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和前景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2672440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和前景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和前景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和前景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和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和前景(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和前景 作者: 日期:20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和前景一、中国光伏发电的战略地位 1.1 中国的能源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现状和预测; 无论从世界还是从中国来看,常规能源都是很有限的,中国的一次能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大约只有世界总储量的10。图一给出了世界和中国主要常规能源储量预测。 从长远来看,可再生能源将是未来人类的主要能源来源,因此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对未来能源供应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可再生能源中,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是发展最快的,世界各国都把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商业化开发和利用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根据欧洲J

2、RC 的预测,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将在世界电力的供应中显现其重要作用,达到10%以上,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占到30;2050 年太阳能发电将占总能耗的20%,可再生能源占到50%以上,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发电将在能源结构中起到主导作用。图二是欧洲JRC 的预测。 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2003 年能源消费总量约为16。8 亿吨,比2002 年增长13%,其中:煤炭占67.1、石油占22。7、天然气占2。8%、水电等占7。3%,石油进口达到9700 万吨。由于能源需求的强劲增长,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有所提高,比2002 年提高1 个百分点。下图给出了我国2003

3、年一次能源消费构成。 我国政府重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主要有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我国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如下: 水能:我国经济可开发的水能资源量为3。9 亿千瓦,年发电量1。7 万亿千瓦时,其中5 万千瓦及以下的小水电资源量为1.25 亿千瓦.到2003 年底,我国已建成水电发电装机容量9000 万千瓦,其中小水电容量3000 万千瓦. 风能:我国濒临太平洋,季风强盛,海岸线长达18000 多公里,内陆还有许多山系,改变了气压的分布,形成了分布很广的风能资源.根据全国气象台风能资料估算,我国陆地可开发装机容量约2.5 亿千瓦,海上风能资源量更大,可开发装机容量

4、在7.5 亿千瓦,总共可开发装机容量10 亿千瓦.目前全国已建成并网风力发电装机容量57 万千瓦,此外,还有边远地区农牧民使用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约18 万台,总容量约3。5 万千瓦. 太阳能:目前太阳能利用方式主要有热利用和光电利用两种,到2003 年底,全国已安装光伏电池约5 万千瓦,主要为边远地区居民及交通、通讯等领域提供电,现在已开始进行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试验和示范工作.全国已有太阳光伏电池及组装厂 10 多家,制造能力超过2 万千瓦。到2003 年底,全国太阳热水器使用量为5200 万平方米,约占全球使用量的40%,年生产量为1200 万平方米。 生物质能:生物质能主要有农、林生产及加工

5、废弃物、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垃圾等。目前,全国农村已有户用沼气池1300 多万口,年产沼气约33 亿立方米;大中型沼气工程2200 多处,年产沼气约12 亿立方米;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200多万千瓦. 其它可再生能源:除上述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外,还有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目前所占比例不大。我国目前新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不含传统秸秆燃烧和5 万千瓦以上的大水电)总量为5000 万吨标煤,占能源消耗总量3%.可再生能源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目前,小水电、风电、太阳热水器和沼气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已经成熟,生物质供气和发电技术也接近成熟,具有

6、广阔的发展前景。预计今后2030年内,可再生能源将逐步从弱小地位走向能源主角,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我国可再生能源2010,2020 直至2050 年的发展预测如下: 1。2 中国电力现状和未来电力缺口分析 中国的电力供应在2000 年以前不紧张,2001 年以后,由于经济发展迅猛,电力需求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2003 年全国出现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的现象,电力供应的紧张情况在今后23 年内不会缓解。2002 年全国电力装机35657万千瓦,煤电占74.5,发电16542 亿千瓦时,煤电占81。7。下表给出了2002年我国电力装机和发电情况: 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和中国的资源情况

7、,2010 年和2020 年的电力供应单靠传统的煤、水、核是不够的,尚存在一定的缺口,需要由可再生能源发电来填补。 二、世界光伏产业现状和发展预测 太阳电池是利用材料的光生伏打效应直接将太阳能变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也称光伏电池。1954 年,第一块实用的硅太阳电池(6)与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同时在美国诞生,1959 年太阳电池进入空间应用,1973 年能源危机后逐步转到地面应用。 光伏发电分为独立光伏系统和并网光伏系统。独立光伏电站包括边远地区的村庄供电系统,太阳能户用电源系统,通信信号电源,阴极保护,太阳能路灯等各种带有蓄电池的可以独立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

8、馈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目前从技术上可以实现的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的方式有:屋定并网发电系统和沙漠电站系统。屋顶系统是利用现有建筑的屋顶有效面积,安装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其规模一般在几个kWp 到几个 MWp 不等.沙漠电站则是在无人居住的沙漠地区开发建设大规模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其规模从10MWp 到几个GWp 的规模不等。近年来,世界太阳电池年产量迅速增加,连续8 年增速在30左右,2004 年的年增长率甚至超过60%,达到1200MW。下图给出世界历年太阳电池产量: 三、中国光伏发电市场和产业现状 3.1 中国太阳电池的市场发展 我国于1958 年开始研究太阳电池,于1971 年成功地首次应用

9、于我国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上。于1973 年开始将太阳电池用于地面。我国的光伏工业在80年代以前尚处于雏形,太阳电池的年产量一直徘徊在10KW 以下,价格也很昂贵。 由于受到价格和产量的限制,市场的发展很缓慢,除了作为卫星电源,在地面上太阳电池仅用于小功率电源系统,如航标灯、铁路信号系统、高山气象站的仪器用电、电围栏、黑光灯、直流日光灯等,功率一般在几瓦到几十瓦之间。在“六五”(19811985)和“七五”(19861990)期间,国家开始对光伏工业和光伏市场的发展给以支持,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光伏领域投入了一定资金,使得我国十分弱小的太阳电池工业得到了巩固并在许多应用领域建立了示范,如微波中继站

10、、部队通信系统、水闸和石油管道的阴极保护系统、农村载波电话系统、小型户用系统和村庄供电系统等.同时,在“七五”期间,国内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多条太阳电池生产线,除了一条1MW 的非晶硅电池生产线外,其它全是单晶硅电池生产线,使得我国太阳电池的生产能力猛增到4。5MWp/ 年,售价也由“七五”初期的80 元/Wp 下降到40 元/Wp 左右。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光伏产业初步形成和成本降低,应用领域开始向工业领域和农村电气化应用发展,市场稳步扩大,并被列入国家和地方政府计划,如西藏 “阳光计划、“光明工程”、“西藏阿里光伏工程、光

11、纤通讯电源、石油管道阴极保护、村村通广播电视、大规模推广农村户用光伏电源系统等。进入21 世纪,特别是近3 年的“送电到乡”工程,国家投资20 亿,安装20MW,解决了我国800 个无电乡镇的用电问题,推动了我国光伏市场快速、大幅度增长。 与此同时,并网发电示范工程开始有较快发展,从5kW、10kW 发展到100kW 以上,2004 年深圳世博园1MW 并网发电工程成为我国光伏应用领域的亮点。截止2004 年底,我国光伏系统的总装机容量约达到65MW. 深圳、汕头、广州和浙江等地,大量出口太阳能庭院灯,年销售额达5 亿之多。庭院灯用的电池片通常进口,然后用胶封装,工艺简单。所用电池片每年达6M

12、W 之多,是太阳电池应用的一个大户(这部分未入统计)。3。2 中国太阳电池的产业化现状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我国一些半导体器件厂开始利用半导体工业废次单晶和半导体器件工艺生产单晶硅太阳电池,我国光伏工业进入萌发时期。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一些企业引进成套单晶硅电池和组件生产设备,以及非晶硅电池生产线,使我国光伏电池组件总生产能力达到4.5MW,我国光伏产业初步形成。九十年代初中期,我国光伏产业处于稳定发展时期,生产量逐年稳步增加.九十年代末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较快,设备不断更新。2003 年、2004 年在我国送电到乡工程及国际市场推动下,一批电池生产线、组件封装线、晶硅锭硅片生产线相继投产

13、和扩产,使我国光伏产业的能力有大幅度上升,我国光伏产业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截止2004 年底,我国光伏产业总的年生产能力为:组件150MW,电池生产67MW,硅锭硅片生产54MW;生产量约为组件100MW,电池42MW(其中非晶硅 4MW),硅锭硅片46MW。 最近3 年由于送电到乡工程和国际市场的推动,我国太阳电池组件生产迅速增长,2004 年的产量是2002 年的6 倍。电池和组件性能不断提高,商业化电池效率由八十年代的1012提高到1214。太阳电池组件成本20 年来不断降低,售价由八十年代初的6570 元Wp 降到2003 年的2428 元Wp,2004 年由于太阳级硅国际性紧缺,售

14、价又回升到2832 元Wp。2004 年我国太阳电池的实际产量达到50MWp,国内光伏市场消化掉不到10MWp 的光伏组件,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到国外。 虽然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有相应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如:专用原材料国产化程度不高,品种不全,已经实现国产化的材料和部件,其性能比国外偏低,如银、铝浆、EVA 等。组件封装低铁绒面玻璃、TPT 尚未投放市场。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光伏产业链上游小、下游大的不平衡状态,其中最严重的是太阳级多晶硅生产是空白,完全依赖进口。其它环节的差额部分需要进口,如电池片、硅锭硅片,配套材料

15、等,如图5 所示. 产业设备设计水平和制造能力落后。多晶硅铸造炉、线锯、破锭机完全需要进口;PECVD 氮化硅沉积设备、丝网印刷机、电池片分选机、串联焊接机等性能均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需要。这些设备都需要全套引进,等等。这些差距同研发基础和工业基础薄弱有关。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能够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现代光伏产业,但配套的专用材料和设备一时还跟不上,其中太阳级多晶硅材料尤其突出.国家应组织光伏产业同化工、机电设备制造产业联合攻关,同时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以太阳能级硅为切入点,避开半导体级硅的技术封锁。 四、中国光伏发电的市场预测和规划建议 4.1 总体分年度发展目标 “十一、五”以及到2020 年光伏

16、发展年度规划目标预测如下: 4。2 “十一、五”建设重点布局 “十一、五”期间,应把实施农村离网光伏发电计划,落实开阔地(荒漠)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先导项目以及“中心城市建筑光伏并网”计划作为重点.对于光伏商业化发展也给予政策方面的积极扶持和支持.4.2。1。 农村离网光伏发电计划 我国还有大约28,000 个村庄,7 百万户,3,000 万人口无电。这些无电人口大都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和一些海岛,其中一些无电村庄使用柴油发电机发电,每日供电23 小时;有些连柴油发电机也没有,只能点酥油灯、煤油灯和蜡烛照明。这些无电地区有很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光伏发电在这样的地区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下表列出了中国当前无

17、电村和无电户的分布情况: 无电乡的供电问题已经通过“送电到乡”工程基本解决.还有无电村和无电户需要解决供电问题.如果每个无电村按照10KWp,每个无电户按照400Wp 规划,再考虑到已建电站的扩容,则潜在市场大约是3,000 MWp。 从目前的国力和政策看,2010 年以前,争取全部解决西部50 户以上的无电村和15%的散居无电户的用电问题,20062010 年间,争取解决10000 个无电村和100 万无电户的用电问题,新增光伏用量265MWp,累计用于农村电气化的太阳电池达到300 MWp,分年度计划如下:4.2。2。 开阔地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建设 从目前的国力和政策看,2010 年以前,应

18、先开展开阔地大型光伏电站试验,所选择的试验地点应当具备如下条件:靠近主干电网(最好在50 公里以内),以减少新增输电线路的投资;主干电网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在不改造的情况下有能力输送光伏电站的电力;距离用电负荷中心在100 公里以内,以减少输电损失;如果附近没有用电负荷中心,则最好有大型水电站,可以将光伏电站的电力通过抽水蓄能转换.规划在2010 年以前建立23 座1020MWp 左右的开阔地(荒漠)先导示范电站,总装机达到30MWp,以实验其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20102020 年正式启动中国开阔地(荒漠)光伏电站计划,争取20102020年新增光伏电站装机11,970MWp,到2020 年底累计开阔地(荒漠)光伏电站装机12GWp。 五、结论 1、中国有很好的太阳能资源,有足够的建筑屋顶和沙漠荒漠资源,具有大规模发展光伏发电的条件; 2、光伏将在中国未来的电力供应中扮演重要角色,预计中国光伏工业将以每年不低于40 的速度增长; 3、当前中国光伏工业和光伏市场发展很快,但存在“头小尾大不平衡的问题,不解决高纯多晶硅原材料和硅片生产的问题,中国光伏工业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4、中国光伏工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政策。如果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促进法”得以实施,仿效德国的成功经验,中国光伏事业发展的资金障碍是可以消除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