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特训:选21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含解析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2587902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历史人教版特训:选21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人教版特训:选21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人教版特训:选21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历史人教版特训:选21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教版特训:选21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精品资料温馨提示:本套题共5小题,分值100分,做题时间为45分钟,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1材料雅典时代的欧洲人认为“真正的民主”指理性的审判和权力的分享,还有各种其他的公民美德。可是,民主是一种公共美德,但不是唯一的美德,由希腊公民选举产生的政府也许效率低下、腐败、短视、不负责任或被少数人的特殊利益所操纵,而且不能采纳公益所要求的政策。近代社会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的生命全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

2、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摘编自(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1)根据材料分析欧洲人对“民主”认识的变化。(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8世纪以来法国实践“真正的民主”的史实。(10分)答案(1)变化:民主由理性审判、权力分享、公民美德发展为自由、平等、博爱;政府由被少数人操纵演变为必须接受公民的有效控制和制约;政府由不能采纳公意到必须保证所有社会成员表达公意。(2)史实:法国大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人权宣言,颁布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

3、立宪制国家;拿破仑时期颁布民法典,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任答3点即可)解析第(1)问,由材料可知,雅典民主指“理性的审判和权力的分享,还有各种其他的公民美德”“被少数人的特殊利益所操纵,而且不能采纳公益”;近代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自由、平等、博爱”“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据此归纳“认识的变化”。第(2)问,据所学回答即可,注意要求:“18世纪以来”“法国”,回答相关民主史实即可。22015太原模拟材料从理论上说,英国下院选举制看起来很“完美”。按照规定:年满1

4、8岁的英国公民,不分种族、性别、贫富、职业,不受资格限制,都有选举下院议员的权利,选举实行一人一票,匿名投票。因此从形式上看,下院选举表达了平等、普遍、公正的原则,所有国民都参加到国家的政治进程中来了,体现着民主的特征。但理论与实践却会脱节,英国选举是个极好的案例。民主制要求少数服从多数,恰恰在这一点上,形式与事实脱钩了。问题出在运作过程中。选举实行单一选区制,依照这个制度全英国划分为600多个选区,每个选区选一名议员,由这些人组成下院。从理论上说,任何人符合法律规定都可参与竞选。可是在一个选区中如果有几个候选人同时参选,如何决定选举结果?英国采用“领先者获胜”的办法,也就是得票多的人当选。但

5、“得票多”不意味着必须超过半数,而是只要超过其他候选人就可以:假设一个选区有5位候选人,总共有100个选民,投票结果是候选人A得20票,B得20票,C得20票,D得21票,E得19票,结果就是D当选,因为他得票最多。这当然也是一种“多数当选”,但并不是“少数服从多数”。这种选举方式最大的好处是简便,一次投票就产生结果,不会出现反复投票而投不出来的情况;并且,通过一次全国性大选一般都会产生一个“多数党”,由这个党组建政府,地位一般比较稳固,不像其他一些西方国家议会中小党林立,席位分散,很难产生稳定的政府。摘编自钱乘旦“说”与“做”的悖论英国议会选举与政党政治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6、英国议会选举制度安排上的优缺点。(11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选举制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原因。(9分)答案(1)优点:形式平等;简单易行;有利于政治稳定。(任答两点即可)缺点:扭曲了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多数党”政府可能建立在少数人支持的基础上(民意基础较为薄弱);影响选举的公平性。(任答两点即可)(2)制度设计存在缺陷;民主制度的完善是渐进的过程;现实政治环境的变化。解析第(1)问,据材料“不分种族、性别、贫富、职业,不受资格限制”,“从形式上看表达了平等、普遍、公正的原则体现着民主的特征”“这种选举方式最大的好处是简便”“不像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很难产生稳定的政府”归纳

7、“优点”,“缺点”据“但不是少数服从多数”“不意味着必须超过半数”“理论与实践却会脱节”等分析。第(2)问,从制度设计的缺陷,民主制的发展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以及英国当时的政治环境等角度分析。32015长沙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它(大革命)决不是一次偶然事件。的确,它使世界措手不及,然而它仅仅是一件长期工作的完成,是十代人劳作的突然和猛烈的终结。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也同样会坍塌只是它将一块一块地塌落,不会在一瞬间崩溃。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托克维尔材料二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8、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欧洲大陆各国的封建制度依然存在,近代资本主义文明还没有确立直到法国大革命,法国为欧洲树立了资本主义民主的榜样,又经过拿破仑战争的冲击,各国最终建立了新的政治经济框架,近代资本主义文明在欧洲占了支配地位。摘编自李世安世界文明史(1)概括材料一中有关法国大革命原因的基本认识;并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对此进行解读。(10分)(2)结合材料二,法国在反封建方面是怎样为欧洲作出榜样和贡献的?(10分)答案(1)大革命是旧制度下社会演进的结果。农民阶级不堪忍受沉重的封建剥削,要求变革;市民阶层对生活状况不满,要求变革;贵族阶层不满国王,不反对变革;资产阶级要求改变自己的地位,要求变革;

9、此外,其原因还包括启蒙运动对专制统治的冲击、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阻等。(2)政治上:废除了封建特权,推翻封建君主专制,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经济上: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封建权利和义务,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颁布人权宣言、民法典,传播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思想。(任答两点即可)解析第(1)问,由“它(大革命)决不是一次偶然事件”可知,托克维尔认为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有其必然性,结合大革命的背景,据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概括回答即可。第(2)问,据材料“法国为欧洲树立了资本主义民主的榜样各国最终建立了新的政治经济框架,近代资本主义文明在欧洲占了支配地位”并

10、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回答。4材料在托克维尔看来,英国的地方自治传统是在英国特有的一种长期的宗教纷争中形成的。在移民初期,自由制度的萌芽即地方自治,已经深深扎根于英国人的习惯之中著名的五月花号公约便是这些清教徒民主理想的生动写照。新英格兰(位于美国大陆东北角)居民拥有其他英国殖民地都没有的高度自治权。它首先发生在“乡镇”这种清教徒移民的自然聚居点之中。这种乡镇一般有两三千人,规模不大不小,正好可以实施类似于古希腊的直接民主政治。新英格兰的这种乡镇被公认是美国民主的摇篮。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是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摘编自

11、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美国早期民主政治受哪些因素影响。(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民主的“妥协”主要体现在哪些矛盾的解决上。“妥协”带来了哪些影响?(11分)答案(1)因素:英国特有的地方自治传统;富含民主精神的清教教义;新英格兰地区特殊的环境条件。(2)体现:中央集权派和地方自治派之间的矛盾;大州和小州的矛盾;南方和北方的矛盾。影响:通过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制;巩固了革命的成果,巩固了政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南北之间的妥协为南北战争埋下了引线。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英国的地方自治传统”“清教徒民主理想的生动写照”“规模不大不小

12、”等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来回答;第二小问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回答。52014山东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图为若拉德贝特莱的画作革命的寓意。画面顶部是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肖像,此外还有许多历史象征和革命符号(注:图中文字为引者标注)。此画完成于1794年,正值法国大革命最激进的时期。(1)法国大革命时期,哪些重要文献体现了画中所标注符号蕴含的革命精神?(8分)(2)结合时代背景,判断画中的启蒙思想家是伏尔泰还是卢梭,并说明理由。(12分)答案(1)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或1793年宪法。(2)卢梭。1794年正值法国大革命中最激进的雅各宾派专政时期,雅各宾派实行的是革命恐怖主义。卢梭提出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适应了雅各宾派专政的现实需要。解析第(1)问,解读图文信息可知法国大革命时期倡导民主、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专制,回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有关文献回答。第(2)问,据图中肖像、革命符号等信息判断,迁移法国大革命的有关史实说明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