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学情分析提高教学有效性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62136578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如何运用学情分析提高教学有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运用学情分析提高教学有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运用学情分析提高教学有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如何运用学情分析提高教学有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运用学情分析提高教学有效性(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情分析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中层干部远程跨区研修笔记体会义马市第二初级中学-毛长明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星期四【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所以要对教学进行必要的学情分析因学定教,学情分析就是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原有经验、前概念、认知方式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实质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学情分析的目的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搭建学生通往教材的桥梁,使教师的教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学,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学的动机和愿望,因学定教,因学施教,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情分析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义马市第二初级中学-毛长明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有他对学习内容的前期了解,要有

2、效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新课程要求“从讲课到教学”,从教师的单项传授到师生的双向互动。分解难点。师生互动,课堂一半是老师的一半是学生的。动的基础,所讲的东西必须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 “因学定教、因学施教”,让老师的教更加贴近学生的学,所以要对教学进行必要的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就是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原有经验、前概念、认知方式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实质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学情分析的目的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搭建学生通往教材的桥梁,使教师的教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学,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学的动机和愿望,因学定教,因学施教,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其实每个老师都进行过

3、学情分析,如谈话、提问、测试、问卷调查、查阅学生档案、向前任教师了解情况以及家访等,只不过以前可能没有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而始终看着学生,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以及交流问答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疑问和困惑,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引领学生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对问题有更深的或新的认识,这样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课堂交流问答的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回答是否有依据,语言是否规范等。我们常说,教学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职责之重,让我们丝毫不敢怠慢。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社会、学校、家长以及教师自己关注的话题,教学中的备课,上课,作业的

4、布置与批改,辅导,检查与评定等各个基本环节,都离不开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所以,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性的前提就是要仔细客观地分析学情,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言:“我们要引导学生到我们想让他去的地方,就必须先知道,他现在到底在哪里。”了解学生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反映,在批改作业过程中总结提炼学生的薄弱知识点,在师生沟通中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等。当然,在与其他任课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个别学生的问题。例如有些学生过于自以为是,粗心大意:表现在语文英语默写不当回事,但基础又容易丢分,数学计算总是不能踏实完成导致失分

5、。还有些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三天两头不交作业,究其原因,有些是因为独立完成有困难,有些是因为丢三落四等。还有的学生虽然十分用功,但是成绩依然平平,可能是因为其阅读能力较弱,表现在语文和英语阅读十分严重,数学应用题和几何题等不能理解题意等。了解学生,摸清现状是教学的源头和关键所在,只有发现这些问题的存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观察了解学生的现状之后,就要结合教学实际,寻找方法去提高教学质量,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备课过程中,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未知的知识、想知的知识,可以采用课前质疑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前,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存疑的地方,根据学生的存疑

6、,优化备课质量,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一堂课结束以后,让学生自己回答课前存疑的部分,有些学生会发现问题迎刃而解,对于那些依然存在困惑的同学就应该进行课后的个别辅导。一堂成功的课,除了精彩的课堂之外,还应该包括每一个学生的课后反馈,要让他们真正能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有效性。学情分析是教与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学情分析是教与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学情分析是教与学策略选择和教与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

7、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猗所指出的: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 应该说,无论是传统课程所强调的因材施教,还是目前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都对学情分析给予了高度关注。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有不少教师对如何进行学情分析感到比较迷茫,呈现出两种态势:一是学情分析简单化,将学情分析看成学生的考试成绩,以班级均分在年级排名定等级,以学生个体分数在班级的排名将学生分层次;二是分析经验化,进行学情分析仅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定位教学目

8、标、教学方法和界定教学重难点。所以要做到:1.注重学情分析的全面性要注重全面性的发展,就要注意对学生起点能力的分析。起点能力是指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原有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准备水平,它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形成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效。学生起点能力分析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水平、学习能力及思维规律等。例如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与技能以推导出还没有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有哪些;哪些知识是通过努力自己能学会的;哪些知识是需要在教师点拨和引导下才能学会;怎样的引导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操作也有利于学情分析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智力

9、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试想,一个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怎么可能主动参与学习?一个不能主动参与的学生,又如何去体验和感受?新课程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角度,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都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维度,对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认为,教师应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学情分析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2.关注学情分析的过程性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要注重三个分析:预测分析、实时分析和反思分析。首先,对学生进行“可能”的预测分析。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增加了教学过

10、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这不仅为课堂教学的精彩生动提高了广阔的空间,而且对课堂教学的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尽可能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可能”进行准确全面的预测,同时精心做好应对相关“可能”的预案分析,以便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做出合理的处置和有效的引导。在预测分析结束后,下一个步骤便是对学生行为进行实时分析。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完整、鲜活的个体,教学中学生的行为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因此,真正的学情源自于课堂,最有效的学情分析应是对课堂教学的高度关注。一方面,通过认真的观察和倾听,及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为,并以此为依据合理地调整教学问题和适时地调控教学进程;另

11、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准确了解学生的体会和感受,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有效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在经历了上述两个阶段后,最后要做的是对学生状况的反思分析。经历过课堂教学,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和互动,教师对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了解会更加准确,对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格的认识会有许多新的感受和新的思考,将这些感受与思考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和记录,不仅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而且也有利于及时补救教学中的不足。另外,对学生课后的联系也是进行学情分析的重要依据,从学生对待练习的热情,可以感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从学生完成练习的质量,可以看出学生对课堂的接受能力和

12、学习态度,这对确定学生再学习的起点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强调学情分析的多样性 对学情分析除了注重其全面性和过程性,不可或缺地还需要研究其多样性。在强调其多样性时,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立足调查研究开展学情分析。研究表明,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个人的性格、气质和生理特征等与学生学业成绩具有直接关系。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现实中的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可以通过问卷的方式,对一个学生的基本学习背景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然后应主动深入家庭和社区,实地考察和收集与学生学习有关的信息,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地分析研究。二是依据教学内容开展学情分析。学生在面对不

13、同教学内容时,所具有的学习经验、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也不相同。依据教学内容的学情分析,一方面应注重联系,不仅要考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对新知学习的意义,而且要考察新知学习对后续学习的价值;另一方面应突出对比,仔细地比较新知学习与先前知识的学习在内容上、方法上各自所具有的特点,认真分析学生在学习新知方面所欠缺的是什么。三是基于学生问题开展学情分析。这是进行学情分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既可以更清晰地探明学生的学习起点,又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使教学能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基于学生问题开展学情分析,关键在于如何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实践证明,利用预习提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教师在认真研究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编制预习提纲并在新课前发给学生,学生围绕提纲进行预习,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提炼,这些源自学生的问题正是教师备课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确定教学重难点的重要依据。总之,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对学情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学情分析,更要在行为上为提高学情分析的质量而付出应有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