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施工及验收知识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62708944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桩基施工及验收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桩基施工及验收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桩基施工及验收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桩基施工及验收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施工及验收知识(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CLL1-2008城镇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10.3.1 钻孔施工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钻孔场地在旱地上,应清除杂物,平整场地;遇软土应进行处理。2 钻孔前应埋设护筒。护筒可用钢或混凝土制作,应坚实、不漏水。当使用旋转钻时,护筒内径比钻头直径大20 cm;使用冲击钻机时,护筒内径应大40cm。3 护筒顶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cm,并宜高出施工地面0.3m。其高度尚应满足孔内泥浆面高度的要求。4 护筒埋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l )在岸滩上的埋设深度:勃性土、粉土不得小于 lm ; 砂性土不得小于2m。当表面土层松软时,护筒应埋入密实土层中0.5m以下。2

2、)护筒埋设允许偏差:顶面中心偏位宜为5cm 。护筒斜度宜为1。 5在砂类土、碎石土或黏土砂土夹层中钻孔应用泥浆护壁。6泥浆宜选用优质黏土膨润土或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制备。 10.3.2 钻孔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钻孔时,孔内水位宜高出护筒底脚0.5m 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上1.5-2m。 2 钻孔时,起落钻头速度应均匀,不得过猛或骤然变速。孔内出土,不得堆积在钻孔周围。 3 钻孔应一次成孔,不得中途停顿。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对孔位、孔径、孔深和孔形等进行检查。 4 钻孔中出现异常情况,应进行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坍孔不严重时,可加大泥浆相对密度继续钻进,严 重时必须回填重钻。 2 )

3、出现流沙现象时,应增大泥浆相对密度,提高孔内压力或用黏土、大泥块、泥砖投下。3 )钻孔偏斜、弯曲不严重时,可重新调整钻机在原位反复扫孔,钻孔正直后继续钻进。发生严重偏斜、弯曲、梅花孔、探头石时,应回填重钻。 4 )出现缩孔时,可提高孔内泥浆量或加大泥浆相对密度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方法,恢复孔径。5 )冲击钻孔发生卡钻时,不宜强提。应采取措施,使钻头松动后再提起。10.3.3 清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l 钻孔至设计标高后,应对孔径、孔深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即进行清孔。 2 清孔时,必须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 3 清孔后应对泥浆试样进行性能指标试验。 4 清孔后的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

4、,摩擦桩的沉渣厚度不应大于300 mm;端承桩的沉渣厚度不应大于100mm。10.3.4 吊装钢筋笼应符合下列规定: l 钢筋笼宜整体吊装入孔。需分段入孔时,上下两段应保持顺直。 2 应在骨架外侧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垫块,其间距竖向宜为2m,径向圆周不得少于4处。钢筋笼入孔后,应牢固定位。 3 在骨架上应设置吊环。为防止骨架起吊变形,可采取临时加固措施,入孔时拆除。 4 钢筋笼吊放入孔应对中、慢放,防止碰撞孔壁。下放时应随时观察孔内水位变化,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放,检查原因。10.3.5 灌注水下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应再次检查孔内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渣厚度,如超过规定,

5、应进行第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2 水下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l )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宜小于2.5h。 2 )粗骨料优先选用卵石,如采用碎石宜增加混凝土配合比的含砂率。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同时不得大于40mm。 3 )细骨料宜采用中砂。 4 )混凝土配合比的含砂率宜采用0.40.5,水胶比宜采用0.50.6。经试验,可掺入部分粉煤灰(水泥与掺合料总量不宜小于350kgm,水泥用量不得小于300kg/m)。 5 )水下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和良好的和易性。 6 )灌注时坍落度宜为180220mm。 7

6、)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应比设计强度提高10%20%。 3 浇筑水下混凝土的导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导管内壁应光滑圆顺,直径宜为 203O cm,节长宜2m。 2 )导管不得漏水,使用前应试拼、试压 ,试压的压力宜为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 3 )导管轴线偏差不宜超过孔深的0.5%,且不宜大于 1Ocm 。 4 )导管采用法兰盘接头宜加锥形活套;采用螺旋丝扣型接头时必须有防止松脱装置。 4 水下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宜向孔底射水(或射风)翻动沉淀物35min。 2 )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中途停顿时间不宜大于30min。 3 )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

7、m。 4 )灌注混凝土应采取防止钢筋骨架上浮的措施。 5 )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0.5lm。 6 )使用全护筒灌注水下混凝土时,护筒底端应埋于混凝土内不小于1.5m ,随导管提升逐步上拔护筒。6.3.2 钢筋接头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 2 钢筋接头应设在受力较小区段,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3 在任一焊接或绑扎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表6.3.2规定。表6.3.2 接头长度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的最大百分率接头类型接头面积最大百分率( % )受拉区受压区主钢筋绑扎接头255

8、0主钢筋焊接接头50不限制注:1焊接接头长度区段内是指 35d ( d 为钢筋直径)长度范围内,但不得小于 500mm ,绑扎接头长度区段是指 1.3 倍搭接长度;2 装配式构件连接处的受力钢筋焊接接头可不受此限制;3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绑扎长度,对受拉钢筋应至少为涂层钢筋锚固长度的 l.5倍且不小于375mm;对受压钢筋为无涂层钢筋锚固长度的 1.0倍且不小于25Omm。4 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5 施工中钢筋受力分不清受拉、压的,按受拉办理。 6 钢筋接头部位横向净距不得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25mm。6.3.3 从事钢筋焊接的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钢

9、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6.3.8 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从事钢筋机械连接的操作入员应经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2 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其应用范围、技术要求、质量检验及采用设备、施工安全、技术培训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 108 的有关规定。1 当混凝上结构中钢筋接头部位温度低于-10时,应进行专门的试验。2 型式检验应由国家、省部级主管部门认定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井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规定的格式出具试验报告和评定结论。5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接

10、头的套筒两端外径和壁厚相同时,被连接钢筋直径相差不得大于5mm 。套筒在运输和储存中不得腐蚀和沾污。6 同一结构内机械连接接头不得使用两个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7 在同条件下经外观检查合格的机械连接接头,应以每300个为一批(不足300个也按一批计),从中抽取3个试件做单项拉伸试验,并作出评定。如有 1 个试件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应再取6个试件复验,如再有1个试件不合格,则该批接头应判为不合格。 8 钢筋机械连接件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 20mm。 4 应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垫块,确保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垫块应与钢筋绑扎牢固、错开布置。 10.7.4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

11、控项目1 成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必须核实地质情况,确认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方向垂直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2 孔径、孔深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3 混凝土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每根桩在浇筑地点制作混凝土试件不得少于2组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 4 桩身不得出现断桩、缩径。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桩基无损检测报告。一般项目6 混凝土灌注桩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0.7.4的规定。表10.7.4 混凝土灌注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桩位群桩100每根桩1用全站仪检查排架桩501沉渣厚度摩擦桩符合设计要求每根桩1沉淀盒或标准测锤,查灌注前记录支承桩不大于设计要求1垂直度钻孔桩1%桩长,且不大于5001用测壁仪或钻杆垂线和钢尺量挖孔桩0.5%桩长,且不大于2001用垂直和钢尺量10、最后一节导管拔出时,速度要慢,防止出现泥心。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