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案 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2116550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修版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案 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修版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案 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修版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案 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精修版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案 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案 人教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以植物为例,理解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强调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3)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统一的演化过程。【知识梳理】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生物

2、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1生物循环【过渡】我们既然知道了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到底发挥着哪些作用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9293案例1对其作出回答?答: 1) 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2) 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3) 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4) 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2.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我们现在总结

3、一下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面这幅示意图说明:3陆地环境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教师分析、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五大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如,气候与水文之间,我们常说,“天上下雨地下流”,降水多的地方,地表水资源丰富;反之,地表水资源则贫乏。而地面湿润、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又会增加降水量。又如,水文与地貌之间,地表水流发育,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往往形成沟谷、冲积扇、冲积平原等地貌;地表水量短缺的干旱地区,往往风沙较大,一般形成沙丘、戈壁、风蚀洼地等。而不同的地貌对水文的影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如平原上的河流流速较慢,河道较宽,有利于航运,但泥沙较多;处在高原、峡谷地带的河

4、流,河流的流速较快,河水较清(尤其上游段),由于落差较大,所以河流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再如,土壤与生物(植被)之间,一般肥沃的土壤植被丰富,贫瘠的土壤中植被稀少;而丰富的植被类型又可以给土壤中增加大量的有机质,可以增强土壤的肥力。例如:以本市陆地环境为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首先表现于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转折】我们都知道10根筷子分开折能够折断,而放在一块却折不断的故事。这其中的道理说的就是集体的力量大于部分之和。这个道理具有普遍性,同样适合我们今天所讲的陆地环境的功能性。也就是说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

5、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到底具有哪些新功能呢?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下一个问题。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启发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哪些新功能?并对其作一阐述。【学生回答】1生产功能(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阐述略)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阐述略)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2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6、,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由此可见,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大气本身不具有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二氧化碳的能力,既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请大家阅读教材P94活动,利用平衡功能的原理,解释一定范围内各物种的数量基本恒定这一现象。【转折】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如我们熟知的气候变化、地貌变化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或者说,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

7、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介绍】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说明:其一: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典型例题】1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材料1:甲、乙两幅区域图。材料2: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冰凌对河水阻碍,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的水位上涨现象。(1)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2)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

8、、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列表格中。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B地面变干燥 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降低1(1)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2)从上至下依次为A、B、C解析:第(1)题,湖泊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有调节气候(对气温和降水都有明显的影响)及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功能,能够净化水体、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如湖泊面积减小,湖泊变为陆地,气候的大陆性则增强,洪涝灾害多发,水体净化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随之减少,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第(2)题,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植被减少,

9、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减少,蒸发增强,地面变得干燥,植物的蒸腾作用则减弱,空气的湿度降低,降水减少,会加剧荒漠化的趋势。23阅读青藏高原的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青藏高原的隆起是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对我国和亚洲地区产生许多方面的影响。中国科学家对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材料二:喜马拉雅山脉山区共有15万多条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川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约5km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后退了近800米。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

10、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1)根据材料和所学内容,分析下面的关联示意图,从下列选项中对应选择。, ,。A阻挡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B中亚和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 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D东亚和南亚地区形成季风区(2)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性特点。(3)材料二中的喜马拉雅山是一条巨大的褶皱山脉,主要是由 板块和 板块碰撞而成。(4)材料二中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防止这些冰川的消失?(5)试将下列的选项按其因果关系,设计一个网络联系框图表现出来(注意:框图内只能填字母代号且不能重复)。A全球海平面上升 B海洋表层出现膨胀 C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D极地冰雪融化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矿物燃料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植被遭受破坏与砍伐2(1)C D A B (2)整体 (3)太平洋 亚欧 (4)全球变暖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新能源、植树种草、加强国际合作等。(5)略(能够把意思图示准确、完整即可) 解析: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引起了周边区域气候、植被、大气环流等多种要素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