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教学课件:输血不良反应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62541873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7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外科学教学课件:输血不良反应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外科学教学课件:输血不良反应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外科学教学课件:输血不良反应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资源描述:

《外科学教学课件:输血不良反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学教学课件:输血不良反应(6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输血不良反应概念输血不良反应:是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症状或体征。即发反应:在输血当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反应 。迟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的反应。输血不良反应分类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和非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 急性输血不良反应和慢性输血不良反应 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和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 即 发 反 应 迟 发 反 应免 发热反应 溶血反应疫 过敏反应 移植物抗宿主病性 溶血反应 输血后紫癜反 输血相关的 血细胞或血浆蛋白应 急性肺损伤 同种异体免疫 细菌污染反应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非 循环超负荷 血栓性静脉炎免 空气栓塞疫 出血倾向 输血

2、相关性疾病性 枸橼酸中毒反 非免疫性溶血反应应 电解质紊乱 肺微血管栓塞 403例次输血反应分析* 反应类型 反应率(%) 发热反应 52.1(210/403) 过敏反应 42.6(172/403) 溶血反应 4.5(18/403) 心负荷过重 0.7(3/403) *美国芝加哥医疗中心报告 各种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率* 成 分 反应率(%) 全 血 1.06 白细胞 6.49 浓缩红细胞 0.88 洗涤或冰冻红细胞 0.47 血小板 0.40 血浆 0.44 *加拿大多伦多三所医院综合报告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onhemolytic febrile transf

3、usion reactions,NHFTR)是与输血有关但不能用任何其他原因解释的体温升高1或1以上。 临床表现:畏寒、寒战、发热、出汗、可伴恶心、呕吐、心悸和头痛。 引起的原因引起的原因 致热原 细菌内、外毒素 非蛋白类杂质 输血或采血器具上的残留变性蛋白质或不洁物质 免疫反应 受血者产生的HLA/HNA抗体 献血者血液内含有HLA/HNA抗体 异体血浆输注产生的抗体其他 输入细菌污染的血液制剂机制 免疫反应 血液保存中产生的细胞因子 致热原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白细胞去除洗涤红细胞输血前药物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溶血性输血反应是指输入的红细胞在受者体内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反应。急性和迟发性。 急性

4、溶血性输血反应 大多由于 ABO 血型不合引起 (人为差错为主) 红细胞因IgM 抗体激活补体而破坏 (输血24 小时内) 输血 10-15 mL不相合血液即可引起。Symptoms Fever Chills Acute renal failure Early signsAnxietyPain at infusion siteBack/chest pain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DHTRs occur at least 24 hrs after transfusion Mediated by IgG antibodiesPatient previously exposed to RBC antig

5、en and has low antibody titer until exposed againRh, Kidd, Duffy, and Kell DAT negative at first, but becomes + Elutions are performed to identify AbDHTRs Symptoms include: Fever Gradual Hemoglobin Jaundice Hemoglobinuria Must give antigen negative blood预防措施预防措施严格的输血前试验 输血前试验所用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内抽取 处理处理停止输

6、血 以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核对病人及血制品信息 对症处理治疗 常规治疗维持血循环DIC预防及对症治疗急性肾衰竭预防及对症治疗 特殊治疗血液透析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复核血型抗体筛检 /鉴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血常规、肾功能、凝血常规、血浆结合珠蛋白、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胆红素等过敏反应过敏反应 多在输入少量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也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 发生率约为3%,占总体输血不良反应的45%左右。 临床表现轻者:只出现单纯性荨麻疹,为局部红斑、瘙痒,不发热,无寒战 。重者:皮肤潮红、出汗、不安、脉快、血压低、胸骨下痛、胸部压迫感、呼吸困难、喘鸣、干咳、恶心、腹绞痛、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会厌水肿

7、。最严重者:发生休克和神志不清或死亡。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IgE、IgG)发病机制(发病机制(IgA同种免疫)同种免疫) 机体缺乏IgA抗原,血液中含有IgA抗体 机体缺乏某一IgA亚型,而含有此亚型的抗体预防措施预防措施输血前半小时可口服或肌肉注射抗组胺类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避免血浆输注。IgA缺乏症患者,选择IgA阴性血液 。处理原则处理原则立刻停止输血,并保持静脉输液畅通。可用抗组胺药物、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等,合并呼吸困难者应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防止窒息。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 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

8、I) 主要表现:在输血后6h内出现急性呼吸困难、非心源性肺水肿、中度低血压、发热和低氧血症等(五联症)。发生率约为1/5000。 死亡率高达612。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免疫因素 中性粒细胞抗体 HLA抗体非免疫性因素 生物活性脂质学说 细胞因子学说 血小板活化因子学说 二次打击学说 处理及预防措施处理及预防措施 立即停止输血,对症处理。 充分给氧。 维持血压稳定。 预防或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混乱。 避免使用多次妊娠(3次以上)的女性献血员血浆制作的血液制品。 减少血浆类血制品的临床应用 。实验室检查 HLA抗体或HNA抗体检测 淋巴细胞毒试验(供者血清+受者淋巴细胞) 其他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

9、病(transfusion associated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TA-GVHD ) 是受血者输入含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的血液成分后,发生的一种与骨髓移植引起的抗宿主病类似的临床征候群。 发病率为0.01%0.1%,死亡率高达90%100% 。发病机理发病机理免疫系统受抑制或者存在免疫缺陷的受血者,在输血后,由于不能清除输入的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使其在体内生存和增殖,这些淋巴细胞将受者组织细胞当做异物加以排斥,发生复杂的免疫反应,使其组织受损。 易患人群 高危人群: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宫内输血患者、换血治疗的新生儿

10、和早产儿、化疗或放疗患者等。 免疫应答能力相对“正常”的患者:妊娠妇女、新生儿等。临床表现 多于输血后1014天发生。 最易受损的靶器官(组织)包括皮肤、肝、胃肠道和骨髓。 以发热和皮疹最为多见。 与组织器官移植后发生的GVHD类似。 复杂、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复杂、不典型、缺乏特异性!TA-GVHD发生的3个条件 输入的血液成分中有免疫活性淋巴细胞。 受血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损。 供、受者组织相容性抗原(HLA)不相合。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输注辐照血液 尽量不要输保存4天内的“新鲜血” 要尽量避免亲属间相互输血 自体输血 血小板相关性输血不良反应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输血后紫癜(PT

11、P)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 指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高,临床出血症状未见改善。 PPR 1小时PPR 30% 1824小时PPR 20% CCI 1小时CCI 7.5109/L 1824小时CCI 4.5109/L 血小板寿命 2天 临床出血状况 判断原则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u非免疫因素(非免疫因素(67.5%) 血小板本身质量:量过少,质量低下,保存不当。 患者情况:发热感染,脾肿大,DIC及药物作用。u免疫因素(免疫因素(17.5%) 同种异体免疫作用:HLA- 类抗体,HPA抗体,

12、ABO抗体。 自身免疫作用:ITP患者。 药物免疫作用:肝素、奎宁、头孢菌素、苯巴比妥等。非免疫性因素与免疫性因素共同存在的占非免疫性因素与免疫性因素共同存在的占15%Tissue Antigens, 2012, 79, 237245儿中心初步结果 2012开展血小板特异性和相关性抗体检测项目,共检测61例,29例阳性,阳性率占47.5%。阳性阴性合计阳性率血液科患者26234953.1%其他内科患者391225%合计29326147.5%血液科患者与其他内科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血小板抗体在多次输血的血液科病人中明显高于其他病人。同种免疫性PTR对策ABO同型输注HLA同种免疫的预防供者选

13、择其他2030%选择供者的血小板输注仍然无效!nonimmune causes of plt refractoriness that may also be present in alloimmunized patients 。drugs or autoantibodies。failure to detect relevant antibodies because of insensitivity of the assay systems。Hematology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 2007:172-8Platelet refractorinessWhat

14、is etiology?Fever, sepsis, splenomegaly,drugs, etc. Check 1 hour and 24 hour incrementABO compatible plateletsLCTHLA matched/mismatched platelets/antigen negativeIVIG or pray or quit transfusing plateletsPoor incrementPoor incrementPositivePoor incrementCheck platelet-specific antibodiesCase 1病史:患者,

15、男性,70岁,中国人,因AML住于加拿大某医院进行化疗。第一次输注手工分离血小板,无效。后输注几次HLA不相合及HLA相合血小板,均无效。血小板抗体检测:GTI公司PAKPLUS试剂盒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HLA抗体和其他HPA抗体阴性,但CD36抗体阳性;MAIPA检测:结果阴性;MACE检测:anti-CD36 MoAb MBC131.4阴性,而anti-CD36 MoAb MBC131.7阳性。处理:输注CD36抗原阴性单采血小板,第一次输后1小时血小板从19 X 109 升高到 41 X 109/L。TRANSFUSION 2010;50:2638-2642.Case 2 患者,女,

16、50岁,AML,化疗治疗。血小板输注无效,即使是HLA3/4或4/4配合血小板。 MAIPA:Anti-HLA class I, anti-HLA class II,HPA-5a抗体。患者HPA-5bb。 处理:HLA- 和 HPA-5相合供者;自体血小板。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2007,139:159167Case 3女,12岁,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3)。血小板特异性和相关性抗体检测:阳性(+)输单采血小板7次。前6次随机输注,其中3次输后血小板计数低于输前。第7次输注特配血小板。特配大量输血后的反应及并发症大量输血后的反应及并发症 大量输血是指一

17、次输血超过患者自身血容量的1-1.5倍,或1小时内输血大于1/2的自身血容量,或者20分钟内输血速度大于1.5ml/(kg*min)。 大出血(如严重创伤、产后出血等)及大手术(如器官移植)常需大量输血。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低体温 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枸橼酸中毒 2,3-DPG的变化凝血功能变化 微小血栓的输入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减少库存血输入,适当使用晶体液和胶体液补足血容量,以减少大量输血的并发症。 处理原则处理原则 当血小板低于50109/L时,并伴有微血管出血表现,可输注血小板。 如PT或APTT大于正常对照的1.5倍,应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物,输注的剂量要足。 如纤维蛋白原低于0

18、.8g/L,应输注冷沉淀。 使用加压输血器快速输血,输血前使用血液加温器适当加温(不超过40,以免溶血)防止低体温的发生,同时做好病人的保暖工作。 监测病人的血气、电解质变化,每输5001000ml血液宜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20ml以预防枸橼酸中毒。若已出现酸碱、电解质平衡紊乱,应及时纠正。 采用微孔滤器(2040m)除去微聚物;选用保存期短含微聚物少的血液;选用成分输血,如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或洗涤红细胞悬液。 经输血传播的感染病原体 病毒 螺旋体 细菌 原虫病毒 HIV 肝炎病毒:HBV、HCV、HDV、HGV HTLV 其他:CMV、EBV、hPVB19螺旋体 梅毒 回归热细菌 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率:1/3000 混合血小板细菌污染率:1/2000 细菌污染血小板制品引起的死亡率:1/200001/85000原虫 疟原虫 南美锥虫 巴西贝虫 利什曼原虫 .思考题 输血不良反应的概念 主要分类 急、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原因 经输血传播感染的四种主要病原体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