针。滞针的主要原因是针刺手法不当,使患者的针刺处发生肌肉强直性收缩,致肌纤维缠裹在针体上。出现滞针后,不要强行行针、起针。应令患者全身放松,并用手按摩针刺部位,使局部肌肉松弛。然后,轻缓向初时行针

41、相反方向捻转,提动针体,缓慢将针起出。 为了防止滞针,针刺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不使患者在针刺时产生紧张,并在针刺前将针体擦净,不可使用针体不光滑、甚至有锈斑或者弯曲的毫针。针刺时一旦出现局部肌肉挛缩造成体位移动时,应注意术者手不能离开针柄,此时可用左手按摩针刺部位,缓慢使患者恢复原来体位,轻捻针体同时向外起针,不得留针。另外,在行针时应注意不要大幅度向单方向捻转针体,避免在行针时发生滞针。 3、弯针:针刺在穴位中的针体,于皮下或在皮外发生弯曲,称弯针。在皮外的弯针多是由于留针被其它物体压弯、扭弯。起针时应注意用手或镊子持住弯针曲角以下的针体,缓慢将针起出。发生在皮下的弯针,多在走针时被发现

42、,是由于患者在留针,或行针时变动了体位,或肌肉发生挛缩,至使针刺在关节腔内、骨缝中、两组反向收缩的肌群中的针体发生弯曲。另是由于选穴不准确,手法过重、过猛,使针刺在骨组织上也会发生针尖弯曲或针尖弯成钩状。起针时若发现在皮下的弯针,应先令患者将变动的肢体缓慢恢复到原来进针时姿态,并在针刺穴位旁适当按摩,同时用右手捏住针柄做试探性、小幅度捻转,找到针体弯曲的方向后,顺着针体弯曲的方向起针、若针尖部弯曲,应注意一边小幅度捻转,一边慢慢提针,同时按摩针刺部位,减少疼痛。切忌强行起针,以免钩撕肌肉纤维或发生断针。 为防止弯针,针刺前应先使患者有舒适的体位姿势,全身放松。留针时,针柄上方不要覆盖过重的衣物

43、,不要碰撞针柄,不得变动体位或旋转,屈伸肢体。 4.断针:针体部分或全部折断在针刺穴位内,称为断针。常见原因是由于针根部锈蚀,在针刺时折断。如果自针根部折断时,部分针体仍暴露在皮肤外,可立即用手或镊子起出残针。另一个原因是因滞针、弯针处理不当或强行起针,造成部分针体断在皮下或肌肉组织中。此时应令患者肢体放松,不得移动体位,对于皮下断针,可用左手拇指、食指垂直下压针孔旁的软组织,使皮下断针的残端退出针孔外,并右手持镊子捏住断针残端起出断针。若针体折断在较深的部位时,则需借助于X光定位,手术取针。 为了防止断针,应注意在针刺前仔细检查针具,对于针柄松动、针根部有锈斑、针体曾有硬性弯曲的针,应及时剔

44、弃不用。针刺时,切忌用力过猛。留针期间患者不应随意变动体位,当发生滞针、弯针时,应及时正确处理。 5.血肿;出针后,在针刺部位引起皮下出血,皮肤隆起,称皮下血肿。出现皮下血肿时,应先持酒精棉球压按在针孔处的血肿上,轻揉片刻。如血肿不再增大,不需处理。局部皮肤青紫可逐渐消退。如经上述按揉血肿继续增大,可加大按压并冷敷,然后加压包扎,48小时后局部改为热敷,消散瘀血。 为了防止血肿的发生,针刺前应仔细检查针具,针尖有钩的不能使用。针刺时一定要注意仔细察看皮下血管走行,避开血管再行针刺。 附4、中医艾灸疗法一、艾灸简介艾灸法是一种独立的治疗保健方法,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人们利用火以后,被火灼伤,发现

45、具有治病、疗伤的效果而逐渐产生的。 艾灸法的发明来源于北方。在医学专著中,最早见于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凛冽,其民乐野处而觅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顾灸焫者,亦从北方来。”说明灸法的应用,同寒冷的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 所谓艾灸疗法,是利用艾叶作原料,制成艾绒,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燃烧,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灸法不仅能治病,而且能防病。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上说:“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则瘴疠、瘟疟之气不能着人。”这是实践经验的总结。近代日本医家有在整个工厂、学校全体施以灸灼,

46、作为一项保健措施,实验结果证明灸法确有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灸法虽然略有烧灼皮肤之痛,但不像针刺那样深入肌肉而达体内,所以人们不甚畏惧而乐于接受,是很容易推广的一种治病方法。 二、艾灸作用灸法能够活跃脏腑功能,旺盛新陈代谢,产生抗体及免疫力,所以长期施行保健灸法,能使人身心舒畅,精力充沛,祛病延年。施灸对于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神经、血管均有调整作用;能使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等明显增高,胆固醇降低,血沉沉降速率减慢,凝血时间缩短,对血糖、血钙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灸法的特点是既能抑制功能亢进,也能使衰退的机能兴奋而趋向生理的平衡状态,因此灸法对人体是一种

47、良性刺激,对增强体质大有裨益,不论病体、健体都可以使用,尤其对衰弱儿童有促进发育的作用,所以灸法的使用范围是很广泛的。 三、灸的原料及制法艾的性能艾叶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艾用于灸法,其功效确非我们意想所能及的。艾火的温热刺激能直达深部,经久不消,使人发生畅快之感。若以普通火热,则只觉表层灼痛,而无温煦散寒之作用。灸法也和针法一样,能使衰弱之机能旺盛,也能使亢进之功能得到抑制。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

48、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艾绒的制法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软细,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因此,必须用陈久的艾叶,而且越陈越好,有“七年之病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这也确有道理,因新艾含挥发油多,燃之不易熄灭,令人灼痛;陈艾则易燃易灭,可以减少灼痛之苦。 艾绒必须预先备制。取陈艾叶经过反复晒杵,筛选干净,除去杂质,令软细如绵,既成为艾绒,方可使用。而艾绒又有两种,以上法炮制者为粗艾绒,一斤可得六、七两,适用于一般灸法。如再精细加工,经过数十日晒,筛拣数十次者,一斤只得二、三两,变为土黄色者,为细艾绒,可用于直接灸法。现在有机制艾绒成品出

49、售,也是作印泥的原料,用于直接灸法,物美价廉,可以选购。细艾绒用放大镜一看,好像一堆小毛毛虫,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杂质。艾卷的制法艾柱形状大小及使用的原则。艾叶经过加工以后,称为艾绒。艾绒做成一定形状之小团,称为艾炷, 艾炷燃烧一枚,称为一壮。 艾炷之形状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各异。如用于直接灸,必须用极细之艾绒,一般如麦粒大,做成上尖底平、不紧不松之圆锥形,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用于间接灸法,可以用较粗之艾绒,做成蚕豆大或黄豆大,上尖下平之艾炷,放在姜片、蒜片或药饼上点燃。用于温针灸法则做成既圆又紧、如枣核之大小及形状,缠绕针柄上燃烧;用于艾卷灸,做成既匀又紧,如蜡烛之大小及形状的长条,点燃后温灸之

50、。 每次灸之壮数多少及大小,以病人、病程、病情、病位、补泻、穴位、有无受灸经验,是否要求化脓及气候等等条件而定,大致如下:成人体壮、新病、病重病急、实热疼痛、病在脏腑者,用泻法;穴位在腹背四肢、有受灸经验、化脓灸、气候寒冷者艾炷宜多宜大;妇女、儿童、年老体弱、久病、病轻病缓、虚寒麻木、病在四肢头项者,用补法;穴位在头项、手足末梢、无受灸经验、非化脓灸者或在天气炎热时,艾炷宜少宜小。 四、类别艾灸疗法是具体方法很多,常用者有如下数种。 艾灸疗法(一) 艾炷灸疗法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艾炷。常分直接灸( 又分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与间接灸两种。本疗法临床运用广泛,既可保健,亦可治病,尤其适用

51、于虚寒证,如哮喘、胃肠病。 (二) 艾条灸疗法以艾条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施灸者即艾条灸疗法,操作常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主要用以治疗寒湿痹证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患。 (三) 药卷灸疗法药卷灸是在艾绒里掺进药末,用纸把艾绒裹起来成为药卷,点燃其一端而施灸。适应证大致同上两种灸法。 (四) 温针灸疗法先根据病性选穴施针,得气后留针,后将艾绒裹于针柄上点燃,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入机体,达到温经散寒等目的。 (五) 隔姜灸疗法取约2分厚生姜一块,置于选定的穴位上,再将艾炷置姜片上,点燃施灸。艾炷燃尽后,再放置艾炷反复施灸,一般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凡虚寒性疾病皆可以此疗法治之。 此外,与隔姜灸疗

52、法大同小异的尚有“隔蒜灸”、“铺灸”( 以蒜泥铺于穴位上) 、“隔盐灸”、“附子灸、”、“隔葱灸”、“花椒灸”、“黄土灸”、“黄蜡灸”、“硫黄灸”、“药锭炎”、“药捻灸”等等,主治病证亦相差无几。 (六) 灯火灸疗法以灯心草蘸香油,点燃,在小儿身上施灸。本疗法主要用于小儿惊风、昏迷等急性病证。 五、操作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 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

53、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和瘰疬等慢性疾病。 (2)无瘢痕灸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

54、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2、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 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2)隔蒜灸 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

55、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3)隔盐灸 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 (4)隔附子饼灸 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3、艾卷灸(1)艾条灸 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

56、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克,则成为药条。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2)A、温和灸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B、雀啄灸 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图151。另

57、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4、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图152)。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5、温灸器灸是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用。 六、施灸壮数和疗程每

58、燃烧一个艾炷为之一壮,每灸一次少则35壮,多则可灸数十壮、数百壮。至于施灸的时间长短原则是:灸从久,必须长期施行方能见功,这是指慢性病而言。一般前三天,每天灸一次,以后间隔一日灸一次,或间隔两日灸一次,可连续灸治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或一年以上。如果用于健身灸,则可以每月灸三五次,终生使用,效果更好。如果是急性病、偶发病,有时只灸一、二次,就结束了,以需要而定,不必限制时间和次数。如果是慢性病、顽固性疾病,间日或间隔三、五、七日灸一次均可。要根据具体情况全面考虑,这样和用药的分量一样,无太过不及之弊。 医学入门上说:“针灸穴治大同,但头面诸阳之会,胸膈二火之地,不宜多灸,背腹阴虚有火

59、者,亦不宜多灸,惟四肢穴位最妙,凡上体及当骨处,针入浅而灸宜少,下肢及肉厚处,针可入深,灸多无害。”这是说:头面及胸膈以上,均不宜多灸;下肢及肉厚处,多灸不妨。在临床上,凡肌肉偏薄之处,骨骼之上,以及大血管和活动关节、皮肤皱纹等部位,均避免直接灸法;凡肌肉肥厚之处,尤其是背部俞穴多灸长灸无妨。任何灸法均可使用。 七、灸的程度及用量至于灸的程度,前人有成熟的经验。如医宗金鉴上说:“皮不痛者毒浅,灸至知痛为止;皮痛者毒深,灸至不知痛为度。”这是指外科灸疗痈疮毒而言。更具体地说:“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然头与四肢皮肉浅薄,若并灸之,恐肌骨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艾炷宜小,壮数宜

60、少。有病必当灸巨阙、鸠尾二穴者,必不可过三五壮。背腰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使火气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 以上说法,使我们领会到,灸法既是一种温热刺激,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温热程度,决不能浮皮潦草,用艾烟薰烤,表热里不热,就算是灸法,结果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误以为灸法无效,这才真正是“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白吃苦头)。古人多主张用直接灸,如针灸资生经上说:“下经云:凡著艾得灸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病不愈。”这是说每灸必须化脓,病才能痊愈。现在我们除有意识地使用化脓灸法以外,一般灸法不要烧伤太重,成为灸疮,只要长期施灸,也同样有效。 总之,一般说直接灸之艾炷,以麦粒大小为适宜,一般成

61、年人,每穴五、七、九壮,小儿灸三、五壮,每次取三、五、七穴为标准。临床上可适当伸缩艾炷之大小穴位及壮数。如用于外科,灸阑尾炎或疔痈初发时,可在合谷、手三里、阑尾等穴,每次灸百壮左右,一日灸二、三次,会使炎症消散,促使其化脓,收到意外的效果。 八、艾灸时需要注意的事宜1、穴位艾灸顺序:古人对于艾灸的顺序,有着明确的论述,就阴阳而言,如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明堂灸经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这是说艾灸的一般顺序是 :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62、。 2、在临床上艾灸时,需结合病情,灵活应用,不能拘执不变。同时艾灸某两个穴位的问题上,一般没有什么限制。 3、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4、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5、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艾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不要艾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6、手术后在体内埋钢钉或者其他东西的人,不要随便在做过手术的位置艾灸。 7、非精制艾绒是不能长期艾灸的,否则会引起其他方面的后遗症,劣质艾条艾灸对身体的伤害是极难恢复的:前阴者,宗筋之所聚,艾绒杂质太多的话,就象用火烤弹簧,筋会变松弛,表现就是起床、起坐无力,阴茎、阴蒂勃起功能障碍。附5、中医推拿疗法一、简介古代称推拿为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