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资料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62441127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资料(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概念:1)环境生态学: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2)生态学: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3)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特殊、遗传、生理、生态及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4)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的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生物群体的一切事物的总和。5)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升至、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

2、度、适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6)生态环境:所有的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7)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的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8)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线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生态幅。9)个体:种群的基本组成单位10)种群:在一定空间中的同种个体的组合。11)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备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12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栖居着的所有咸亨无(即

3、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13 )生态对策: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特有的生活史特征,是生物适应于特定环境所具有的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设计。14生态位: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生的位置及其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15 )优势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其主要作用的植物称为优势种16 )建群种:优势种中起构建群落作用的中称为建群种。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18 )伴生种: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物种,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19 )偶见或罕见种: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

4、的物种。,20)关键种: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他们消失或减弱整个生态系统就可能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样的物种称为关键种。21)冗余种:相对于需求有过多剩余的种22)食物链:把生物与非生物,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分为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两大类23)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很少是单条、孤立出现的,它们往往交叉链锁形成复杂的网络式结构即食物网24)顶位种:在食物网中不被其他任何天敌捕食的物种25)中位种:它在食物网中既是捕食者又是被捕食者26)基位种:不取食任何其他生物27)湿地生态系统:指地表过湿或常年积水,生长着湿地植物的地区。28)生态系统

5、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及所谓吃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效用。生态系统服务一般是指生命支持功能(如净化、循环、再生等),而不包括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29)绿色国民经济账户:将资源和环境损失引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即在GDP中扣除由于经济增长造成的自然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为恢复生态平衡、晚会资源损失而必须支付的经济投资,初步形成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被称为绿色“国民经济账户”30)干扰: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超“正常”范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其结构和功能受到

6、损害或发生改变。31)退化生态系统:在一定时空背景下,生态系统受到自然因素、认为因素或二者共同干扰下,使生态系统的某些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于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32)生态恢复: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的科学。33)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共生鱼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综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34)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污染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环境中的

7、污染物的一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简答题1)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层次和影响因素?答: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所有中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一般有四个水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1 物种生物量2物种的属性3生物地化循环4系统的稳定性2)种群的增长模型?答(1)与密度无关的增长模型1 种群离散增长模型增长率=N1/N2 种群连续增长模型J形增长(2)与密度有关的增长模型S型增长5个时期1开始期:也称潜伏期,由于种群个体少,密度增长缓慢2加速期:随个体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3转折

8、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的一半时,密度增长最快;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5饱和期,种群个数达到K值而饱和。3)什么是生态对策?r-选择和K-选择理论主要特征?答:生态对策: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特有的生活史特征,是生物适应于特定环境所具有的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设计。R选择和K选择理论根据生物的进化环境和生态对策把生物分为R对策者和K对策者两大类。R对策者适应于不可预测的多变环(如干旱地区和寒带),是新生境的开拓者,但存活要靠机会,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机会主义者,很容易出现“突然地爆发和猛烈地破产”。R对策者具有能够将种群增长最大化的各种生物学特征,即高生育力、快

9、速发育、早熟、成年个体小及寿命短且单次生殖多而小的后代,一旦条件转好,就能以其高增长率R迅速恢复种群,使物种得以生存。K对策者适应于可预测的稳定的环境。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保守主义者,当生存环境发生灾变时很难迅速恢复,如果再有竞争者抑制,就可能趋于灭绝。在稳定的环境中由于种群数量经常保持在环境容纳量K水平上,因而竞争较为激烈。K对策者具有成年个体大、发育慢、迟生殖、产仔少而大但多次生殖寿命长、存活率高的生物学特性,以其高竞争能力使自己能够在高密度条件下得以生存。因此,在生存竞争中,K对策者是以质”取胜,而R对策者是以量”取胜;K对策者将大部分能量用于提高存活,而R对策者则是将大部分能量用于繁殖。

10、4)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有哪些?答:1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2生物因素的影响包括竞争和捕食两个方面5)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和营养级?食物链包括哪些类型,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意义?答:食物链是指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的能量运转序列,是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体现,即生物因捕食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基本载体。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很少是单条、孤立出现的,它们往往交叉连锁形成复杂的网络式结构即食物网,食物链包括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两大类;6)什么是负反馈调节,它对维护生态平衡有什么指导意义?答:反馈就是系统的输出变成了决定系统未来功能的输入;负反馈调节就是控制可使系统保持稳定。因

11、为地球和生物圈是一个悠闲地系统,其空间、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应该考虑用负反馈来管理生物圈及其资源,使其成为能持久地为人类谋福利的系统。7)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功能价值内涵及评估方法?答: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及所谓吃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效用。生态系统服务一般是指生命支持功能(如净化、循环、再生等),而不包括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功能:1有机质的生产与生态系统产品;2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护;3调节气候;4减缓灾害;5维持土壤功能;6传粉播种;7控制有害生物;8净化环境9感官、心理和精神益处;10精神文化的源泉价值内涵:1直接价值(1)显著实物型直接价值(2)非显

12、著实物型直接价值2间接价值3选择价值4遗产价值5存在价值评估方法:(一)市场定价与替代花费法1 市场价格法(1:市场价值法2:费用支出法)2 替代花费法3 生产成本法(1:机会成本法2:回复和保护费用法3:影子工程法(二)环境偏好显示法1 旅行费用法(TCM)2 享乐价格法(HPM)3 规避行为xxxx费用法(三)条件价值评估(CVM)(四)绿色国民经济账户8 )绿色国民经济账户的内涵优点?答:世界上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无论是西方国家的“国民账户体系”还是中国苏联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都是以经济核算为主,以GDP为核心指标,几乎不涉及幻境成本核算。就环境而言,当前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存在以下三个

13、方面的问题:第一,国民经济账户未能完全包括环境和自然资源,故不能准确的反应社会福利状况;第二,人类活动所使用的自然资源的真实成本,如生产中消耗的水、大气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未记入常规的国民经济账户;第三,污染防治和环境改善的活动需要消耗投入,但在国民经济账户中却列为国民收入,而且环境损失未记入,这种国民核算体系并未把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的代价计算在生产成本内,忽视了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的效益。而绿色国民经济账户将资源和环境损失引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即在GDP中扣除由于经济增长造成的自然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为恢复生态环境、挽回资源损失而必须支付的经济投资,初步形成了环境与

14、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被称为“绿色国民账户”。绿色国民经济账户的重要意义在于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性的认识,对生产成本的核算更加科学。9 )何为认为干扰?适度干扰在生态学上有那些积极作用?答:所谓认为干扰,是区别于自然干扰的另一种主要的干扰方式,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形成的干扰多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施加的各种影响积极作用:1干扰有利于促进系统的演化10 干扰时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因子11 干扰能调节生态关系10)何为生态恢复?简述生态恢复的基本理论。答:生态恢复: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的科学。生态恢复的基本理论:(1)生态恢复的原

15、则1地域性原则2生态学与系统学原则3最小风险原则与效益做大原则(2)生态恢复的机理(3)生态恢复的标准I 可持续性2不可侵入性3生产力4营养保持力5具有生物间的相互作用II )论述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受损原因及修复方法。一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1 受损原因:包括病虫害、干旱、洪涝和地震等自然灾害,但最主要的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所导致2 修复方法:1封山育林2林分改造3透光抚育或遮光抚育4林业生态工程技术二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的修复1 受损原因:人类干扰中主要是过度放牧、垦殖和污染等。此外,农牧民为获得生活所需能源,对草原植被的割、搂草等干扰,也会加速草地的退化。另一方面我国草原地区所处的自然条件都比较恶略

16、,春节干旱,夏季少雨、冬季严寒,自然灾害频繁,这是造成草原退化的自然因素2 修复方法:1 围栏养护,论草轮牧2重建人工草地3实施合理的牲畜育肥生产模式三受损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2 受损原因:1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2农业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3城市化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3 修复方法:1建立沿岸绿化带,加强植被的生态功能2人工清淤3控制污染源4科学调控河水流量和流速5加强渔业管理四受损xx生态系统的修复1受损原因:1环境污染2水利建设3过度放养4湖泊的富营养化5外来种的侵入2修复方法:1严禁围湖造田2营造林地提高湖泊周围的植被覆盖率,减少面源污染的危害,增强涵养水分的能力3加大人为调控

17、湖泊水位的力度,尽量防止说为频繁剧烈的变化,维持湖泊的最低水位,防止湖泊的干枯4对于已有大量淤积的湖泊,清淤是十分有效的措施,这样既可恢复水体空间又能使水质得以改善五矿区废弃地的修复1 受损原因:矿产的开采造成土壤及植被的破坏,无论是表层开采还是深层开采都造成土壤被大量迁移或被矿物垃圾堆埋,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2 修复方法:1尾矿的综合利用3 1)从废弃物中进一步回收有价元素4 2)作为二次资源制取新形态物质(3)用作井下采空区的充填材料2 污染土壤的修复3 植被修复4 微生物修复法5 矿区废弃地综合修复12)植物修复技术有哪几种?(类型及要求)如何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答:(1)植物萃取技术适合于植物萃取技术的理想植物应该有如下特点:1植物可收割部位必须能忍耐和积累高浓度的污染物;2植物在野外条件下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个体高达、向上垂直生长以利于机械化作业;3植物对农业措施如施肥等能产生积极的反应(2)根基过滤技术适用于根系过滤技术的植物,必须有较大的根系生物量,最好是须根植物(3)植物固定技术适用于固化污染土壤的理想植物,应该是一种能忍耐高含量的污染物、根系发达的多年绿叶植物(4)植物刺激技术(5)植物转化技术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1环境中重金属的去除2环境中有机物的去除3环境中放射性核素的去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