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境内可移动文物资源概况探析

上传人:靓*** 文档编号:62706741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宁夏境内可移动文物资源概况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宁夏境内可移动文物资源概况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宁夏境内可移动文物资源概况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宁夏境内可移动文物资源概况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境内可移动文物资源概况探析(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宁夏境内可移动文物资源概况探析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支点。早在三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宁夏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水洞沟和岭儿沟遗址即是见证。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上下五千年,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宁夏地处农耕和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带,其地域历史文化体现出一种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多元文化共存的地域性特点。宁夏地域文化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阶段多种形态文化在这一地域的交流、融合和发展,由于宁夏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这些历史遗留下的文化遗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多元融合趋势特征,其内容丰富而意蕴深厚,种类丰富、数量众多,价值突出。一、全区可移动文物基本情况

2、据全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统计,截至2016年10月,全区可移动文物总数约6.9万件/套,实际件数达27万余件。分布在全区5个市74家国有收藏单位中,从文物类别来看,全区可移动文物涉及瓷器、铜器、陶器、金银器、书法绘画、钱币等35个种类,囊括现有文物分类的全部。在上述种类中,钱币类可移动文物数量位居第一,其实际件数约17万件,数量约占全区可移动文物总量的63%;石器、石刻、砖瓦类可移动文物数量位居第二,数量为1.7万件;其次为铜器,数量为1.6万件;第1/6四为古籍图书类,数量为1.1万本;第五位的可移动文物为陶器类,约1万件;排名第六位的为瓷器类文物,数量为0.7万件。以上六个类别的可移

3、动文物总量约23万件,约占全区可移动文物资源总量的85%。历史年代。从可移动文物历史年代来看,先秦时期可移动文物实际件数近2万件,约占全区可移动文物总数的7%,在众多的先秦时期可移动文物中,尤以西周、东周时期可移动数量最为突出,近2万件。从这一历史时期的可移动文物统计数据来分析,两周时期的宁夏地区可能已经是周人的表活动范围。近年来,随着宁夏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工作的推进,预计西周、东周时期的可移动文物数量将继续增加,也将改变学界对宁夏早期历史演化的看法。秦汉至唐代,宁夏地区已经被纳入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版图之中,成为秦汉时期北方重镇。至唐代,宁夏地区的位置进一步提升,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在灵州即位,提

4、升和加强了灵州地区的军事地位。随着这一时期宁夏地区战略地位和影响力的上升,在这一地区遗留大量的历史遗存,在可移动文物数量方面也表现出来,两汉时期和唐代的可移动文物数量分别达1.8万件和1.1万件,其中不乏有鎏金银壶、玻璃碗等价值突出的一级文物,这些弥足珍贵的文物见证汉唐时期经济的繁华和“丝绸之路”上商贸、文化交流的频繁。可移动文物来源和入藏时间。全区各国有单位旧藏的可移动文物数量有限,通过调查显示,旧藏的国有可移动文物仅占全区总数的16%&右,大量的可移勤文物通过其他的方式获得。征集购买便是其中一种重要途径。从目前全区可移动文物的主要来源看,征集购买是各文博单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主要来源,通过征

5、集购买的方式收集的可移动文物占全区可移动文物资源总数的30%左右。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力增长,通过征集购买方式获得的可移动文物种类和数量将不断增加,文博单位的藏品不断丰富,促进了文博单位的陈列展陈工作。可移动文物保管的完残程度。从目前全区可移动文物的完残程度来看,完整的可移动文物数量约14万,占全区总量的一半左右。这与我区的藏品种类和地理环境关系密切。从我区现有的可移动文物收藏种类和数量来看,钱币类,石器、石刻、砖瓦类,铜器三个种类可移动文物占全区可移动文物绝大多数,这三类可移动文物相对来说易于保存,对宏观保存环境和微观环境要求相对较低,加之宁夏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相对干旱的大环境下,大多

6、数文物便于保管和存放,不易出现破损状况。同时,全区也有将近一半的可移动文物处于基本完整、残缺和严重残缺的状态,这就需要开展修复和保护工作,改变文物残缺的严重状态。因此,加强必要的保护手段和保护方式显得刻不容缓。可移动文物资源分布。可移动文物资源在全区均有分布,按行政区域划分统计来看,银川市境内的可移动文物资源数量在全区五个地市中数量位居首位,实际件数达12万件之多,约占全区可移动文物资源总量的44%。银川市境内国有可移动文物资源丰富的原因与银川市历史发展关系密切。银川市作为宁夏省会城市,经济、文化繁荣发展,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可移动文物资源是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

7、。可移动文物资源在全区位居第二位的是固原市,可移动文物实际件数达9万余件,约占全区可移动文物资源总量的33%。固原市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商贸往来频繁,因此在可移动文物资源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二、全区可移动文物资源特征可移动文物资源的丰富多元性。从全区可移动文物资源种类来看,种类涉及石器、陶器、瓷器、钱币、铁器、铜器、竹木雕、金银器、书法、绘画、织绣、雕塑造像、玺印符牌、碑刻等35各类别,涵盖了所有可移动文物类别,表现出种类丰富性特征。此外,文物质地和构成也表现出丰富性特征。从全区可移动文物质地构成来看,我区可移动文物质地构成涵盖了金、银等贵金属,还有丝

8、绸、纸质、木质等诸多质地,如自治区博物馆馆藏的唐卡、佛经等文物。不仅有取材于本地资源制造的,还有通过东西方贸易交流流传于本地的古代中西亚的玻璃制品和宝石装饰品,如固原博物馆馆藏的玻璃碗、金戒指等文物。这些珍贵的可移动文物取材多样,品种繁多,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思想的结晶。可移动文物表现的内容和时代信息丰富。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每一个历史时期文物凝聚着一个历史时代的精神。可移动文物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从目前来看,全区可移动文物资源的均衡性首先体现在不同行业系统的可移动文物资源的不均衡方面。从目前来看,文化(文物)系统收藏的可移动文物资源拥有绝对数量,与其他系统国有单位收藏的藏品数量差距较大。通过调

9、查,分布于全区5个市18个市、县(区)71家国有收藏单位,其中,文化(文物)系统单位37家,收藏文物总量近6万多件/套,约占全区文物总量的90%左右,远远高于档案、高校等机构拥有的数量。其次是省级及以上国有收藏单位的藏品资源与市、县(区)级所属国有单位的藏品资源总量的不平衡。其次表现在地区之间差异性。从数据分析来看,银川市分布的可移动文物资源在全区首屈一指,数量位居第一,其次为固原市,与石嘴山市、吴忠市和中卫市可移动文物资源相比,数量差距不小。这种现象与各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地理环境状况关系密切。地域特色与价值突出性。宁夏位于中国西北、黄河中上游,南接甘肃省,东连陕西省,北邻内蒙

10、古自治区,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多样性和兼容性的宁夏文化特色。作为黄河流经的地区,这里有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处于草原游牧地区与西北农耕的交汇区,既有古老而厚重的游牧文化,又有北方特色的农耕文化。宁夏位于“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必经之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支点。这里曾是历史上东西方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承载着东西方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古丝路文化遗存,还有丰富的近现代红色文化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三、结语种类繁多,价值突出的可移动文物是我区历史发展的见证。纵观全区可移动文物资源,涵盖了可移动文物的所有种类,其质地涉及诸多原料,表现内容涉及历史发展的诸多方面,部分可移动文物代表了历史上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高度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是我区社会发展的见证。从全区可移动文物种类、历史年代、来源和入藏时间、完残程度、分布等方面,可以看出我区可移动文物资源情况和保存分布状况,为下一步可移动文物合理利用提供了基础。从我区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来看,全区可移动文物呈现出文物种类丰富多元性、地域分布不均衡性和地域特色与价值突出性特征。注释:可移动文物类别以国家文物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办公室普查藏品登录操作手册馆藏文物类别说明中文物分类为准,详见普查藏品登录操作手册第116页“馆藏文物类别说明”(文物出版社,2014年9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