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2197039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40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基础课程标准(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一、 课程教学设计依据本课程教学设计的依据是以下三方面: (1)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核心课程,也是机电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学生的后续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2)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课程重构中的论证结论,确立了本课程的知识点。(3)通过市场调研和毕业生反馈确定的当前高技能人才对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前导课程:高等数学 机械制图 工程力学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金属工艺学 后续课程:机械制造技术 液压传动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数控加工等二、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正确分

2、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机械设备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础。(一)知识目标:1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特点,初步掌握选用和设计方法。2具有对机构和零件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一定的制图能力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及分析、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二)职业技能目标:1认识机械设计基础及课程设计课程学习的一般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课程设计、课外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3、2认识机械设计基础及课程设计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工程实际问题。3养成踏实、严谨、进取的品质及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三)素质目标: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人民在机械历史上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进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2认识到我国机械设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3感受机械设计成果的美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以此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4培养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5. 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项目教

4、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采用项目化教学,按项目的不同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培养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三、 教学单元与学时安排学习项目序号项目名称学习型工作任务学时1教学项目1 概论 任务1-1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任务2任务1-2 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与结构工艺性任务1-3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准则及设计步骤任务1-4 当前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新发展2教学项目2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任务2-1 机构的组成4任务2-2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任务2-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3教学项目3 平面连

5、杆机构任务3-1 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4 任务3-2 平面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及基本特性任务3-3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4教学项目4 凸轮机构任务4-1 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4任务4-2 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任务4-3 盘形凸轮轮廓的设计方案任务4-4 凸轮机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任务4-5 凸轮机构的常用材料和结构5教学项目5 其它常用机构任务5-1 螺旋机构4任务5-2 棘轮机构任务5-3 槽轮机构任务5-4 不完全齿轮机构6教学项目6 带传动和链传动任务6-1 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8任务6-2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任务6-3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任务6-

6、4 V带与V带轮任务6-5 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计算任务6-6 同步带传动简介任务6-7 带传动的张紧、安装与维护任务6-8 链传动的基本组织7教学项目7 齿轮传动任务7-1 齿轮传动的类型及特点14任务7-2 渐开线的形成和基本性质任务7-3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及几何尺寸任务7-4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任务7-5 渐开线齿轮的切制原理与跟切现象任务7-6 变位齿轮传动简介任务7-7 齿轮的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任务7-8 圆柱齿轮的精度简介及齿轮的常用材料任务7-9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任务7-10 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任务7-11 直齿圆锥齿轮传动任务7-

7、12 齿轮的结构任务7-13 齿轮传动的润滑与维护8教学项目8 蜗杆传动任务8-1 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参数和尺寸4任务8-2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常用材料任务8-3 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任务8-4 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任务8-5 蜗杆和蜗轮的结构任务8-6 蜗杆传动的安装与维护9教学项目9 轮系任务9-1 轮系及其分类6任务9-2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任务9-3 行星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任务9-4 组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任务9-5 轮系的应用10教学项目10 连接任务10-1 螺纹连接6任务10-2 轴毂连接任务10-3 轴间连接任务10-4 弹性连接任务10-5

8、其它常用连接11教学项目11 轴任务11-1 概述6任务11-2 轴的材料任务11-3 轴的结构设计任务11-4 轴的工作能力计算任务11-5 轴的使用与维护12教学项目12 轴承任务12-1 滑动轴承概述8任务12-2 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和代号任务12-3 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任务12-4 滚动轴承的工作能力计算任务12-5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13教学项目13 机械的调速与平衡任务13-1 机械速度的波动及调节 2 任务13-2 机械的平衡四、 课程教学设计(一)、整体教学设计1. 为研究机械类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维护保养等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2. 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专业、模具设计

9、与制造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3. 课程定位于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对学生进行专业思维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4. 按照“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呈现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 专业应用能力。6. 是从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二)单元教学设计序号教学单元单元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要点学时1机械基础概论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应掌握机械、机器、机

10、构、构件及零件的概念;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准则及设计步骤。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及学习方法。 1. 解释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概念。 2. 说出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及学习方法。 3. 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学习方法。1. 了解机械零件常用材料;2了解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1. 掌握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机械零件设计的步骤,归纳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设计准则。1. 说出当前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新发展1机器及其组成;2. 本课程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3. 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方法。1材料的选用原则;2. 铸造、热处理、切削加工的结构工艺性。1. 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2.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

11、准则及设计步骤。1. 可靠性设计技术2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本项目是研究和设计机构的基础。通过本项目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平面运动副和机构自由度的概念,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和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理解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1. 辨认机构的组成。2. 说出运动副的概念。3. 说出运动副的形式及分类。1. 理解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2. 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1. 理解自由度的概念和约束条件;2. 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3. 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1机构的组成 2. 运动副的概念; 3运动副的分类。1.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 2.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12、1. 自由度和约束概念。2.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和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3. 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43平面连杆机构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应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和应用,以及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和曲柄存在的条件。了解压力角、传动角、死点、急回特性等概念。掌握平面四杆机构运动设计的方法。1.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2. 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和分类;3. 辨认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型式;4说出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1. 掌握铰链四杆连杆机构三种基本形式的判别方法;2. 理解机构的急回特性、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位置。1. 灵活运用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1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2.

13、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含有一个移动副的平面四杆机构;1铰链四杆连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2急回特性;3. 压力角和传动角;4. 死点位置。1. 按给定的连杆位置设计平面四杆机构;2. 按给定的急回特性系数设计平面四杆机构;44凸轮机构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应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应用,掌握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位移曲线的绘制、凸轮轮廓曲线的设技、凸轮机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 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2. 掌握凸轮机构的特点;3 理解凸轮机构在生产中的应用。1. 确定凸轮轮廓的基本依据;2. 了解凸轮与从动件的运动关系;3. 区别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1. 了解凸轮轮廓曲线设计的反转法原理;2

14、. 掌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和步骤。1. 了解凸轮机构滚于半径与运动失真;2. 掌握压力角及其许用值;基圆半径的选则1. 解凸轮机构的常用材料;2. 掌握凸轮的结构形式。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组成;2凸轮机构的分类;1凸轮机构运动分析的基本概念;2从动件的常用的运动规律。1用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 1) 对心尖顶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 2) 对心滚子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 3) 对心平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1滚于半径的选择;2压力角的校核;3基圆半径的确定。1. 凸轮常用材料;2. 凸轮的结构。45其它常用机构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应了解间隙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类型和应用;通过观看及演示实

15、例了解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与特点。1. 掌握螺旋机构的工作原理、类型及特点;2. 了解螺纹的几何参数;3了解螺旋机构在生产中的应用。1. 了解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类型和应用 1了解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1. 了解不完全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1螺纹的形成与类型;2螺纹的主要几何参数;3常用螺纹的特点和应用;4. 螺旋机构的应用和类型。1棘轮机构1槽轮机构1不完全齿轮机构46带传动和链传动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应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识别带和带轮的结构;能进行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列举带传动的安装及维护方法;了解同步带传动。联系实际设计普通V带传动;了解链传动的特点和

16、应用,说出滚子链的结构,理解链传动的运动分析。1. 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2了解带传动类型;3掌握带传动的特点;4了解带传动的应用;1. 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1. 了解带传动的弹性滑动;2掌握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区别。1. 识别带和带轮的结构2掌握普通 V带的尺寸标准1. 了解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2. 掌握带传动的设计准则;3. 掌握V带的设计步骤及参数的选择。1. 了解同步带传动的特点及应用。1. 列举带传动的安装及维护方法;2 带传动张紧的重要性。1. 了解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2. 说出滚子链的结构;3. 理解链传动的运动分析。1 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2 带传动的特点。1带传动的受

17、力分析;2带传动的应力分析。1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1普通V带的结构尺寸标准2普通V带轮的结构1. 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2. 单根普通V带传递的功率;3. 普通V带传动设计计算。1. 同步带传动的特点及应用;2同步带的尺寸规格;3同步带传动的设计。 1. 带传动的张紧于调整;2. 带传动的安装与维护。链传动的组成、特点、分类及应用;2滚子链的结构特点;3链传动的运动特性;4. 链传动主要参数的选择;87齿轮传动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应了解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掌握齿轮啮合的基本定律;渐开线的形成和性质以及渐开线齿轮的特性;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的条件

18、;掌握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加工原理和方法、根切的原因及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轮及斜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了解直齿圆锥齿轮的传动特点;了解不同条件下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及参数选择原则。掌握齿轮的主要结构形式和选用、齿轮传动的润滑方式和选用、了解齿轮传动的维护;了解齿轮变位的原理;掌握常用齿轮材料及其选用原则。具备传动装置中齿轮传动的正确选用和设计计算能力。1. 了解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1. 了解渐开线的形成;2 掌握渐开线的性质。1. 掌握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和符号;2. 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模数、齿数、压力角和齿顶高系数及顶隙系数;3. 掌握直齿圆柱齿

19、轮的几何尺寸计算。4. 了解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和固定弦齿厚;1. 掌握瞬时传动比恒定;2掌握中心距可分性;3掌握啮合角和传力方向恒定;4掌握齿轮传动的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和重合度。1. 掌握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加工原理和方法;2. 掌握根切的原因及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1. 了解齿轮变位的原理;2. 了解变位传动的类型和特点;3. 选择变位系数的基本要求。1. 掌握齿轮常见的失效形式;2. 掌握齿轮的设计准则。1. 能够正确选择齿轮的精度等级;2. 掌握齿轮材料的选用原则;3. 能够正确查找参数计算齿轮材料的许用应力。1. 掌握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2掌握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1. 了解渐

20、开线斜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及其啮合特点;2掌握斜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尺寸;3掌握斜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和重合度;4了解斜齿圆柱齿轮的当量齿数;5掌握斜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1. 了解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应用;2. 了解标准直齿圆锥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1. 掌握齿轮的主要结构形式和选用。1. 掌握齿轮传动的润滑方式和选用;2. 了解齿轮传动的维护。1齿轮传动的类型;2齿轮传动的特点。1 渐开线的形成和性质;2 渐开线方程。1 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和符号;2 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和符号及几何尺寸计算;3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和固定弦齿厚。1渐开线齿廓啮合特性;2渐开线直齿圆柱齿

21、轮的正确啮合条件;3渐开线齿轮连续传动条件及重合度。1渐开线齿轮的切制原理2渐开线齿轮的根切现象及最少齿数1变位齿轮及最小变位系数2变位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啮合角和中心距3变位齿轮传动的类型1齿轮的失效形式2齿轮的设计准则1圆柱齿轮的精度2齿轮常用材料及许用应力1齿轮的受力分析2传动的计算载荷3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4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5齿轮主要参数的选择1齿廓曲面的形成及其啮合特点2斜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尺寸3斜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和重合度4斜齿圆柱齿轮的当量齿数5斜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1圆锥齿轮传动概述2圆锥齿轮的齿廓曲线、背锥和当量齿数3标准直齿圆锥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1齿轮轴2实体式齿轮3

22、腹板式齿轮4轮辐式齿轮1齿轮传动的润滑2齿轮传动的维护148蜗杆传动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应了解蜗杆传动的组成与特点、蜗杆传动的类型;理解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掌握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了解热平衡计算的目的和计算方法;了解蜗杆蜗轮的常用材料和结构;掌握蜗杆传动的安装与维护。1了解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2. 掌握蜗杆传动的参数和尺寸1. 掌握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2. 掌握蜗杆传动的设计准则;3. 正确选择蜗杆传动的常用材料。1. 正确分析蜗杆传动的受力情况;2. 正确判断蜗杆传动的旋转方向;3. 正确判断蜗杆、蜗轮齿的旋向。4. 了解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1. 掌握蜗杆传动有哪些功率损失;2

23、为什么蜗杆传动必须进行热平衡计算;3. 掌握蜗杆传动的润滑方式。1. 了解蜗杆和蜗轮的结构1. 掌握蜗杆传动的安装;2. 掌握蜗杆传动的维护。1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2蜗杆传动的基本参数和尺寸1.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2蜗杆传动的常用材料及选择1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2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1蜗杆传动的效率2蜗杆传动的润滑3蜗杆传动的热平衡计算1. 蜗杆和蜗轮的结构形式1蜗杆传动的安装2蜗杆传动的维护49轮系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应了解轮系的分类和应用,掌握定轴轮系、行星轮系和组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1. 正确区分定轴轮系、行星轮系和组合轮系。1. 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1. 理解什么是“转化

24、机构法”;2掌握行星轮系传动比的计算。1. 掌握组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1. 掌握轮系的应用。1定轴轮系2行星轮系3组合轮系1一对齿轮的传动比2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1行星轮系传动比的计算1. 组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1实现相距较远的两轴之间的传动2获得大的传动比3实现换向传动4实现变速传动5实现特殊的工艺动作和轨迹6实现运动的合成7用于运动的分解610连接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应了解螺纹的类型、主要参数和标准,掌握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和应用,了解螺纹联接件的种类和标准,掌握螺栓联接的预紧和防松;掌握螺栓联接的设计和强度计算,掌握平键联接的尺寸选择和强度校核,了解常用联轴器的类型和特点,联轴器的选择

25、、标记方法;了解常用离合器的类型和特点。并正确运用于课程设计中;1. 掌握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和应用;2. 了解螺纹联接件的种类和标准;3. 掌握螺栓联接的预紧和防松;4. 掌握螺栓联接的设计和强度计算。1. 掌握平键联接的尺寸选择和强度校核。1. 了解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种类和应用。1. 了解弹性连接的种类和应用。1. 了解不可拆连接的种类。1螺纹连接的类型及应用场合2常用标准螺纹连接件3螺纹连接的预紧和防松4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5螺纹连接的结构设计要点1键连接2键连接的尺寸选择和强度计算3花键链接4销链接1联轴器2离合器3制动器1弹性连接的功用和弹簧的类型2弹簧的材料及制作1. 铆连2焊接3黏结4

26、过盈配合连接611轴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应了解轴的分类、材料选择,掌握轴在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各种问题,掌握轴设计计算的基本步骤与方法。1. 掌握轴的类型;2掌握轴的设计步骤。1. 正确选取轴的材料1. 掌握轴在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各种问题。1掌握轴设计计算的基本步骤与方法1. 了解轴的使用与维护1轴的作用2轴的类型3轴设计的要求和步骤1轴的材料1轴的结构及各部分名称2轴的结构设计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1按抗扭强度计算2按抗弯扭合成强度计算1轴的使用与维护612轴承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应了解滑动轴承的类型、结构和材料;了解滚动轴承的类型和代号,掌握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理解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掌握滚

27、动轴承的寿命计算,了解滚动轴承的静载荷能力计算,掌握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1. 了解滑动轴承的类型、结构和材料;2滑动轴承的润滑1. 掌握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和代号。1. 掌握滚动轴承类型的1. 理解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2. 掌握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3. 了解滚动轴承的静载荷能力计算,11. 掌握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1滑动轴承的结构2轴瓦的结构和滑动轴承的材料3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4. 滑动轴承的润滑1滚动轴承的结构2滚动轴承的特性和类型3滚动轴承的代号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2基本定额寿命和基本额定动载荷3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公式4滚动轴承的当量动载荷计算5角接触轴承的轴向载荷6滚动

28、轴承的静强度计算6经济性1滚动轴承的轴向固定2轴承组合的调整3支承部位的刚度和同轴度4滚动轴承的配合5滚动轴承的安装与拆卸6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613机械的调速与平衡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应了解机械运转速度的波动与调节;了解机械的平衡。1. 了解机械运转速度的波动与调节1. 了解机械的平衡1机械的运转过程2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1机械平衡的目的与分类2刚性回转件的平衡2(三)课程设计部分 本教学项目总学时2周 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基本知识,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已学的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通过简单的机械传动设计,培养学生独立设计能力,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学会查阅技术资料,树立正确的设计思

29、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1课程设计的题目 课程设计的题目应能满足教学要求,符合生产实际,应采用能包括课程大部分内容的部件,如减速器或简单机械传动装置,一般选单级国柱齿轮减速器为宜,有条件也可选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或单级蜗杆蜗轮减速器。 2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包括传动装置的全部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a)设计准备 阅读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工作条件、内容和步骤;通过对减速器的装拆了解设计对象;阅读有关资料,明确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初步拟定设计计划。 (b)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根据任务书中所给参数和工作要求,分析和选定传动装置的总体方案;计算功率并选择电动机;确定总传动

30、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计算各轴的转速、转矩和功率;画传动装置方案简图。 (c)各级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各传动零件的主要参数和尺寸,包括带传动、联轴器、齿轮传动(或蜗杆蜗轮传动)等。一般应先计算箱外传动件(如带、联轴器),后计算箱内传动件。 (d)减速器装配工作图的结构设计及绘制分析和选定减速器的结构方案,分析和选定轴系结构及箱内、外与其有关部分;选择计算减速器中受力较复杂的一轴(或所有轴)及其轴上零件,校核轴、键和联轴器的强度及滚动轴承寿命(轴要校核弯扭合成强度计算);进行轴系、箱体及其附件的结构设计,箱体附件一般应包括窥视窗、油标、排油孔及其螺塞、起吊装置等。草图完成后,应进

31、行检查并修改。标注必要的尺寸和公差配合,写出减速器特性、技术要求和零件序号,编写零件明细表及标题栏。 (e)零件工作图的设计和绘制 零件工作图一般选轴和齿轮,尺寸和公差标注及技术要求应完整,绘制齿轮零件工作图应有齿轮公差表。 (f)完成减速器装配图的绘制 (g)整理、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说明书应包括文字叙述、设计计算和必要的简图,在说明书每页的右侧应单独写明有关计算结果和简短结论(如:“ m3”、“满足强度要求”等等) (h)设计总结和答辩 课程设计集中在两周时间内完成。设计完成后进行总结,必要时应单独答辩并评定成绩。 3学生设计工作量 每个学生应完成减速器装配图一张(l号或0号图纸),零件工

32、作图(2号或3号图纸)2张(按1:1比例绘制),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五、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一)教学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如概念、公式多,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如计算题量大、试验繁琐、课程设计等。因此本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摸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规定的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彻实施。1、 项目导向法 高职教育要求学生理论知识够用,重点突出实际工作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实际的项目内容贯穿整个课程教学,实施以项目

33、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来课程的界限,将课程教学内容分割为与专业密切联系的项目与任务,引领教学过程,强调实训环节,设计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的职业环境中,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到了实践这一层面。将课堂与实训基地一体化。,实现“双教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同时进行,使得学生能真正进入到“在做中学”的理想学习环境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34、,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寻找完成任务的途径,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学习相关的新知识。同时,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总结与反思,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3、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或实践经验,有目的、巧妙地提出问题,请学生来回答,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它能使课堂呈现出一种浓厚的探讨气氛。这种愉快的探讨式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还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给教师提供了多方

35、面了解学生的机会和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平台。教师还可根据互动情况调整教学广度和深度,补充必要的知识内容。4、演示法 演示法是通过在教室(或实验室)向学生展示实验教具(或演示模型、真实的机器、机构),或教师做示范性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系统观察展示、演示效果,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把感性知识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讲授螺纹的参数时,先让学生观察钳工用的虎钳,分析哪些地方有螺纹结构,虎钳与工作台是怎样连接的。然后转动手柄,使活动钳身移动把工件夹紧或松开。通过这一演示,学生对螺纹的两个主要作

36、用连接和传动产生深刻印象。然后讲解几个螺纹模型,有三角形螺纹、矩形螺纹、梯形螺纹等。教师一边用手触摸内、外螺纹的表面(手指触到的是螺纹的牙顶,触不到的沟槽底部是螺纹的牙底),一边说明:螺纹本质上是在圆柱(或圆锥)的表面加工出的机械结构。在此基础上,再把螺纹模型分给学生仔细观察并让学生分析这些螺纹模型之间的区别,学生自然就会得出这些螺纹的最大区别在于:牙型、直径、线数、螺距和导程、旋向等方面。教师在讲清五个概念之后,总结如下:(1)不同结构的螺纹运用于不同的场合,三角形螺纹多用于连接,梯形螺纹、矩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用于运动或动力的传递。(2)内、外螺纹都是成对使用的,它们的五个参数必须完全相同,

37、这样内外螺纹才能旋合在一起。5、实验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仪器设备和材料进行实际操作,观察研究实验对象的发生和变化,从而获得新知识或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通过独立运用仪器实验操作,培养其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研究科学的兴趣。实验法可分为课前实验和课后实验,也可分为小组实验和个人独立实验。实验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在整个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讲述机构自由度时,机构运动简图和机构运动示意图是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它是用符号和线条清晰简明地表达机器或机构的运动情况,是机构运动分析、动力分析以及设计新机构的一种基本工具,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贯穿始终。

38、通过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让学生对照机构实物画简图后,再计算自由度检验机构运动简图或机构运动示意图的正确性。这样进行实验可培养学生依照实际机构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能力,熟悉常用机构及运动副的代表符号,加深对自由度计算方法的印象。(二)教学手段 本课程教学手段为文字教材、多媒体教材、陈列柜及学习指导书三位一体模式,三个方面总体设计,相互联系,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体系的特点。文字教材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指南,教材内容符合本标准的教学要求,但其图画在视觉效果上不能代替多媒体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动态感以及陈列柜的真实实物感,特别是在涉及生产实际、感性知识、形象思维等方面,必须要有多媒体教材及陈列柜的实物展示来

39、补充。机械设计基础学习指导与习题 及机械设计基础实训指导主要包括的内容: (1)各章节的基本要求,学习指导,典型例题,习题提示和自我测验题; (2)课程设计要求; (3)实验指导实验报告参考格式。 三个方面一体化设计,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及机械设计基础实训指导书可帮助学生复习和掌握各章节的内容,完成习题、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因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做习题,做实验及课程设计,完成本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六、 课程教学设施条件(一)教学团队组成及分工以一个教学班30名学生为例,学生5人一个学习小组,配备两名教师,其中主讲教师应是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骨干教师。(二)

40、教学硬件设施及配备教学地点设在实训室,要求配置各机构教学模型,二级变速箱,给类型的内燃机、计算机和相应的编程软件。(三)教材及参考资料自编教材正在整理中参考资料: 机械设计基础钟丽萍 人民邮电出版社七、 教学准备与设施(一)教学准备单元序号教师准备学生准备教学地点1内燃机、变速箱,相应的零件,课件、三维软件、绘图工具、投影仪,机械拆装工具。绘图工具、测绘仪器、图纸,笔记本。机械基础实验室2内燃机、变速箱,相应的零件,三维软件、绘图工具、投影仪,机械拆装工具。绘图工具、测绘仪器、图纸,笔记本。机械基础实验室3各类型连杆机构及演变类型,课件、三维软件、绘图工具、投影仪,机械拆装工具。绘图工具、测绘

41、仪器、图纸,笔记本。机械基础实验室4各类型凸轮机构,课件、三维软件、绘图工具、投影仪,机械拆装工具。绘图工具、测绘仪器、图纸,笔记本。机械基础实验室5各类型螺旋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课件、三维软件、绘图工具、投影仪,机械拆装工具。绘图工具、测绘仪器、图纸,笔记本。机械基础实验室6各类型带、带轮、链及链轮、课件、三维软件、绘图工具、投影仪,机械拆装工具。绘图工具、测绘仪器、图纸,笔记本。机械基础实验室7各类型齿轮、课件、三维软件、绘图工具、投影仪,机械拆装工具。绘图工具、测绘仪器、图纸,笔记本。机械基础实验室8各类型蜗轮蜗杆课件、三维软件、绘图工具、投影仪,机械拆装工具。绘图工具

42、、测绘仪器、图纸,笔记本。机械基础实验室9变速箱、课件、三维软件、绘图工具、投影仪,机械拆装工具。绘图工具、测绘仪器、图纸,笔记本。机械基础实验室10螺纹、键,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课件、三维软件、绘图工具、投影仪,机械拆装工具。绘图工具、测绘仪器、图纸,笔记本。机械基础实验室11滑动轴承、各类型滚动轴承、课件、三维软件、绘图工具、投影仪,机械拆装工具。绘图工具、测绘仪器、图纸,笔记本。机械基础实验室12各类型的轴、齿轮传动轴、课件、三维软件、绘图工具、投影仪,机械拆装工具。绘图工具、测绘仪器、图纸,笔记本。机械基础实验室13内燃机飞轮、课件、三维软件、绘图工具、投影仪,机械拆装工具。绘图工

43、具、测绘仪器、图纸,笔记本。机械基础实验室(2) 教学设计单元名称 机械基础概论授课天数单元任务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应掌握机械、机器、机构、构件及零件的概念;学时数1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准则及设计步骤。1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及学习方法。1重点难点1. 解释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概念。2. 铸造、热处理、切削加工的结构工艺性。3、掌握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机械零件设计的步骤,归纳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设计准则。任务一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及学习方法。学时数1重点难点解释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概念。单元知识点教学实施备注教学做内容内容内容1机器及其组成;2. 本课程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3.

44、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方法。1机器及其组成;2. 本课程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3. 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方法。1机器及其组成;2. 本课程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3. 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认识内燃机了解机器及其组成;任务二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与结构工艺性学时数1重点难点1材料的选用原则;2. 铸造、热处理、切削加工的结构工艺性。单元知识点教学实施备注内容教学做内容1. 机械零件常用材料;2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内容1. 机械零件常用材料;2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内容分析典型零件1. 机械零件常用材料;2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1材料的选用原则;2. 铸造、热处理、切削加工的结构工艺性。任务三机

45、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准则及设计步骤学时数1重点难点 1. 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 2.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准则及设计步骤 3、当前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新发单元知识点教学实施备注内容教学做内容内容内容掌握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机械零件设计的步骤,归纳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设计准则。当前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新发 1. 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 2.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准则及设计步骤 1. 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 2.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准则及设计步骤 1. 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 2.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准则及设计步骤单元名称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授课天数单元任务平面运动副学时数1平面运动简图1平面机

46、构自由度2重点难点任务一平面运动副学时数1重点难点平面高副和低副单元知识点教学实施备注教学做内容内容内容1. 辨认机构的组成。2. 说出运动副的概念。3. 说出运动副的形式及分类。1. 辨认机构的组成。2. 说出运动副的概念。3. 说出运动副的形式及分类。1. 辨认机构的组成。2. 说出运动副的概念。3. 说出运动副的形式及分类。认识平面高副和低副任务二平面运动简图学时数1重点难点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单元知识点教学实施备注内容教内容学内容做内容1. 理解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2. 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1. 理解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2. 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1. 理解绘制机构运

47、动简图的目的;2. 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绘制典型机构运动简图任务三平面机构自由度学时数2重点难点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单元知识点教学实施备注内容教内容学内容做内容1. 自由度的概念和约束条件;2.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3.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1. 理解自由度的概念和约束条件;2. 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3. 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1. 理解自由度的概念和约束条件;2. 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3. 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单元名称 平面连杆机构授课天数单元任务平面连杆机构基本类型及演变形式学时数1平面面连杆机构运动特性

48、1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2重点难点平面面连杆机构运动特性;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任务一平面连杆机构基本类型及演变形式学时数1重点难点四杆连杆机构三种基本形式的判别方法;单元知识点教学实施备注教学做内容内容内容1. 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2. 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和分类;3.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型式;4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1.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2. 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和分类;3. 辨认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型式;4说出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1.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2. 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和分类;3. 辨认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型式;4说出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铰

49、链四杆连杆机构三种基本形式的判别方法;任务二平面面连杆机构运动特性学时数1重点难点机构的急回特性、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位置。单元知识点教学实施备注内容教内容学内容做内容1、机构的急回特性、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位置。理解机构的急回特性、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位置。理解机构的急回特性、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位置。找出机构传动角、压力角、死点位置。任务三平面四杆机构运动设计的方法。学时数2重点难点 灵活运用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单元知识点教学实施备注内容教内容学内容做内容1. 按给定的连杆位置设计平面四杆机构;2. 按给定的急回特性系数设计平面四杆机构;1. 按给定的连杆位置设计平面四杆机构;2. 按

50、给定的急回特性系数设计平面四杆机构;1. 按给定的连杆位置设计平面四杆机构;2. 按给定的急回特性系数设计平面四杆机构;按给定的连杆位置设计平面四杆机构;按给定的急回特性系数设计平面四杆机构;单元名称 凸轮机构授课天数单元任务凸轮机构类型学时数1凸轮从动件运动规律1凸轮设计2重点难点凸轮设计;凸轮从动件运动规律任务一凸轮机构类型学时数1重点难点凸轮机构运动分析单元知识点教学实施备注教学做内容内容内容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组成;2凸轮机构的分类;3凸轮机构运动分析的基本概念;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组成;2凸轮机构的分类;3凸轮机构运动分析的基本概念;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组成;2凸轮机构的分类;3凸轮

51、机构运动分析的基本概念;认识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组成;任务二凸轮从动件运动规律学时数1重点难点凸轮从动件运动规律单元知识点教学实施备注内容教内容学内容做内容1. 凸轮轮廓的基本依据;2. 凸轮与从动件的运动关系;3.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1. 确定凸轮轮廓的基本依据;2. 了解凸轮与从动件的运动关系;3. 区别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1. 确定凸轮轮廓的基本依据;2. 了解凸轮与从动件的运动关系;3. 区别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区别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任务三凸轮设计学时数2重点难点 凸轮设计单元知识点教学实施备注内容教内容学内容做内容1用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 1) 对心尖顶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

52、 2) 对心滚子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 3) 对心平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2滚于半径的选择;3压力角的校核;4基圆半径的确定。5. 凸轮常用材料;6. 凸轮的结构。1. 了解凸轮轮廓曲线设计的反转法原理;2. 掌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和步骤。1. 了解凸轮机构滚于半径与运动失真;2. 掌握压力角及其许用值;基圆半径的选则1. 解凸轮机构的常用材料;2. 掌握凸轮的结构形式。1用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 1) 对心尖顶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 2) 对心滚子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 3) 对心平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2滚于半径的选择;3压力角的校核;4基圆半径的确定。5. 凸轮常用材料;6. 凸轮的

53、结构。设计:1) 对心尖顶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 2) 对心滚子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 3) 对心平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单元名称 其它常用机构授课天数单元任务螺旋机构学时数2间歇机构2重点难点常用螺旋机构、间歇机构类型任务一螺旋机构学时数2重点难点 螺纹的主要几何参数;螺旋机构的应用和类型。单元知识点教学实施备注教学做内容内容内容1螺纹的形成与类型;2螺纹的主要几何参数;3常用螺纹的特点和应用;4. 螺旋机构的应用和类型。1. 掌握螺旋机构的工作原理、类型及特点;2. 了解螺纹的几何参数;3了解螺旋机构在生产中的应用。1. 掌握螺旋机构的工作原理、类型及特点;2. 了解螺纹的几何参数;3了解螺旋

54、机构在生产中的应用。认识螺旋机构的应用和类型。任务二间歇机构学时数2重点难点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类型和应用单元知识点教学实施备注内容教内容学内容做内容1. 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类型和应用 2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3. 不完全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1. 了解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类型和应用 1了解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1. 了解不完全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1. 了解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类型和应用 1了解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1. 了解不完全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认识: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单元名称 带传动和链传动授课天数单元任务带传动学时数6链传动重点

55、难点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V带的设计步骤及参数的选择。任务一带传动学时数6重点难点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带传动的应力分析。带设计;单元知识点教学实施备注教学做内容内容内容1、 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带传动的特点。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带传动的应力分析。3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4普通V带的结构尺寸标准5普通V带轮的结构6. 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单根普通V带传递的功率; 普通V带传动设计计算。7. 同步带传动的特点及应用;同步带的尺寸规格;同步带传动的设计。 8. 带传动的张紧于调整; 带传动的安装与维护。链传动的组成、特点、分类及应用;1、 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带传动的特点。2带传动

56、的受力分析;带传动的应力分析。3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4普通V带的结构尺寸标准5普通V带轮的结构6. 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单根普通V带传递的功率; 普通V带传动设计计算。7. 同步带传动的特点及应用;同步带的尺寸规格;同步带传动的设计。 8. 带传动的张紧于调整; 带传动的安装与维护。链传动的组成、特点、分类及应用;1、 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带传动的特点。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带传动的应力分析。3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4普通V带的结构尺寸标准5普通V带轮的结构6. 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单根普通V带传递的功率; 普通V带传动设计计算。7. 同步带传动的特点及应用;同步带的尺寸规格;同步带传动的设计。 8. 带传动的张紧于调整; 带传动的安装与维护。链传动的组成、特点、分类及应用;1、 认识普通V带的结构;2、 V型带设计;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