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认识

上传人:jkl****17 文档编号:62547331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对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对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认识(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对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认识传统的教学注重的是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只要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就行了。因此教师过分看中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发展。这种“满堂灌”地教学方式,没有一点活力,学生觉得乏味、无趣。在这种教学观念下,学生的个性不可能得到发展,智力不可能得到开发。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主体地位并没能体现出来。在新的课改理念下,教师要转变观念,更新思想,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能沿用旧的教学模式,用自己的老一套对待新的学生、新的教材、新的教育思想,而必须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活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的新型人才。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和认识。一、教师的教学过程

2、应该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为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一个有思想、有自主能动的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可掌握知识,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也就是说,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通过知识技能的教授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的课程潜能以实现教学的发展功效和育人功效。如在一节体育课上某教师在教前滚翻。按传统的教法,教师首先向学生告诉方法,然后教师做示范,再让学生摸仿练习,最后生成知识。但是他并没有用这种方法做。他先让学生自

3、由练习,从中体会前滚翻的过程。然后教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为前滚翻怎样才能滚好、滚标准。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教师让他们再练习、再思考,从中体会前翻滚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最后自己总结得出前翻滚的方法。显然后者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得出结论,效果明显好于前者。二、在教学中应注意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次以往,学生习惯被动接受,学习的主体性也渐渐丧失。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是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不赞成某老师讲的最高艺术欣赏,而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

4、不是看老师讲课。” 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在新课程背景下,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生成的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 ”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它只重视知识的结果,而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重点追求标准答案。然而,新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道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长才干。四、应该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就是学生被动接受,学

5、生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教学以传授知识为宗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不大受教师的关注。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彻底的应试和接受评定。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只是一个促进者,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下功夫,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我在教八年级数学“菱形”这一节时,沿用了传统的几何论证的方法得出了菱形的性质,但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菱形的性质掌握并不牢固,认识比较模糊,效果并不理想。而在教学“梯形的性质”时先让学生用纸做一个等腰梯形,然后让学生自由折叠,再让学生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这下效果非常明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牢固掌握了等腰梯形的性质,并灵活运用其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实现了三维目标。总之,在新的课改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发生彻底的转变,教师不在是知识的教授者,而应该是一个促进者,旁观者,组织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在是单纯的接受性学习,而更应该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