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语文课堂生命力的方法和策略

上传人:清**** 文档编号:62380672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激发语文课堂生命力的方法和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激发语文课堂生命力的方法和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激发语文课堂生命力的方法和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激发语文课堂生命力的方法和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发语文课堂生命力的方法和策略(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激发语文课堂生命力的方法和策略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使学生在切身体验中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但现今语文教学将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上,语文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的训练。学生自身所具有的联觉本能和创造需要被扼杀,高中语文需要学生感性体验,激发语文课堂生命力。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 树立大语文观念 语文,存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语文学习科的学习并非是为了掌握每篇课文的知识点,课文仅仅是案例而已。教师首先要树立“超文本”的大语文教育观,不要死死拖守教材钻坚仰高,固守一隅,

2、应跳出语文教语文,积极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不断拓展信息渠道,使学生拥有充满生机和意蕴的生活。引导学生看电视,听广播、上网,使课内、课外知识融化贯通。这是,引导学生感性体验语文魅力,激活语文教学课堂的第一步。 二,感悟课文,表己思想 语文学习是阅读、感悟、欣赏的过程。传统的阅读教学习惯于将课文中蕴含的知识点从文本中剥离出来,进行各个击破式的繁琐分析,或者将知识物化为一张张雪片似的试卷,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完全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把语文课上得等同于理性居主导地位的数学课。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传统的方法教学“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节时,教师一般都采用让学生以列表

3、形式整理出船夫驾驶技术好表现在哪几方面。于是学生把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变成了一张表格,可以说捡出了这段课文的“骨架”。但仔细想想,学生列出了表格,就等于对驾驶技术好有了深刻的感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学生没有细细品味每一句话,还没有好好看一看文章的“全身”呢! 那么,如何让学生切身体验呢?可以在学生反复阅读文章后,让学生当当船夫,向“游人”吆喝,招揽游人来坐自己的小艇。这样,由于学生个体感悟的不同,介绍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有人侧重介绍小艇的舒适,有人侧重介绍自己行船之快,有人侧重自己驾船的安全性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都不是机械照搬课文原话,而是经过自己感悟,在文章的引导下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三

4、,切身体会阅读,迸发思想火花 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应该用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来替代学生阅读的艰苦求索。学生阅读是从模糊情态中获得独特认识和体验的过程,教师不应将知识点从文章整体中分离出来,进行“碎尸万段”式的剖析,也没有必要在自己认为十分重要的地方,细枝末节都不放过,而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要引导学生按照“披之感物体情”或“寻言明象悟道”的顺序展开阅读,培养学生的内省体察能力和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思。 例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放一段渲染背景的音乐,在音乐声中教师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导入课文,让学生轻声地读读课文,找到自己最为感动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说说自己

5、的体会。学生个体由于认知水平,情感体验的不同,所以汇报的内容自然不尽相同,但每一个人发表的都是他自己的感受,教师要做的,是给那些体悟还不到位的稍作点拔,让其有豁然开朗之感。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英雄人物事迹感受相当深刻,有人在朗读时还流下了泪水,这就是学生与文本之前验能可贵的“碰撞”。如果没有亲身去阅读、感悟,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碰撞? 四,用心体验文学创作,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教师要教会学生带期待的心里和批判精神去阅读,评价作品,要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审视、填补,敢于进行“二度创作”。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有机结合。愚以为常用的方法有: 1,注重移情体验,走入人物

6、内心。学生在阅读感悟课文时,往往会因为没有过切身的体会而无法感受人物的感受,为了让学生能与课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唤起其生活中类似的经历,从而达到“将心比心”的效果。运用好“移情体验”的方法,教师自己要做有心人,多关住学生的生活。也有一些课文,学生无法产生移情体验,教师可以运用师生对话方式或观看相关的教学录象进行感受。 2,引导学生读写结合是帮助学生进行感悟的好方法。但得教师注意的是写训练点的选择能否使对课文的感悟和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机结合是关键。读写结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视艺术空白,补课文的空白地方。这些”空白“的设置正因为是在”无字之处“、”无声之处“,

7、因此,就带上了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空白地方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丰富想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虽然说法不一定完全相同,但只要不悖对主旨的把握应该给予鼓励。 (2)在言不尽意替作者表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不仅有明晰的,可以表述的一面,而且也有模糊的,难以描慕的一面。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是针对这种心理现象的概括。这种心理现象反映到作品上往往“言”不能尽“意”,读者必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身处地去还原。 (3)适当表演相关课文。历史故事将相和,三顾茅庐学生的表演是对教材内化后的外在表现,是学生在对作品的认知与自身原有经验的融洽与建构的基础上,借助动作、语言、神态等手段来表达情绪,展现自我的方式。在表演过程中,没有对话的,补上了对话,为了更好地表现,还外加一些动作。内心的想法变成了内心独自,这是通过自身体验对课文内容再创造的结果。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中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起来,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从中获得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样自然能够激发课堂的生命力。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加厚学生人文底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