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2484906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3.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湖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湖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2014-2020 年)年) 2014 年 8 月目 录一、总体要求一、总体要求 .1(一)战略意义(一)战略意义.1(二)基本原则(二)基本原则.2(三)建设目标(三)建设目标.3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4(一)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和内部衔接(一)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和内部衔接.4(二)职业教育的外部融通(二)职业教育的外部融通.5(三)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三)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7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深化职

2、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一)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8(二)调整职业教育空间分布(二)调整职业教育空间分布.9(三)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三)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10 (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010(五)(五)推进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12(六)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六)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13(七)加快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七)加快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进程.14(八)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八)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616(九)(九)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1717(十)加强国际交流与

3、合作(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1818四、保障措施四、保障措施 .19(一)加强组织领导(一)加强组织领导.19(二)建立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二)建立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20(三)加强制度建设(三)加强制度建设.21(四)督导评估(四)督导评估.错误!未定义书签。(五)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五)营造良好发展氛围.错误!未定义书签。1湖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湖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14-20202020 年)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加快发展

4、现代职业教育,特制定本规划。一、一、总体要求总体要求(一)(一)战战略意略意义义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我国形成了境外和沿海产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我省作为中部经济要素富集、充满创新活力的区域,成为了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平台。现代职业教育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快建立与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与社会充分就业相适应,富有生机活力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增加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供给的有效途径,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口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

5、力,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意 义。2近年来,湖北省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等问题。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创建职业教育强省,争当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打造中部教育高地,走具有湖北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二)基本原(二)基本原则则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着力营造制度环境、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强规

6、范管理和监督指导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学校面向社会需求办学,增强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对接产业,服务经济。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全面谋划职业教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体系融合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升级和实体经济的能力。分类指导,特色发展。根据不同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和主体功能定位,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重点发展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类型。强化政府统筹和部门协调配合,加强行业部门对本3部门、本行业职业教育的指导。推动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协调发展,系统培养。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发挥中等职业教

7、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统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发展,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畅通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三)建(三)建设设目目标标到 2015 年,以“改善条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加快发展”为重点,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得到广泛宣传,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办学规模大幅扩大,专业结构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人才培养层次更加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集团化办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基本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基本形成,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职

8、业教育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到 2020 年,以“完善制度,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特色发展”为重点,基本建成具有湖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和布局科学合理,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结合更加紧密,职业教育服务全省产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竞争力不断提高,现代4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运行机制、重大政策更加完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成一批全国一流职业院校,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建成职业教育强省。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一)(一)职业职业教育的教育的层层次次结结构和内部构和内部衔衔接接1职业职业教育的教育的层层次次结结构构初等职业教育培养培训初级技

9、术技能人才。在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开展短期的初级技术技能培训,使劳动者获得基本的工作和生活技能。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中级技术技能人才。在中等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和企业开展系统化技术技能教育,重点培养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传统工艺振兴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各级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要加快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加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含技工学校)整合力度。市州重点建设2-3 所有较强影响力的中等职业学校,各县(市)集中力量办好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中是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是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各地要按照普职比大体相当的要求落实高中阶段招生计划,保证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

10、。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级和专家级技术技能人才,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高等5职业教育包括专科层次、本科层次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大力推动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稳步推进示范性高职院校部分专业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探索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向导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使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且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达到一定规模。根据高等学校设置制度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或开展技师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合作办学试点。2职业职业教育的内部教育的

11、内部衔衔接接现代职业教育包括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要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服务一线劳动者的职业成长。拓宽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通道,打开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探索建立中高职衔接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建立“34”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 “52”五年制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接续培养制度,探索在示范性高职开展以高中为起点的“3+2”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在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二)(二)职业职业教育的外部融通教育的外部融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6建立职

12、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纵向流动的机制。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职业预备教育,小学阶段主要开设劳动技能课程和职业认知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潜能和职业意识;初中阶段开设职业探索课程和职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职业能力;普通高中开设初级职业教育课程和职业生规划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发展观;普通高校开展以职业道德,职业发展,就业创业指导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预备教育。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可以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建立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制度,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双向选择。学习者可以通过考试在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转学、升学。普通高等学校可以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并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职业继续教育。

13、各类职业院校是继续教育的重要主体,通过多种教育形式为所有劳动者提供终身学习机会。企事业单位举办职业教育,建立制度化的岗位培训体系。社会培训机构是职业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自主开展职业培训和承接政府组织的职业培训;要充分利用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构建覆盖全体劳动者的城乡继续教育网络。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职业院校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层次、专业体系、培养方式和质量7标准。加快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的开放衔接,畅通一线劳动者继续学习深造的路径,增加有工作经验的技术技能人才在职业院

14、校学生中的比重,建立在职人员学习-就业-再学习的通道,实现优秀人才在职业领域与教育领域的顺畅转换。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大力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专项活动。(三)(三)职业职业教育的教育的办办学学类类型型政府办学、企业办学和社会办学。建立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公办和民办职业院校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对民办职业学校实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管理。对营利性职业学校按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对非营利性职业学校按事业法人登记管理,教职员工的身份、地位、调动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同时对投资者给予合

15、理回报。全日制职业教育与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增加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比重,加大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大龄工人农民力度。发展工学交替、双元制、学徒制、半工半读、远程教育等各种灵活学习方式的职业教育。通过改革学制、学籍和学分管理制度,实现全日制职业教育和非全日制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8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同时开展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职业教育,满足行业、企业和社区的多样化需求。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的非学历职业教育可以通过质量认证体系、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学分银行和职业资格考试进行学历认证。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一)深化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建

16、立政府推动、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将中等职业教育和基本技能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强化市州政府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区域统筹协调作用,着力营造制度环境、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强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开

17、发课程和教材等教育资源。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管理和评价。推进政校分开、管办评分离,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推动行业、企业和社区参与职业院校治理,职业院校设立理(董)事会,50%以上的成员要来自企业、行业和社区。设立专业指导委员会,50%以上的成员要来自用人单位。职业院校要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9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尊重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主体地位,职业院校可依据规划和

18、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自主设置专业(国家控制类专业除外)。对办学规范、条件优良、管理严格的职业院校逐步实行在核定办学规模内自主确定招生范围和年度招生计划。公办职业院校全面实行“编制到校,经费到校,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管理模式。学校可依法依规自主确定教学、科研、行政职能部门等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逐步扩大专业院校职称评审自主权。建立体现职业院校办学和管理特点的绩效考核内部分配机制。(二)调整优化职业学校布局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布局调整,保证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根据各地人口规模尤其是学龄人口规模、产业特色、市场需求等因素,统筹规划各市(州)及所属县(市、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布局调整。集中财力

19、、物力,武汉市重点建设 5-10 所、其他较大的市州重点建设 2-3 所办学有特色、就业率高、有较强影响力的中等职业学校,各县(市)集中力量办好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优化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努力凸现办学特色。加大高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原则上一个市州重点办好一所公办高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不再新增设公办高等职业学校。对招生困难、规模偏小且办学特色不明显、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的职业院校,由学校举办者委托给办学质量较高的职业院校管理,或者予以整合。对服务区域经济为主的省属高等职业学校由省级有关部门与职业院校所在地政府实行联合共建、共管,增强其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功能。10到 2020 年,重点建设 120 所

20、左右省级示范以上职业院校和 50 所左右特色职业院校,形成一批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加大示范职业院校与一般职业院校的对口支持与交流合作力度,深入实施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支持县级职教中心工作。(三)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标准化职业院校建设。根据国家职业院校办学标准,积极推进职业院校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采取多方投入和多渠道融投资方式,切实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2020 年全省职业院校基本达到办学标准。各地政府和学校主管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照标准,聚焦薄弱环节,切实加强所办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重点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素质,继续实施

21、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推动各地建立完善以促进改革和提高绩效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引导高等职业院校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紧紧围绕我省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在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轻工纺织、旅游、交通、现代物流、船舶与海洋工程、建筑等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专业领域,重点建设 200 个左右具备教学、生产、培训和鉴定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实训基地,推动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有效对接,推进设备配置和实训教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健全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坚持政府推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建立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

22、步规划,与产业建设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制度。各地的产业集聚区、科11技创新区等要把职业教育作为重要支撑,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合作机制建设。建立职业院校与本地产业、行业、企业发展对接制度,有关部门要每年定期举办对接交流活动,使人才培养与当地人才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大力推行集团化办学。围绕湖北各产业、行业,以专业(产业)为纽带,按照市场导向、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组建由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研究制定促进职教集团发展的支持政策。开展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推进市州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建设湖北职教品牌

23、。围绕湖北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重点或特色产业发展,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汇集各方资源,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培育,建设与湖北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的职业教育专业(群),重点建设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湖北十大职业教育品牌。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主要行业部门要主动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和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行业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履行促进行业职业教育发展、指导职业教育教学、发布行业人才需求信息、推进校企合作、开展质量评价等职责。健全企业参与制度。进一步完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制度,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制度、订单培养制度,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企业技术技能人才从教制度。探索创新形式多样的校企

24、合作方式,紧密结合区域和行业发展需求,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开发课程,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增强教学针对性,提升教学品质。12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对输送到本地企业毕业生达到一定规模且稳定就业的职业院校,由企业所在地政府按照一定标准对学校予以奖补。财政、税务等部门应依据企业所得税法、 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742 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2012 年第 15 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

25、于加强教育劳务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3 号)等文件,制定我省有关校企合作的各项财政、税收激励政策措施。实行税收优惠、企业办学成本列支、安全责任分担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企业因接受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对职业院校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企业或经营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应的促进校企合作的有关政策。(5)推进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统筹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完善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平台。加大中等职业学

26、校招收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大龄工人农民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中职学校春秋两季招生工作机制,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继续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招考,建立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选拔机制。全面实施和完善面向中职毕业生的“知识技能”招生考试,扩大应用技术类型普通高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继续实行单独招生制度,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单独13招收普通高中和中职毕业生的规模和范围。扩大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校对口自主招生规模,在对口自主招生中开展以职业技能测试为重点的考核。探索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改革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招收中高职毕业生招生考试办法,增加技

27、能考试的内容和比重,注重选拔具有技术技能特长和潜力的中高职毕业生,扩大招收中高职毕业生的比例。探索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办法。探索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单独招收优秀中职、高职毕业生和一定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员。加快建立技能拔尖人才免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实施办法。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有一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的一线劳动者的比例,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探索建立有直接用人需求的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招生、订单培养的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制度。(六)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结构,提高素质,核定编制。制定职业院校编制标准。2020 年前核定完成各级各类公办职业院校编制,以提高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为重点,按编制标准合

28、理配备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创新职业院校教师引进机制,学校可将 20%的编制员额按有关规定用于聘任专业兼职教师,财政按编制内人员平均经费拨款标准拨付经费。改进职业院校教师准入制度。中等职业学校新进专业教师一般应具有 3 年以上所需专业工作经历、三级以上职业资格或助理以上非教师所需系列专业技术职务;高等学校半数以上新进专业教师一般应具有 3 年以上所需专业工作经历、非教师所需系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二级以上职业资格(执业资格)。职业院校公开招聘专业教师考试,实行先面试后笔14试。建立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灵活多元的教师管理机制。鼓励支持有专业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技能人才到学校从教,使学校成为各

29、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传授技术知识的聚集地。继续实施“楚天技能名师”计划,建立知名专家、技师、技术能手等定期到学校授课制度。改革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将专业经验、技能水平、教学实绩、技术开发能力等作为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学校专业教师职务(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中等、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职称)一般应具有二级以上职业资格(执业资格)。按照国家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完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探索在中等职业学校设立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提升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在职业院校学校建立教学名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按照“完善双师结构,提

30、升双师素质”的要求,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实习实践制度,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每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时间不少于 1 个月,以提高教师动手操作、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强化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技能培训,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考取职业资格,成绩作为晋升、评优依据。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实施职业院校校长能力提升计划、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专业教师技能提升计划。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业定期实践制度。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依托有关高校建立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15(七)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3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德育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创新德育模式,建立全员育人制度,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生活教育和养成教育。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融合产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加

32、大实践教育比重。健全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加强课程和专业建设。围绕湖北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四基地一枢纽)建设,汇集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多方力量,共同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重点开发 50个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体系,重点建设品牌专业 200 个、特色专业 300 个,形成对接产业、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体系。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公布限制和禁止申报设置的专业名单。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把学、思、知、行结合起来。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深入开展项目

33、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强化学生技能培养。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16“双证书”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建立专业课程教学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互通互认制度,制定重点职业院校合格毕业生职业技能鉴定理论免试办法,实行操作技能鉴定合格即可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建立和完善省、市、校各层次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加强实习管理,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健全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强化实习实训环节的评价考核制度建设。建立并完善教学视导制度,强化职业教育督导与评估,建立行业组织、用人单位、学生(毕业生)、家长等利益相关方以及第三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

34、质量评价机制,定期开展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专业教学情况评估,重点考察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将评估结果作为政府有关部门和职业院校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年度统计,实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八)加快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强职业学校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引导作用,引入市场机制,加快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网络基础设施、普及中职学校校园网建设,提升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到 2017 年,全省所有职业院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到 2020 年,省内所有职业学校全面建成数字校

35、园,为教师和学生配备满足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所需的计算机及配套设备设施,建设各级职业学校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加快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丰富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加紧用信息技术改造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模拟实训等技术手段,大力开发网络学习课程,积极探索 MOOCS、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17以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建设有湖北特色的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和应用一批优质网络课程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加快信息化环境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远程培训、网络研修、工教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等方式,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环境

36、下实习实训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提高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结合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将其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标准。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学籍管理、教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促进学校管理信息化和规范化。建立政府、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共享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就业和人才培养信息,并与全国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联通,实现资源共享。建设职业院校师生、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员共享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扩大数字化资源覆盖的专业规模,促进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提高职业教

37、育信息化建设水平。(九)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大职业培训力度。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以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为切入点,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推动职业培训规范、快速发展。积极推进职业培训市场化。支持企业、社团和个人投资职业培训,鼓励金融机构为优质职业培训机构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通过市场竞争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职业培训品牌企业。建立培训机构评价标准,推动职业培训市场和职18业培训机构管理规范化。大力支持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加大职业培训财政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职业院校与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加强合作,开展技能提升和创业培训。鼓励职业院校面向群众举办各种

38、形式的短期职业培训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技能培训需求。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统筹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重点依托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面向农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健全职工培训制度,企业要按规定提取并合理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确保 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依法对其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加强培训机构管理,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服务机制。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把服务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面

39、向农村的多层次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体系。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和“政府统筹、部门支持、中心实施、群众受惠”的运行机制,整合县域内职业培训资源,统筹县域内各类培训资源和项目,统筹安排各部门职业培训项目与资金,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加强涉农院校和专业建设,扩大涉农专业招生规模,培养更多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推进农科教结合,促进专业建设和“农村科技示范园”对接,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加强农业类职教师资基地建设。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2015 年前建19成 100 所劳动预备制培训示范学校。(十)加强国际

40、交流与合作积极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地区)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提高职业院校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持职业院校“走出去”,推进与世界职业教育先进国家的交流合作,探索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学生交流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引进或共同开发与国际接轨的职业资格标准和职教课程,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推动与湖北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湖北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支持职业院校引进高水平专家来华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吸引国(境)外学生来华学习。四、保障措施(一)加(一)加强组织领导强组织领

41、导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教育部门负责职业教育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改革、财政、行业部门分别负责相关工作。加强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服务和基本保障,减少对学校具体事务的干预。加强市州政府对区域内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县级政府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县域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网络。20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由行业、企业、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经济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二)建立建立职业职业教育教育经费经费投入保

42、障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职业教育各项投入保障政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新增财政教育投入主要用于职业教育,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均不低于 30%,加大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投入,推动财政职业教育支出水平逐步提高,形成科学合理、绩效优化的财政性教育资金分配结构。加强职业教育经费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确保学校人员工资足额拨付,制定并逐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中等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要达到当地普通高中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 1.5 倍。从 2015 年秋季学期起,对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籍在校学生

43、实行三免学费全部免除制度。逐步提高全日制普通公办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2020 年达到省属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企业办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的举办者要依法落实举办者责任,参照省定标准明确生均经费保障水平。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立职业院校学费标准并动态调整。健全社会力量投入的激21励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职业教育,拓宽办学筹资渠道。(三)(三)完善支持政策完善支持政策建立和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对从事涉及公关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必须从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或者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各地要创造各类人才平等就业环境,改革用人制度,取消用人和人才流动中的城乡

44、、行业、身份、性别等限制。机关事业单位招录人员要适当放宽学历要求,使职业院校毕业生有同台竞争的机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一线劳动者地位和待遇,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落实一线劳动者医疗、养老、就业等政策。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职务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制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给予股份和期权等激励措施。提高相关表彰中一线劳动者的比例。完善税收金融支持政策。落实职业教育金融支持政策,制定金融机构支持职业教育的信贷政策,通过财政贴息、政策性银行无息或低息、金融机构降息等政策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提供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提供融资服务,落实职业教育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通过公共性社会团体或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想职业院校进行捐赠,其22捐增支出按照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税前扣除。对职业院校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企业或者经营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完善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见习责任保险制度,企业因接受实习生所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支出,按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的额时扣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