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精品】鲁科版化学必修一:41力的合成教案2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2043436 上传时间:2022-03-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名校精品】鲁科版化学必修一:41力的合成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名校精品】鲁科版化学必修一:41力的合成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名校精品】鲁科版化学必修一:41力的合成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名校精品】鲁科版化学必修一:41力的合成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精品】鲁科版化学必修一:41力的合成教案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名校精品资料-化学第5章 力与平衡本章规划 本章讲述有关力的基本知识,包括了以后学习的动力学和静力学所必需的预备知识.基础性与预备性仍然是本章的特点.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是利用等效的方法来描述力的作用效果的. “力的合成”是在学生了解力的初步概念和常见的三种力的基础上,研究多个力的合成问题.是前几节知识的深化,依据等效替代的思想总结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也是所有矢量运算的法则,而矢量运算始终贯穿在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为以后学习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矢量运算奠定了基础. 由于合成和分解的知识是今后学习任何一种矢量的基础,其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但讲过力的分解后,不要求用

2、力的分解处理静力学问题,这样可以降低本章的难度,给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由于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它们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所以本节课仍然要侧重于平行四边形定则,要讲清楚实际问题中力的分解是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的;要训练学生会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 力学平衡状态是比较常见的力学状态.研究物体力学平衡状态的种类、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是本章的主要任务.物体的力学状态与物体的受力情况紧密联系.研究物体的平衡状态,归根结底就是研究物体的受力情况、研究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受力条件.第1节 力的合成从容说课 本节重点是力的平行四边形合成定则,难点是用作图法和计算法求合力.无论用图解法

3、或计算法,需先把一个具体的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抽象为一根有向的线段,然后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这种具体抽象法是物理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学习中应认清矢量与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的运算法则不同,标量的合成是代数加法,矢量的合成是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正确理解矢量概念的核心,也是研究以后各章内容的基础.教材分析 这一节的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矢量是进入高中之后才引进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深化.在初中,学生只学习了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形成了“代数和”运算的思维定势,很难从原有的“图式”中突破出来.因此,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本节的重点,如何突破思维定势、降低思维难度是本节的难点.1.这节

4、课是在学习了矢量和标量的概念之后,通过力的合成,理解矢量运算的法则.2.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在学习了力的概念以后,这节课正是对力的应用,同时也是在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学生状态分析1.学生学习过矢量和标量的概念,但对这两个概念的具体区别了解得还不全面.同时,也学习过力的概念,对各种力的特点已有了解,这节课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2.学生在数学方面已学习过平行四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能够理解力的合成的规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区分矢量和标量.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的合成.3.理解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4.能用力的合成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5.通过实验,

5、培养学生实验、探索、总结规律的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渗透等效思想.过程与方法1.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参与实践,培养动手能力.3.培养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2.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几何图形中的对称美.教学设计教学重点 1.重点: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解决办法:通过演示、学生实验,从实验中归纳出平行四边形定则,并结合数学知识处理具体问题.2.难点:运用数学工具求解物理问题,如何从实验中归纳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难点 1.力的合成

6、是“等效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它可将几个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上的力用一个力“等效替代”,使物体受力情况简化.这种“等效替代”是高中物理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2.求几个力的合力,必须以这几个力同时作用于同一个物体为前提.3.力的三角形法是力的平行四边形法的推论,平行四边形法是一切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掌握和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4.疑点:1+12?教具准备 一幅画、一个重物、弹簧秤(学生每两人一组,每组两只)、细线(每组两根)、橡皮筋(每组一条)、木板(每组一块)、白纸(每组一张).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介绍力平衡的例子:教材86页,梵净山的蘑菇

7、石和山西的悬空寺.(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兴趣.推进新课 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二力的合成.教师活动重物静止放在桌面上,请学生分析重物的受力情况.(设计意图)复习二力平衡的知识.学生活动分析出重物受两个力,两个力大小相等,二力平衡.教师活动给重物加一个向下的力,仍使重物保持静止,请学生分析重物的受力.(设计意图)先给出物体受三个力的情景,复习同一直线上多个力的处理方法,为后面力的合成作过渡.学生活动分析出物体受重力、压力、支持力,三个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当力更多时,怎样应用二力平衡?学生活

8、动得出减少力的个数,将多个力化为两个力.教师活动将一幅画挂在墙上,使画静止,如教材87页图5-3-.请学生分析受力情况.(设计意图)物体受三个不在同一直线的力,由这个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力的合成.学生活动分析出物体受三个力和力的方向.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案学生这时解释物体平衡可能会出现问题.这时教师提出问题,能否也把问题转化为二力平衡来解决?如果能,应怎样做?学生活动想办法将其中的两个力变为一个力.教师活动进行小结,给出共点力、力的合成的概念.(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是希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用力的合成的方法,什么时候用力的合成.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两位同学沿不同方向共同用

9、力提住一袋土石,解放军战士一人也能提住同一袋土石.教师活动两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要合成为一个力,能否直接进行数值的加减?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力的合成加深学生对矢量和标量的认识.学生活动大部分学生会回答:不能.因为力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教师活动那么,怎样用一个力来代替两个力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来研究得出结论.(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结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规律,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活动自己用实验研究力的合成的规律.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案 学生可能不知道该怎样做这个实验或是步骤不对.方法引导1.可以研究橡皮筋的受力,分别用一个弹簧秤和两个弹簧秤施加力,注意怎样

10、保证力是等效的.2.怎样记录并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3.怎样处理数据,总结规律?学生活动做实验,画出力的图示,得出结论. 总结: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内容. (演示)教师精讲 将橡皮筋一端固定在M点,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共同作用,将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O点;如果我们只用一个力,也可以将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O点.如图5-1-1、图5-1-2所示.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提示:图5-1-1 图5-1-2 图5-1-3 一个力F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F1、F2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F就叫做那两个力F1、F2的合力,而那两个力F1、F2就叫这个力F的分力.求F1、F2两个力的合力F,也叫做二力的合成.如图

11、5-1-3所示.来源:来源: 与初中的二力合成不同的是,F1、F2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互成角度.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 板书: 第一节 力的合成 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跟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两个因素有关.那么, 板书: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跟两个力的哪些因素有关呢? 提问: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大小、方向是否有关?如果有关,又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首先,应该确定两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再确定合力的大小、方向;然后才能研究合力与两个分力的大小、方向的关系.那么怎样确定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方向呢?来源: 启发学生回答:用弹簧秤测量分力的大小

12、,分力的方向分别沿细绳方向,即沿所标明的虚线方向.教师精讲 弹簧秤的使用 在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时,首先,要观察弹簧秤的零刻度及最小刻度,同时要注意弹簧秤的正确使用及正确的读数方法. 确定分力的大小:(边演示边讲解两人如何分工合作)一位同学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挂细绳套,同时用力互成角度地沿规定的方向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另一端伸长到O点;另一位同学用记号笔分别在相应位置记下两只弹簧秤的读数.这就是分力的大小. 注意:拉动橡皮筋时,要使两只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M点有没有固定橡皮筋,规定的方向是不是明确,记录用的油笔有没有?用铁夹子将木板固定在桌上. 都准备好之后,左边同学拉橡

13、皮筋,右边同学读数并记录数据,测量两个分力的大小,测量完之后请举手! 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提问:怎样确定合力F的大小、方向呢? 引导学生回答: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也把橡皮筋拉到位置O,弹簧秤的读数就是合力的大小,细绳的方向就是合力的方向. 确定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一位同学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也把橡皮筋拉到位置O,另一位同学用记号笔记下细绳的方向,并在相应位置记下弹簧秤的读数.这就是合力的方向、大小.注意前后两次实验O点应该重合. 现在,请右边同学拉橡皮筋,左边同学读数并记录数据,确定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视察学生实验情况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确定了两个分力以及它们的合力的大小、方向.为了弄清楚

14、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大小、方向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力的图示法形象地将分力和合力的大小、方向表示出来.数据处理(1)用力的图示法分别表示分力及合力:选择适当的标准长度(3 cm长的线段表示1 N力),利用三角板,从O点开始,用力的图示法分别表示两个分力及合力的大小、方向.注意标准长度要一致.如图5-1-4所示,有向线段OA、OB、OC分别表示两个分力及合力.图5-1-4 现在,请同学们用力的图示法将自己测量的分力和合力分别表示出来. 提问:分力的大小分别等于多少?合力的大小等于多少? 进一步提问:由此看来,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不能简单地利用代数方法相加减.那么合力与分力的大小、方向究竟有什么关

15、系呢? 同学们仔细看看,O、A、C、B的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 (停顿20秒,引导同学猜出) O、A、C、B好像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OC好像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教师解说:OC好像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这毕竟是一种猜测,究竟OC是不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呢?我们可以以OA、O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CB,看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与OC是否重合.(2)用两个三角板,以表示两个分力的有向线段OA、OB为邻边,用虚线作平行四边形OACB. (示范.强调邻边,利用两个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 现在请同学们以自己所得的OA、O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并连接OA、OB之间的对角线.(3)同学操作

16、,教师指导,选出典型,投影讲评.来源:(4)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和合力,发现对角线与合力很接近.(5)四组同学所得结果都是结论(4),教师所得实验结果也是结论(4),那么结论(4)是不是普遍的呢?(6)经过前人们很多次的、精细的实验,最后确认,对角线的长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对角线与合力重合,也就是说,对角线就表示F1、F2的合力. 可见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不是简单地将两个力相加减,而是(可以)用表示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就是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5-1-5所示.图5 提问:有没有同学实验结果是对角线与合力相距比

17、较远? 有这种情况很正常,一个规律的得出,是由很多人在很长时间里,进行了许多次实验,才总结出来,并要经得起实践检验.因此,一个规律,并不是通过一次实验就能得到的.如果有同学实验结果是对角线与合力相距比较远,不要着急,课下我们一起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现在我们就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来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小结:(1)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不是简单地利用代数方法相加减,而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即合力F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而且取决于两个分力的夹角. 现在,就来观察一下合力与分力大小、方向的关系的动态情景. 电脑演示:合力F与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的关系; 合力F与两个分力F1

18、、F2的夹角的关系. 学生思考:如果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为,当=0时,它们的合力等于多少?当=180时,它们的合力又等于多少? (2)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认识,是通过实验归纳法来完成的.实验归纳法的步骤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获取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多次实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课堂小结来源:1.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不是简单地利用代数方法相加减,而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即合力F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而且取决于两个分力的夹角.2.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认识,是通过实验归纳法来完成的.实验归纳法的步骤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获取数据、进

19、行数据分析多次实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布置作业阅读课本上信息窗.P90第1、2两题.板书设计力的合成1.合力:一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时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2.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3.共点力:几个力共同作用于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4.定则: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F1和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出来.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5.两个共点力合力的大小范围:|F1F2|FF1+F2.活动与探究 试做教材P90讨论与交流中的模型,并用这个模型试研究合力与

20、两个力之间夹角的关系.习题详解1.答: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的范围是|F1F2|FF1+F2,30 N和25 N这两个力的合力的范围是5,55,故应选D选项.2.答:方法一:利用作图的方法同教材中例题一样.方法二:根究平行四边形定则:其合力应为以450 N和600 N的两个力为邻边的对角线,而该平行四边形为矩形,所以F2=4502+6002, F=750 N.3.答:两个人拉力的夹角应小些才较省力.因为在合力恒定时,两个分力的夹角越小,则分力也越小.本题思考题:1.用图5-1-6哪种方式悬挂在单杠上面会使手臂受到的力大一些?为什么?2.吊环运动员在作图5-1-7中的两个动作时,吊绳受到的拉力一样大吗?如果不一样,哪一个动作使吊绳受到的拉力大呢?图5-1-6 图5-1-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