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创新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上传人:细水****9 文档编号:62317038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积极创新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积极创新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积极创新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积极创新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创新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积极创新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2007/12/0310:04:00来源:中国环境报编者按11月28日30日,第四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第一次年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与会中外委员、专家在年会中围绕“创新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主题,纷纷就中国环境与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建言献策,其观点寓意深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报特此予以摘登,以飨读者。 中国环保对世界影响重大国合会副主席特普费尔中国的未来,不仅对中国人民意义重大,对整个世界也意义重大。中国政府开展的工作对中国今后的环保、节能减排会产生重大影响,也会对全世界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现在要确定新的标准,建立一种新的文化,建设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2、如何开创新的增长模式和开展新的消费模式,中国需要一些新的机制和机构来完成这种创新,确保在未来实现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共同的愿望是,让中国顺利地实现这种转变。同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我们很高兴中国总理亲自担任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小组的组长,如果不能应对气候变化,我们整个世界就不能得到和平和安宁,他亲自负责了这方面的话题研究,也让我们感到更大的希望。今后,中国需要致力于发展一个和谐的和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以及减少贫困,这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我们相信中国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22名国合会国际成员,不论新老面孔,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愿意帮助我们伟大的中国朋友。我们这些成员,都是来自于科

3、学界或者政界,同整个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愿意借助这些联系,给中国政府提供建议,帮助中国实现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平衡。中国环保进入国家决策主流国合会副主席、挪威议会议员布兰德国合会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机制,能够被邀来和中方的委员一起在国合会工作,我感到非常荣幸。中国政府邀请国际专家,以这种开放的方式、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向他们提供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建议,这样的工作机制是独特的。中共十七大做出了非常重大的决定,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到整个社会的决策主流当中,这些都表明中国确实是在不断朝着千年发展目标在努力。中国在消除贫穷方面也有很大的进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不能让经济的发展以牺牲资源和能源为代价,所以我们需要聚

4、在一起寻找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路径。在此方面,中国的努力也有目共睹,中国政府所做的报告,比如一年前推出的中国关于气候变化的评估,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关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方案,也是非常引人的报告,展示了这方面中国所取得的进展。国合会已经进入新的一届,也有了很多新成员,对新一届的国合会来讲,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有关能源和环境以及有关气候变化的。国合会在以后的几年当中也会建立新的课题组,比如低碳经济课题组,以及关于能效方面的市场机制的作用、煤炭的可持续使用,以及建筑和交通方面的能效的课题组,我们已经有非常清晰的愿景。中国努力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政府间气

5、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帕乔里我们知道气候变化会对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减少生物多样性,影响大多数生态系统的功能正常发挥。与此同时,人类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由热浪、洪水以及火灾、干旱引起的疾病率和死亡率上升。而气候变化是全球的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的症状之一,我们希望人类的活动减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希望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能够不断通过传播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促进公平,而且能够促进穷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中国在此方面做出的努力和经济的发展,向我们证明他们能够去适应气候变化。我们需要在能源供应方面和交通运输方面做出努力,特别是建筑领域,中国面临很大的建筑热潮,其建设必须是高能效的和环境友好的,需要监管

6、措施和政策,这要求建筑设计师和开发商能够开发出高能效建筑。另外,国家政策必须和减排政策联系在一起,还要和扶贫计划、创造就业计划、发展计划联系在一起。2010年,二氧化碳的减少不会对中国的福利减少带来太多的变化,据我们的估计,大概是15左右。要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同时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在很多方面进行一些改变,比如我们的经济结构、技术等等。中国转型成功整个世界将受益国合会外方首席顾问、加拿大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院特邀顾问汉森中共十七大提出了非常新的转型战略,对于我们这个会议来说意义重大。同时“十一五”规划关于减排的目标,通过传统办法也不可能达到,迫切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来解决。我

7、们希望中国政府在“十一五”期间能够采取一种非常切实的措施,以免影响到第12个和第13个“五年计划”。中国在减排方面取得了成绩,让我们深受鼓舞,但中国的能源绝对使用数字和排放量数字依然很大,这是一种困境,更需要采取创新的方式和创新的技术。我们建议在使用新的技术之前,首先使用已被证明有效的环境技术,这比我们正在创新的技术廉价得多;考虑完善规章制度,不仅仅是考虑惩罚,还要考虑如何鼓励创新,这一点极为重要。我们需要把这些鼓励措施来重新界定,以便让创新得以发生。此外,有必要对环境进行全面的评估。我们认为,中国现在面临一些挑战,尤其是现在到2020年的挑战。中国所处环境与发展状况比其他国家处于更好的位置,

8、虽然要实现这样的任务,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对环境友好的社会创新,能够成为其他国家的典范,能够取得成功。如果取得成功的话,中国能够创造经济的财富,创造机会。如果中国的这种转型取得成功,如果成功地进行创新,整个世界将从此受益。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是历史必然国务院参事叶汝求中国正处于环境与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即环境议题处于国家议事日程的中心地位,环境保护开始进入国家发展的主流;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制定,开始考虑环境诉求。从环境与经济、环境与社会以及环境与政治的关系可以看出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的历史必然性:传统的环境与经济关系走到了尽头,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很大,必须提高

9、生态效率和资源生产率;公众的环境意识从“漠视和无知”到参与和维权;中国政府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深化和提升。全球化对战略转型的重要作用主要是,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使中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但国际贸易也带来环境负效应。综合上述情况,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快改进中国现有的环境保护体系,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大部门体制;充分利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政策,推动环境与发展战略的转型;提高公众意识和公众参与,发挥全社会在战略转型中的作用;依靠国内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加速关键部门的生态创新,尤其要重视加快创新的推广;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调整贸易和资源环境关系等内容。中国需要加强生态足迹研究世界自然基金会

10、总干事里皮新一届国合会应该新增对中国生态足迹的研究。研究生态足迹的目的是研究我们的活动对于整个自然造成了哪些方面的影响,我们必须对整体情况有所了解,生态足迹研究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大家考虑过去20年的情况,就会发现很多生态足迹是由于使用了矿物燃料释放了很多二氧化碳造成,我们的行动对生态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必须要能够了解生态足迹,还要了解中国的生态足迹的情况。研究生态足迹,不仅涉及到你所居住的地方,同时还会涉及到你对一些其他地方的影响。我们对中国的生态足迹做过一些基本研究,结果发现,在过去几年里,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大家看一下中国的人口、看一下它的生态足迹、再看一下

11、它的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就可以发现中国实际上已经处于生态赤字的状态。至于中国人均生态足迹,还远远比不上美国,同时也比不上欧洲,也就是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还是比较低的。我们在考虑生态足迹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生物的承载力的问题,还要考虑到人类的发展。研究表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的地方,人均生态足迹就越高。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人均的生态足迹也在不停发展。推动五大创新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冯之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创新精神有很大关系。“四个难以”决定了建设环境友好社会需要走创新这条路:一是我们国家的资源能源难以支撑;二是我们的生态环境难以承

12、受;三是我们国家的增长竞争力难以提升;四是我们国家的安全难以保障。创新对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具有重要意义。可从五方面着手:观念创新方面,要注意重估自然资源的价值,要探索生态阈值,过去理论认为生态没有阈值,因为污染的量比较小,人类破坏没有到阈值,要从前层生态学向深层生态学;理论创新方面,中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既照顾了国情又吸收了世界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很多很好的智慧;技术创新方面,建设环境节约型的社会当中需要很多的技术的创新,最新的统计有21项,要在系统技术、节能技术、再制造技术等各方面实现创新,通过吸收国外经验和自主创新来完成;制度创新方面,主要是管理制度的创新,要有评价指标体系、生产者责任延伸

13、制度、总量控制制度,以及体制创新,包括激励制度等,另外,在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进程中,离不开公众参与方面的创新;文化创新方面,主要包括文化重生,我们古老的民族智慧中有很多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这对文化创新非常有必要。创新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加拿大奎斯特大学主席斯特兰奇韦中国需要考虑创新的领域有:石油、排放,大气质量,汽车、交通运输,绿色建筑技术,还有水污染、固体废物管理以及循环经济,此外还有工人、人口的健康以及农业,上述每一领域都有创新的机会。中国无疑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创新和竞争研究能力,但有必要提醒中国政府创建一些鼓励创新的机制,减少障碍,因为创新不是从上至下,而是从下至上,创新来自于个人、团体、机

14、构,上下结合非常关键。中国需要有一系列的能动因素和一系列的激励机制,主要需要一些资金的机制和强有力的制度。同时设定环境友好的监管标准以及要在有更强有力的执行,而且要建立这样的体制,在这个体制当中,地方的政府有激励机制能够对环境保持敏感性,这是艰巨的任务。还有环境友好的采购政策。我们在这方面可以看到很多的机会,以及能够给科学界进行授权,以便吸引并且保留住最好的发明家。也应该谈到一点,对于发明家来讲,他们希望得到一些知识产权的收益,而且我们谈到一些个人或者是个人组成的团队,应该对他们有一些激励机制,这样才能从技术的角度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建立化学品无害化管理政策制度北京大学教授胡建信化学品管理问题是

15、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需要从思路上、机制上进行创新和思考。中国化学品无害化管理的现状主要是:化工行业的生产技术以及污染控制技术水平很低。化学品生产应用处置工艺水平落后。化工行业缺少污染防治技术,有一些高污染特性的物质管理和处置还是不规范的。化学品污染在我国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潜在的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被检出。中国化学品环境管理政策和制度框架的建议主要包括:制定国家化学品无害化管理战略方针;制定专门的法律或者是行政条例;优先建设的基本制度,主要包括实施全球分类标签制度,提升和完善新化学物质申报,建立现行的化学品管理制度。建立高度关注的优先化学品的筛选标准。建立有毒化学品的排放、登记和公共咨询制度。创

16、新首先需要充分利用现有技术瑞典环境保护局局长里杰兰德根据瑞典的经验,创新的过程基本要走三步。首要的一步、也是最简单的一步,即充分利用目前存在的、你能得到的最好的技术,目前有各种各样的先进的技术,比如对垃圾的处理、废物处理,我们就不一定在这方面再花更多的时间;第二个创新的步骤,就是要能够把现有技术灵活应用于其他领域。比如,我们现在在汽车当中所用的柴油过滤技术,就是从其他行业中借鉴来的。所以,我们要寻找可以应用到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其他行业现成技术;第三步就是不断开发新技术。这一点对于科学界来说可以说是最具挑战性的一项工作,这一点需要以获取政策支持为前提。今后,创新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把经济发展和我们

17、所面对的环境压力分开;如何可持续的使用自然资源以及如何在关注传统污染物的同时,提防不断出现新的污染物和新的问题,比如纳米技术对环境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团结起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全球需要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我们要保证到2009年的时候不能丧失我们的希望,我们希望有一个全球的气候变化的框架,没有这样的框架,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就会受到严重的限制,世界就没有办法进行合作,在此问题上展开协作,气候变化以及全球的安全,以及地缘政治等等的因素就会发生变化,届时世界可能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形势。我们正面临一个历史遗留的气候变化的问题,我们也面临未来的排放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18、。对于即将举行的巴厘岛会谈,我希望各国能够接受气候变化的现实,并承担起各自的责任。破解节能减排制度体制政策障碍中华环保基金会副理事长汪纪戎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脆弱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面对的是强大的非约束性GDP增长预期指标,制度性、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目标边界条件和前提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关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政策建议:建立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优先的考核制度和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政策协调联动机制;确保环境和经济政策的协调性和可执行性;实施强化前端和中端的全过程减排战略;实施“一级财权、一级事权”减排责任制度,加大政府财政对污染减排的支持;加快建立促进减排的激励和约束长效机制;优化二氧化硫减排方案;尽快

19、提高COD减排方案的可操作性;提升环境监管和综合能力;实施“十二五”减排的五个转变,即从单纯注重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向总量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从注重重点行业减排向全面削减的方向转变,从注重落实减排工程能力向注重减排工程质量和减排实际效果方向转变,从单一污染物总量控制向多种污染物总量的协同增效控制转变,从注重依赖行政干预向更多地利用市场经济长效手段转变。英中合作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英国国际发展部首席科学顾问康韦为对抗全球变暖,我们需要在全球达成协议,对碳进行定价。在欧盟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推动建立低碳经济,同时我们强调要逐渐转向低碳经济,这可以进一步促进竞争,而不是威胁到竞争。另外在欧盟,首先引进了碳交易计划,这个计划当中对碳价格进行了定价。在英国国内,我们提出所有新建房子在2016年达到零碳排放。另外,要求目前所有新建房子中1/3都要逐渐减少他们碳足迹,而且完全不使用或者是消除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英国和中国需要有非常好的合作,这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机会,使我们合作创新和进行贸易。英国政府会继续国合会的工作,尤其是在保护环境和能源、气候方面,我们希望进一步合作,推动低碳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