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2070586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摘 要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很多:科学的教学设计、及时反馈、合理的评价等。而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文结合高中教材,介绍了高中物理新课导入的一些方法。关键词 有效教学 新课导入 教学方法 激发兴趣随着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素质,强调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的二期课改精神,同时减轻学生负担,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定向的作用: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还为学习

2、新的知识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因此教师应在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及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物理课题和有关的条件,本着导入环节的目的性、针对性、直观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要求,在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气氛中导入新课。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 问题引入法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对新内容有关的知识,精心设计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自然地引入新课是常用的方法。例如:在平抛运动教学前,可提出问题:一架水平飞行的运输机,怎样把救援物资投向指定地点?是在指定地点的正上方法投下,还是在离指定地点有一段水平距离时投下?在斜抛运动教学前,可提出问题:在比赛场

3、上,运动员怎样投掷才能取得最佳成绩?是不是投掷的力越大,速度越大,投掷的距离就越大?在讲电磁感应时,可由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引出问题:那么磁能否生电?磁怎样才能生电?精练的几句话,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天地,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也为区别“电生磁”的知识埋下伏笔;问题导入法容易操作,但应注意所提问题应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而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应根据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来适当调整。而不能纯粹是“为问而问”。例如:上述例子中,问学生如何投救援物资可制作好课件,让学生来操作练习投放救援物资。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以及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 实验引入法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学生对实验都很感兴

4、趣,普遍怀有浓厚的好奇心。通过实验学生能更好地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如何利用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并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优势和作用,用精心筛选并设计的实验架桥铺路导入新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 “曲线运动”时,可用红色粉笔分别做竖直下抛和平抛的小实验,作为楔子导入新课。当学生们发现一个作直线运动而另一个作曲线运动时,就会提问:“粉笔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轨迹呢”?这样就自然地导入了曲线运动的讲解;在讲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的重力有无关系时,可让学生用相同的两张纸做实验(一张揉成团)。当实验的结果与学生的前认知产生矛盾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物理中的

5、小实验,容易做,成功率高,且许多教学内容都有多个小实验可做,教师可以选用那些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极便于导入新课的小实验。 三、 事例引入法社会发展的步伐是很快的,信息传播的手段更是日新月异。高中生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他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对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现象都有某种程度的了解。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根据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具体事例引入新课,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例如:在机械能和能源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各种各样相关相关的事例:随着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操作方便、功能强大的现代化机械设备不断涌现,使人们的

6、生活和工作更加便利、高效。但各种机器的运传,都是通过能量转化来实现的,它们都要消耗能源;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能源是有限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要攻打伊拉克?是什么原因导致国际油价大幅上涨? 物理与人类生活、生产、社会密不可分。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教师应不断的收集并整理这方面的素材,在教学时派上用场。长此以往,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存在于生活、生关中,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四、故事引入法故事特别是人类历史上一些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形象生动又易理解。通过生动有趣的物理学史小故事或者物理学家的趣闻轶事来引入新课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导入新课的方法。例如:在万有引力的教学前,引入苹果落地的故事:

7、牛顿在他家的花园里的苹果树下看到苹果落地,首先想到苹果为什么不飞上天而落到地呢?如果苹果树长得非常高,苹果是否也会下落?他认为苹果都会落回地面,与高度无关他接着想到,苹果如果长在月亮那么高处,也会落回地面,但是,月亮为什么不落回地面呢?月亮不是很像一个大苹果吗?他又想到在山顶上把一个炮弹发射出去,炮弹将以曲线轨道落到地面,发射速度越大,炮弹落得越远,如果发射速度足够大,炮弹就会绕地球旋转,永远不落回地面接着,他想到,以足够大的速度绕地球旋转的炮弹多么像月亮,可是又为什么不飞离地球呢?一定是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的力正是这种作用力,使炮弹、月亮围绕地球旋转;地球、水星、金星等围绕太阳旋转,这

8、样就基本形成了万有引力思想最后他发挥自己的数学才能,终于完成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述 物理学史料中有许许多多关于科学家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故事阿基米德洗澡时领悟出浮力的作用、伽利略观察吊灯而发现摆的等时性、瓦特由水壶盖被顶起而发明蒸汽机这些史料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的生动教材五、类比推理法 进入高中,学生已有了大量的知识储备,如果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能找到适当的可以用于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那么该学生的认知结构就具有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类比推理就是指在导入新课时引导学生由某一特殊知识推理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另一特殊知识的方法。例如,在学习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这节新课时,先让学生

9、回忆“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有关知识。 力是矢量,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对其进行合成和分解,速度也是矢量,能用该法进行合成与分解吗?在功率的物理意义的教学中,有些同学对“快慢、大小”总是容易混淆,这时,可事先列出速度的表达式:速度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加速度的表达式: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同理类比理解:功率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这样,虽然新课未进行,首先通过类比推理,使学生对这一单元的内容有一个总体印象,从而便于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索,不断充实完善。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六、温故知新法 子日:温故而知新。复习是教学的必要手段,教师根据新授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旧

10、知识加以复习,引出新知识,更是常用的方法。例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中,设计一道只有重力做功的题目:如图所示。设一个质量为m小球自A点开始自由下落。经过高度为h1的B点(初位置)时速度为v1;下落到高度为h2的C点(末位置)时速度为v2。(1)小球在B点时的动能: B点时的重力势能: 小球在B点时 机械能是: 小球在C点时的动能: C点时的重力势能: 小球在C点时 机械能是: (2) 在小球下落过程中,受力如何?根据动能定理,合外力做的功与动能的变化有什么关系?(3) 从B到C,小球的机械能有什么变化?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以上各问皆是对前面知识点:动能的计算、重力势能的计算、动能定理的应用

11、的复习,而通过复习,又自然而然地得出了新的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利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调用了学生储存的知识,学生对新内容不会感到生硬。这样,各知识点也是全面的、连续的、系统的、条理的。学生不仅能够很好很快地掌握新的知识,归纳知识的能力也将得到提高。七、诗歌引入法学生的爱好是多方面的,对新课内容以诗歌形式导入,趣味无穷。宋代 王之涣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研究白日和黄河的运动时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山和河岸;唐代 李白 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考系是运动的般和静止的河岸;之所以能写出敦煌曲子 “满眼风

12、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样的诗句,正是由于描述物体运动时选择的参考系不一样。物理知识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诗歌中也不乏物理小知识。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搜集相关知识,以学生原有的其他各科知识作为基础,从各方面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可以较轻松愉快学到知识,而且心领神会,达到教学的三维的效果。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以上几种以外,还有:求异联想法、定量计算法、故设疑阵法、随机应变法等等。而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人们常说: “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生硬地去运用某一种方法,而应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各种教法,有时也可以是几种方法同时使用

13、。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开发学生智力。当然在设计如何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使之成为一个体系,能前后呼应。苏霍姆林斯基讲道: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因此,导入新课的艺术手法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之点是教育者在导入新课时,尽可能使学生较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而又巧妙地渗透了新的教学内容,且能较快的启迪学生的思维。 参考资料:1、皮连生 主编 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3版 2、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教材编写组成 编著 物理必修2 广东教育出版社 第2版3、钟启泉 “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 教育研究 2007 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