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充电锂离子扣式电池规格说明书.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62467996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可充电锂离子扣式电池规格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可充电锂离子扣式电池规格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可充电锂离子扣式电池规格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可充电锂离子扣式电池规格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充电锂离子扣式电池规格说明书.(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可充电锂离子扣式电池产品编号: LIR2032 规 格 书 1. 应用范围本规格书适用于锂离子充电电池。2. 产品类型l 种类: 扣式锂离子充电电池l 编号:20323. 产品简介锂离子电池,凭借“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采用国际领先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制造出具有能量大、工作电压高、重量轻、循环寿命长等特点锂离子电池。适用于小型通讯设备,仪表等领域。4. 主要特点l 使用寿命长正常使用条件下,可循环使用500个充放电周期,容量在80%以上。l 比能量大高能量密度,使电池重量轻、体积小,更使用于小型用电设备。l 使用安全可靠没有游离的金属锂,电池使用更安全。l 工作电压高工作电压高达3.6V

2、,大约是镍镉或镍氢电池的3倍,可减小电池的使用数量。l 无记忆效应 无记忆效应,使其无时不为你提供最大的能量。l 一致性好公司内部按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对生产全过程实行严格控制,使电池容量、内阻、放电平台、荷电保持能力等性能保持良好的一致性。5. 电池内部结构锂离子电池内部有三层结构卷绕在钢壳内,由正极(LiCoO2)、负极(C)与隔膜(聚丙烯及聚乙烯复合而成)组成。电池内部采用多种措施以确保安全:当内部气体超出额定范围,其安全阀将自动释放气体,以防止电池爆炸。6. 电化学原理锂离子电池内部没有任何金属锂,锂离子仅仅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移动,不会因为锂离子的脱出而使正极与负极材料改

3、变,反应机理与可充电金属锂电池有本质的不同,这样锂离子电池有更好的安全特性,下面是发生在锂离子电池内部基本的化学反应的说明。l 化学反应式:充电:正极 LiCoO2 xLi+ + Li1-xCoO2 + xe- 负极 xLi+ + xe- + C6 LixC6放电:正极 xLi+ + Li1-xCoO2 + xe- LiCoO2 负极 LixC6 xLi+ + xe- + C6 l 化学反应原理图:7. 基本参数产品规格表扣式锂离子电池型 号额定电压(V)额定容量(mAh)标称容量(mAh)内 阻(m)外形尺寸(mm)重 量(g)体积比能量(WH/L)重量比能量(WH/Kg)C(直径)TLIR

4、20323.6040403700203.23.02981278. 电池特性8.1. 测试条件除非特别注明外,所有测试均在试验的标准大气压条件下进行:温度:205相对湿度:6520大气压力:86kPa106kPa8.2. 电特性 必要时(例如:贮存时间超过3个月),可对电池进行预循环。在环境温度205的条件下,以0.5CmA恒流充电,当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限制电压4.20V后,放置不超过1小时,再以0.5CmA电流恒流放电到3.00V。8.2.1充电特性8.2.1.1 充电方法电池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充电:l 标准充电:在环境温度205的条件下,以0.5CmA恒流充电,当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限制电

5、压4.20V时,改为恒压充电,直到充电电流小于0.8mA,停止充电。l 快速充电:在环境温度205的条件下,以1CmA恒流充电,当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限制电压4.2V时,改为恒压充电,直到充电电流小于0.8mA,停止充电。8.2.1.2 充电特性曲线图1. 不同电流条件下的充电特性8.2.2 容量特性8.2.2.1 额定容量电池充电后放置不超过1小时,再以0.5CmA电流恒流放电到3.00V,放电容量不低于电池标称容量。8.2.2.2 1CmA放电容量电池充电后放置不超过1小时,再以1CmA电流恒流放电到3.00V。 放电时间不低于54分钟。8.2.2.3 容量特性曲线图2. 不同电流条件下的放

6、电特性8.2.3 温度特性8.2.3.1 高温性能 电池充电结束后,将电池放入602的高温箱中恒温2h,然后以1CmA电流恒流放电至3.00V。后将电池取出在环境温度205的条件下搁置2h, 放电时间不低于54分钟,电池外观无变形、无爆裂。8.2.3.2 低温性能 电池充电结束后,将电池放入-102的低温箱中恒温2h后,以0.5CmA电流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 3.00V。后将电池取出在环境温度205的条件下搁置2h,放电时间不低于1.8h,电池外观无变形、无爆裂。8.2.3.3 温度特性曲线图3.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放电特性8.2.4 荷电保持能力 电池充电结束后,在环境温度为205条件下,将电池

7、开路放置30天,再以0.5CmA电流进行恒流放电,放电时间不低于1.8h。图4. 荷电保持特性8.2.5 循环寿命在环境温度205的条件下,以1CmA恒流充电,当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限制电压时,改为恒压充电,直到充电电流为0.8mA,停止充电;然后以0.5CmA电流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3.00V。直至连续两次放电容量小于80%的1CmA放电容量,则认为寿命终止,循环寿命不小于500次。图5. 荷电保持特性8.3. 环境适应性8.3.1 恒定湿热性能电池充电结束后,将电池放入402,相对湿度为90%-95%的恒温恒湿箱中搁置48h后,将电池取出在环境温度205的条件下搁置2h,目测电池外观,电池外表

8、面色泽均匀清洁,无划痕及机械损伤。再以1CmA电流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3.00V。然后进行不少于3次的充放电循环,放电时间不低于54分钟。8.3.2 振动 电池充电结束后,将电池固定在振动台上,让电池在三个方向经受频率为1055Hz,振幅为0.35mm的振动,X、Y、Z每个方向扫频循环次数为10次,扫频速率为每分钟一个倍频程。振动结束后,目测电池外观,电池外表面色泽均匀清洁,无划痕及机械损伤。以1CmA电流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3.00V。然后进行不少于3次的充放电循环,放电时间不低于54分钟。8.3.3 碰撞电池充电结束后,将电池样品半数按垂直轴向,半数按平行轴向(遇到试样是奇数时允许垂直轴向多一

9、只)固定在台面上,按下述要求调好加速度、脉冲持续时间,进行碰撞试验。 脉冲峰值加速度 100m/s2 脉冲持续时间 16ms 碰撞次数 100010碰撞结束后将电池取出,电池外表面色泽均匀清洁,无划痕及机械损伤。再以1CmA电流恒流放电至终止3.00V,然后进行不少于3次的充放电循环,放电时间不低于54分钟。8.3.4 自由跌落电池充电结束后,将电池样品由高度为1000mm的位置自由自由跌落到水泥地面上,X,Y,Z每个方向自由跌落2次。自由跌落结束后将电池取出,以1CmA电流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3.00V,然后进行不少于3次的充放电循环。电池外表面色泽均匀清洁,无划痕及机械损伤;放电时间不低于5

10、4分钟。8.4. 安全性能8.4.1 过充电保护性能电池充电结束后,用电压为2倍标称电压,可输出电流为2A的外接电源持续给电池加载8h。断开过充回路后,在环境温度205的条件下,以0.5CmA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3.00V,然后进行不少于3次的充放电循环。电池不爆炸、不起火、不冒烟或漏液;放电时间不低于54分钟。8.4.2 过放电保护性能电池在环境温度205的条件下,以0.2CmA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后,外接30负载放电24h。断开过放回路后,进行不少于3次的充放电循环。电池不爆炸、不起火、不冒烟或漏液;放电时间不低于54分钟。8.4.3 短路保护性能电池充电后,将正负极用0.2电阻短路1h。将正负极断开,瞬时充电后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电压。 电池不爆炸、不起火、不冒烟或漏液;瞬时充电后,电压不小于3.6V。注:以上安全性能试验应在有保护措施的条件下进行。9. 注意事项l 远离热源、火源;l 不要擅自解剖电池或电池组;l 不要将电池的正负极用金属片连接,也不要将电池与能够引起其短路的物品一起混放;l 不要将电池投入水中或弄湿;l 不得抛电池;l 不得针刺、打击电池;l 用专用的充电器进行充电;l 不要用锡焊直接焊接引线与电池连接;l 不要反接电池的正负极;l 不要将电池用于未指定的应用领域;l 不得将电池与干电池或其他类型电池混用;l 使用电池前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