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分类汇编:阅读理解、图表信息含解析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2042527 上传时间:2022-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分类汇编:阅读理解、图表信息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分类汇编:阅读理解、图表信息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分类汇编:阅读理解、图表信息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分类汇编:阅读理解、图表信息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分类汇编:阅读理解、图表信息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数学精品复习资料阅读理解、图表信息(包括新定义,新运算)一、 选择题1. (2016四川宜宾)规定:logab(a0,a1,b0)表示a,b之间的一种运算现有如下的运算法则:lognan=nlogNM=(a0,a1,N0,N1,M0)例如:log223=3,log25=,则log1001000=【考点】实数的运算【分析】先根据logNM=(a0,a1,N0,N1,M0)将所求式子化成以10为底的对数形式,再利用公式进行计算【解答】解:log1001000=故答案为:2. (2016浙江省湖州市3分)定义:若点P(a,b)在函数y=的图象上,将以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构造的二次函数y=a

2、x2+bx称为函数y=的一个“派生函数”例如:点(2,)在函数y=的图象上,则函数y=2x2+称为函数y=的一个“派生函数”现给出以下两个命题:(1)存在函数y=的一个“派生函数”,其图象的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2)函数y=的所有“派生函数”,的图象都进过同一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命题(1)与命题(2)都是真命题B命题(1)与命题(2)都是假命题C命题(1)是假命题,命题(2)是真命题D命题(1)是真命题,命题(2)是假命题【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1)根据二次函数y=ax2+bx的性质a、b同号对称轴在y轴左侧,a、b异号对称轴在y轴右侧即可判断(2)根据“派生函数”y=ax2+bx,x

3、=0时,y=0,经过原点,不能得出结论【解答】解:(1)P(a,b)在y=上,a和b同号,所以对称轴在y轴左侧,存在函数y=的一个“派生函数”,其图象的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是假命题(2)函数y=的所有“派生函数”为y=ax2+bx,x=0时,y=0,所有“派生函数”为y=ax2+bx经过原点,函数y=的所有“派生函数”,的图象都进过同一点,是真命题故选C3. (2016浙江省绍兴市4分)我国古代易经一书中记载,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数量,即“结绳计数”如图,一位母亲在从右到左依次排列的绳子上打结,满七进一,用来记录孩子自出生后的天数,由图可知,孩子自出生后的天数是()A84 B33

4、6 C510 D1326【考点】用数字表示事件【分析】类比于现在我们的十进制“满十进一”,可以表示满七进一的数为:千位上的数73+百位上的数72+十位上的数7+个位上的数【解答】解:173+372+27+6=510,故选C二、 解答题1. (2016江西10分)如图,将正n边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后,发现旋转前后两图形有另一交点O,连接AO,我们称AO为“叠弦”;再将“叠弦”AO所在的直线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后,交旋转前的图形于点P,连接PO,我们称OAB为“叠弦角”,AOP为“叠弦三角形”【探究证明】(1)请在图1和图2中选择其中一个证明:“叠弦三角形”(AOP)是等边三角形;(2)如图2,

5、求证:OAB=OAE【归纳猜想】(3)图1、图2中的“叠弦角”的度数分别为15,24;(4)图n中,“叠弦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填“是”或“不是”)(5)图n中,“叠弦角”的度数为60frac180n(用含n的式子表示)【考点】几何变换综合题【分析】(1)先由旋转的性质,再判断出APDAOD,最后用旋转角计算即可;(2)先判断出RtAEMRtABN,在判断出RtAPMRtAON 即可;(3)先判断出ADOABO,再利用正方形,正五边形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计算即可;(4)先判断出APFAEF,再用旋转角为60,从而得出PAO是等边三角形;(5)用(3)的方法求出正n边形的,“叠弦角”的度数【解答

6、】解:(1)如图1,四ABCD是正方形, 由旋转知:AD=AD,D=D=90,DAD=OAP=60,DAP=DAO,APDAOD(ASA)AP=AO,OAP=60,AOP是等边三角形,(2)如图2,作AMDE于M,作ANCB于N五ABCDE是正五边形, 由旋转知:AE=AE,E=E=108,EAE=OAP=60EAP=EAOAPEAOE(ASA)OAE=PAE在RtAEM和RtABN中,AEM=ABN=72,𝐴𝐸AE=AB RtAEMRtABN (AAS),EAM=BAN,AM=AN 在RtAPM和RtAON中,AP=AO,AM=AN RtAPMRtAON (H

7、L)PAM=OAN,PAE=OAB OAE=OAB (等量代换) (3)由(1)有,APDAOD,DAP=DAO,在ADO和ABO中,ADOABO,DAO=BAO,由旋转得,DAD=60,DAB=90,DAB=DABDAD=30,DAD=DAB=15,同理可得,EAO=24,故答案为:15,24 (4)如图3,六边形ABCDEF和六边形ABCEF是正六边形,F=F=120,由旋转得,AF=AF,EF=EF,APFAEF,PAF=EAF,由旋转得,FAF=60,AP=AOPAO=FAO=60,PAO是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是 (5)同(3)的方法得,OAB=(n2)180n602=60故答案:60

8、2. (2016重庆市A卷10分)我们知道,任意一个正整数n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分解:n=pq(p,q是正整数,且pq),在n的所有这种分解中,如果p,q两因数之差的绝对值最小,我们就称pq是n的最佳分解并规定:F(n)=例如12可以分解成112,26或34,因为1216243,所有34是12的最佳分解,所以F(12)=(1)如果一个正整数a是另外一个正整数b的平方,我们称正整数a是完全平方数求证:对任意一个完全平方数m,总有F(m)=1;(2)如果一个两位正整数t,t=10x+y(1xy9,x,y为自然数),交换其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得到的新数减去原来的两位正整数所得的差为18,那么我们称这个

9、数t为“吉祥数”,求所有“吉祥数”中F(t)的最大值【分析】(1)根据题意可设m=n2,由最佳分解定义可得F(m)=1;(2)根据“吉祥数”定义知(10y+x)(10x+y)=18,即y=x+2,结合x的范围可得2位数的“吉祥数”,求出每个“吉祥数”的F(t),比较后可得最大值【解答】解:(1)对任意一个完全平方数m,设m=n2(n为正整数),|nn|=0,nn是m的最佳分解,对任意一个完全平方数m,总有F(m)=1;(2)设交换t的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得到的新数为t,则t=10y+x,t为“吉祥数”,tt=(10y+x)(10x+y)=9(yx)=18,y=x+2,1xy9,x,y为自然数

10、,“吉祥数”有:13,24,35,46,57,68,79,F(13)=,F(24)=,F(35)=,F(46)=,F(57)=,F(68)=,F(79)=,所有“吉祥数”中,F(t)的最大值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数的运算,理解最佳分解、“吉祥数”的定义,并将其转化为实数的运算是解题的关键3. (2016重庆市B卷10分)我们知道,任意一个正整数n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分解:n=pq(p,q是正整数,且pq),在n的所有这种分解中,如果p,q两因数之差的绝对值最小,我们就称pq是n的最佳分解并规定:F(n)=例如12可以分解成112,26或34,因为1216243,所有34是12的最佳分解,所以F(

11、12)=(1)如果一个正整数a是另外一个正整数b的平方,我们称正整数a是完全平方数求证:对任意一个完全平方数m,总有F(m)=1;(2)如果一个两位正整数t,t=10x+y(1xy9,x,y为自然数),交换其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得到的新数减去原来的两位正整数所得的差为18,那么我们称这个数t为“吉祥数”,求所有“吉祥数”中F(t)的最大值【考点】实数的运算【专题】新定义【分析】(1)根据题意可设m=n2,由最佳分解定义可得F(m)=1;(2)根据“吉祥数”定义知(10y+x)(10x+y)=18,即y=x+2,结合x的范围可得2位数的“吉祥数”,求出每个“吉祥数”的F(t),比较后可得最大值

12、【解答】解:(1)对任意一个完全平方数m,设m=n2(n为正整数),|nn|=0,nn是m的最佳分解,对任意一个完全平方数m,总有F(m)=1;(2)设交换t的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得到的新数为t,则t=10y+x,t为“吉祥数”,tt=(10y+x)(10x+y)=9(yx)=18,y=x+2,1xy9,x,y为自然数,“吉祥数”有:13,24,35,46,57,68,79,F(13)=,F(24)=,F(35)=,F(46)=,F(57)=,F(68)=,F(79)=,所有“吉祥数”中,F(t)的最大值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数的运算,理解最佳分解、“吉祥数”的定义,并将其转化为实数的运算

13、是解题的关键4(2016山东省济宁市3分)已知点P(x0,y0)和直线y=kx+b,则点P到直线y=kx+b的距离证明可用公式d=计算例如:求点P(1,2)到直线y=3x+7的距离解:因为直线y=3x+7,其中k=3,b=7所以点P(1,2)到直线y=3x+7的距离为:d=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求点P(1,1)到直线y=x1的距离;(2)已知Q的圆心Q坐标为(0,5),半径r为2,判断Q与直线y=x+9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已知直线y=2x+4与y=2x6平行,求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根据点P到直线y=kx+b的距离公式直接计算即可;(2)先

14、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计算出圆心Q到直线y=x+9,然后根据切线的判定方法可判断Q与直线y=x+9相切;(3)利用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定义,在直线y=2x+4上任意取一点,然后计算这个点到直线y=2x6的距离即可【解答】解:(1)因为直线y=x1,其中k=1,b=1,所以点P(1,1)到直线y=x1的距离为:d=;(2)Q与直线y=x+9的位置关系为相切理由如下:圆心Q(0,5)到直线y=x+9的距离为:d=2,而O的半径r为2,即d=r,所以Q与直线y=x+9相切;(3)当x=0时,y=2x+4=4,即点(0,4)在直线y=2x+4,因为点(0,4)到直线y=2x6的距离为:d=2,因为直线y=2x+4与y=2x6平行,所以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为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