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2682951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4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附件: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十二五”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 家的攻坚阶段。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科 学发展观,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 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 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根据国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科技发展 十二五”规划的整体部署,制定 本规划。一、形势和需求十一五”是我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取得重要进展的五年。自2006年

2、全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会议以来,我国现代服务业科技 工作按照科技规划纲要的部署,组织实施了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加强了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支撑体系、标准规范体系1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开展了现代服务业科技使用示范, 优化了现 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环境, 提高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水平, 促进了 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数字医疗、数 字内容、数字社区、数字教育、数字旅游、电子金融等现代服务业 多个重要领域和方向,突破了一批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和系统集成 技术,制定了一批现代服务业标准规范, 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能

3、力 明显提高。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态势初步显现。通过使用示范,创 新了一批服务模式和服务业态, 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企 业。截止2010年底,全国已有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18家,一批现代服务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相继成立。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在服务业的广泛使用,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环境明显优化。颁布了现代服务 业科技行动纲要,举办了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系列论坛。在现代2 服务业相关领域支持建设了若干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综合研究机构,加大了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政策的实施力度。提高了有关各方对现代服务业的认识, 营造了全社会共同

4、关注和参和 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21世纪以来,全球产业结构进入由 工业经济”主导向 服务经 济”主导转变的新阶段。特别是自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 家为重塑国际竞争优势, 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在继续将加 工制造中的高耗能、低附加值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同时,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积极抢占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战略 制高点,基于信息网络的现代服务业成为国际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呈现出细分化、国际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服务业的快速细分不断催生出新的服务业态,推动新兴服务 业态和服务模式不断涌现,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全球服务业国际化的发展

5、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服务国际化的发展。 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支撑,数字化、信息化成为服务业提高能力和发 展水平的共同选择。3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及其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科技支撑和 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需求。 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推动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和产业的融合使科技在现代服务 业中的作用日趋显著。模式创新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 以使用性、 系统性、集成性为主要特征的支撑技术成为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的 主要方向。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应对国际产 业科技竞争,保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和产业结构调

6、整,明显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 都对现代服务业发 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从 制造大国”向 制造强国”的转型迫切需要大力提升和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离 制造强国”还有很大的距离,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还处于低端 位置。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 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转移,大大提高产品附加 值,有效带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善人民生活迫切需要发展新兴服务4 9 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变,以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力资源密集、高成长性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新业态,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

7、要的作用。同时,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也迫切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数 字文化、数字旅游、数字医疗和健康、数字社区等依托信息和网络 技术,从传统公共服务业衍生出来的新业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迫切需要发展科技服务业。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不但通过其创新支持产业的发展,其本身也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依靠市场机制,大力发展 科技服务业,促进研发设计、技术转移转化、创新创业服务、科技 金融、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做大做强, 培育科技服务产业新模式, 壮大科技服务产业规模,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 争优势。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国现代服

8、务业及其科 技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偏小、新兴服务业引领作用不强、 科技服务业支撑能力薄弱、 创新政策体系 有待完善等。未来五年,为应对国内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巨大挑战,我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必须迎难而上,突破制约,准确把握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方向,紧紧抓住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强化部署,进一 步提升科技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和引领能力。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技规划纲要要求,以促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为战略目标, 以模式创新为核心、技术集成使用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 保障,整合部门和地方资源,完善现代

9、服务业技术支撑体系、 科技 创新体系和产业支撑体系, 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 培育发展新兴 服务业,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 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布局, 加速现 代服务业发展进程,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二)基本原则系统规划,统筹推进:加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顶层 设计,以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产学研用的结合,统筹项目、基地、人才、政策以及创新体6 系建设,全链条布局发展模式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使用试点 示范,充分依靠地方和部门,从主要依靠项目推动转向从工作层面 系统全面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市场牵引,政府推动:面向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支撑体系、

10、科技创新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相关产业、领域的要素资源,创新服务模式, 实现高效、集约的服务过程和倍增的服务效果。模式创新,技术支撑:以商业模式创新为核心,积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服务流程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结合。 在重视共性关 键技术突破的同时,高度重视模式创新,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带动已 有成熟技术成果的系统集成和综合使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突出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地确立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路径,形成充满活力、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现代服务 业发展大格局。(三)发展目标围绕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重点领域,

11、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系统解决方案,建立完善现代服务业技术支撑体系、科技创新 体系和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开展一批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示范使 用,培育一批现代服务新业态, 打造一批知名服务品牌。 建设一批 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 推动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显著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三、大力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共性需求及关键环节,加强网络信息技术集成使用,大力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 重点推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系统外包等的发展,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高服 务附加值。(一)加强一体化电子商务技术攻关,提高全程服务能力加强完全网络

12、化条件下高效电子商务市场体系结构及其演化机理和过程研究,探索网络化生产经营、 消费方式和行为规律,为 发展高效电子商务服务形态提供科学依据。突破智慧电子商务云服务等技术,发展新一代电子商务服务技术架构及解决方案。加强电子商务市场可信交易服务技术和系统研发,推进可信交易环境建8 设。满足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国际贸易、旅游、移动商务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行业以及区域发展需求,大力开展电子商务服务模 式和技术集成创新,强化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 加强重点领域全 程电子商务服务解决方案研发, 推进示范使用,培育龙头企业,提 升重点领域全程服务能力。专栏:电子商务开展电子商务若干理论问题研究,电子商务云服

13、务技术和平台研发,电子商务可信交易技术和平台研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技术研发和使用示范, 重点生 产资料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和使用示范, 重点生活资料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 和使用示范,旅游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和使用示范, 专业市场电子商务服务技 术研发和使用示范,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和使用示范,移动电子商务 服务技术研发和使用示范。(二)加强集成技术支撑,提高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加强物流产业发展规律研究,探索物流发展新模式。面向国内外贸易需求,加强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智能运输组织、业务过程协同控制、信息共享和集成等技术研发和使用,创新服务机制和 模式,建设海铁公联运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形成一体

14、化物流服务解 决方案。强化物流射频识别、物流过程信息感知、可视化及智能决丄xI8I IjrIA亠一13 策等技术的研发和集成,形成物联网环境下智能物流技术框架和综合服务方案。结合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的需求, 创新网购物流服务 模式,加强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协同的信息共享技术和标准、网购物流服务网络和业务流程研究,积极实施网购物流示范工程。专栏:现代物流开展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技术研发及使用示范、网购物流服务技术研发及使用示范、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资源整合技术研发及使用示范、 供应链全程第三方物流服务技术和示范使用、物联网环境下智能物流技术研发及示范使用。(三)加强系统外包服务模式创新,提高产业信息化水

15、平加强软件服务化使用技术研究,探索信息系统开发、建设、运行、维护新模式,为发展可信系统外包服务形态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可配置系统架构技术、安全可靠服务质量保障技术、高效运行 平台技术、使用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开发系统外包服务平台,提高 系统外包服务技术支撑能力。建立信息系统服务外包标准和管理体 系,形成信息系统服务外包管理保障支撑体系。面向大型骨干企业及其上下游供应链企业信息化需求,鼓励其信息化机构和主营业务 分离,创新信息系统服务模式,为产业链相关企业提供信息系统服10 亠i 皿叙id 亠仏血们汕.二3务支撑。面向非机要政府部门电子政务需求,鼓励其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运营外包,发展社会化电子政务信

16、息系统服务产业。四、积极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强网络化、个性化、虚拟化条件下服务技术研发和集成使用,大力开展服务模式创新,重点发展数字文化、数字医疗和健康、 数字生活、培训和就业、社保等新兴服务业,显著提升科技培育发 展新兴服务业的能力。(一)推动科技和文化融合,培育文化新业态加强虚拟现实技术的集成使用,促进虚拟会展、在线体验等 新业态发展。加强文化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 等业态的深度融合。构建新型演艺文化传播服务平台, 提升文化演 出院线、票务网络、文化场馆、文化设施等文化流通环节效率。加 强数字内容版权保护、内容集成、存储、分发及传输等技术攻关, 创新基于版权的数字内容服务模

17、式, 促进数字内容服务新业态的形 成和发展。完善文化产品产权评估、定价标准体系,构建基于网络 的文化艺术品及版权交易、 文化科技信息交流服务平台, 促进文化 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专栏:数字文化开展文化资源数字化技术研发及使用示范、文化旅游服务平台建设和使用示 范、演艺文化传播服务平台建设和使用示范、 文化艺术品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和使 用示范、数字内容服务平台建设和使用示范、 数字版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和使用 示范。(二)加强融合网络技术攻关,发展新兴消费服务业加强新兴生活消费服务模式和发展路径研究。突破服务集成接入和使用托管、资源聚合管理、业务监管、结算和信用评估等数 字生活平台关键技术。制定服务

18、资源互联交换、服务质量评价等重 要技术和服务标准,形成现代数字生活消费服务平台集成使用解决 方案。重点围绕数字社区(家庭)服务、移动生活服务、数字学习、 数字娱乐、数字休闲旅游服务、虚拟社会互动服务、空间位置综合 信息服务等数字生活服务领域,构建一批数字生活服务运营平台, 开展使用聚合开放服务平台运营示范。 打造现代数字生活运营服务 品牌,引领新兴数字生活消费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专栏:数字生活12 开展数字生活服务共性技术支撑及聚合服务平台和示范,移动生活服务云聚合平台和示范,数字生活信息精准搜索聚合服务平台和示范, 社区生活圈互动服 务平台和示范,协同式多语言云翻译专业服务平台和示范

19、, 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 托管平台和示范,数字生活创新技术和服务试点城市典型使用和集成示范等。(三)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培育社会化公共服务业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协同医疗服务,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新第三方医疗和健康服务模式, 形成合理分工的服务网络 格局。突破以人为中心的智能感知、 普适服务等关键技术,完善电 子健康档案,形成个人、医院及相关部门一体化的医疗健康保健系 统。构建老年人和慢性病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和技术支撑体系,促进老龄服务产业发展。加强知识获取、知识交易和支付、数字化智能 教室、移动学习、沉浸学习等关键技术研发, 建立开放式知识服务 公共体系,实现从课程和学分交易到知识交易的升级。

20、建立开放式教育知识服务评价体系,确保教学服务质量。构建开放教育云服务 平台,支撑国家汉语言文化传播, 促进大学、中小学师资培训的发 展。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提升我国教育公共服务的规模和水平。突破海量资源存储和网络信任服务支撑技术,创新就业服务、社会保13 险服务、养老服务和残疾人服务模式,构建一体化就业和社会保障 服务平台,开展就业、社会保险、养老和残疾人服务示范,培育第三方服务企业,提升社保公共服务水平。专栏:社会化公共服务开展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和标准规范研究、农村和城市跨域协同医疗服务关键 技术研发及示范、老年人及慢性病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研发及示范、基于健康档案 的居民健康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研发及

21、示范、以人为中心的智能感知和普适服务技 术平台研发及示范、面向医疗健康的政府监管综合服务平台研发及示范、第三方 医疗健康服务支撑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研制开放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海量教育资源云存储和个性化知识服务系 统、开放教育服务信誉和绩效评估系统。开展就业服务模式创新及示范使用、社 会保险服务模式创新系统集成及示范使用、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及示范使用、残疾 人服务模式创新及示范使用。(四)加强新技术和新模式研究,引领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积极促进物联网、智慧技术架构、云计算的技术研发、使用模式创新和示范使用, 支持国内 企业和科研院所主导和参和相关国际、 国内标准的制

22、定。加强节能 服务业新技术和新模式研究和使用,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14 建设。加强网络身份认证技术研究和使用, 提高网络经济安全保障水平。积极发展基于新技术的新兴服务业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兴服务技术和服务模式发展之路。五、着力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和公共科技服务需求,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科技金融和科技咨询等服务,提高科技 服务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服务产业化,做大做强科 技服务业。(一)发展研发设计服务业,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引导科技资源密集区域,将研发设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积极鼓励研发服务外包、合同研发组织等研发服务新业态 的发展,

23、培育集聚一批社会化投资、专业化服务的第三方研发机构, 形成研发服务集群。面向区域特色产业集群需求, 整合建设一批专 业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仪器、 数据、文献共享和专 业技术服务。鼓励成立研发服务联盟,开展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 制订行业技术标准。积极培育第三方工业设计机构, 将工业设计服 务支撑范围扩展到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建立重点行业产品设计通15 用数据库、试验平台及设计服务平台,促进设计资源的共享利用建立专业化设计服务标准和管理体系,促进各类专业性设计机构的集聚发展。推进检测服务市场化进程,积极支持第三方检测服务机 构发展,培育一批综合性检测服务机构。 规范检测服务,研究制定

24、技术检测服务行业标准。 吸引国外检测机构在我国开展业务, 加强 品牌建设。(二)发展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业,加速科技成果商业化提升技术转移机构的市场化运作能力,支持服务机构和企业之间探索新型技术转移合作模式,解决技术转移过程中技术定价和知识产权共享和保护等问题。 加强技术转移机构的专业化、 特色化功能和增值服务能力,强化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技术成果中试熟化服务。提高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经营能力。加强技术转移信息服务平台、技术合同网上登记系统和技术合同网上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提高定价服务、技术产权交易信息服务能力。 支持知识产权交易机构加强交易平台建设,开展专利检索、交易、培训等服务。加强技术、知识产权等

25、要素市场建设, 优化成果转移转化环境。 积极发展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选择有条件的区域建立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加16 为企业开强同有关国际科技组织和国际知名技术转移机构的合作, 展先进适用技术引进、国际技术收购、技术和知识产权入股等业务 提供专业化服务。(三)发展创新创业服务业,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和支持创新创业服务新业态的发展,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的孵化器建设。大力推广孵化加创投”的孵化 模式,提升创业成功率和孵化器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孵化器,搭建专业化服务体系,面向全球跨区域创业 者和高端人才提供创业服务,发现、遴选和培育具有前瞻性、成长 性、带动性的 源头”

26、企业。扩大科技企业加速器试点,整合创新创 业服务资源,加大和专业科技服务机构的合作,为高成长企业做大做强提供资本、人才、市场等深层次服务。(四)发展科技金融服务业,提高投融资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集中力量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和高成长企业群体,为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支 持。推动科技金融业务创新,定制开发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 信用保险质押等科技金融产品, 探索科技贷款担保、科技保险、产17 权交易和股权交易等新模式。推动国家高新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为企业融资 提供支持。建设国家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进一步推动和实施 科

27、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 ”,为不同业态、不同成长阶段企业 的不同融资需求提供包括天使投资、贷款担保、科技保险、投行券商业务等在内的差异化服务, 促进科技和金融资本的对接。 加强科 技金融风险评估,开发科技金融机构风险预警和分析系统,为科技金融项目风险控制提供技术支撑,防范和化解科技金融业风险。(五)发展科技咨询服务业,提升科技咨询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交易规则和交易模式研究。加强产业研究和竞争情报服务, 深入研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 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图,把握产业主导权。鼓励咨询机构依据区域空 间特性、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因素,为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提 供产业咨询服务。全面推

28、进企业管理和战略咨询服务, 推动本土管 理咨询服务企业的品牌化发展, 拓展全球化发展的眼光和视野。 支 持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信息咨询公司、会计事务所、法律事务所、 投资和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进一步发挥科技咨询机构18 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科技咨询业信息化 水平,建设智能化科技信息收集、 加工分析、共享使用的服务平台, 形成科技咨询业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 提升科技咨询服务机构的服 务能力。专栏:科技服务业开展区域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委托研发、 检验测 试、技术培训等服务。提升重点行业设计能力,加强设计标准体系建设,加快重 点行业共享平台建设

29、,增强我国制造业竞争力。开展技术转移金桥”工程,大力开展技术成果中试熟化服务。 建设面向产业集群的科技服务集成平台, 加强科技 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搭建基于 SAAS技术的跨行业、跨区域、跨服务主体的科技 服务网络。建设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天使投资、贷款 担保等服务。开展科技服务业统计和监测研究,为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六、优化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围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需求,和区域、城市和产业发展目标相结合,开展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 充分发挥示范在配置产业资源和引导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适当加强欠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形成

30、科学合理的现 代服务业发展布局23 (一)以示范城市为核心,形成现代服务业增长极以提高城市创新能力,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 开展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工作, 促进大中城市以现代服务 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的形成, 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 提高现代 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好或重点区域的城 市,加强现代服务业管理机构、政策法规、技术设施、支撑体系、 人才培养、需求环境等方面的建设。 积极支持现代服务业示范城市 依据自身资源和条件,发展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现代服务产业, 带动和引领区域经济发展。(二)以示范基地为载体,形成特色服务产业聚集区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为依托

31、,在生产性服务业、新兴 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领域,认定一批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推进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积极支持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提高现 代服务业关键技术创新、 产品研发、产业链协同能力,改善基础设 施和政策环境,引导产业集聚,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和技 术标准的形成。支持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以基地为依托,探索建立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联盟,开展行业共性关20 键技术研究,制定行业服务标准规范,提升服务业行业发展水平。(三)以示范企业为着力点,形成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动力源 以提高服务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服务业创新水平为目标,选 择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创新性强、处于行业领军地位

32、的现代服务企 业开展示范工作,充分发挥示范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带动 作用。积极支持示范企业提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能力,形成以示范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现代服务企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品牌。七、加强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提高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目的,建立和完善现代服 务业知识和技术创新体系,持续开展现代服务业理论、政策、商业 模式、关键技术、标准规范、使用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和使用, 逐步提高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能力。(一)支持综合研究机构的发展,提升战略研究能力整合支持一批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力量相融合的现代服务业综合研究机构,持续开展现代服务业相关发展战略

33、和政策研究,明确现代服务业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发展方向和重点,为21 部门和地方制定积极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二)支持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发展,提高共性技术创新能力面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系统外包、新兴消费服务、新兴公共服务、科技文化融合、研发设计等服务业创新发展重点方向和 共性工程技术问题,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整合支持一批现代服务 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现代服务业共 性工程技术研究,提高现代服务业使用基础科技创新能力。支持现代服务业科技领先企业申办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现代服务业前沿技术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参和国际、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的 研

34、究制定等工作,促进现代服务业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和科研成果 的产业化。(三)支持企业技术中心的发展,提升模式创新和技术集成能力支持现代服务业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开展现代服务业模式创新和技术集成使用。支持现代服务业企业申请国家企业技术中 心认定,并充分考虑模式创新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中的作用。积极支持现代服务业企业依托技术中心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及创新 平台,开展成果转化、咨询培训、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和合作等工作,支撑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四)完善园区创新体系,提升园区创新创业支撑能力支持发展一批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载体, 加强公共支撑服务平台建设, 为企

35、业 提供政策咨询、技术转移、投融资、人力资源、交流和培训、信息 和宣传、知识产权、中介代理等服务。支持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 联盟的发展,提升联盟在促进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上的影响力。打造产业化基地网络创新服务平台,实现创新要素的在线集成和共 享,推动产业化基地创新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流程化。八、完善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支撑体系以促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为目标,在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财政投入、统计评价、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以及环境营造等方面,建立和完善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支撑体系。(一)积极探索实践,建立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新机制加强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探索跨部门合作新机制。# 鼓励地方科技部门、高新

36、区、产业化基地等建立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管理机构,形成有利于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的工作体系。注重发挥相关协会、学会、联盟在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完善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体系。 开展现代服务业管理机制研究, 积极支持 地方科技部门、高新区、产业化基地等探索管理新机制,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工作试点。 完善考核评估,在创新成果评价、高新技术 企业认定等工作中,研究增加商业模式、组织创新等评价指标,逐 步建立符合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特点的评价机制。加强现代服务业统计数据分析,及时掌握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动态。在高新技术产业、高新园区(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等 的统计中,增加现代服务业科技

37、工作的相关指标,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作为业绩评价指标之一。(二)加大资金支持,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支撑计划、创新基金、火炬计划等国家 科技计划中,增加对现代服务业科技项目的投入, 引导社会资金投 资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支持现代服24 务业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 拓宽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融资渠道, 将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作为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专项基金的支持重点。鼓励地方政府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指 导目录,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支持本地区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的自 主创新发展。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现代服务企业科技创新予以信 贷支持

38、,加快开发适应现代服务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现代服务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 发行企业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 用担保机构对发展前景好、 吸纳就业多以及运用新技术、 发展新业 态的现代服务企业开展业务。 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制度, 积极推 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开展科技服务企业合作金融试点等。(三)完善学科体系,加强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加强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合作,探索建立现代服务业学科体系, 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引导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加强现代服务业学科 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高层次复合型专门 人才。积极落实国家

39、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支持地方和高新园区(产业化基地、大学科技园等)开展现代服务业科技人25 才培训。建立完善现代服务业科技专家库,为地方和园区开展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提供支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素质、 促进人才快速成长为目标,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盟联合 培养创新人才。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高科技现代服务企业,建立一批现代服务业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开展试点工作,探索高素质现 代服务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四)深化开放交流,推动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扩大开放,形成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国际化格局。支持现代服务科技相关科研院所、 高校、企业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 积极举 办现代

40、服务业科技发展国际论坛, 积极跟踪和了解现代服务业科技 国际发展水平。加强现代服务业科技的引进吸收再创新,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科技水平。加强合作,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影响力。 通过政府间科技合作计划及重大科技合作项目,提高现代服务业科技合作的层次和效率。推动政府间投资保护协定谈判, 保护我国现 代服务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利益。 支持我国现代服务企业参和制定国 际标准,推动现代服务业自主标准国际化。(五)加强环境建设,营造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良好氛围33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加强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宣传、知识普及和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各界对现代服务业 科技创新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在全社会形

41、成支持现代服务业科技创 新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 技术先进型服务企 业认定标准,构建现代服务业创新政策体系。 研究制定现代服务业 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加强对现代服务业 创新的保护力度。九、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为有力推进规划顺利实施,必须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强化监督,形成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和制度保障。(一)切实加强领导,推进规划深入实施本规划由国家科技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各地方、各部门 要依据本规划,结合各自实际,突出各自特色,强化本地方、本部 门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部署,做好和本规划提出的指导思路和发展 目标的衔接,加强重大事项的会商和协调, 做好重

42、点任务的分解和 落实。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规划的贯彻宣传,做好协调服务和实施指导,调动和增强社会各方面参和的主动性、积极性。27 (二)切实加强落实,做好规划的衔接协调在规划实施中,要注重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教育规划纲 要的统筹落实,加强现代服务业科技规划和国家服务业规划、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衔接。 强化规划对年度计划执行和 重大项目安排的统筹指导,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三)切实加强评估,做好规划的动态调整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科技规划监测评估制度和动态调整机 制。要通过监测评估,分析本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 尤其是对本规 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的执行情况要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检查评估,为规划的动态调整提供依据。附录:专业名词和术语解释现代服务业: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 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 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是基于信息网络、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28 配套服务、高度依赖先进科技的服务行业。新兴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社会分工的细化 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而产生的新的服务形态。科技服务业:是基于信息网络、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 和分析方法,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和支撑的产业。3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