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2614844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复习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流行病学复习资料题型:名解 3 分10 选择 2 分12简答 6 分4 计算 11 分2名解里有两个英文,背诵时注意第一章 绪论1 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 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流行病学的特征群体特征 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对比的特征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社会心理的特征 预防为主的特征 发展的特征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1 疾病分布:是疾病的人群表现、人群现象,也即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时间中发生 的客观姿态(或态势) (pattern) 。2 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 定义: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

2、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意义:是衡量某时期某地区人群发生某种疾病危险性大小, 对疾病发生过程进行描 述的一种指标。3 患病率( Prevalence Rate)定义:某特定时间内某病的现患(新、旧)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意义:是人群中某疾病的静态构成比例,而不是发生过程的描述。(1)观察时间: “时点患病率 ”“期间患病率 ”(2)分子、分母的界定分子:为新、旧病例,即现患病例 分母:同期平均人口数(3)应用:一般用于描述病程长的慢性病的流行情况可通过横断面调查(也称“现况调查 ”)获得( 4)和发病率和病程的关系:患病率受发病率、病程的影响,如某病发病率和病程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稳定:

3、 患病率( P)=发病率( I)病程( D ) 4 罹患率( Attack Rate )发病率局限范围、短时间 (日、周、旬、月 ) 内的发病率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爆发 根据暴露的程度精确地测量发病几率5 死亡率( Mortality Rate )定义:指在一定期间内 ,一定人群中 ,死于某病 (或死于所有原因 ) 的频率。 意义:反映一个人群总的死亡水平,是衡量人群因病、伤死亡危险大小的指标。 病死率( Fatality Rate )(掌握)定义:表示一定时期内 (一般为一年) ,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 例。意义:常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医院的医疗水平。受疾病的严重程度、早期

4、诊 断水平和医院治疗水平的影响。6 不同地区各种率的比较,如死亡率、患病率、发病率等之间的比较,必须进行标化,以消 除人口构成指标之间的差别。7 疾病流行的强度(1) 散发( sporadic) 定义 :指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来一般水平。或者某病发病 人数不多,病例间无明显的相互传播关系(2) 爆发( outbreak)定义: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 人出现。短时间主要是指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3) 流行( epidemic) 定义 :指一个地区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8 疾病分布的形式年龄 年龄是人群分类的重要特征标识,也是描述疾病在人群

5、中分布的重要因素 大多数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都与年龄有关疾病的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1)横断面分析( cross-sectional analysis):取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组人群的发病率、患病率或 死亡率进行描述特点: 适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或传染病的年龄分布 不能正确显示慢性病暴露因素与年龄的关系 不能说明不同年代出生者各年龄组的率的变化趋势( 2)出生队列分析( birth cohort analysis ):对同一年代产生的人群在不同年龄阶段某病的 率进行分析9 疾病的时间分布(1) 季节性含义: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2) 短期波动定义:疾病在某一集体或固定人群中,短时间

6、内发病数突然增多,称为爆发。(3) 周期性定义:一些传染病相隔若干年发生一次流行,并具有规律性,称为周期性。多见 于呼吸道传染病。(4) 长期趋势定义:疾病的感染类型、病原体种类及其宿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随着人类生活 条件的改变、医学技术的进步、 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 称为长期变异。 如细菌耐 药性的产生。10 移民流行病学( migrant epidemiology ) :是观察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移居国当地人群 及原居住地人群中发病率、 死亡率的差别, 以探索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关系的一种 研究方法。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1 现况研究或横断面研究( cross-sectional

7、 study) :在某一特定时间对某一定范围的人群,以 个人为单位收集和描述人群的特征以及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2 现况研究的特点优点 : (1) 最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一般不设对照(2)适用于暴露因素不易发生变化的研究(3)适用于暴露因素后期累积作用的观察局限性 : (1) 不太适用于病程比较短的急性病研究(2)无法区分暴露和疾病之间的时间先后(3)一般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只有定期重复可获得3 现况研究的种类(掌握 2 大类的名称)( 1)普查( census)是指在特定的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均为研究对象的调 查。( 2)抽样调查( sampling survey )是指通过

8、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人 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的调查方法。4 生态学研究:以群体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研究暴露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即 用代表群体特征的量度来描述暴露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第四章 分析性研究1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的概念:队列研究是选定过去或目前暴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 不同组别人群, 随访其各自的发病或死亡结局, 比较其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 从而判定暴 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2 队列研究的特点属于观察法前瞻性研究由“因”及“果”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3 种类 ( 1 )前瞻性队列研究( Prosp

9、ective Cohort Study )( 2)回顾性队列研究( Retrospective Cohort Stndy )( 3)混合性队列研究( Ambispective Cohort Study )4 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应用原则( 1)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检验假设;( 2)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一般不低于5;( 3)要有把握获得研究人群的暴露资料;( 4)要有确定发病或死亡等结局的简便而可靠的手段;( 5)要有把握获得足够数量的观察人群, 且该人群能被长期观察而取得完整可靠的资料;( 6)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5 五个指标(1)相对危险度( relative risk , RR)

10、概念:暴露组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该 病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是反映暴露因素和疾病关联强度的一个指标RR 说明暴露者与非暴露者比较增加相应疾病危险的倍数,具有病因学的意义RR IIoec(ca db) (2)归因危险度( attributable risk , AR ) AR = 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对照组的发病(死 亡)率 = Ie-Io 说明:暴露组纯由某因素引起的发病(死亡)率(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AR% )(病因分值) 暴露组发病(死亡)率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 / 暴露组发病(死亡)率 AR%= RR-1/RR 100% 说明:暴露者中由于暴露因素所致发病(死亡)占

11、暴露组发病(死亡)的百分比。( 4)人群归因危险度(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 PAR) PAR=全人群某病发病(死亡) 非暴露组某病发病(死亡)率= It - I0说明:人群中暴露于某因素所致的发病或死亡率。(5)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PAR% )PAR%= 全人群某病发病(死亡)率非暴露者某病发病(死亡)率 / 全人群某发 病(死亡)率PAR%= Pe( RR-1) / Pe(RR-1)+1100%Pe:人群中暴露于某因素的比例 说明:人群中因暴露于某因素所致发病或死亡占人群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1 病例对照研究 ( case con

12、trol study)是一种常用于探索病因的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通过对一组患有某种疾病人群 (病例组 )和一组或几组未患该病的对照人群 (对照组 )既往暴露 于某个或某些可能危险因素 (或保护因素 )频率的比较,来考察这些因素是否与该病存在联系 及联系的程度。2 特点 (1) 分析性研究,属观察法(2)回顾性研究(3)时间顺序:从 “果 ” “因 ”(4)通常不能够确证因果关联3 匹配( matching )就是要求对照组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组保持相同,目的是 进行两组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如以年龄做匹配因素。4 匹配过头 :把与结局变量关联性很强的独立变量作为匹配因素或条件,从

13、而低估了真实病因的作用,称为匹配过头。因为一个因素一旦作为匹配条件,就不可能作为与疾病有 关的因素加以分析。5 类型 ( 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 (2)病例与对照匹配 (3)衍生类型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1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是指在研究者的控制下,对受试对象施加某种因素或干预措施,或者消 除某种因素,以观察对发生疾病或者健康状态的影响。2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点(掌握)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必须有对照组或比较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来自同一总体,并且是用随机的方法分配的。 由研究者对实验组施予干预措施,而不对对照组施予。 实验的方向是前瞻性的。3 分类 按研究现场分 : 现场试验和临床

14、试验 按对照组或随机分配分 : 真实验和类实验4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对照的原则随机的原则盲法的原则研究对象的代表性5 安慰剂通常用乳糖、淀粉、生理盐水等成分制成,不加任何有效成分,但外形、颜色、大 小、味道与试验药物相近。6 盲法应用 概念:指实验研究中,不让受试者、研究者或其他有关人员知道受试者接受的是何种处理, 从而避免他们的行为和决定干扰试验结果目的:控制信息偏倚分类: A 单盲( single blind ):指只有研究者了解分组情况,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是试验组 还是对照组。B 双盲( double blind ):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 计者来安排

15、和控制全部试验。C 三盲( triple blind ):不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了解分组情况,而且负责资料收集 和分析的人员也不了解分组情况。第七章 筛检1 筛检的定义“运用快速简便的实验、检查或其他手段自健康人群中发现未被识别的病人或 有缺陷的人。筛检试验仅是一种初步检查,不同于诊断。 筛检阳性者需就医,以便得到进一 步的诊断和治疗” 。2 筛检实施的原则和要求病种的要求1、疾病病种的要求所要筛检的基本应是当地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或危害严重且迟发现将 造成严重后果的疾病2、所要筛检的应是经有效治疗能恢复健康的疾病3、对所要筛检的病包括从其潜伏期到临床症状在内的基本自然过程应了解清楚4、所要筛

16、检的疾病应具有一个公认的潜伏期或临床前期筛检技术的要求5、应该有适当的筛检技术真实性:灵敏度、特异度 可靠性:一致性收 益:预测值、领先时间、成本效益分析6、筛检技术应该快速、简单、廉价、易行,易为群众所接受而且安全配套措施的要求7、应有一定的机构和设备供筛检阳性者作进一步的检查8、对筛检发现的某病患者应有统一的治疗和处理方案9、筛检工作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是一劳永逸的事3 筛检试验阳性截断值的确定 筛检和诊断试验正常参考值的确定方法1、均数加减标准差2、百分位数法3、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 曲线)4、从治疗实际出发4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 曲线) 表示灵敏度(真阳性)与假

17、阳性( 1-特异度)的关系,决定最佳临界点。 横轴表示假阳性率( 1-特异度),纵轴表示灵敏度(真阳性率) 。第八章病因及病因推断1Lilienfeld(1980) 的病因定义: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以认为是病因;当 它们之中一个或多个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下降。2 因果联系的推断标准1、关联的时间顺序( temporality ):从“因” “果”例如石棉暴露到发生肺癌至少要 15-20 年,如石棉暴露 3 年后就发生了肺癌, 则显然不能归 因于石棉。2、关联的强度 (strength of association) 关联强度一般用相对危险度( RR)或替代值比值比( OR

18、) 来表示。 一般而言,关联的强度越大,同弱关联相比,该关联为因果关联的可能性越大。3、剂量反应关系(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关联强度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4、暴露和疾病分布的一致性(符合性, coherence) 因子和疾病分布的符合性暴露与疾病在各群体间呈共同变动关系。5、重复性,或称“关联的一致性” ( consistency)“求同法”原则,不同场合的共性6、关联的合理性( plausibility ) 也即“言之有理” :医学上和生物学上的可能性7、暴露的终止效应( cessation effects of exposure) 也即因子去除效应的符合。

19、Linienfeld 多病因学说8、关联的特异性( specificity ) 指因果一一对应关系9、研究的因果论证强度第九章 偏倚1 偏倚 ( bias)在研究设计和实施中出现的系统误差使研究结果系统地偏离真实值,以及解 释结果的片面性,称为偏倚( bias)。统计学联系的本质(掌握) : 病因 + 偏倚 + 机遇 偏倚可导致:虚假联系间接联系2 偏倚的种类概括起来三大类 选择性偏倚 信息偏倚混杂偏倚选择性偏倚 定义:由于选择研究对象方法上的错误或缺点使研究结果系统地偏离真实值。 实质:被选入的研究对象与没有被选者特征上的差异所造成, 造成样本不能代表总体, 或两 个样本(或两组研究对象)不

20、是来自同一总体,后者造成研究之外的因素在两组分布不均衡。 来源(1)任意挑拣样本结构 (sampling frame) ,即所谓“典型样本 ”。常见于现况研究和病例对照 研究(2)主观挑拣研究对象(3)失访或无应答 (lost to follow-up or nonrespondent)(4)入院率的影响(5)根据暴露信息作出诊断的病例,再用这类病例去研究该暴露与疾病的联系。种类入院率偏倚 现患病例或新发病例偏倚 检出信号偏倚 易感性偏倚 排除偏倚 无应答偏倚 控制(1)首先研究者对在整个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选择偏倚应有充分的了解、掌握(2)严格掌握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不任意挑拣样本结构

21、 不任意挑拣研究对象(3)尽量获得尽可能高的应答率。应答率达90%以上(4)尽量采用多种对照(5)医院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下结论要慎重 信息偏倚( information bias ) 定义:收集资料的过程中,由于测量暴露或/和结局的方法缺陷,致使获得的信息产生系统误差。本质通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某种特征被错误分类( misclassification ),也即使用的方法偏离 了金标准。在对疾病状态和暴露状态判断时都有可能发生。来源 检测方法不统一 诊断标准不统一 观察条件不统一 询问方式不统一 研究对象引起,如记忆不准、态度的影响等 综合引起的偏倚, “诱、供、信”造成 种类(掌握)(1)回忆偏

22、倚( recall bias)(2)报告偏倚( reporting bias)“说谎偏倚”(3)诊断怀疑偏倚( diagnostic suspicion bias) 又称“疑诊偏倚”(4)暴露怀疑偏倚( exposure suspicion bias)( 5) 测量偏倚( detection bias)( 6) 诱导偏倚( inducement bias)控制(1)制定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2)尽可能采用盲法收集资料(3)尽量采用客观指标(4)提高询问技巧或通过适当的调查技术以避免回忆偏倚(5)对资料进行校正混杂偏倚定义 研究某一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时,由于一个或多个既与疾病

23、关联又与暴露因素关系 密切的外来因素的影响,从而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与疾病的联系。 本质(理解)研究疾病有关,又与研究因素有关的混杂因子或外来因子( extraneous factor ) 在比较的人群组中分布不均所造成。混杂因素的基本特点(1)必须是所研究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2)必须与研究因素(暴露因素)有关(3)一定不是研究因素与所研究疾病因果链上的中间变量 控制(掌握)( 1)限制( restriction )( 2)随机化( randomization )(3)匹配( matching )( 4)层化或标化( stratification )( 5)多因素分析,如 Logistic

24、 回归分析等总 结: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最主要目的是:估计随机误差、控制偏倚, 凸现出真实的联系。第十章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1 疾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 primary prevention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 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 疾病的根本措施。加强对病因的研究,减少对危险因素的接触,是一级预防的根本健康促进健康教育自我保健环境保护优生优育卫生立法健康保护 健康保护:为预防控制疾病最主要的措施。是对易感人群实行特殊保护措施,以避 免疾病发生 免疫接种:预防麻疹、脊髓灰质炎、乙型肝炎等,这些传染病被称为疫苗可以预防 的疾病。推行计划免疫可以加强免疫接种工

25、作 劳动保护:职业病可以通过劳动保护来预防,即消除暴露或将暴露减少到不危害健 康的水平,具体措施包括使用替代原料、改进工艺流程和加强个人防护等二级预防 secondary prevention 二级预防是在疾病的潜伏期 (又称亚临床期 )为了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又称 “三早”预防。慢性病传染病 早期发现的措施:筛检定期健康检查设立专科门诊 自我检查二级预防的核心是早期诊断 发现并及早治疗各种癌前期病变,属于肿瘤的二级预防。 产前检查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作出诊断后终止妊娠,属于遗传病的二级预防 如何做好二级预防?向群众宣传防治知识和有病早治的好处 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开发适宜筛

26、检的检测技术三级预防 tertiary prevention又称 “临床预防 ”,是在疾病的临床期 (又称发病期 )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 施。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三级预防的措施:对症治疗康复治疗2 疾病监测( surveillance of disease)(熟悉)是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 其影响因素的资料, 经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 传达给所有应当知道的人, 以便及时采取 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3 疾病监测的种类(1)传染病监测(2)非传染病监测第十一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三环节 两因素)三个环节、两个因素” (掌

27、握)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三个环节生物学基础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两个因素环境条件(一)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或 reservoir of infection )定义:指机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1、病人作为传染源(掌握) 病人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原因: 体内存在大量的病原体 具备促进播散病原体的症状 病程各期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同,主要取决于是否排出病原体及其数量和频度 潜伏期 临床症状期 恢复期( 1)潜伏期( incubation period )概念: 指病原体侵入至机体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 主要与病原体在

28、机体的繁殖时 间有关。意义: 根据潜伏期可判断传染源与续发病例之间的关系,判断受感染时间,追踪传染源, 确定传播途径 根据潜伏期长短决定预防措施 隔离、留验、观察、检疫期限:潜伏期+ 1、2天预防接种时间:麻疹潜伏期最初 5 天施行被动免疫效果好 潜伏期长短影响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短 来势凶猛(流感) 长 持续较久 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2)临床症状期 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作为传染源意义最大 繁殖最多 有些症状有利于病原体排出 有些疾病临床期排出病原体的途径较多 伤寒:粪、尿、汗液、唾液、乳汁等。 护理感染有些迁延性疾病 如慢性痢疾(3)恢复期 该期传染性逐渐消失。但有些传染病,如伤寒、痢疾、乙型肝炎

29、等仍排出病原体,甚 至终生排菌。传染期:传染病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称为传染期。是决定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2、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 病原携带者:指无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1)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incubatory carrier ) 麻疹、霍乱( 2)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convalescent carrier)伤寒、乙肝( 3)健康病原携带者( healthy carrier ) 流脑、乙肝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小主要取决于: 携带者的类型、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和持续时 间,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携带者的社会属性。3、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动物性传染病( zoonosis)

30、:又称人畜共患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动物:鼠较为重要(二)传播途径( route of transmission ) 传播机制:病原体更换宿主的过程。又称传播过程 病原体从感染的宿主机体排出 与定位有关 原体停留在外界环境中 受第一阶段特点所决定 原体侵入新的易感宿主 取决于第二阶段及定位特点 传播媒介:参与传播病原体的媒介物。又称传播因素 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传播到另一个易感宿主所经过的具体传播因素的综合, 称为传播 途径。是传播机制的具体表现传播途径:经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经土壤传播医源性传播垂直传播1、经空气传播( airborne transmission )形

31、式:借助三种微粒,即飞沫、飞沫核和尘埃 流行特点: 传播广泛、容易,发病率高。切断传播途径作用较小,人群特异性免疫水平是发病率的 调节因素 季节性发病,冬春季发病率高 儿童多发。也称“儿童传染病” 与卫生状况,特别是人口密度、居住条件、易感者比例等关系密切2、经水传播( water borne transmission ) 传播疾病:许多肠道传染病,某些人畜共患病和寄生虫病 传播方式:饮用水被污染 + 接触疫水(1)经饮用水传播疾病的流行特点:(2) 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且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 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差异 水源经常受到污染,病例常年不断,呈现地方性特点 停止

32、或净化水源,流行平息(2)接触疫水传播疾病的流行特点:病人有接触疫水史 发病呈季节性或地方性特点 大量易感人群接触,可导致爆发或流行 对疫水采取措施或个人防范,可控制发生3、经食物传播( food borne transmission ) 传播疾病: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和个别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形式:食物本身存在病原体 + 食物被污染 流行特点:病人均有食用某种污染食物的历史。未吃者不发病 一次大量污染可导致爆发停止供应食物,爆发很快平息 持续时间短,不形成慢性流行4、经接触传播( contact transmission) 传播形式:直接接触传播 + 间接接触传播 流行特点:病例散发,家庭

33、续发率高 无明显季节性与个人卫生习惯和卫生条件有关 防治主要靠加强管理和健康教育(三)人群易感性( herd susceptibility ) 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是否容易感染的程度, 称为人群易感性。和群体免 疫( herd immunity )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人群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总人口中易感人口所 占的比例,也与人群的一般健康状况有关。1、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 1)新生儿增加( 2)易感人口迁入( 3)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 4)免疫人口死亡2、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1)计划免疫( 2)传染病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 3)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34、例: SARS 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 病人 潜伏期: 1-12 天,常见 4-5 天病原携带者 无症状携带者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和尘埃(含有病原体) 直接接触: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和体液 间接接触:电梯按钮、扶手、空调、垃圾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医务人员、患者家属疫源地形成的条件:1、有传染源存在2、病原体能够继续传播疫源地消灭的条件:1、传染源被移走或已消除排出病原体状态2、传染源播散在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传播途径不复存在3、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或证明未受感染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一)自然因素1、对传染源的影响动物作为传染源时地理、气候

35、、植被等 出血热、鼠疫 人作为传染源时季节性的特点 疟疾夏季高发 痢疾夏季高发2、对传播途径的影响更加明显虫媒传染病:对节肢动物生长繁殖的影响 蚊、蝇 气温影响环境中病原体的存活: 血吸虫 雨量可影响病原体的传播: 钩体病、肠道传染病3、对易感者的影响寒冷易患肺炎、感冒 气温的改变 抵抗力降低(二)社会因素 1、对传染源的影响传染病防制法律、法规的制定防疫机构及传染病医院的建立,保障了隔离和治疗 国境卫生检疫,防治检疫病的传入 定期的卫生检查(体检)2、对传播途径的影响最为明显 “三管一灭”管水、管食品、管粪便及消灭蝇、灭鼠 人口密度 风俗习惯 生产活动 人口流动3、对人群易感性的影响 预防接

36、种新兵入伍、大型工地、移民 人群大量移动: 社会动荡第十二章 伤害流行病学1 伤害的定义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超过机体组织的耐受水平而造 成的组织损伤和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损伤统称为伤害。2 世界的流行特征 全球死亡的 1/10 是伤害致死; 伤害死亡高发于 15-59 岁; 伤害死亡中男性占 2/3; 伤害致死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自杀、战争伤害、火灾和烧伤、暴力、职业伤害 和溺水等;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呈上升趋势。3“四 E 干预”干预措施1)工程干预:目的在于通过干预措施影响媒介及物理环境对发生伤害的作用。如汽车的安 全气囊可减少碰撞所导致的伤亡。

37、2)经济干预:目的在于用经济鼓励手段或罚款影响人们的行为。如国外保险公司对住宅以 低价安装自动烟雾报警器或喷水系统来防止火灾。3)强制干预:目的在于用法律及法规措施来影响人们的行为。如驾驶摩托车戴安全头盔的 规定和对酗酒司机实行拘留的措施等。4)教育干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及普及安全知识来影响人们的行为。4 主动干预和被动干预 1)主动干预是指个体选择一定的安全设施或采取某些行为方式以避 免伤害。如骑摩托车者正确佩戴合格的头盔,汽车的儿童安全座椅等。2)被动干预是指在外界环境中配备安全设施来减少伤害的风险。如汽车安全气囊在撞车时 自动打开,在危险地带附近设置防护栏、屏障或警告标志等。第十三章 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是有意识地、 明确地、 审慎地利用现有最好的研究证据制定关于个体病人的诊治方 案。实施循证医学意味着医生要参酌最好的研究证据、 临床经验和病人的意见进行临床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