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应防范的九大误区

上传人:细水****9 文档编号:62318893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3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财务报表分析应防范的九大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财务报表分析应防范的九大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财务报表分析应防范的九大误区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资源描述:

《财务报表分析应防范的九大误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报表分析应防范的九大误区(5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财务报表分析应防范的九大误区误区一:重视利润,忽视资产和负债 利润指标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投资者投资决策时所参考、甚至直接依据的主要财务指标。新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观后,实质上一个公司的利润不仅由收入和成本费用来决定,而且还由资产和负债期初和期末的变动情况来决定,且利润中包含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利润也呈现出越来越波动、越来越虚化两个主要特点。在资产负债表观下,投资者更应该关注一个公司资产和负债未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即未来的获利能力,而不应该过于重视没有太大信息含量的综合性的利润指标,其实净利润指标还不如毛利率或者营业利润率指标对决策有用。 此外,大部分投资者习惯于分析

2、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净利润增长率、市盈率等少数指标,对财务报表很少有较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因而,大部分进行盈余管理甚至财务欺诈的上市公司也主要是对利润及相关指标进行操纵。 误区二:重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忽视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 财务的核心是“现金流为王”,因此,不仅上市公司管理层非常重视现金流的管理,而且投资者也非常关注一个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将确认越来越多的持有利得或损失以及非经常损益,但这些损益往往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导致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相关性的下降。 投资者在分析上市公司时,往往习惯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净利润的对比来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或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

3、流动负债的对比来分析偿付能力,而实质上这是较难看出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和偿付能力的。比如,当前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主营业务是制造或外贸,但其较大比重的资产却是对外投资,投资可能成了该公司利润和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的主要来源,其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可能一直为负,但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却可能很好。 误区三:重视合并财务报表,忽视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是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主体是会计意义上的“主体”,合并财务报表不反映任何现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母、子公司之间业务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合并范围的影响以及合并抵销过

4、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合并财务报表很难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误区四:重视年报,忽视季报 投资者往往重视对上市公司经过审计的半年报和年报的分析,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实质上年报往往掩盖了季度之间的波动,年报往往是较为滞后甚至严重滞后的会计信息,据此决策可能会受严重误导。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很多上市公司第一、二季度的季报数据还比较理想,从第三季度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和恶化,但从上市公司披露的2008年年报来看,大部分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同比却并没有严重恶化,有些甚至还有不错的增长,这就是年报严重掩盖了季度之间的波动情况。 误区五:重视报表数据,忽视数据的质量分析 投资者在阅读

5、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时,往往直接拿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盈利能力、偿付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方面的分析,而没有对这些数据进行一些必要的剔除(如对非正常和未实现利润的剔除、对不真实资产和负债的剔除)和处理。一般投资者通常容易忽视对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质量、资产和负债质量、所有者权益质量等方面的深入分析。 误区六:视财务信息。忽视非财务信息 虽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提供了大量的会计信息,但这些财务信息往往是滞后的、综合性的、静态的会计信息,并且财务报表上既包括历史成本信息还包括公允价值信息,这些会计信息远不足以作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或者全部依据。而我国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过于重视对财

6、务信息的分析,忽视了对非财务信息的分析。非财务信息包括那些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不一定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密切联系的各种信息。投资者如果忽视对上市公司创新能力、产品和服务质量、市场地位和竞争力等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可能就很难对上市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作出准确的判断。 误区七:视财务报表,忽视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数据是用货币高度概括的结果。因而,如果单纯用总括数据进行分析,就可能无法得到决策有用的信息。而附注是财务报表的必要补充和说明,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忽视了报表附注的分析,尤其是或有事项、承诺事项、关联交易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析,则很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7、,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此外,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在新准则体系下,关联方交易披露的范围扩大了。这可能使得广大投资者容易分散对重要关联方交易的关注程度。 比如,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其来源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变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假设某上市公司2009年半年报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3000万元,而报表附注里关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说明是,其中:600万元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400万元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虽然,这利润表中3000万元都是“浮盈”,但投资性房地产的2400万元“浮盈”是评估的结果,而不是实际价格变动的结果。 误区八:视报表数据分析

8、,忽视业务实质的判断 投资者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一定要结合上市公司的业务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而不能仅从财务数据得出分析结论。当然,一部分投资者可能由于财务知识的欠缺,对财务数据本身的涵义都不太了解,更别提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实质分析了。 比如存货数据,不同上市公司披露的存货数据,其信息含义是大不相同的。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一部分上市公司年初为了防止通货膨胀而进行了大量采购,而下半年随着市场的萎缩,产品又严重滞销,从而导致构成存货的原材料和库存产品严重偏高。但存货数据较高或很高并不能就此得出该公司经营出现了问题的结论,一定要结合公司实际、行业情况、所处阶段和采、购、销情况来进行全面分析。公

9、司存货偏高,有些可能是为了囤积获利、有些是供应商集中供货、有些可能是提前采购等原因所致。 误区九:重视经蕾性损益分析,忽视非经营性损益分析 非经营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主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主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该交易或事项的性质、金额和发生频率,影响了正常反映公司经营、盈利能力的各项交易、事项产生的损益。按照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的非经营性损益包括十五个方面的内容。 经营性损益是经常性的、持久的,是对上市公司进行未来盈利能力进行预测的基础;非经营性损益是偶然的、非持续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出于各种需要,操纵非经营性损益的行为已司空见惯

10、。目前,许多投资者在进行报表分析时要么关注经营性损益的增长情况,要么只关注净利润的实现情况,而忽视对非经营性损益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误区一:重视利润,忽视资产和负债 利润指标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投资者投资决策时所参考、甚至直接依据的主要财务指标。新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观后,实质上一个公司的利润不仅由收入和成本费用来决定,而且还由资产和负债期初和期末的变动情况来决定,且利润中包含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利润也呈现出越来越波动、越来越虚化两个主要特点。在资产负债表观下,投资者更应该关注一个公司资产和负债未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即未来的获利能力,而不应该过于重视没有太大信息含量的

11、综合性的利润指标,其实净利润指标还不如毛利率或者营业利润率指标对决策有用。 此外,大部分投资者习惯于分析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净利润增长率、市盈率等少数指标,对财务报表很少有较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因而,大部分进行盈余管理甚至财务欺诈的上市公司也主要是对利润及相关指标进行操纵。 误区二:重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忽视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 财务的核心是“现金流为王”,因此,不仅上市公司管理层非常重视现金流的管理,而且投资者也非常关注一个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将确认越来越多的持有利得或损失以及非经常损益,但这些损益往往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导致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相关性的下降。 投资者在

12、分析上市公司时,往往习惯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净利润的对比来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或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流动负债的对比来分析偿付能力,而实质上这是较难看出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和偿付能力的。比如,当前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主营业务是制造或外贸,但其较大比重的资产却是对外投资,投资可能成了该公司利润和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的主要来源,其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可能一直为负,但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却可能很好。 误区三:重视合并财务报表,忽视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是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主体是会计意义上的“主体”,合并财务报表不反

13、映任何现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母、子公司之间业务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合并范围的影响以及合并抵销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合并财务报表很难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误区四:重视年报,忽视季报 投资者往往重视对上市公司经过审计的半年报和年报的分析,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实质上年报往往掩盖了季度之间的波动,年报往往是较为滞后甚至严重滞后的会计信息,据此决策可能会受严重误导。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很多上市公司第一、二季度的季报数据还比较理想,从第三季度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和恶化,但从上市公司披露的2008年年报来看,大部分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同比却并没有严重恶化,有些甚至还有不错

14、的增长,这就是年报严重掩盖了季度之间的波动情况。 误区五:重视报表数据,忽视数据的质量分析 投资者在阅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时,往往直接拿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盈利能力、偿付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方面的分析,而没有对这些数据进行一些必要的剔除(如对非正常和未实现利润的剔除、对不真实资产和负债的剔除)和处理。一般投资者通常容易忽视对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质量、资产和负债质量、所有者权益质量等方面的深入分析。 误区六:视财务信息。忽视非财务信息 虽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提供了大量的会计信息,但这些财务信息往往是滞后的、综合性的、静态的会计信息,并且财务报表上既包括历史成本信息还包括公允价值信息,这些会计信息远

15、不足以作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或者全部依据。而我国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过于重视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忽视了对非财务信息的分析。非财务信息包括那些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不一定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密切联系的各种信息。投资者如果忽视对上市公司创新能力、产品和服务质量、市场地位和竞争力等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可能就很难对上市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作出准确的判断。 误区七:视财务报表,忽视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数据是用货币高度概括的结果。因而,如果单纯用总括数据进行分析,就可能无法得到决策有用的信息。而附注是财务报表的必要补充和说明,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忽视了

16、报表附注的分析,尤其是或有事项、承诺事项、关联交易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析,则很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此外,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在新准则体系下,关联方交易披露的范围扩大了。这可能使得广大投资者容易分散对重要关联方交易的关注程度。 比如,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其来源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变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假设某上市公司2009年半年报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3000万元,而报表附注里关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说明是,其中:600万元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400万元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虽然,这利润表中3000万元都是“浮盈

17、”,但投资性房地产的2400万元“浮盈”是评估的结果,而不是实际价格变动的结果。 误区八:视报表数据分析,忽视业务实质的判断 投资者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一定要结合上市公司的业务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而不能仅从财务数据得出分析结论。当然,一部分投资者可能由于财务知识的欠缺,对财务数据本身的涵义都不太了解,更别提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实质分析了。 比如存货数据,不同上市公司披露的存货数据,其信息含义是大不相同的。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一部分上市公司年初为了防止通货膨胀而进行了大量采购,而下半年随着市场的萎缩,产品又严重滞销,从而导致构成存货的原材料和库存产品严重偏高。但存货数据较高或很高并不能就此

18、得出该公司经营出现了问题的结论,一定要结合公司实际、行业情况、所处阶段和采、购、销情况来进行全面分析。公司存货偏高,有些可能是为了囤积获利、有些是供应商集中供货、有些可能是提前采购等原因所致。 误区九:重视经蕾性损益分析,忽视非经营性损益分析 非经营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主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主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该交易或事项的性质、金额和发生频率,影响了正常反映公司经营、盈利能力的各项交易、事项产生的损益。按照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的非经营性损益包括十五个方面的内容。 经营性损益是经常性的、持久的,是对上市公司进行未来盈利能力进行预测的基础;非经营性损益是偶然的

19、、非持续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出于各种需要,操纵非经营性损益的行为已司空见惯。目前,许多投资者在进行报表分析时要么关注经营性损益的增长情况,要么只关注净利润的实现情况,而忽视对非经营性损益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误区一:重视利润,忽视资产和负债 利润指标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投资者投资决策时所参考、甚至直接依据的主要财务指标。新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观后,实质上一个公司的利润不仅由收入和成本费用来决定,而且还由资产和负债期初和期末的变动情况来决定,且利润中包含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利润也呈现出越来越波动、越来越虚化两个主要特点。在资产负债表观下,投资者

20、更应该关注一个公司资产和负债未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即未来的获利能力,而不应该过于重视没有太大信息含量的综合性的利润指标,其实净利润指标还不如毛利率或者营业利润率指标对决策有用。 此外,大部分投资者习惯于分析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净利润增长率、市盈率等少数指标,对财务报表很少有较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因而,大部分进行盈余管理甚至财务欺诈的上市公司也主要是对利润及相关指标进行操纵。 误区二:重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忽视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 财务的核心是“现金流为王”,因此,不仅上市公司管理层非常重视现金流的管理,而且投资者也非常关注一个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将确认越来越多的持有

21、利得或损失以及非经常损益,但这些损益往往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导致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相关性的下降。 投资者在分析上市公司时,往往习惯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净利润的对比来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或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流动负债的对比来分析偿付能力,而实质上这是较难看出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和偿付能力的。比如,当前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主营业务是制造或外贸,但其较大比重的资产却是对外投资,投资可能成了该公司利润和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的主要来源,其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可能一直为负,但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却可能很好。 误区三:重视合并财务报表,忽视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是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

22、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主体是会计意义上的“主体”,合并财务报表不反映任何现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母、子公司之间业务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合并范围的影响以及合并抵销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合并财务报表很难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误区四:重视年报,忽视季报 投资者往往重视对上市公司经过审计的半年报和年报的分析,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实质上年报往往掩盖了季度之间的波动,年报往往是较为滞后甚至严重滞后的会计信息,据此决策可能会受严重误导。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很多上市公司第一、二季度的季报数据还比较理想,从第三季度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和

23、恶化,但从上市公司披露的2008年年报来看,大部分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同比却并没有严重恶化,有些甚至还有不错的增长,这就是年报严重掩盖了季度之间的波动情况。 误区五:重视报表数据,忽视数据的质量分析 投资者在阅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时,往往直接拿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盈利能力、偿付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方面的分析,而没有对这些数据进行一些必要的剔除(如对非正常和未实现利润的剔除、对不真实资产和负债的剔除)和处理。一般投资者通常容易忽视对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质量、资产和负债质量、所有者权益质量等方面的深入分析。 误区六:视财务信息。忽视非财务信息 虽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提供了大量的会计信息,但这些财务信息往

24、往是滞后的、综合性的、静态的会计信息,并且财务报表上既包括历史成本信息还包括公允价值信息,这些会计信息远不足以作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或者全部依据。而我国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过于重视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忽视了对非财务信息的分析。非财务信息包括那些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不一定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密切联系的各种信息。投资者如果忽视对上市公司创新能力、产品和服务质量、市场地位和竞争力等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可能就很难对上市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作出准确的判断。 误区七:视财务报表,忽视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数据是用货币高度概括的结果。因而,如果单纯用总括数据进行分析,

25、就可能无法得到决策有用的信息。而附注是财务报表的必要补充和说明,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忽视了报表附注的分析,尤其是或有事项、承诺事项、关联交易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析,则很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此外,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在新准则体系下,关联方交易披露的范围扩大了。这可能使得广大投资者容易分散对重要关联方交易的关注程度。 比如,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其来源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变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假设某上市公司2009年半年报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3000万元,而报表附注里关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说明是,其中:60

26、0万元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400万元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虽然,这利润表中3000万元都是“浮盈”,但投资性房地产的2400万元“浮盈”是评估的结果,而不是实际价格变动的结果。 误区八:视报表数据分析,忽视业务实质的判断 投资者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一定要结合上市公司的业务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而不能仅从财务数据得出分析结论。当然,一部分投资者可能由于财务知识的欠缺,对财务数据本身的涵义都不太了解,更别提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实质分析了。 比如存货数据,不同上市公司披露的存货数据,其信息含义是大不相同的。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一部分上市公司年初为了防止通货膨胀而进行了大量采购,而下半年随

27、着市场的萎缩,产品又严重滞销,从而导致构成存货的原材料和库存产品严重偏高。但存货数据较高或很高并不能就此得出该公司经营出现了问题的结论,一定要结合公司实际、行业情况、所处阶段和采、购、销情况来进行全面分析。公司存货偏高,有些可能是为了囤积获利、有些是供应商集中供货、有些可能是提前采购等原因所致。 误区九:重视经蕾性损益分析,忽视非经营性损益分析 非经营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主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主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该交易或事项的性质、金额和发生频率,影响了正常反映公司经营、盈利能力的各项交易、事项产生的损益。按照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的非经营性损益包括十五个方面

28、的内容。 经营性损益是经常性的、持久的,是对上市公司进行未来盈利能力进行预测的基础;非经营性损益是偶然的、非持续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出于各种需要,操纵非经营性损益的行为已司空见惯。目前,许多投资者在进行报表分析时要么关注经营性损益的增长情况,要么只关注净利润的实现情况,而忽视对非经营性损益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误区一:重视利润,忽视资产和负债 利润指标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投资者投资决策时所参考、甚至直接依据的主要财务指标。新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观后,实质上一个公司的利润不仅由收入和成本费用来决定,而且还由资产和负债期初和期末的变动情况来决定,且利润中包含未实现的利得和

29、损失。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利润也呈现出越来越波动、越来越虚化两个主要特点。在资产负债表观下,投资者更应该关注一个公司资产和负债未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即未来的获利能力,而不应该过于重视没有太大信息含量的综合性的利润指标,其实净利润指标还不如毛利率或者营业利润率指标对决策有用。 此外,大部分投资者习惯于分析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净利润增长率、市盈率等少数指标,对财务报表很少有较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因而,大部分进行盈余管理甚至财务欺诈的上市公司也主要是对利润及相关指标进行操纵。 误区二:重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忽视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 财务的核心是“现金流为王”,因此,不仅上市公司管理层非常重视

30、现金流的管理,而且投资者也非常关注一个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将确认越来越多的持有利得或损失以及非经常损益,但这些损益往往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导致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相关性的下降。 投资者在分析上市公司时,往往习惯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净利润的对比来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或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流动负债的对比来分析偿付能力,而实质上这是较难看出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和偿付能力的。比如,当前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主营业务是制造或外贸,但其较大比重的资产却是对外投资,投资可能成了该公司利润和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的主要来源,其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可能一直为负,但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却可能很好。 误区三

31、:重视合并财务报表,忽视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是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主体是会计意义上的“主体”,合并财务报表不反映任何现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母、子公司之间业务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合并范围的影响以及合并抵销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合并财务报表很难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误区四:重视年报,忽视季报 投资者往往重视对上市公司经过审计的半年报和年报的分析,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实质上年报往往掩盖了季度之间的波动,年报往往是较为滞后甚至严重滞后的会计信息,据此决策可能会受严重误导。例如,2

3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很多上市公司第一、二季度的季报数据还比较理想,从第三季度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和恶化,但从上市公司披露的2008年年报来看,大部分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同比却并没有严重恶化,有些甚至还有不错的增长,这就是年报严重掩盖了季度之间的波动情况。 误区五:重视报表数据,忽视数据的质量分析 投资者在阅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时,往往直接拿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盈利能力、偿付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方面的分析,而没有对这些数据进行一些必要的剔除(如对非正常和未实现利润的剔除、对不真实资产和负债的剔除)和处理。一般投资者通常容易忽视对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质量、资产和负债质量、所有者权益质量等方面的深入

33、分析。 误区六:视财务信息。忽视非财务信息 虽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提供了大量的会计信息,但这些财务信息往往是滞后的、综合性的、静态的会计信息,并且财务报表上既包括历史成本信息还包括公允价值信息,这些会计信息远不足以作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或者全部依据。而我国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过于重视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忽视了对非财务信息的分析。非财务信息包括那些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不一定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密切联系的各种信息。投资者如果忽视对上市公司创新能力、产品和服务质量、市场地位和竞争力等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可能就很难对上市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作出准确的判断。

34、误区七:视财务报表,忽视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数据是用货币高度概括的结果。因而,如果单纯用总括数据进行分析,就可能无法得到决策有用的信息。而附注是财务报表的必要补充和说明,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忽视了报表附注的分析,尤其是或有事项、承诺事项、关联交易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析,则很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此外,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在新准则体系下,关联方交易披露的范围扩大了。这可能使得广大投资者容易分散对重要关联方交易的关注程度。 比如,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其来源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变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假设某上市公司2

35、009年半年报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3000万元,而报表附注里关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说明是,其中:600万元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400万元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虽然,这利润表中3000万元都是“浮盈”,但投资性房地产的2400万元“浮盈”是评估的结果,而不是实际价格变动的结果。 误区八:视报表数据分析,忽视业务实质的判断 投资者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一定要结合上市公司的业务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而不能仅从财务数据得出分析结论。当然,一部分投资者可能由于财务知识的欠缺,对财务数据本身的涵义都不太了解,更别提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实质分析了。 比如存货数据,不同上市公司披露的存货数据,其信息含

36、义是大不相同的。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一部分上市公司年初为了防止通货膨胀而进行了大量采购,而下半年随着市场的萎缩,产品又严重滞销,从而导致构成存货的原材料和库存产品严重偏高。但存货数据较高或很高并不能就此得出该公司经营出现了问题的结论,一定要结合公司实际、行业情况、所处阶段和采、购、销情况来进行全面分析。公司存货偏高,有些可能是为了囤积获利、有些是供应商集中供货、有些可能是提前采购等原因所致。 误区九:重视经蕾性损益分析,忽视非经营性损益分析 非经营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主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主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该交易或事项的性质、金额和发生频率,影响了正常反映公司经营、盈利能力的各项交易、事项产生的损益。按照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的非经营性损益包括十五个方面的内容。 经营性损益是经常性的、持久的,是对上市公司进行未来盈利能力进行预测的基础;非经营性损益是偶然的、非持续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出于各种需要,操纵非经营性损益的行为已司空见惯。目前,许多投资者在进行报表分析时要么关注经营性损益的增长情况,要么只关注净利润的实现情况,而忽视对非经营性损益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