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中实验题归类解题

上传人:d****1 文档编号:62568998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16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遗传学中实验题归类解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遗传学中实验题归类解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遗传学中实验题归类解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资源描述:

《遗传学中实验题归类解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中实验题归类解题(6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遗传学中实验题归类解题(转载)遗传学中实验题归类解题(转载)一、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关系确定的实验设计1、已知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 上的等位基因 A 和 a 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牛群中,无角 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 1 头无角公牛和 6 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 1 头小牛,在 6 头小牛中, 3头有角, 3 头无角。(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 状?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2) 为了确定有角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用上 述自由放养的牛群 (假设无突变发生 )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 的杂交实验, 应该怎样进行? (简要写出

2、杂交组合, 预期结果 并得出结论 )解析:判断显、隐性状的方法:两个相对性状的亲本杂 交,若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这个性状为显性;若 子代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 可用假设法判断 假设某一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 (隐性 ),按照假设的条件去推算,若与假设不相符,则假设不成立,可判断出亲本的显隐性;若与事 实相符,应再假设另一亲本的性状推算是否与事实相符,如 果也与事实相符,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可再设计实验予以 确认,设计的原则一般是选用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后代 一旦出现不同性状 (除了基因突变 ) ,则这一不同性状一定是 隐性。本题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作为 知识载体,一方面

3、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另一方面考查根据 表现型来分析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关系的分析与推理能力。牛 的有角和无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 (且位于常染色体上 )控制的 相对性状,但不知哪个性状为显性,哪个性状为隐性;要鉴 定牛的有角与无角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可通过具有相对性状 的公牛与母牛交配,如果只出现其中的一个性状,则出现的 这个性状为显性性状;或通过两个具有相同性状的公牛与母 牛交配,如果产生的多个后代出现两种性状(即性状分离 ),与两亲本不同的性状为隐性性状,相同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要确定牛的有角和无角的显隐性关系,若选两种不同性 状的育龄异性牛交配繁殖,因为显性性状有两种基因型,会 出现其后代中两种性状

4、的牛的个体数目差不多,那就不太好 判断其显隐性了;如果当两个具有相同性状的育龄公牛、母 牛(或具有很多对相同性状的育龄异性牛 )交配,产生的多个 后代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性状 (即发生了性状分离 ),这样就能 分辨出显隐性了, 即与两亲本性状不同的性状为隐性 (也就是 相当于“无中生有” ),与两亲本相同的性状为显性。答案不能确定。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 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 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 有角或无角, 概率各为 1/2。 6个组合后代合计出现 3头无角 小牛、3头有角小牛。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 为 aa, 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 AA 和 Aa。

5、AA 的后 代均为有角。 Aa 的后代或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为 1/2。由 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 1/2。所以,只要母牛中含有 Aa 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 3 头,那么 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 3头无角小牛和 3头有 角小牛。 (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 (有角牛 x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 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 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 性。规律:确定显隐性性状时首选自交,看其后代有无性 状分离,若有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其次,让具有相 对改善的两亲本杂交,看后代的表现型,若后代表现一种亲 本性状,则此性状

6、为显性性状。考虑各种情况,设定基因 来探究后代的表现型是否符合题意来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隐性性状的亲本自交后代都是隐性性状。二、纯合子、杂合子鉴定的实验设计2、3 支试管分别装有红眼雄果蝇和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红眼雌果蝇,还有 1 支试管内装有白眼果蝇。请利用实验室条 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并写出上述 3 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 (已知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 表示 )。解析:纯合子、杂合子鉴定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即自交 法与测交法。采用自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 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中没有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 采用测交法,如果后代中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 纯合子;如果后代

7、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 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一般来说,动物常用测交法,而植物 最简便的方法是采用自交法。果蝇的红眼与白眼为一对相对 性状,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控制这对性状的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雄果蝇的基因型有两种, XBY( 红眼 )、 XbY(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 3种:XBXB(红眼)、XBXb(白 眼);雌雄果蝇可以通过观察成体的第二性征的差别来直接鉴 定。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唯有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XBXB 和 XBXb 两种基因型 )需要鉴别。采用测交法,可选 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直接交配,若后代有白眼果蝇,说 明该红眼雌果蝇为杂合子,基因型

8、为 XBXb ;若后代全为红 眼果蝇,说明该红眼果蝇是纯合子,基因型为 XBXB 。答案 先根据第二性征鉴别 3 支试管内果蝇的性别,若 某试管内为红眼雄性果蝇,则该试管内果蝇基因型为 XBY ; 再用白眼雄性果蝇分别与另两支试管内的红眼雌性果蝇交 配。若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该试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 XBXb ;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该试管中果蝇的基因 型为 XBXB 。三、根据性状判断生物性别的实验设计3、有一种雌雄异株的草本经济植物, 属 XY 型性别决定, 但雌株是性杂合子 (即 XY) ,雄株是性纯合子 (即 XX) 。已知 其叶片上的斑点是 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某园

9、艺 场要通过杂交培育出一批在苗期就能识别雌雄的植株,则应 选择:(1) 表现型为 的植株作母本,其基因型为 。表现型为 的植株作父本,其基因型为 。(2) 子代中表现型为 的是雌株。子代中表现型为的是雄株。解析 :要通过性状来判断性别, 应用伴性遗传规律, 即选 择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题中已知,某植物为 XY 型性别决定,并且也已知控制叶片有斑点与无斑点这一相对 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不同于一般 XY 型性别决定的 是:雌株是性杂合子,雄株是性纯合子。由题意可知:雌株 基因型为 XBY 、XbY ,表现型为无斑点、有斑点。雄株基因 型为 XBXB 、XBXb 、XbXb ,表

10、现型分别为无斑点、 无斑点、 有斑点。通过 6 个杂交组合的分析,可知要通过性状判断性 别,则应选无斑点的雌株 (XBY) 与有斑点的雄株 (XbXb) 杂交, 这样在苗期表现为有斑点 (XbY) 的则为雌株,表现为无斑点 (XBXb) 的则为雄株。 要通过性状判断生物性别, 在选择亲本 时,只要让具有同型性染色体 (XX 或 ZZ) 的个体表现型是隐 性性状,具有异型性染色体 (XY 或 ZW) 的个体表现型是显性 性状即可。这样在子代中具有同型性染色体 (XX 或 ZZ) 的个 体表现型是显性, 具有异型性染色体 (XY 或 ZW) 的个体表现 型是隐性性状。答案 (1)无斑点 XBY 有

11、斑点 XbXb (2)有斑点 无斑点四、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 X 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4、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突变,使野生 型变为突变型。 该鼠与野生型鼠杂交, F1 的雌雄鼠中均既有 野生型,又有突变型。假如仅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必须鉴别突 变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 X 染色体上, F1 的杂交组合 最好选择:解析: (1)由条件可知,突变型是显性性状,野生型是隐 性性状;该突变型雌鼠是杂合子,其基因型为 Aa 或 XAXa , 野生型雄复习资料的基因型为 aa 或 XaY 。(2)确定 F1 的基因型。 可见,不论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 X 染色体上, F1 的 雌雄鼠中既有野生型,又

12、有突变型,证明前面两点的推论是 正确的。验证:若假设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第一种可能:AA x aa其后代无论雌雄全为显性;第二种可能:AA x aa雌雄鼠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若假设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XaXa x XAY其后代雌鼠全为显性性状,雄鼠全为隐性 性状。所以,用隐性性状的雌鼠与显性性状的雄鼠杂交时,若 后代雌鼠全为显性性状,雄鼠全为隐性性状,则该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若后代雌雄鼠中都有显性性状,则该基因位于 常染色体上。故正确答案为 A。规律:伴性遗传与性别有关;正交与反交后代有时结 果不一样,性状的出于现往往与性别有关。找准同一生物 的同一性别群体, 看其显性与隐性性状

13、出现的比例是否为 1: 1,若是则最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若不是 则最可能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若通过一次杂 交实验,鉴别某等位基因是在常染色体还是在 X 染色体上, 应选择的杂交组合为:隐性性状的雌性与显性性状的雄性。五、环境因素 (外因 )和遗传因素 (内 )对生物性状影响的实验设计5、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花,分别生长在 海拔 10m、500m、1000m 处的同一山坡上。 在相应生长发育 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 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 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1) 实验处理:春天,将海

14、拔 500m、 1000m 处的野菊幼苗 同时移栽于 10m 处。(2) 实验对照:生长于 m 处的野菊。(3) 收集数据:第 2年秋天 。(4) 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假设一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实验结果 是:移栽至 10m 处野菊株高 。假设二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实验结果 是:移栽至 10m 处野菊株高 。假设三 : 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实验结果是:移栽至 10m 处野菊株高 。解析 :本题已知的信息是: 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 同一海 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 增高而变矮,即10m处的高于500

15、m处的,500m的高于1000m 处的野菊株高。未知的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 响,也即本实验要解决的问题。确定实验的目的: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变矮,这种现象是环境的影响,还是遗传因素的影响,或者 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明确实验研究的问题和最终要达 到的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做出假设: (1)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的影 响;(2)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3) 野菊株高的 变化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实验的结果应与对照组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分析,要确 定观测的指标。本题是为验证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 影响,所以观测的指标应是野菊的株高。在实施实验前,需要根据

16、假设,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 进行预测。对于不同的假设,预测不同的实验结果。预测结 果得到实现,假设成立;预测结果没有出现,假设不成立, 并对结果加以说明、解释或评价;对预期以外的结果做出恰 当的分析和说明。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那么当 环境条件相同而遗传因素不同时,野菊的株高也应相同,从 海拔 500m、 1000m 处移栽于 10m 处的野菊株高与原来海拔 10m 处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那么不 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变矮,就说明不同海拔处 的野菊遗传因素不同;当遗传因素相同时,即使环境因素发生变化,野菊的株高也应不变。因

17、此在海拔500m、 1000m处移栽于 10m 处的野菊株高与原海拔处的野菊株高无显著 差异。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 响。那么环境条件或遗传因素的不同,都会导致野菊株高的 不同。所以从海拔 100m、1000m 处移栽于 10m 处的野菊株 高比原 10m 处的菊矮,比原海拔处高。答案: (2)10m 、500m、1000m (3)测量株高,记录数 据(4)与 10m 处野菊株高显著差异 与原海拔处 (500m 、1000m)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 比10m处矮,比原海拔处高规律:生物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当发生性状改变时,有可能是由基因决定的,也有可能是 由

18、环境影响的。探究生物性状的改变是由基因的还是由环 境的引起的,需要改变其自下而上环境进行实验探究。六、育种过程的实验设计6、小麦品种是纯合体,生产上用种子繁殖,现要选育矮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马铃薯品种是杂合体 (有 一对基因杂合即可称为杂合体 ),生产上通常用块茎繁殖, 现 要选育黄肉(Yy)、抗病(Rr)的马铃薯新品种。请分别设计小 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以及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 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 (写出包括亲本在内 的前 3 代即可)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遗传规律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以及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根据题意:小麦 品种是纯合子,

19、则与题意有关的基因型应有: AABB 、aabb、 aaBB、Aabb ,因为 aaBB 是要选育的品种,所以自然界中不 存在这样的个体, 那么要得到 aaBB 的个体,只能选择 AABB 和 aabb 作为亲本。 同理, 马铃薯品种是杂合子, 与题意有关 的基因型应有: YyRR 、Yyrr 、 YYRr 、 yyRr 、YyRr ,由于 YyRr 是要选育的新品种,自然界中不存在这样的个体,则 在剩下的 4 种基因型中, 通过一次杂交能出现 YyRr 的个体, 只能选择 yyRr 和 Yyrr 作亲本。小麦和马铃薯新品种的获得, 首先要经过有性杂交过程,通过基因重组得到新的性状。不 同的是

20、,小麦在生产上必须用种子繁殖,要保证后代不出现 性状分离,必须得到矮秆抗病的纯合子 (aaBB。 ),才是符合 要求的新品种,因此在第 3 代中选出矮秆抗病的植株后需连 续自交,以提高纯度;马铃薯在生产上通常用块茎繁殖,属 无性生殖,后代可保持亲本的性状,因此在第 2 代中选出黄 肉抗病 (YyRr) 的个体即为新品种。答案:七、探究某性状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 规律:观察正交和反交结果可分析判断生物的遗传类型。细胞质遗传有两大特点:母系遗传;后代分离比不符合孟 德尔遗传规律。要注意细胞质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区别。虽然正、反交结果不同,但伴性遗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后代有一定的分离比

21、。7、下面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与反交的 结果,试分析回答问题。(1) 组数的正交与反交结果相同,控制果蝇突变型 a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为 性突变。(2) 组数的正交与反交结果不相同,用遗传图解说明这一 结果(基因用 B、b 表示)。(3) 解释组数正交与反交不同的原因。1 :(1 )常 隐(每空 1 分) (2) (5 分)由题意可知,该突 变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为隐性突变因此,正交与反交 的遗传图解如下图:(亦可先画遗传图解,后对突变基因的位置、显隐性进行说 明,其中,对突变基因的位置的说明 l 分,显隐显隐性的说 明 1 分:遗传图解 3分)(3) (2 分)由题可推

22、知,突变的基因最可能位于细胞质中, 属于细胞质遗传,表现出母系遗传的特点,即杂交所得的子 代总表现出母本的性状八、巩固练习1、下表列出 6 种纯系果蝇各自的特殊性状,以及控制该性 状的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编号。其中,野生型果蝇的各种性状 均为显性,各个纯系果蝇的特殊性状为隐性,其它性状与野生型果蝇相同果蝇纯系野生型白眼型黑身型残翅型紫眼型特殊性状灰身 B黑身 b长翅 V残翅 v红眼白眼 w紫眼 p细眼 R粗眼 r染色体出*果蝇红眼(W)对白眼 是显性,红眼(P)对紫眼(p)是显性, 但白眼与紫眼不是相对性状。若用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翅和眼的性状,设计一组自由组合规律的遗传实验时,应选择的纯系及其基

23、因型为:x。若通过一次交配实验,获得基因型为 Vv w的长翅白眼雄 果蝇,选作母本和父本的纯系果蝇及其基因型为: x 。若野生型处女雌果蝇与黑身型雄果蝇交配,其F1 的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后代中野生型与黑身型的比例为;从中取出全部的野生型雌雄个体,使之自由交配, 下一代中野生型与黑身型的比例为 。答案(1)區(vvRR )x( VVrr)(2)( VVXwXw )7( vvXWY )(3) 3: 1; 8: 1。2、甲豌豆表现为绿豆荚红花、乙豌豆表现为黄豆荚白花, 已知两株豌豆为纯合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用乙豌豆的花粉为甲豌豆授粉后,甲豌豆植株上均结 绿豆荚,其中种子种下后, F1

24、代均开红花,由此可判断出的 显隐关系是 。( 2)乙豌豆自交后代中,如果出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 则可能是 的结果。如果将乙豌豆植株的根切片进行组织培养,其长成的植株的性状表现最可能是(3) 设绿豆荚由基因a控制,花色由B、b基因控制,让甲、乙豌豆(亲代)杂交,花色将在 代植株上出现性状分离。F2代植株中,与甲豌豆基因型相同的占总数的,与乙豌豆表现型相同的占总数的( 4)若要尽快由甲、乙豌豆杂交获得黄豆荚红花的纯合体( AABB ),那么在获得 F1 后应采用的方法步骤是:; ; 答案:(1)红花为显性,白花为隐性(多答出豆荚的显隐关 系不给分)(2)基因突变 黄豆荚白花(3)F2 1/16

25、3/16(4)取F1的花药离体培养出单倍体幼苗(2分)用适 宜浓度的秋水仙处理幼苗(2分)选出黄豆荚红花植株(2 分)3、( 06全国卷H)玉米子粒的胚乳黄色( A)对白色(a)为 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今 有两种基因型纯合的玉米子粒,其表现型为:黄色非糯、白 色糯。( 1 )请用以上两种玉米子粒作为亲本, 通过杂交试验获得 4 种子粒,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 糯,比例接近 1:1:1:1 (用遗传图解回答) 。若亲本不变,要 获得上述 4 种子粒,但比例接近 9:3:3:1 ,则这个杂交试验与 前一个杂交试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用文字回答)

26、( 2 )如果上述白色糯玉米不抗某种除草剂,纯合黄色非糯 玉米抗该除草剂,其抗性基因位于叶绿体 DNA 上,那么, 如何用这两种玉米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抗该除草剂的白 色糯玉米?(3)现有多株白色糯玉米,对其花粉进行射线处理后,再 进行自交。另一些白色糯玉米植株,花粉不经射线处理,进行自交。结果,前者出现黄色糯子粒,后者全部结白色糯子 粒。由此可推测,黄色子粒的出现是基因发生 的结果,其实质是射线诱发 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4)在适宜时期,取基因型杂合黄色非糯植株(体细胞染 色体为 20 条)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对获得的幼苗用 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其染色体数 为,这些植株均自交,所

27、得子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 (一致、不一致) ,在植株群体中表现(一致、不一致) 。(5)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上述玉米的品质时,选用大豆 种子贮藏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该目的基因与作为 的质粒组装成为重组 DNA 分子时,需要用 和连接酶。为便于筛选获得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所用的 质粒通常具有 。将目的基因导入离体的玉米体细胞后,需要采用 技术才能获得具有目的基因的玉米植株。答案:前一个实验是 F1 进行测交,后一个实验让 F1 进行自交( 2 分)。(2)选择黄色非糯玉米为母本,白色糯玉米为父本进行杂 交,获得 F1(2 分)。在以 F1 为母本,白色糯玉米为父本进 行杂交(2 分),获得的

28、杂交后代中就会有抗除草剂的白色糯玉米( 2 分)或答: 第二次杂交后代中就会有抗除草剂的白色糯玉米( 2 分)(3)突变(1 分);DNA (1 分);( 4 )秋水仙素( 1 分); 20( 1 分);一致( 1 分);不一致( 1 分);( 5 )运载体( 1 分);限制性内切酶( 1 分);标记基因( 1 分);植物组织培养( 2 分)4、( 06 全国卷 I )从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 过的灰色和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这两种体色的果蝇数量相 等,每种体色的果蝇雌雄各半。已知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 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性状的分 离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请回答

29、下列问题:( 1 )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 传递给后代。( 2 )确定某性状由细胞核基因决定,还是由细胞质基因决 定,可采用的杂交方法是 。( 3)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自然果蝇 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 种;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则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 种。(4 )现用两个杂交组合:灰色雌蝇X黄色雄蝇、黄色雌蝇x灰色雄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做出相应的推断。 (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

30、和相应推断的结论)答案 :(1)基因 (2)正交和反交 (3)3;5(4)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都是黄色个体多于灰色 个体,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黄色为显性,基因位 于常染色体上。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都是灰色个体多于黄色 个体,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灰色为显性,基因位 于常染色体上。如果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X黄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雄 性全部表现灰色,雌性全部表现黄色;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 X灰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黄色个体多于灰色个体,则黄色 为显性,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如果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X灰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雄 性全部表现黄色,雌性全部表现灰色;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

31、X黄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灰色个体多于黄色个体,则灰色 为显性,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5、果蝇是一种非常小的蝇类,遗传学家摩尔根曾因对果蝇 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 。近百年来,果蝇被应用于遗传 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而且它是早于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前而被 测序的一种动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一 )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应测序 条染色体,它们(二)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W、白眼w),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现有若干红眼和白眼的雌雄果蝇,若用一次交配实验即可证明这对基因位于何种 染色体上,请选择交配的亲本表现型 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为: (三) 已知果蝇红眼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

32、上,图I至图川 表示果蝇的减数分裂。(1 )图口细胞叫,图川细胞叫。(2)若图示果蝇与白眼果蝇杂交,后代中出现了红眼,请 在图 A 中标出眼色基因。(3)如果图示果蝇为红眼, 图川中a与一只红眼果蝇的卵细胞融合发育成一只白眼果蝇,该果蝇的性别是 ,请在 B 图中画出 c 的染色体组成。(四)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是,即使是纯 合长翅品种的幼虫,在 35C温度条件下培养(正常培养温度 为25 C),长成的成体果蝇却成为残翅。这种现象称为“表现模拟”。(1)这种模拟的表现性状能否遗传?为什么?(2)现有一只残果蝇,如何判断它是属于纯合vv 还是“表型模拟”?请设计鉴定方案:方法步骤

33、:结果分析:答案:(一) 5条(1 分) 3对常染色体各一条,性染色体X和 Y ( 1 分)(二)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 1 分) 子代中雌果蝇全部红眼,雄果蝇全部白眼,则这对基因 位于 X 染色体上( 1 分) 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红眼,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上(1 分) 子代中雌、雄果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 常染色体上( 1 分)(三)(1)次级精母细胞( 1 分) 精子细胞( 1 分) (2)( 2 分)(见图)( 3)雄性(见图) (2 分)(四)(1)不能遗传( 1 分)因为这种残翅性状是单纯由于 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引起,其遗传物质(或基因型)没有改变 ( 2 分)(2

34、)方法步骤:让这只残翅果蝇与正常温度条件下发育成的异性残翅果蝇(基因型为vv)交配(2分)使其后代在正常温度条件下发育( 2 分)结果分析:若后代均为残翅果蝇,则这只果蝇为纯合vv(1分)若后代有长翅果蝇出现,则说明这只果蝇为“表 型模拟”( 1 分)6、(1)已知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位于 X染色体 上,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只灰身 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得到以下类型和数量的子代。 两只灰身红眼亲本的基因型为 。 让子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 。 在子代中,纯合灰身红眼雌蝇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 杂合灰身红眼雌蝇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

35、。(2)已知果蝇的直毛与非直毛是一对等位基因。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非直毛雌、雄果蝇亲本,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试 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 X 染色体上 ?请 说明推导过程。(3)若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位于X 染色体上的一对等 位基因。但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 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你能否通过 一次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用遗传图 解表示并加以说明和推导。答案:7、分析回答下列( 1)( 2)小题(1)女娄菜为雌雄异株的植物,雌株的性染色体为XX ,雄株的性染色体为 XY 。在女娄菜中存在着一种金黄色植株的 突变体,这一突

36、变由隐性基因 a控制,该基因位于 X染色体 上,并使含有该基因的雄配子致死。分析下列杂交组合的结 果回答问题: 若杂交后代全部为绿色雄性个体,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若杂交后代全部为雄性,且绿色与金黄色个体各占一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若后代性别比例为 1:1,绿色与金黄色个体的比例为 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杂交组合的后代全部为雄性的原因是:由于,使这两个杂交组合中的雄性个体没有 型的雄配子产生,只能产生含 的雄配 子;而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可能有 两种。(2)从事玉米研究的遗传学家有 3 个纯种品系,其基因型 分别是甲: aaBBCC ,乙: AAbbCC ,丙: AABBcc 。由于基 因 a、

37、 b、 c 所决定的性状会提高玉米的市场价值,请回答下 列问题:(假定三个基因是独立分配的,玉米可以自交和杂 交)获得 aabbcc 个体的杂交方案有多种, 请写出其中简便有效 的杂交方案。(如果用遗传图示表示,要有简要说明) 此杂交育种方案中, aabbcc 表现型个体出现时的概率是答案(1) (12分)(2分) (2分) (2分) 突变基因a使雄性配子致死(2分)(1分)丫( 1分)和( 2 分)(2) (10分) (如果写成括号内的组合,并一一对应,也得分)第一年:甲与丙(甲与乙、乙与丙)杂交,获得 F1代种 子。( 2 分)第二年:种植F1和纯系乙(丙、甲),让F1与纯系乙(丙、 甲)

38、杂交,获得 F2 代种子。( 2 分)第三年:种植F2,让F2自交,获得F3的种子。(2分) 第四年:种植F3,植株长成后,选择 aabbcc表现型个体, 使其自交,保留种子。 ( 2 分)遗传图示法回答(只表示了其中的一种,其他组合只要正确可以得分) (2 分)8、( 06 江苏)有人发现某种花卉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 探究花色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 胞核遗传。用图解和简洁语言回答。(2)如果花色的遗传是细胞核遗传,请写出F2 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答案 (1)若正交与反交产生的 F1 的性状表现都与母本相同。则该花 色的遗传为细胞质遗传:若正交与反交产生的 F1

39、的性状表现都与母本无关。表现为 红花或白花的一种。则该花色的遗传为细胞核遗传。(2) 3 红:1白或 3 白:1红9、(I )两个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 比例如下表。设眼色基因为 A、a,翅长基因为B、b。请分 析回答:表现型红眼长翅红眼残翅白眼长翅白眼残翅雌蝇雄蝇 亲本的基因型是 雌性亲本产生的正常卵细胞中,与 A 组合的基因应为(H)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中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下面列出了研 究课题名称,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课题:某地区某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调查研究(1) 请你拟定一个较小的具体课题名称: (2) 简述你研究该

40、课题的两点主要意义: 。(3) 对所选课题提出一种假设: (4) 你所选用的调查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答案:(I) BbXAXa BbXAY (各1分) B或b( 2 分)(H)( 1 )具体课题名称: ( 2 分)XX市(县)XX遗传病的调查研究(最好选发病率相对较 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 2)主要意义:( 4 分;答对两点即可)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为人口教育提供素 材;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深对遗传学问题的 理解和分析能力;为当地遗传咨询提供数据资料 ;( 3)假设:( 2 分;必须与具体的课题相统一)XX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或乂乂遗传病的发病率(基因频率等)的变

41、化可能与生育观念有关; (4)调查研究方法: (2 分;答对一点即可)小组合作完成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资料查询等。10、我国生物科学工作者在生物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 成效,硕果累累。如: (1) 1995 年,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芽 孢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培育出抗棉铃虫效 果明显的棉花新品系。科学家要将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细 胞中,首先要获得杀虫蛋白基因,其方法是将苏云金芽孢杆 菌的 DNA 分子提取出来, 利用特定的酶切成很多 DNA 片段 (其中包括杀虫蛋白基因) ,此目的基因的获得通过 再植入受体细胞中。若此基因中碱基 A+T 占 45%,而编码区 中碱基 A+T 占 6

42、0%,由此基因转录形成的信使 RNA 中碱基 A 占 25%,则此信使 RNA 中碱基 U 占 %。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后是整合在细胞质的 DNA 分子中,还是整 合在核 DNA 分子中,可以通过有性杂交试验的方法,观察 其后代的性状表现。若如下图所示,则表明杀虫蛋白基因整 合在 分子中。杀虫蛋白基因在棉花细胞中的表达是通过 两个阶段来实现的,而后一阶段所需原料的结构通式是 ,其中的含 N 部分主要是由根系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以 的形式吸收运输而来的。如果抗虫棉不耐盐碱,而有另一棉花品系不抗虫而耐盐碱,两品系经有性杂交获得 F1 后,要在最短时间内培育出 既抗虫又耐盐碱的棉花新品系用于推广

43、,应采用常规而可靠 的育种法。如果将中的两个棉花品系进行体细胞杂交,第一步是要 用纤维素酶等处理去掉 ,再通过诱导融合形成杂种细胞。然后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经 ,得到杂种植株。答案:11、女娄菜其雄株为 XY,雌株为XX ;高茎(D)对矮茎(d) 呈显性,控制高度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宽叶( B) 对窄叶(b)呈显性,控制叶形的等位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以 下是女娄菜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 宀tt表示的育种方法称为 ,与TtTT表示的育种方法相比较,后者的优越性表 现在 。(2)基因型为 DdXBXb 与 DdXbY 女娄菜杂交,母本植株上的某一粒种子中, 胚的基因型为

44、DdXbY,则其胚乳可能的 基因型有 。(3) 过程(13)使用的生物技术是 。该育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 。 ( 4)图中哪些过程使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以编号及箭头表示) 。该技术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细胞的 。答案 :(1)杂交育种能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2)DddXbXbY 和 DDdXbXbY ( 3)转基因技术 (或基因工程) 目的性强, 育种周期短, 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4)及圍宀(15)t (16)t (17) 全能性12、在水稻中,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R) 对不抗病(r)为显性,如果从播种到获得种子需要一年,农 科站要用有芒抗病(AARR )和无芒不抗病(

45、aarr)的两种水 稻品种,培育出无芒抗病的良种水稻供农民使用。( 1 )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这一良种供农民使用, 至少需要 4 年,每一年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请完成下表:时间方法目的第1年获得 F1第2年第3年第4年鉴定选出纯合的 aaRR 植株( 2)第 1 年对作为母本的水稻应该作 处理。这项工序应该在开花 (选填“前”或“后” )进行。(3)第年开始出现无芒抗病类型,它约占群体的比率为 ;若用单倍体育种,开始出现无芒抗病类型约占群体的比率为 。4)就抗病和不抗病这对相对相对性状而言,让F1 自交三 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D. 无法确定A. R 增大 B. r 增大 C. R=

46、r 答案( 1)时间方法目的第1年AARR 与 aarr 杂交获得 F1第2年F1 自交获得 F2第3年播种F2,选择无芒抗病类型自交获得 F3第4年播种 F3鉴定选出纯合的 aaRR 植株(2)人工去雄;前 (3)2 3/16 25% ( 4)A13、请写出用一株基因型为 AaBb 的水稻培育出显性纯合体 的最佳方案,用图解表示。【答案】具体设计过程如下图所示。【评价】 此题考查的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的作用等,属于知识 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这 4 种育种方法的优缺点,再根 据题目要求寻找最佳方案。主要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 比较能力。

47、14、夏季校园的浅水池塘中均匀分布着开黄花(完全花,有 雌蕊和雄蕊)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水毛茛,它的叶裸露在空气 中的呈扁平状,浸在水中的叶呈丝状;水毛茛全株有毒,为 一般鱼类等水生动物所不食。生物小组的同学拟在池塘中放 养专食水毛茛的转基因小金鱼,经过实地调查和科学计算,他们共放了 X 尾小金鱼, 认为这是该池塘能平衡喂养的最大 数量。(1)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他们是如何进行调查和计算 的?a.b. c. (2)为了快速增加水毛茛的种群数量,生物小组的同学用其丝状叶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一次获得1500 株幼苗。组织培养应使用 培养基;幼苗的叶为 ,这一现象说明( 3)次年夏季,发现众多开黄花的水

48、毛茛中有一枝开的 是白花,经请教专家确定为控制花色的基因发生突变,产生 了等位基因。请你设计一个可行的植物杂交育种实验(用遗 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 ,以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白花水毛 茛(代表基因型的字母自设) 。答案、(1) a.进行池塘内水毛茛的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计算出 水毛茛的总生物量b. 计算出小金鱼的每尾的平均生物量c. 按照20%的传递效率,计算出 X=水毛茛总生物量X 20%/ 小金鱼每尾生物量( 2)固体培养基 丝状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 用的结果( 3 )15、下面是关于果蝇对 DDT 抗药性的进化实验:实验一: 将一个果蝇群体 (第一代) 饲养到一定规模后, 用涂有

49、a 浓度 DDT 的玻璃片处理,将成活下来的果蝇后代 (第二代)继续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2a 浓度的 DDT 处理,将存活下来的果蝇的后代(第三代)用 3a浓度的DDT处 理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 DDT浓度增加1a处理果蝇。到 第15代时,DDT浓度增加至15a,仍有能抗15a浓度DDT 的果蝇存活,因此,实验者认为,果蝇的变异是“定向的” , 即是在环境条件(DDT )的“诱导”下产生的,并且认为, 该实验证实了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的正确性。另有学者发现了“实验一”设计的缺陷,怀疑实验一得 出的结论的科学性。因而设计了实验二。实验二:将若干雌雄果蝇分别饲养成若干个家系,此为第一代,然后将每个家

50、系分成两半,用 a 浓度的 DDT 分别 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然后将此代 (第一代 )中未处理的另一 半果蝇家系,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二代) ,将每个家系分 成两半,用 2a 浓度的 DDT 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然后再将 此代 (第二代 )中未处理的另一半家系, 再培养若干个家系 (第 三代),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 ,用 3a 浓度的 DDT 处理每个家 系的一半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DDT浓度增加1a,处理果蝇。到第15代时,DDT浓度增加至15a,也产生了能抗 15a 浓度 DDT 的果蝇群体。 然而这些具有抗性的果蝇的父母 及其祖先并没有接触过 DDT 。 通过对实验二的分析后,你认为:(1

51、)DDT 对果蝇变异所起的作用不是“诱导” ,而是 ,果蝇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果蝇个体的变异 是的,果蝇的抗药性的产生在环境变化(DDT 处理)之(前、中、后) 。(2)通过对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比较分析,你认为实验一得 出不正确结论的原因有:答案( 1)选择 不定向 前(2实验(一)将果蝇个体作为进化的单位来研究不能 发现个体变异不定向的特点 实验(二)用 DDT 直接处理果蝇,虽然看到的是群 体变异但容易误认为 DDT 对果蝇的抗性起“诱导”作用。 而看不出“诱导”掩盖下的选择作用。16、已知鸡的成红细胞合成珠蛋白,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用编码上述两种蛋白质的基因作探针,分别对两种细胞中提

52、取的总 DNA 片段进行杂交,结果显示为实验一;分别对两 种细胞中提取的总 RNA 片段进行杂交, 结果显示为实验二:实验一实验二细胞总 DNA细胞总 RNA成红细胞胰岛细胞成红细胞胰岛总 RNA珠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注: +为阳性结果;为阴性结果(1)实验一结果表明:实验二结果表明:(2) 试分析:成红细胞合成珠蛋白而不合成胰岛素的原因是:(3) 在实验二的 DNA 探针杂交实验中碱基配对的原则是(4) 试判断:合成蛋白质的遗传密码是否在探针上,并说明理答案( 1)两种细胞中均存在 珠蛋白基因和胰岛素基因成红 细胞中有表达珠蛋白的 mRNA ,而没有表达胰岛素的mRNA ;胰岛素细胞反之。(

53、2)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AU,G C(4)不在。因为探针是用 DNA 片段做的,而遗传密码存在 于 mRNA 上。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在两栖类的某些蛙中,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 ,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XX、如果让它们的蝌蚪在 20C 下发育时,雌雄比率约为 1: 1。如果让这些蝌蚪在 30C下 发育时,不管它们具有什么性染色体,全部发育成雄性。那 么较高的温度是否改变了发育着的蝌蚪 (XX )的性染色体而 使之改变性状,还是只有变了性别的表现型呢?( 1 )请你设计实验来证明这一问题。 (只说出大体操作思路 即可)材料、 用具: 同一双亲产生的适量的蛙受精卵、

54、 相同的饲料、 显微镜、各种试剂等。实验步骤: 取同一双亲产生的适量的蛙受精卵 随机选取若干只成蛙编号(如1 10), 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组成,并进一步做染色体组型分析(观察性染色体组成)及统计; 预期实验结果:a b(2)不同温度条件下发育出的蛙的性别表现有差异,这说 明: ;答案(1)在30 C条件下将其培养成成蛙分别从其体内选取有分裂能力的细胞进行处理;a. 被观察到的蛙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 : XY1: 1b. 被观察到的蛙的性染色体组成都是XY。( 2)生物性状表现不仅受基因控制而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18、鲫鱼的尾鳍一般是单尾,金鱼的尾鳍一般是双尾。我国 生物学家将鲫鱼的单尾鳍基因成

55、功地转移到金鱼的受精卵 中,结果孵化出的小金鱼有一部分表现出单尾鳍性状。(1)孵化出的小金鱼只有一部分表现出单尾鳍性状,可能的原因是 。(2)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杂交实验, 检验控制尾鳍的基因是位 于细胞核中,还是细胞质中 ? 实验目的及原理:(略) 实验操作方案:预测结果并简要分析:答案、(1)可能是一部分金鱼的受精卵未成功导入单尾鳍基因.也可能是导入到受精卵中的单尾鳍基因未成功地表达(2)实验操作方案:甲:以单尾鳍金鱼为父本, 双尾鳍金鱼为母本, 进行杂交; 乙:以单尾鳍金鱼为母本, 双尾鳍金鱼为父本, 进行杂交; 观察比较甲、乙两组杂交子代金鱼的性状表现 预测结果并简要分析:如果甲、乙两组

56、的子代金鱼都只 表现出母本的性状,说明控制尾鳍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质 中; 如果甲、乙两组的子代金鱼都呈现出孟德尔式的性状分离, 则可说明控制尾鳍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19、I 雄果蝇的 X 染色体来自亲本的 蝇,并将其传给下一代 蝇。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染色体上没有该基因的等位基因,所以白眼这个性状 表现伴性遗传。II.己知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 X和丫染色体上一对 等位基因控制,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现 有基因型分别为 XBXB、XBYB、XbXb和XbYb的四种果蝇。(1) 根据需要从上述四种果蝇中选择亲本 .通过两代杂交, 使最 终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雄性全

57、部表现为截毛,雌性全部表现 为刚毛,则第一代杂交亲本中,雄性的基因型是 ,雌性的基因型是 ;第二代杂交亲本中,雄性的基因型是,雌性的基因型是 ,最终获得的后代中,截毛雄蝇的基因型是 ,刚毛雌蝇的基因型是 。(2)根据需要从上述四种果蝇中选择亲本, 通过两代杂交 .使最 终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雌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雄性全部表现 为刚毛,应如何进行实验 ? 用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表示即可) 答案:(16 分)I(4 分) 雌 雌 X YII . (12 分)(1) XbYb XB XB XBYb XbYb XBXb( 2)20、(20 分)人类苯丙酮尿症是代谢引起的疾病,患者体内的 苯丙酮酸大量从尿液中

58、排出。下图为家庭甲的遗传图谱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R、r 控制。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苯丙酮尿症是由 染色体上的 性基因控制。n 6和H 7的基因型分别为、。(3)川11是患病女孩的概率是 (4)川11实际上是一个不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后来发现这一男孩患有红绿色盲 (系谱中其他家庭成员均不患该病),这个家庭的邻居家庭乙此时生了一名女孩, 该女孩患有并指 (该家 庭其他成员不患此病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由于附 近的某核电厂发生过核泄漏,上述两家庭要向该厂索赔,你 认为哪家胜诉的可能性大 ?,理由是(5) 为了判定家庭甲的川11的致病基因是由亲代传递下来,还是由于基因突变所致, 请

59、你使用 DNA 杂交技术来判定 DNA 杂交技术的原理为 :首先把一个个体的 DNA 分子用 32P 加以 标记,接着以加热的办法使其解旋成单链,然后将两个个体 的单链混合在一起,使其在缓缓冷却的条件下恢复为双链 DNA ,此时可以通过检测杂交双链 DNA 的配对情况,来判 定两个个体的基因异同程度 (若能完全配对,则基因相同 ) 在本案例中用于杂交的 DNA 分子应来自于 和个体的 染色体中的 DNA 分子。 预期可能的结果及由结果分析所得的结论是:a.结果:结论b.结果:结论答案: (20 分 )常 隐(2 分)(2)Rr RR 或 Rr (2 分)(3)1 / 6(1 分)(4) 家庭乙 (1 分)并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双亲正常,若没有发生基因 突变,后代不应该出现患者 (3 分)口 7 (I 2) I 2X(3 分)、 a.结果:川11色盲基因的DNA单链片段能与H 7(12) 条 X染色体DNA .单链对应位点完全配对,与另一条 X染色 体 DNA 单链对应位点不能完全配对 (2 分)结论:川11的致病基因是由亲代遗传下来的(2分)b.结果:川11色盲基因的DNA单链片段与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