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二单元月考试题(共12页)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62311604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二单元月考试题(共1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二单元月考试题(共1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二单元月考试题(共1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二单元月考试题(共1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二单元月考试题(共12页)(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北师大密云实验中学2007200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三模块第一二单元(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语言知识。(共34分,每题2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朱拓(t) 瘦削(xu) 悚然(sng) 窈陷(yo)B澹然(dn) 桌帏(wi) 间或(jin) 形骸(hi)C荸荠(b) 讪讪(shn) 烟靄(i) 蹙缩(ch)D牲醴(l) 谬种(mi) 歆享(xn) 踌躇(ch)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万壑h 渚清zh 猿猱no 飞湍tunB潦倒lio 千载zi 扪参mn 咨嗟zC鱼凫f 青冢zhng 巉岩chn 吮血

2、sn D朔漠s 不屑xe 嗟尔ji 暮砧zhn3.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尴尬 翠幄 厢庑 放诞无礼 B摔跤 韶光 推诿 衔玉而生C梦魇 纨绔 枯萎 顾盼神飞 D忖度 招聘 诡秘 目不交接 4.给下面各句的空格处选填最恰当的选项( )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的 多虑与自尊,宝玉的 功名利禄,凤姐的泼辣和 等等,都给读者留下了 的印象。A.细心 漠视 虚伪 清晰 B. 细致 蔑视 伪装 深刻C.细致 漠视 伪装 清晰 D. 细心 蔑视 虚伪 深刻5.与“秋月春风等闲度”中的“等闲”一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

3、红总是春。 D不可等闲视之。6选出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 明年秋 今漂沦憔悴 因为长句 似诉平生不得志 铁骑突出刀枪鸣 暮去朝来颜色故 老大嫁作商人妇 凄凄不似向前声 门前冷落鞍马稀 整顿衣裳起敛容 A B C D7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寓意是:A“祝福”是全文故事发展的线索,贯穿始终。B“祝福”为塑造祥林嫂的性格提供了典型环境。C祥林嫂出现在祝福之夜,亦死于祝福之夜,突出了主题,又使文章结构谨严。D题目是“祝福”,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两相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8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

4、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C颈联写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孤舟在江上飘走,为漂泊的生活而落泪。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D尾联写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在这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诗人更平添了一许孤独、忧伤之感。9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

5、,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C诗歌的颈联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10下面对登高一诗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长年飘泊,人生无常。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

6、,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D诗人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我志不得伸归结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自己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11下列对作者作品评价不正确的一项A李白,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其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饱满的青春热情,积极乐观的理想展望,强烈的个性色彩,使他的诗歌呈现出“豪放飘逸”的风格。后人专称他为“诗仙”。B杜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世称为“诗史”。在诗歌艺术上,他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后人专称其为“诗圣”。C鲁迅,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

7、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在这一生中他写了小说,散文,杂文。 必修三中的文章祝福选自呐喊。D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是老人与海。二、语段阅读 阅读蜀道难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1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问君西游何时还 西:向西 B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离C砯崖转石万壑雷 转:使滚动 D嗟尔远道之人胡

8、为乎来哉 尔:你1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但见悲鸟号古木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宋何罪之有 D其险也如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4下列对选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开始,诗人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B接着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想像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着力渲染了惊险的气氛。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9、”一句作为全诗的主线,在文中多次出现。在本段中的作用中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15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A第一句概括地只介绍了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伤心情。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1617题。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

10、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6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B“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C“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17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

11、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悠然不尽的无穷韵味。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带入了幽雅平静的艺术的境界。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三背诵默写(10分)18填写下列名言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丛菊两开他日泪, 。 (2),生长明妃尚有村。(3),不尽长江滚滚来。(4)剑阁峥嵘而崔嵬, 。夜深忽梦少年事

12、,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其间旦暮闻何物?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粉面含春威不露, 。四、诗歌鉴赏19(4分)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寄寓了怎样的情感?2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送杜十四之江南 白居易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有人评论这首诗中的“景”和“情”全由第三句关联,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1、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落日怅望 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

13、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分)(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4分)五、阅读红楼梦选段,完成2225题。(12分)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

14、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

15、:“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22.简要说明“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几句话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23.宝玉问“可曾读书”,黛玉的回答与前面回答贾母的不同(她回答贾母的话是“只刚念了四书”),试分析这其中的原因。24.作者写宝玉对四书以外的书籍的评论,是为了表明什么?25.简要分析作者写贾宝玉“摔玉”的意义。六、作文(50分)2

16、6、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史载:三国蜀臣蒋琬在诸葛亮死后升为大将军,成了朝廷重臣。部下杨戏性格狂傲粗疏,蒋琬和他商量事情,他常常不应不理。于是有人便在蒋琬面前陷害杨戏,说:杨戏对您真是太不尊敬了。蒋琬说:人心的不同,正像各人的面孔各异一样。表面上服从,背后又说反对的话,这是古人引以为戒的啊!要杨戏赞同我,这不是他的本性,要杨戏说反对我的话,又显示了我的错误,因此,他只好沉默,这可正是杨戏耿直的地方啊!结果,三国蜀臣蒋琬赢得众人尊敬拥护,从而做得成事。北师大密云实验中学2007200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三模块第一二单元(月考)语文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

17、、共34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答案三背诵默写(10分)18填写下列名言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丛菊两开他日泪, 。 (2) ,独留青冢向黄昏(3) ,不尽长江滚滚来。(4)剑阁峥嵘而崔嵬, , 。夜深忽梦少年事,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其间旦暮闻何物?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粉面含春威不露, 。四、诗歌鉴赏19(4分)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寄寓了怎样的情感?答: 20(4分)有人评论这首诗中的“景”和“情”全由第三句关联,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8、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 21、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分)答: (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4分) 答: 五、阅读红楼梦选段,完成2225题。(12分)22.简要说明“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几句话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23.宝玉问“可曾读书”,黛玉的回答与前面回答贾母的不同(她回答贾母的话是“只刚念了四书”),试分析这其中的原因。 24.作者写宝玉对四书以外的书籍的评论,是为了表明什么? 25.简要分析作者写贾宝玉“摔玉”的意义。 六、作文(

19、50分)26、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班级 姓名 200400600800参考答案1. D2A(载:音zi;吮:音shn;朔:音shu)3.D(接睫) 4.D5.B(为随随便便、轻易,其它都为平常)。6、D7.D8C 9B,全诗的主题是对王昭君的命运表示同情的同时谴责统治阶级的,因此不可能有歌颂之意。哪怕是对王昭君的。10B。(无人生无常的感慨)11C二、语段阅读。12D(尔:语助词,无义)13C(C,两个“之”都是助词,但前句的“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后句的“之”提宾的标志,不译。A,但:副词,只;B,介词,比;D,也,句中语气助词,起舒缓语气

20、的作用,不译)14D(在本段中的作用是与开头相照应,进一步予以渲染;在文章开头出现的作用是“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15.A(还有时间和地点)16.B(并不是“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而是用大小珠子落玉盘的声音写琵琶弹奏的清脆悦耳。)17C18(1)孤舟一系故园心(2)一去紫台连朔漠(3)无边落木萧萧下(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9颔联,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通过这些对比显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表达作者了对王昭君寄寓了深厚的同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20同意。本句携景入情,朋友刚刚出

21、发,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角度选对2分,结合诗句分析到位2分)21、答:(1)A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B年华渐老、感时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2分,每点1分)(2)角度举例:A、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夕阳落山,想到自己年华老去。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B、对比,云、鸟行去之快于自己留滞之久形成对比,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C、比兴,首联、颈联既兴且比,“孤云”“归鸟”既引起乡情,又是自比;由夕阳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阳自喻。表现了自己离家的孤寂与老去的伤感

22、。D、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E、“不敢照”的心理描写,明抑暗扬。照了才愁,是原本无愁;不照已知,表明愁思深重。F、情景分写,层次鲜明。一、三句景,二、四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时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有曲达其意之妙。22.对偶,比喻,对比,写出了林黛玉的美貌和病态以及性格特征。23.黛玉从刚才与贾母的对话中,得知贾母并不主张女孩子读书,所以她此时改了口,说明她处事的机敏和细心。 24.表现宝玉对中国封建文化的不满,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叛逆性格。25.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渴求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的性格。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