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实验技术教学大纲(精)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62063599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4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植物营养学实验技术教学大纲(精)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植物营养学实验技术教学大纲(精)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植物营养学实验技术教学大纲(精)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植物营养学实验技术教学大纲(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营养学实验技术教学大纲(精)(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植物营养学实验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植物营养学课程是植物科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同时也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该课程将植物营养的基本理论与农业生产的土壤与肥料紧密结合在一起, 为农业生产中肥料的科学、 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农业化学实验则是为了应证有关理论知识, 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意义而设置的, 有助于帮助同学们更加形象的理解土壤肥料作物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二、实验的目的与基本要求实验教学的本来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植物营养学的有关研究的实验方法, 加强和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 并通过室内模拟和室内分析技术和技能的训练, 对“植物土壤肥料”

2、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定量的分析和测试。 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首先应该真正理解和掌握植物营养基本理论的内涵, 同时适当地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对有关现象和作用过程进行定量测试。三、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考核方式:考试实验成绩评分办法或标准如下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优1 1.14自始至终积 极参实考勤与实验,完成实验验任务好。良基本上能自始至终参与实验,完成实验任务。及格不及格基本上能参与实常常不参加实验,偶有不参加验。实验。态1.24遵守实验室 守则基本遵守实验扰乱课堂纪律,扰乱课堂纪律, 屡度课堂和各项纪律, 秩序室守则和各项但能听从老师的教不改。(12分)纪律良好。纪律。劝告及时改正。1.34

3、具有良好的 团队有团队精神,实团队协作精神不缺乏团队协作精1协作精神,操作认真,精神积极参与实验, 爱和工作护实验仪器。态度2.2.110能查阅大量 的相实查阅关资料。验资料设2.210能根据实验条件,计实验综合采用多 种先(35分)方法进的实验技 术和和技术方法,有很好的研究意义和价值。2.315实验方案科 学可实验行,具有很好的科方案学性和创新性。3 3.13了解实验目的、 原实实验理和要求,完成实验过程验任务好。操作3.23很好地掌握 实验(13分)实验技术、方法 和原效果理,并能设计出最验操作基本认够,实验操作不神,实验操作马真,能参与实够认真,不爱护虎,常损坏实验仪验,能爱护实验实验

4、仪器、用具器、用具等公物。仪器。等公物。能查阅较多的查阅一定数量的没有查阅相关资料相关资料。相关资料。或查阅资料很少。能根据实验条能根据实验条只有简单的实验件,采用较先进件,采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 无研的实验技术和方实验技术和方究意义和价值。法,有较好的研法,研究意义和究意义和价值。价值不大。实验方案可行,实验方案基本可实验方案缺乏可具有较好的科行,有一定的科行性 , 无科学性和学性和创新性。学性。创新性。基本了解实验不太了解实验目不了解实验目的、目的、原理和要的、原理和要求,原理和要求, 不参求,基本完成实部分实验任务没与实验操作和过验任务。有完成。程。较好地掌握实验基本掌握实验技没有掌握实

5、验技技术、方法和原术、方法和原理,术、方法和原理,理,并能设计出较设计的实验方案经无法设计实验方2实验报告不按时完成,或欠交,作业版面零乱, 错别字多。作业格式不规范,语言表达条理不清楚,图表不规范。佳的实验方案。好的实验方案。老师多次修改。案。3.37认真如实地 做好较认真地做好每实验每一次实验记录,一次实验记录,记录记录的数据清楚,记录的数据清无修改。楚,偶有修改。4 4.15认真完成实 验报较为认真完成,实版面告,作业版 面整作业版面较整验整洁齐、清洁,文字工齐、清洁,文字结整、清楚。较工整、清楚。果4.28作业格式规范, 语作业格式比较与条理言表达条理清晰,规范,语言表达分结构图表规范

6、。条理基本清晰,析图表基本规范。(40分)4.312实验数据准 确可实验数据基本实验靠,实验结 果正准确,实验结果基本能做实验记不做实验记录。录,但记录不全,数据条理不清、修改多。基本能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作业版面不清洁,文字不工整。作业格式不太规范,语言表达条理不够清楚,图表不够规范。实验数据不太准实验数据不准确确,结果差异较大。或不可靠、 结果错结果确。基本正确。4.415对实验数据和结果对实验数据和结实验进行有条理的、科果基本能有合分析学合理的分析 ,对理、科学的分析 ,实验现象能有深层基本能解释实验的、正确的分析。中出现的现象。对实验数据和结果有基本简单的分析, 对实验现象分析不

7、太准确。误或假造。没有结果分析, 或分析错误。3优 85; 85良 75; 75良 60四、实验项目一览表实验项目一览表序实验项目实验实验适用学号名称类型要求专业时1植株粗灰分及氮、磷、钾含量的综合必做植物科学、农业科学8测定2植物的溶液培养和缺素培养验证必做植物科学、农业科学43影响植物对营养元素吸收的土壤综合必做植物科学、农业科学4因素分析4植物营养缺素的诊断与恢复设计必做植物科学、农业科学45蔬菜和水体中硝态氮的测定综合必做植物科学、农业科学46重金属镉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研究综合必做植物科学、农业科学47施肥方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必做植物科学、农业科学4实验一植株粗灰分及氮、磷、钾含

8、量的测定一、植株粗灰分的测定(直接灰化法)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1)掌握植株灰化的条件和判断灰化完全的标准;(2)灼烧的温度必须控制在适宜温度;(3)样品应先炭化,以防灰化时爆燃,引起残灰飞失。2、实验原理将样品在高温下灼烧,有机物化分解挥发,剩下的部分即为植株粗灰分。3. 需用的仪器和试剂仪器:高温电炉、万分之一天平、调温电炉、瓷坩埚。4. 实验步骤4样品预处理:吹干烘干粉碎过筛混匀装瓶。测坩埚重:洗净灼烧冷却称重炭化、灰化:称样炭化灰化冷却称重。5. 教学方式每个班分成两个小班,每个小班安排一个老师负责讲解、指导,每个学生动手操作。6. 考核要求(1)能正确判断植株样品是否灰化完全;(

9、2)明确要先碳化的原因。7. 实验报告要求要求写清楚项目测定的目的意义、测定方法、原理、操作步骤、结果计算、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果分析或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二、植株全氮含量的测定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实验目的掌握 H2SO4H2O2 消化蒸馏定氮法测定植株全氮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要求溶液中残余的H2O2 必须分解除去;消化完全标志是溶液无色透明;检查2%硼酸溶液pH 值是否变化;蒸馏定氮时注意消化管密封;确保待测液中NH 3蒸馏完毕。2实验内容或原理(不包括硝态氮)植物样品首先经浓硫酸的脱水碳化、 氧化等一系列作用后, 而未被硫酸破坏和分解的有机物和碳又经过双氧水分解出的新生态氧的强烈氧化

10、作用, 从而使有机氮等转化为无机铵盐, 消煮液中的铵用半微量蒸馏法定氮, 从而计算出植株中氮的含量。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等 需用的仪器150ml(细口)、250ml 三角瓶;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电热板或普通电炉、定氮仪等 需用的试剂浓硫酸、双氧水、 2%硼酸溶液、定 N 指示剂等54实验步骤称植株样品加浓硫酸和 H2O2 消化容量瓶中定容准确吸取一定体积待测液用蒸馏法定氮结果计算。5教学方式实验操作过程分小班进行,即指导学生人数每位教师不得超过 16 人;学生实验过程是一人一组。 实验前老师先检查学生预习实验内容情况, 再由老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们再动手操作, 实验过程中老师

11、应随时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或指出操作不当等问题, 最后检查每位学生实验过程所得原始数据。6考核要求 植株样品的消化过程和消化完全的标志 定氮仪的测定原理和使用 待测液定量体积估算 标准铵态氮的回收实验 硼酸吸收液和氢氧化钠加入量的估算 硫酸标准溶液浓度的选择7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要求写明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原始数据记录、结果计算和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果分析或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三、 植株全磷含量的测定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实验目的掌握 H2SO4H2O2 消化钒钼黄比色法测定植株全磷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要求待测液制备要求同植株全氮测定;比色时溶液酸度控制在0.50 1.10m

12、ol L-12实验内容或原理植物样品经 H2SO4H2O2 消煮分解制备待测液方法同“植株全氮” ,待测液中正磷酸在酸性条件下能与偏磷酸盐和钼酸盐作用生成黄色的杂聚化合物钒钼酸盐,其黄色深浅与溶液中正磷酸中磷含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正相关,通过比色可定量测定磷含量。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6 需用的仪器150ml 细口三角瓶、 50ml 容量瓶;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电热板或普通电炉、722 或 723 型分光光度比色计等。 需用的试剂浓硫酸、双氧水、钒钼酸铵试剂、 10MNaOH 、2, 6 二硝基酚指示剂等。4实验步骤植物样品消化同 “植株全氮” 待测液干过滤准确吸取一定体积滤液于容量瓶二硝基酚 10

13、MNaOH 调至刚呈黄色钒钼酸铵试剂定容于波长 450nm 处比色测定结果计算。5教学方式实验操作过程分小班进行,即指导学生人数每位教师不得超过 16 人;学生实验过程是一人一组。 实验前老师先检查学生预习实验内容情况, 再由老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们再动手操作, 实验过程中老师应随时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或指出操作不当等问题, 最后检查每位学生实验过程所得原始数据。6考核要求分光光度计的测定原理和使用待测液定量体积估算磷标准浓度系列溶液的制作7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要求写明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原始数据记录、结果计算和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果分析或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

14、四、植株全钾的测定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实验目的掌握 H2SO4H2O2 消化火焰光度法测定植株全钾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要求待测液制备要求同植株全氮测定; 标准钾溶液系列中加入与待测液等量的空白溶液。2实验内容或原理植物样品经 H2SO4H2O2 消煮分解制备待测液方法同“植株全氮”,待测7液中的钾经稀释后即可于火焰分光光度计上直接测定。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 需用的仪器150ml 细口三角瓶、 50ml 容量瓶;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电热板或普通电炉、火焰光度计。 需用的试剂-1浓硫酸、双氧水、 100mgL K 标准溶液。植物样品待测液制备方法同 “植株全氮” 待测液干过滤稀释火焰光度计上直

15、接测定结果计算。5教学方式实验操作过程分小班进行,即指导学生人数每位教师不得超过 16 人;学生实验过程是一人一组。 实验前老师先检查学生预习实验内容情况, 再由老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们再动手操作, 实验过程中老师应随时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或指出操作不当等问题, 最后检查每位学生实验过程所得原始数据。6考核要求 植株样品的消化过程和消化完全的标志 火焰光度计的测定原理和使用 待测液定量体积估算 钾标准浓度系列溶液的制作和运用7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要求写明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原始数据记录、结果计算和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果分析或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实验二植物的溶液

16、培养和缺素培养1.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1)学习植物的溶液培养技术(2)证明氮、磷、钾、钙、镁、铁诸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3)幼苗培养过程中要精心管理,并仔细观察和记录。2实验内容或原理:8采用溶液培养可完全人为地加以控制营养液的成分, 从而可观察某元素缺乏所引起的生理病症及其恢复情况。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仪器:烧杯、搪瓷盘(带盖)、培养缸等试剂:砂酸钾、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等4实验步骤幼苗培养配制营养元素贮备液配制完全营养液和缺素营养液幼苗定植培养管理及观察记录5教学方式讲授本次实验的方法原理、 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并指导学生完成整个实验。6考核要求培养幼苗健康,缺素症状明显

17、,观察记录完整。7实验报告要求要求写清楚项目测定的目的意义、测定方法、原理、操作步骤、观察结果、注意事项以及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实验三影响植物对营养元素吸收的土壤因素分析一、土壤对磷固定的时间性变化及其定量测定1.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化学磷肥施入土壤后随时间推移,磷的有效性变化趋势及其速率与强度。2实验内容或原理:设计一定量的土壤,加入已知浓度的磷标准液中,经过不同的作用时间后,将其过滤,然后测定滤液中的磷浓度, 通过作用前后溶液中磷浓度的变化,就可计算出被土壤作用后失去的有效性磷的数量,同时,可根据作用时间的长短, 计算出土壤对磷的固定强度。用 5.00g 土壤 3 份,分别与 50ml

18、 已知浓度的磷溶液( 50mg/kgP)作用 1 小时, 24 小时和 168 小时后,测定平衡液中的磷浓度,计算出被土壤固定的磷的数量、速度和强度。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仪器: 721 分光光度计、烘箱试剂:4N 的 NaOH; 2N 的 H2SO4; 2.4-二硝基酚;钼锑抗溶液94实验步骤(1)土壤与标准磷溶液的作用及待测液的制备(2)磷的定量测定钼蓝比色法5教学方式讲授本次实验的方法原理、 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并指导学生完成整个实验。6考核要求该实验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所得结果和对结果的分析讨论作为考核的指标。7实验报告要求要求写清楚项目测定的目的意义、测定方法、原理、操作步骤、观察

19、结果、注意事项以及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二、土壤干湿交替变化(室内模拟)对肥料钾的固定及其定量测定1.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钾肥施入土壤后, 遭受干湿交替变化时钾的固定强度与速率, 并寻找有效措施减少钾的固定。2实验内容或原理:+在室内模拟土壤对K 的固定实验时,称取一定量的土壤,加入已知浓度的钾溶液,使之与土壤充分湿润,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干燥;干燥后又加水湿润,这样反复多次,使钾在干湿交替变化中得以固定, 然后测定经土壤固定后的钾含量,取两组 20 目土 20.00g 各两份,分别加入 250mgK2O/kg 和 500mgK2O/mg 溶液 10ml,使之与土壤充分湿润,然后在恒温箱中( 4

20、5 左右)干燥,干燥后再加 10ml (蒸馏水),再进行干燥,如此反复一周,再用蒸馏水提取土壤中的钾,测定提取液中的钾弄队和被土壤固定的钾的数量。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仪器:火焰光度计、烘箱试剂:氯化钾4实验步骤(1)钾固定的模拟与待测液制备(2)钾的定量测定5教学方式10讲授本次实验的方法原理、 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并指导学生完成整个实验。6考核要求该实验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所得结果和对结果的分析讨论作为考核的指标。7实验报告要求要求写清楚项目测定的目的意义、测定方法、原理、操作步骤、观察结果、注意事项以及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实验四植物营养缺素的诊断与恢复1.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要求学

21、生掌握不同缺素条件下植物的形态变化与形态诊断及缺素的施肥调节与恢复。2实验内容或原理:由于施肥不足、 施肥不平衡或土壤养分供应和植株吸收养分出现障碍等, 都将使农作物出现缺素症状。 对植株缺素症状进行调查和分析诊断, 有利于指导施肥,矫正植物营养的缺素症状。 作物一旦发生缺素症状就会在外观形态、 长势长相、甚至产品产量和质量上表现出来。 对周围主要农作物发生的营养缺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掌握营养元素缺乏的田间表现症状与缺素原因。 要求被调查的作物不能少于 5 种,每组( 2 人)调查三种不同作物的三种不同缺素症状。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4实验步骤(1)观察最先出现缺素症状的部位(2)观察缺素症状的

22、具体表现5教学方式讲授植物营养缺素症状,并指导学生完成整个实验。6考核要求该实验要求每 2 个学生一组,独立完成三种作物、 三种不同营养元素缺乏的田间调查与形态症状描述,诊断结果、对结果的分析和缺素恢复措施作为考核的指标。7实验报告要求要求写清楚项目测定的目的意义、测定方法、原理、操作步骤、观察结果、注意事项以及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11实验五蔬菜和水体中硝态氮的测定一、蔬菜中硝态氮的测定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实验目的掌握酚二磺酸比色法测定蔬菜或其他农产品中硝态氮的测定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要求样品洗涤过程防止硝态氮损失; 蒸干过程防止硝态氮挥发损失; 酚二磺酸试剂应与蒸干物充分接触;溶液显黄

23、色后氨水仍需过量 2ml。2实验内容或原理蔬菜中 NO3-N 用 7080C 热水在沸水浴中弱碱性饱和硼砂溶液提取,然后用亚铁氰化钾和乙酸锌沉淀蛋白,用活性炭吸附叶绿素,滤液中NO3-N 用酚二磺酸比色法测定。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 需用的仪器恒温水浴锅, 722 或 723 型分光光度计;玻璃研钵, 100 和 200ml 容量瓶,5ml 20ml 刻度吸管,瓷蒸发皿等 需用的试剂酚二磺酸,饱和硼砂溶液, 0.25mol L-1 亚铁氰化钾溶液, 1molL-1 乙酸锌溶液, 11 氨水,活性炭等。4实验步骤蔬菜取可食部分自来水洗净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涤纱布擦干切碎称鲜样 5.00g20.00g(

24、根据蔬菜硝酸盐含量高低确定)研磨或组织捣碎机捣碎加饱和硼砂溶液加 7080C 热水沸水浴中加热加亚铁氰化钾加乙酸锌加活性炭粉容量瓶中定容干过滤吸取一定体积滤液于瓷蒸发皿加 CaCO3蒸干加入酚二磺酸试剂静置加水溶解滴加氨水至溶液显黄色容量瓶中定容于波长 420nm 处比色测定。5教学方式实验操作过程分小班进行,即指导学生人数每位教师不得超过16 人;学生实验过程是一人一组。 实验前老师先检查学生预习实验内容情况,再由老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们再动手操作, 实验过程中老师应随时提12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或指出操作不当等问题, 最后检查每位学生实验过程所得原始数据。6考核要求 鲜

25、样量的确定 待测液定量体积估算 加入酚二磺酸试剂后与蒸干物进行反应的操作 硝态氮标准浓度系列溶液的制作和运用 比色计的测定原理和使用7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要求写明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原始数据记录、结果计算和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果分析或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二、水体中硝态氮的测定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实验目的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地下水等清洁水样中硝酸盐态氮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要求水样是否进行预处理的问题。2实验内容或原理利用硝酸根离子在220nm 波长处有吸收,而在275nm 处不产生吸收而定量测定硝酸盐氮,即A 校 =A 2202A 275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 需用的仪器紫外分

26、光光度计; 50ml 容量瓶, 520ml 刻度吸管等 需用的试剂10%氨基磺酸, 1MHCl4实验步骤取一定体积的清洁水样容量瓶加1MHCl 加入 10%氨基磺酸定容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定。5教学方式实验操作过程分小班进行,即指导学生人数每位教师不得超过16 人;学生13实验过程是一人一组。 实验前老师先检查学生预习实验内容情况, 再由老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们再动手操作, 实验过程中老师应随时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或指出操作不当等问题, 最后检查每位学生实验过程所得原始数据。6考核要求 待测液定量体积的估算 水样是否进行预处理的判断方法 硝酸盐态氮标准浓度系列溶液的制作和运

27、用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测定原理和使用7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要求写明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原始数据记录、结果计算和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果分析或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实验六重金属镉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研究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实验目的1、掌握硝酸高氯酸消化和原子吸收法定量测定植株中镉的原理和操作方法。2、掌握干灰化法 1MHCl 溶解法测定植株镉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要求加入硝酸消化时严格控制消化温度不宜过高;消化完全的标志是烟雾赶尽,溶液溶液无色透明。灰化温度严格控制在500;灰化完全的程度是灰分无黑色碳粒,呈灰白色。2实验内容或原理HNO3 具有氧化性,将大部分有机质氧化,并将金属、合金等难

28、溶物转化为易溶态可测态,难分解的有机物在加热的条件下用HClO 4 进一步氧化,使试样中 Cd 等元素完全以可测态存在,随即可进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样品加热炭化, 置于 500高温电炉灰化至灰白色,1MHCl 洗涤并定容, 干过滤,滤液中的镉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 需用的仪器电热板、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温电炉、三角瓶、漏斗、千分之一电子天平、普通电炉、瓷坩埚,容量瓶等14 需用的试剂优质纯的浓 HNO 3、浓 HCl 、 HClO 4、1MHCl 等4实验步骤准确称取已制备的水稻和玉米根、 茎类样品三角瓶加浓硝酸浸泡过夜电热板上加热至冒白烟至白烟消尽后加入 H

29、ClO4 继续消解至溶液清澈无色少量二次蒸馏水洗入容量瓶中定容干过滤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准确称取已制备的水稻和玉米叶或籽粒样品瓷坩埚或石英坩埚中电炉上炭化至不冒白烟高温电炉内灰化至灰白色 1MHCl 加热溶解定容干过滤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5教学方式实验操作过程分小班进行,即指导学生人数每位教师不得超过 16 人;学生实验过程是一人一组。 实验前老师先检查学生预习实验内容情况, 再由老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们再动手操作, 实验过程中老师应随时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或指出操作不当等问题, 最后检查每位学生实验过程所得原始数据。6考核要求 掌握样品酸消化程度和灰化程度完全的

30、标志 样品量的估算 无焰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测定原理和使用 镉标准浓度系列溶液的制作和运用7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要求写明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原始数据记录、结果计算和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果分析或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实验七施肥方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安排教学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尤其是在具体试验操作过程中掌握试验的准备、 试验的安排、 试验的观察与记载、 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实习总结的书写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 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课程的知识。2实验内容或原理(1)氮、磷、钾肥料“三要素”对油菜生长发育及

31、产量的影响;15(2)N、P、K 三要素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生物产量的影响;(3)Ca、Mg、Si 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生物产量的影响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 需用的仪器百分之一电子天平、白瓷钵、米尺、试剂瓶、量筒、移液管等。 需用的试剂尿素、磷酸二氢钙、氯化钾、硝酸铵、磷酸二氢钠、硫酸钾、氯化钙、硫酸镁、硅酸钠、氯化锰、钼酸铵、硼酸等。4实验步骤试验方案设计试验布置田间管理观察记载考种计产5教学方式实验操作过程分小组进行, 每小组学生人数不得超过 6 人,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每一个试验内容的。 实验前老师先检查学生预习实验内容情况, 再由老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们再动手操作, 实验过程中老师应随时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或指出操作不当等问题, 最后检查每位学生实验过程所得原始数据。6考核要求根据学生的实习总结报告成绩及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成绩汇总成实习综合成绩。7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要求写明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原始数据记录、结果计算和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果分析或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1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