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宋代文学概说简版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62375848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54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代文学:宋代文学概说简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宋代文学概说简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宋代文学概说简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宋代文学概说简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宋代文学概说简版(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宋代文学概说宋代文学概说 宋代:960-1279,320年;以1127年南渡:北宋168年,南宋152年。与宋对峙:辽、金。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经济、政治、文化继续发展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时期。 宋代文学主要形式:诗、词、文、话本。基本主题:反映现实和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特色,数量、质量,都可与唐代文学媲美。范宽雪山寒林图第一节第一节 宋宋 词词 1 宋,词兴盛繁荣时期。“词萌于唐,而大盛于宋。”(四库提要)。“夫词至宋人而词始霸。”(毛晋宋名家词序) 词至宋,如银河横空,日丽中天,放射夺目光芒;似群峰竞秀,百川争流,充满无穷活力。宋词同唐诗、元曲一样,为一代之文学,后世莫继,是我

2、国韵文史三座高峰。 一、宋词繁荣情景 1.词家之众。 全宋词:词家1331人,籍贯、时代可考者837人,远非宋代词人全貌。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布衣黎庶、和尚道士,都爱填词,且有许多女词人,如李清照、朱淑贞等。 2.词作之丰。 全宋词:词19900余首。不“全”。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提到词书100余种,今多不存;李清照漱玉集,宋史艺文志记载6卷,今未见,其词为后人补辑,只存四五十首。第一节第一节 宋词宋词 3 3.题材之广。 比之唐诗,宋词反映生活的深度广度较狭窄;比之宋诗,宋词在题材上也很逊色,但就词来说,宋词则基本上反映了宋代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唐五代词不能与之相比,即便是再度兴起的清词也不能

3、望其项背。尤其是辛词,更是放射着爱国主义的光芒。第一节第一节 宋词宋词 4 4.艺术之高。 宋词语言精美,体式完备,声韵和谐,尤其是抒情真切、委婉、细腻,善于展示人物心态,极为人称道。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王国维人间词话) “然宋人欢愉愁怨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余,故其所造独工。”(沈雄古今词话引) “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查礼铜鼓书堂词话) 抒情写心,正是宋词之所长。第一节第一节 宋词宋词 7 5.影响之深。 宋词为唐诗向元曲过渡架起桥梁,继往开来、承先启后。沾溉历代诗人。宋词繁

4、荣从中得以体现。 6.词学之盛。 词的繁荣带来宋代词学的兴盛;而词学兴盛,又进一步促进了词繁荣。宋代词学研究,涉及范围广泛,举凡词源、词体、词调、词派等,都有较深入的探讨,并有专著问世。如南宋张炎词源,上卷论乐,下卷论词,是具有理论规模的词学专著。第一节第一节 宋词宋词 8 二、宋词发展 1.北宋词。 北宋前期多为小令,晚唐五代温柔婉丽词风笼罩,内容率不过离别相思、伤春悲秋,可取者不多,晏殊、欧阳修较有影响。 柳永流连坊曲,专力写词,开辟新天地,发展了慢词。 至苏轼出现巨变,打破 “诗庄词媚” 界限,大大开拓了题材与意境,创立 “新天下耳目”的豪放词风。 词至北宋后期又一变,秦观、贺铸和周邦彦

5、为代表;周尤突出,集北宋婉约词大成。 2.南宋词。南宋词。 南北宋之交女词人李清照,以风格独具的“易安体”而被推为婉约正宗。 南宋是宋词更加辉煌的阶段,爱国主义是南宋词的主旋律。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人杰出代表,词始终贯穿爱国思想和战斗精神,把豪放词推向了最高峰。 除辛派词人,还有以姜夔、吴文英为代表的格律派。第一节第一节 宋词宋词 10 三、宋词流派 宋词分婉约、豪放两派。分法始于明人张綖: 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约词体以婉约为正,故东坡称少游“今之词手”,后山(陈师道)评东坡“如

6、教坊雷大使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诗余图谱)第一节第一节 宋词宋词 11 此后人们遂逐渐把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并以此来论列词人,撰述词史。 王士祯:张南胡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花草蒙拾) 后人亦有不满,如顾咸三 “三家说”、周济 “四家说”、戈载 “七家说”、郭麟 “四体说”、陈廷焯 “十四体说”。皆有所见,难以划一。 詹安泰宋词散论把宋词分为8派:真率明朗;高旷清雄;婉约清新;奇艳俊秀;典丽精工;豪迈奔放;骚雅清劲;密丽险涩。第一节第一节 宋词宋词 12 诚然,把宋词只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失之简单、笼统,难以说出具体的多样化的风格,有

7、其不足。 同是婉约,柳永和李清照不同,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中,人们一下便可体味出其风格之差异。 同是豪放,苏轼和辛弃疾也不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其风格之异一看便知。第一节第一节 宋词宋词 13 同一个词人,风格也不尽相同,歌咏“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的李清照,也有“天接云涛连晓雾”(渔家傲)的高歌。高唱“大江东去”(念奴娇)的苏轼也写过“花褪残红青杏小”(蝶恋花)的婉约词。辛弃疾摸鱼儿。苏辛词对红楼梦的影响。 但这一分法也有其合理因素,

8、便于总体把握词的两种主要风格和词人的大致分野,给初学者带来方便,大体适用,但我们不应机械地理解。第一节第一节 宋词宋词 14 婉约、豪放之不同: 1.题材:婉约派多写离别相思,儿女之情,而豪放派则广泛地选择题材,多言家国大事; 2.抒情:婉约派含蓄蕴藉,情思曲折流露,而豪放派则多为直抒胸臆,情感热烈奔放; 3.音律:婉约派严守格律,音律谐美,而豪放派则敢于冲破格律的束缚; 4.风格:婉约派委婉绮丽,而豪放派的基本风格则恢宏沉郁。第一节第一节 宋词宋词 15 四、宋词兴盛原因 1.市民阶层需要。 宋代前期经济发达,工商业繁荣,大都市兴起,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从而出现了反映市民生活情趣的歌唱文体新声

9、,这“新声”就是曲子词在民间的新发展。宋翔凤乐府余论:“中原息兵,汴京繁庶,歌台舞席,竞赌新声”,市民生活需要,促进词的发展。 2.上层人物影响。 宣和遗事:宣和间,上元张灯,许仕女纵观,各赐酒一杯。一女子窃所饮金杯,卫士见之,押至御前。女诵鹧鸪天词云:“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降笙箫举,不觉鸳鸯失却群。 天渐晓,感皇恩。传赐御酒脸生春。归家恐被公婆责,窃取金杯作照凭。”徽宗大喜,以金杯赐之,卫士送归。 词为时尚新体,君主贵族,竞趋风尚,或妙解音律,自制新篇;或提倡奖励,拔识词人。士子以此获得进身的阶梯,词人也可借此献媚,因而上行下效,作者日众,词作颇丰。第一节第一节 宋词宋词

10、17 3.文体进化必然。 诗至唐末,精华渐尽,后来之人,难以为继,于是出现了因袭步拟,甚至临摹的情景,难有突破。 有识之士独辟蹊径,开始写词。词经过唐五代的孕育培养,至宋初渐趋兴盛,颇受欢迎,但是仍然需要发展完善,前途无量。 在这片新的天地里,有才之士可以纵横驰骋,把他们的思想感情、生活经历等谱成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此外此外,宋代社会的巨大变故(山河沦陷,宋室南渡,使词在题材上出现了生机,杀敌报国、收复中原成了词的主旋律),词人的不懈努力(柳永专力填词,李清照在理论上对词进行探讨,苏轼、辛弃疾在风格上对词予以开拓)等,都是宋词兴盛的原因,值得研究。 第二节 宋 诗 1 一、宋诗特点 宋诗在唐诗

11、基础上发展起来,成就不及唐诗,但远在元明清诗之上,是唐诗之后又一高峰。 唐宋诗之别,缪钺所论精辟详尽: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酝(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秾华繁采;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第二节 宋 诗 2 譬诸修园林,唐诗如叠石凿池,筑亭辟馆;宋诗则如亭馆之中,饰以绮疏雕槛,水石之侧,植以异卉名葩。譬诸游山水,唐诗则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宋诗则如曲涧寻幽,情境冷峭。唐诗之弊为肤阔平滑,宋诗之弊为生涩枯淡。(论宋诗) 钱钟书:“唐诗多

12、以丰神情蕴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宋诗本身特点,则以严羽 “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沧浪诗话)为确切。既是长处,也是流弊。 1.“以文字为诗”: 指把散文的一些手法、章法、句法和字法引如诗中,这导致宋诗近于赋而远于比兴,对诗歌形象或意境的创造,害多益少。第二节 宋 诗 3 2.“以议论为诗”: 宋诗中普遍存在。好的议论往往使诗歌富于哲理和理趣,如苏轼题西林壁、王安石登飞来峰、和朱熹观书有感、等。而有时则又用诗歌讨论问题,说理论难,甚至“纯乎议论”,便使诗歌徒具分行押韵的形式。 3.“以才学为诗”: 主要表现为大量的用典和对前人诗句的模拟。其优点在于内涵丰富,其不足是往往造

13、成诗意艰涩。第二节 宋 诗 4 宋诗不无缺点,但艺术构思、手法技巧、篇章结构、遣词造句等都有所创新,形成了鲜明艺术风格。 原因:宋诗特点的形成与文学发展的趋势和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1.唐诗达到古典诗歌的顶峰,宋诗只有另辟蹊径,才有可能形成独特风格,于是宋代诗人便力求在艺术形式和手法技巧上出奇制胜。 2.宋代科举偏重策论,统治者大力提倡理学,文化积淀的丰厚,也有助于宋诗散文化、议论化和讲究才学风气的形成。第二节 宋 诗 5 宋诗另一特点:爱国、现实诗多,爱情诗少。 宋人把爱情描写专属于词。 缪钺论宋诗:“盖自中晚唐词体肇兴,其体较诗更为轻灵委婉,适于发抒人生情感最精纯者,至宋代,此新体正

14、在发展流行之时,故宋人中多情善感之士,往往专藉词发抒,而不甚为诗,如柳永、周邦彦、晏几道、贺铸、吴文英、张炎、王沂孙之伦是也。即兼为诗词者,其要眇之情,易多流于词。”第二节 宋 诗 6二、宋诗发展 1.北宋诗歌 北宋初期,形式主义诗风蔓延,诗歌创作片面追求对仗和用典,讲究声律技巧,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的西昆体风靡一时,王禹偁是宋初在诗歌理论和创作上表现了现实主义精神的有成就的诗人,至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苏轼,真正开创了宋诗的新局面。 北宋末年,诗歌创作趋向衰落,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虽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却出现了脱离现实的倾向。第二节 宋 诗 7 2

15、.南宋诗歌 南渡后,民族矛盾尖锐激烈,使诗出现了新的气象,恢复中原、抗敌报国成了基本主题,代表南宋爱国主义诗歌最高成就的诗人是陆游,著名的诗人还有杨万里、范成大,他们共同纠正了江西诗派的弊端,使宋诗又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此后宋金对峙渐趋稳定,民族矛盾也趋向缓和,宋诗的爱国呼声逐渐微弱,于是出现了偏重于抒发山水、田园情趣的四灵派和江湖派。 宋末,一批爱国诗人,如文天祥、汪元量、郑思肖等又临难而起,慷慨悲歌。第三节第三节 宋代其他文学样式宋代其他文学样式 1 一、宋代散文 (一)概况 宋代是古典散文发展重要时期,北宋古文运动是中唐古文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宋朝出现众多散文家,“唐宋八大家”,宋人占6

16、位。宋文数量惊人,今存宋文鉴、南宋文苑、宋文选等总集。 宋文内容、形式、语言、风格,都比唐文有新开拓,获得普遍繁荣。宋文作品丰富,题材广阔,大家竞起,蔚为大观。总的特点:内容反映现实,指陈时弊,尖锐深刻。特别是政论、史论,长于议理,多借题发挥。宋文建立了稳定而成熟的风格:平易自然,流畅婉转,宋文比唐文更宜于说理、叙事和抒情,成为后世学习的主要楷模。 宋文对其他文学样式发生重要影响,宋诗出现散文化,苏辛词中出现散文成分接受了散文的影响,赋也从散文中得到启示而获得新的艺术生命。第三节第三节 宋代其他文学样式宋代其他文学样式 2 (二)北宋散文 北宋散文成就尤为突出。 王禹偁首开宋代文风,欧苏与韩柳

17、并称,领袖文坛,树立风范,代表宋文最高成就。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等也各具风采,始终没有离开重世用、重平易、好议论的特点,散文各体兼备,各有自己的风格特色。 欧阳修“文备众体,变化开阖,因物命意,各极其工”(吴充欧阳公行状);王安石文直抒胸臆,文字简古,“瘦劲通神”(刘熙载艺概);苏轼文如行云流水,条达舒畅,摇曳多姿,自然平易;曾巩文纯朴自然,不重文彩而纾徐委备;苏洵善策轮,深刻透辟,纵横恣肆;苏辙长书记,流畅婉转,情景交融。 北宋是中国散文发展极盛时期,许多散文大师以卓绝创作成就,显示出了诗文革新运动的伟大功绩。第三节第三节 宋代其他文学样式宋代其他文学样式 3 (二)南宋散文 南宋散文成

18、就不及北宋辉煌,但时代的风云、报国的壮志、抗敌的精神却渗透在字里行间。 如胡铨、陆游、辛弃疾、陈亮、叶适等人的政论散文,文天祥、谢翱、陆秀夫等人的散文或奏疏策札,都体现出了崇高的爱国理想和民族精神。他们的散文更加锋芒毕露,或慷慨悲凉,或激愤忿怨,或尖锐讽刺,或妙语诙谐。第三节第三节 宋代其他文学样式宋代其他文学样式 4 二、宋代话本和戏曲 (一)宋代话本 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文化娱乐需要,促使话本兴盛。话本反映市民生活和愿望,表现争取婚姻自由、反对封建压迫斗争精神,具有进步思想意义。 艺术: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形象鲜明,语言生动。与唐代传奇相比,反映现实更为深广,艺术更加成熟。 话本出现并兴盛,

19、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是中国白话小说开端,为明清白话小说繁荣铺平道路,具有划时代意义。 (二)宋代戏曲 戏曲至宋代也逐渐发展起来,北宋杂剧、南戏戏文以及金院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由略具雏形而臻于成熟,为元杂剧、明传奇的产生准备了条件。第四节第四节 辽金文学辽金文学 1 辽、金是分别由契丹、女真族在我国北方建立的政权,辽与北宋对峙166年,金与南宋对峙109年。 一、辽代文学 辽代尚武轻文,其文化受汉族影响,尤其是深受唐代文学的熏陶。 辽代作家多为君主、后妃与文学侍从等上层人物,创作基本是诗文,多模拟唐宋,艺术粗糙,传世甚少。 二、金代文学二、金代文学 金代文学较辽代发达,但主要接受宋代文学影响,作者多为汉人。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取材于元稹莺莺传,反映了当代说唱文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代戏曲、说唱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金亡前后的元好问,在诗、词、文和诗论诸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丧乱诗沉郁悲痛,颇为感人。 金代还出现了著名的文学批评家王若虚。复习思考题 1.宋词繁荣表现、繁荣之因和流派。 2.宋诗特点。 3.宋文基本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