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讲义:第二部分 第三板块 主观题——胜人一筹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2622118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0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品】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讲义:第二部分 第三板块 主观题——胜人一筹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精品】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讲义:第二部分 第三板块 主观题——胜人一筹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精品】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讲义:第二部分 第三板块 主观题——胜人一筹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精品】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讲义:第二部分 第三板块 主观题——胜人一筹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讲义:第二部分 第三板块 主观题——胜人一筹 Word版含答案(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辅导资料主观题,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失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不会答,二是答不全,三是答全了往往还不规范。考前对高考常考的6类主观题针对指导,让考生审题有方向,思维有路径,稳稳当当答题,轻轻松松取分。题型一原因、措施类原因类设问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常见的设问形式有“说明形成的原因”“试分析地理现象发生的(自然或人为)原因”“简述地区发展的理由”等。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1)要清楚重要地理事象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2)明确要分析的原因类型。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

2、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来分析。措施类设问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的呈现形式有“具体措施有哪些”“可采取哪些主要举措”“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等。该类设问最基本的解答思路是根据问题的特点和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要有的放矢。对于措施类设问,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进行考查,在解答时也应该先找出问题产生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再针对原因,提出合理的措施。答题时应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性

3、的,一般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考题领悟(2015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尝试解题(先自主解答,再比对答案找不足)(1) (2) (3) (4) 满分观摩解析:第(1)题,根据灌渠的走向特点推测地势的高低变化。

4、第(2)题,根据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推测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泥沙淤积灌渠。第(3)题,既要注意从工业、农业和生活等方面分析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人为原因,还要从当地降水少、湖水的流动性差等方面分析自然原因。第(4)题,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要从控制污水排放、减少农业污染、清淤、建立环保法规和加强环保意识等方面分析回答。答案:(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2)问题:泥沙淤积。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3)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

5、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4)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思路要点1气候成因分析地理要素影响因素原因分析气温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等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纬度低,气温的年变化较小;纬度高,气温的年变化较大。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6、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相对较低。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相对较高。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小。地势高的地区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约0.6 )。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增大。城市排放的人为热较多,形成城市热岛效应,气温高于郊区降水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植被和水文状况、人类活动等沿海降水多,大陆内部干旱少雨。锋面(冷锋、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湿度较大,降水相对较多。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7、城市雨岛效应、人工增雨等方面2.河流特征成因分析地理要素影响因素原因分析流量变化降水量的变化或气温变化;流域面积的大小;水利工程和湖泊的调蓄功能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大;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河流流量大;流域面积广,河流的流量较大;修建水利工程(水库),下游的流量变化减小,湖泊对径流有调节作用,湖泊下游地区河流的流量变化减小凌汛纬度、流向、流域气候由较低纬向较高纬流;有结冰期(气温在0 以下),结冰时间较高纬早、较低纬晚,融冰时间较低纬早、较高纬晚水能流量、落差流域内降水多,河流流量大,且水位落差大的河流水能丰富航运价值自然因素(河流的通航里程、水量大小

8、及其变化)和社会经济因素(流域内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和城市数量)气候:降水量大,流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小,冬季气温在0 以上,无结冰期,常年可通航;地形:平原地形,河宽水深,水流平缓,则航运价值大;流域内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客货运输量大,则航运价值大3自然灾害成因分析地质灾害自然原因地形起伏大;地壳运动导致岩石破碎;降水集中;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工程建设等洪涝灾害自然原因降水强度大,降水持续时间长,导致河流水量大;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等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等干旱灾害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降水和蒸发的时空变化、气候异常

9、等导致河流水量小且季节变化大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4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分析环境问题成因分析解决措施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地势起伏大,坡度大;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如黄土高原);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促进农林牧综合发展,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状况,合理放牧;大力开展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采用工程、生物、技术措施,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人为原因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开矿;土地利用不合理等土壤盐碱化自然原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旱涝灾害频繁引淡淋盐;井排井灌;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翻压绿肥牧草;种植耐盐树种

10、和草木(绿肥);间作套种等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土质疏松,植被少,大风日数多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5人口变化的成因分析成因分析人口迁移自然原因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区(具体结合地区特点分析)经济原因迁往经济发达和工资水平高的地区社会原因政策、战争、就业机会和婚姻家庭等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生育观念的转变、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等6人口与城市化问题的表现及解决措施问题表现措施

11、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较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发达国家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呈负增长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城市化问题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集中供热,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建立绿化隔离带;污水达标排放,建设污水处理厂;及时清理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利用;噪声大的工厂布局应远离城市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就业困难、住房紧张、治安环境差合理布局城市交通,加快城市交通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城市住房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加强治安管理7工农业生产问题的表现及解决措施问题表现措施传统工业区改造传统产业衰落;环境污染严重改造传

12、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逐渐成为一个以传统工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综合性工业区;调整工业布局,各行业均衡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我国的粮食问题人均粮食产量不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8.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表现及解决措施问题表现措施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

13、严重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构建大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流域开发问题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业;改善环境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我国的能源资源问题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单位产值能耗高;能源需求增长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原油进口依存度超过警戒线,原油进口地过于集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实现产业升级;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广节能技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促进石油进口多元化,

14、建设石油储备基地;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区域合作,共同发展备课札记 对点训练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青藏高原海拔高、范围大,对盛行西风具有分流作用,冬半年西风带南移,在青藏高原南侧形成南支气流;同时它对亚洲季风具有加强作用,使其南侧的西南季风在6月至9月盛行。沿喜马拉雅山脉我国与印度、尼泊尔等国有漫长的边境线,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4.43 m)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附近,5月是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最佳月份。材料二高原独特的气候特点有利于部分农作物高产,在拉萨附近日喀则地区冬小麦亩产

15、可达850 kg以上,春小麦亩产也超过800 kg。在柴达木盆地,春小麦更是创造了亩产950 kg的纪录。这样的产量,就是在我国东部风调雨顺的平原地区也是难以想象的。(1)分析5月为攀登珠穆朗玛峰最佳月份的原因。(2)从气候因素分析青藏高原小麦亩产高的原因。(3)我国与印度都是人口大国,但两国边境贸易量不大,请分析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登山往往需要选择温度高、白昼长的季节,晴朗且风小的天气,自然灾害少的时段。该题需要结合南支气流和西南季风的活动规律解答。第(2)题,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因素主要有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该题需紧扣“亩产高”来挖掘青藏高原的有利气候条件。第(3

16、)题,边境贸易与国家间开放程度、经济状况、交通条件、物产的互补性等紧密相关。该题需要结合两国边境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政治状况等分析。答案:(1)5月份,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白昼变长,气温升高;气压带、风带北移,南支气流北移,风力变小;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未到,降雪、降雨天气少。(2)纬度低,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雾少,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春夏季温度低,小麦生长期长,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3)边境地区处于板块交界地带,地质条件复杂,高大的山地高原使该地交通不便;边境地带海拔高且环境恶劣,人口稀少,经济相对落后;两国商品同质化较明显;两国边界处政治问题敏感复杂。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7、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有松软沉积物的海底、水温10 以上的水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一年生虾类。在渤海沿海、黄海南部深水区之间洄游。洄游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高。20世纪80年代渤海对虾资源几乎衰竭,90年代由于人工繁育虾苗的放流,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如图示意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1)阐述黄河三角洲沿海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的原因。(2)推测虾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3)针对渤海对虾资源减少的现状,请提出促进渤海对虾产业发展的措施。解析:第(1)题,考虑秋季渤海和黄海两处水域自然条件的差异:渤海海域纬度较高

18、,水域浅,还受到北方南下冷水影响,水温低;南部黄海海域纬度较低,水域深,水温高。第(2)题,以人为原因为主:过度捕捞野生资源;人口增长快,对渔业资源的需求增加;养殖技术进步。第(3)题,考查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可以从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环境方面考虑。答案:(1)秋冬季节,与黄海相比,渤海海域昼更短、夜更长,海水热量散失多,渤海海域水较浅,受大陆影响大,降温快,水温低;黄海纬度较低,水深,散热慢,水温高;此季节多吹偏北风,受较高纬冷水南下影响,渤海水温降低。(2)对虾消费量增加,虾苗需求量增大;过度捕捞使对虾自然繁育量减小;虾苗培育繁殖技术日渐成熟。(3)夏季休渔,合理捕捞;人工繁育对虾并放流;

19、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题型二分析、评价类分析、评价类设问往往结合社会热点,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或区域可持续发展、大型工程建设(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为切入点,要求分析或评价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优劣,工农业生产、城市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条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大型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常见的设问形式有“分析某地发展工(农)业的区位条件(优势)”“从角度评价区位条件”“结合因素评价的发展条件”“简要评价对的影响”“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分析”等。在解答该类试题时,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明确是评价利还是评价弊

20、,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该从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等,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要从多角度分析,如可以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注意限定条件,只能从所要求的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除此之外,解答分析、评价类设问时,要充分利用题目材料信息,合理迁移相关地理原理、规律,组织答案时一定要突出“关键词”,因为“关键词”就是得分点。考题领悟(2017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白令海峡(如图)宽3586 km,平均水深42 m,最大水深52 m,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

21、,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尝试解题(先自主解答,再比对答案找不足)(1) (2) (3) 满分观摩解析:第(1)题,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即气温、降水和风速等方面回答。第(2)题,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应

22、为夏季,其原因主要围绕气温高低方面回答。第(3)题,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可从地质条件、大桥跨度、运输费用和施工条件等方面回答。答案:(1)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2)夏季(暖季)。(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过。(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思路要点分析、评价内容农业生产有利条件水热组合条件好(雨热同

23、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不利条件水热组合条件差(雨热不同期);地形崎岖;土壤贫瘠;降水稀少,水源短缺;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农业生产资料缺乏;农业劳动人口少;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旱涝灾害频发工业生产有利条件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品种齐全;能源充足;交通便利;劳动力数量多且素质高;消费市场广阔;技术力量雄厚;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国家政策的支持不利条件矿产资源缺乏,能源短缺,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等港口建设水域条件航行、停泊条件:河港沿河、水深、河宽、流缓;海港沿海、水深、易停靠、避风的

24、海湾等陆域(筑港)条件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便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交通条件(影响客货的集散);腹地条件(经济腹地的大小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客货流量,进而影响港口的兴衰);依托城市(城市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利于港口的建设和发展)等政策条件自由贸易和对外开放有利于港口的发展人口与城市分布有利条件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矿产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发达),工农业发展较早等不利条件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都不适宜人类生存河流航运自然条件地势

25、落差大,则不利于发展航运;径流量大,水深,则通航能力强;结冰期长的河流航运价值较低人文条件河流流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和城市密度通过影响客货流影响航运的经济效益;配套设施完善的水运网络有利于提高河流的航运价值区域发展优势优越的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条件;丰富的矿产和能源;交通便利;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方面占有优势;发达的教育和科技;优美的环境;政策支持等劣势地形、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方面的不利因素;矿产和能源短缺;交通不便;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科技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等资源开发有利条件资源条件(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条件(市场广阔),交通条件(交通比较便利)等不利条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6、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资源枯竭问题等备课札记 对点训练1(2017潍坊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挪威有“峡湾国家”之称。挪威峡湾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西海岸,深入大陆的峡湾既深邃又曲折,实际上它是一种狭长而曲折的海湾,宽不过一到几千米,长几十到几百千米,湾内最深的地方有一千多米深。夏季的挪威峡湾是旅游胜地。游客发现,峡湾两侧的高山顶部冰雪覆盖,峡湾中瀑布众多,峡湾两岸村镇很少。图1示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地形分布状况,图2示意该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形成过程。(1)分析峡湾中多瀑布的原因。(2)分析峡湾两岸村镇很少的原因。(3)评价峡湾对挪威交通的影响。解析:第(1)题,多瀑

27、布主要考虑水量和落差。水量的因素主要是受暖流和西风影响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冰川融水多;落差大主要从峡谷地形考虑。第(2)题,峡湾两岸村镇少的原因主要从地形陡峭、有落石和雪崩等方面组织答案。第(3)题,评价其影响需要从有利和不利方面分析。有利方面主要从发展航运和沟通内陆角度组织答案;不利方面可以从其阻断南北交通角度回答。答案:(1)受暖流、西风影响大,又处于山地迎风坡,雨水充足,加之高山冰雪融水多,形成众多河流;峡谷两岸多悬崖峭壁,河水跌落,形成众多瀑布。(2)冰川侵蚀形成的U型谷,两岸陡峭,平地很少;两岸多高山、峭壁,经常有落石和雪崩,不宜居住。(3)有利影响:峡湾众多,有利于建港,发展海

28、运;峡湾深入内陆,沟通东西水上交通。不利影响:峡湾东西走向,阻断南北陆上交通。2(2018届高三西宁部分中学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东非地区指非洲东部地区,通常包括苏丹、南苏丹、卢旺达、布隆迪、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肯尼亚、吉布提、乌干达、坦桑尼亚和印度洋西部岛国塞舌尔、毛里求斯,这些国家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脆弱。如图为东非地区位置分布示意图。材料二一般认为,石油是古生物遗体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由于长期从中东地区进口油气,东非地区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油气资源较贫乏的地区之一。但在过去的几年中,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境内都发现了大量的原油矿藏。我国石油公司正积极参

29、与东非地区油气资源勘探与油气田建设。(1)试分析东非地区长期从中东地区进口油气的原因。(2)为了促进东非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以下两种措施,请选择其一,评价其对东非地区的影响。措施:以丰富的石油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石化工业。措施:大力开采石油,并将大部分石油资源外运出口。解析:第(1)题,主要从东非地区石油开发历史、石油加工能力、石油需求量以及与中东地区的距离等方面分析。第(2)题,本题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影响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如果选择措施,有利影响主要从发展石化工业对东非地区的经济、工业化水平、就业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不利影响从发展石化工业破坏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如果选择措施,有

30、利影响从石油外运出口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来分析;不利影响主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答案:(1)东非地区各国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时间较晚;东非地区各国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油气资源开采、加工能力弱;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非地区各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东非地区距离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较近。(三点即可)(2)措施。有利影响:发展石化工业能够促进东非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该地区工业化水平;能够带动东非地区各国就业;能够增加石油资源的附加值,促进东非地区经济的发展。(两点即可)不利影响:大力发展石化工业会加重东非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或措施。有利影响:石油外运出口可以将资

31、源优势直接转化成经济优势,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石油外运出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该地区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不利影响:经济增长依赖石油出口,经济结构较为单一,经济发展不稳定;大力开采石油可能导致资源枯竭,不利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一点即可)题型三影 响 类影响类设问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结合重大工程建设、产业活动、人口迁移、城市化等,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命题,常见设问形式有“带来的影响有哪些”“产生什么影响”“试分析对的影响”“分析说明对的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等。影响类设问一般要从多角度分析,如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对本地区(事物)的影响和对其他地区(事物)的影响,现在的影

32、响和将来的可能影响,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影响等。注意如果设问给出限定条件,只能从所要求的方面进行分析。如“分析说明对的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对于这类设问,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知道从哪个方面进行分析。考题领悟(2015上海高考)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

33、。(2)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尝试解题(先自主解答,再比对答案找不足)(1) (2) (3) 满分观摩解析:第(1)题,图甲为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或微有起伏。黄土堆积厚度较大,是黄土高原地区最重要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图乙为黄土梁,是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图丙是黄土峁,是呈孤立的黄土丘,浑圆状形如馒头,大多数黄土峁是由黄土梁进一步侵蚀切割形成的。从流水侵蚀作用入手分析黄土塬到黄土梁到黄土峁的黄土地貌形成过程。第(2)题,可以通过水土流失、土壤肥

34、力、耕地面积、地表破碎增加耕作难度等角度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第(3)题,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沟谷地貌,减小高原面上的沟谷数量和面积,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于农田灌溉。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答案:(1)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

35、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2)黄土地貌塬、梁、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3)有利影响: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于农田灌溉。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思路

36、要点项目影响分析水利工程(水库)建设有利影响经济效益: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养殖等效益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提高水质不利影响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挟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工业集聚有利影响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有利于生产协作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降低运费和能耗不利影响容

37、易出现争地、争水、争公共设施的现象;加剧当地的环境污染人口迁移有利影响对迁出地: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联系;缓解人地矛盾;迁出人口家庭收入增加对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弥补劳动力不足,促进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高素质人才的流入,节省教育投入不利影响对迁出地:身体素质或文化素质相对较好的劳动力资源流失,基础教育投入多、回报少,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对迁入地:引起或加剧生态环境问题;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会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城市化正面影响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村发展;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城市是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城市化便于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

38、,影响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负面影响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内涝频发等;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产业转移积极影响对转出地:原主导产业向外转移,使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将环境污染向外转移,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对转入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缓解就业压力消极影响对转出地:就业机会向外转移,减少本地区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对转入地:接收产业转移的同时,往往也接收了环境污染备课札记 对点训练1.(2017重庆第八中学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

39、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如图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示意图。(1)说明从乙到丁大运河沿线的地势特点及其对调水的影响。(2)指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对长江甲河段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解析:第(1)题,由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分析出乙到丁段大运河的地势呈现南低北高的特点。这样的地势不利于南水北调,所以需建抽水站,向北逐级抽水,会增加建设和调水成本。第(2)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对长江甲河段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量、水质、泥沙、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调水后使长江的甲河段水量减少,河流带来的泥沙减少,咸水入侵进而使该河段水生生物发生变化。答案:(1)地势

40、特点:南低北高(乙到丁海拔升高)。对调水的影响:需建抽水站,向北逐级抽水,增加建设和调水成本。(2)水量减少;河流带来的泥沙减少;咸水入侵;水生生物种类变化。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克兰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见图甲),由北向南穿过阿勒泰市区,属额尔齐斯河的一条支流。通常把从阿勒泰市以上的河流流域作为克兰河的上游,即阿勒泰水文站以上流域。材料二全球气候变暖对克兰河上游气候和水文的影响(见图乙和图丙)。(1)根据图乙归纳全球气候变暖对克兰河上游流域气候的影响。(2)根据图丙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克兰河上游水文特征的变化并推测其变化对下游地区的影响。解析:第(1)题,克兰河19582005年月

41、升温速率和月降水变化速率都波动上升,从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冬季增温幅度最大,降水增加主要是在冬季和初春(11月次年4月),增加了冬春的积雪量,夏季(57月)降水减少。第(2)题,克兰河主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全球气候变暖,河流最大径流量从6月提前到5月,汛期提前,水量增大。对下游地区的影响:该地区位于西北内陆,水源不足,到了春季播种农作物时需要灌溉,水量增大,有利于缓解春旱;但汛期提前、水量加大,会导致初夏缺水,春季融雪,洪灾加剧,影响生产生活。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使克兰河流域降水和气温都表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冬季增温幅度最大,降水增加主要是在冬季和初春(11月次年4月),增加了冬春的积

42、雪量,夏季(57月)降水减少。(2)气温增加使得汛期提前(河流最大径流量从6月提前到5月),冬春降雪增多,汛期水量变大。利: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春旱。弊:加剧初夏缺水程度;影响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春季融雪,山洪灾害加剧。题型四特 征 类高考试题中特征类设问的命题形式一般有“描述”某国的地理位置特征、“简述”图中某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甲地与乙地地理位置的异同点、“描述”图中城市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比较”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等。解答特征类设问的一般思路:首先,看题目是否需要进行区域定位。如果不需要,则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如果需要

43、,则结合经纬网和区域特征进行定位,确定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其次,结合图文信息进行区域的时空特征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若题目要求比较两种地理事物的特点,则应注意审题:第一步,审比较对象;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清题目是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是异同点都找;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特征;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清题目要求从什么角度去比较,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若题目要求分析地理事

44、物的特征,则应注意两点:一是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图文材料体现的特征和设问涉及的特征),二是分析特征形成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最后,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尽量使用地理术语,使答案简洁、准确。考题领悟(2018届高三兰州测试)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使水平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象。雾的形成与空气中水汽含量、气温及其变化、空气运动强弱等密切相关。据研究,吉林省四季雾日数与海拔存在一定关系,春季、夏季和秋季的雾日数与海拔呈正相关,冬季则呈显著负相关,且冬季雾日数一年中最少。(1)简述吉林省地势特征。(2)简述吉林省年雾日数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

45、成因。(3)分析吉林省冬季雾日数和海拔呈负相关的原因。(4)简述大雾对吉林省居民生活的主要影响。尝试解题(先自主解答,再比对答案找不足)(1) (2) (3) (4) 满分观摩解析:第(1)题,应主要描述整体地势特点,同时要关注地势的分布差异。第(2)题,根据年雾日数等值线的走向、形态和数值特点可知,该地区年雾日数东(南)多西(北)少,东(南)部局部地区等值线趋于闭合且数值大;成因可从地形、气流抬升、水汽凝结等方面分析。第(3)题,可从冬季空气下沉在海拔低处堆积、近地面空气温度降低水汽凝结等方面分析。第(4)题,雾形成后,降低了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运输和居民出行,同时,因为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

46、污染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答案:(1)地势特征:吉林省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或东高西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部地势起伏较大,西部较平坦。(2)分布特征:年雾日数东部多,西部少(或东南部多,西北部少);东部(或东南部)局部地区年雾日数最多且呈(相对的)点状分布。成因:吉林省东部(或东南部)以山地为主,自西向东地势不断升高,春、夏、秋季气流被迫抬升冷却,湿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出现水汽凝结而多雾。(3)冬季冷空气密度大,容易下沉;在海拔低处堆积,海拔低风速较小,空气运动微弱;冬季地面温度低(尤其是夜间),辐射冷却使近地面空气温度降低,水汽凝结,海拔低处易形成雾,而高处不易形成。(4)大雾天气使水平能见

47、度降低,影响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活动,居民出行不便;空气运动微弱,各种工业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质量变差,对居民身体健康不利。思路要点1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分析类型描述、比较的方向和角度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常在小比例尺、大范围的图中出现。点的类型(性质)、级别(规模)、密集与稀疏的地区(方位)、密集地区的分布形态(走向等)、影响分布的内在因素(与走向一致的参照地物)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包括地理实体(如交通线)和地理事物数量特征(如等温线)的分布。单一线状事物分布:走向或延伸方向(有转折时需分段描述)、参照地物;多条线状事物分布(等值线):极值(极大值、极小值),走向与数值变化

48、方向及所反映的主要影响因素,密集和稀疏部分的方位及所反映的地理特征,弯曲或转折及所反映的主要影响因素,两相邻等值线间闭合曲线的数值高低及所反映的主要影响因素面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多在大比例尺、小范围的图中出现。关注:集中与分散状况及集中的地区,面积大小与形状,参照的地物及延伸方向2.自然地理特征分析类型描述、比较的方向和角度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势、土壤、气候、水文(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如位于河流交汇处,沿河流分布,沿交通线分布)、半球位置地形特征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或河谷等)及其分布,特殊地貌等地势特征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状况、地势倾斜方向、区域极值(海拔最高、最低值)河流水文特征年径流量、汛期、径流的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流速等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