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体格检查细则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62014378 上传时间:2022-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5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心血管系统体格检查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血管系统体格检查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心血管系统体格检查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心血管系统体格检查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血管系统体格检查细则(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心血管系统体格检查细则心血管系统检查包括二个方面:A.心脏B血管A. 心脏A-1.受检者仰卧受检者取仰卧位,头部和躯干抬高1530度。视诊1. 观察一般状况:观察体位、呼吸、皮肤、面容、眼、口、胸廓外形、四肢和指甲,作一般检查,2. 观察心前区:斜照光或取切线方向观察,取切线方向观察有助于发现搏动最强处。注意心前区有无隆起,异常搏动的特征和部位。例如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强度。如搏动较弱则呼气时易见。其他部位有无搏动,如有应注意位置、范围、强度。触诊:(观察有无异常搏动、震颤、心尖搏动、心包摩擦感)3. 用二步法(手掌、手指)触诊心尖搏动:手掌易发现震颤,手指易触及和分析搏动情况。先用手掌或几

2、个手指指腹触诊心尖搏动,然后用二个手指探出其范围。正常人心尖搏动的最强点,位于左第4或第5肋间,一般不超过一个肋间持续不到半个收缩期,不越过正中线至胸廓外侧的一半。左室肥大时,可呈抬举性搏动,并向左下移位。如平卧位未触及心尖搏动,请受检者左侧卧位再触诊。4. 触诊心前区(包括心尖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三尖瓣区):检查有无搏动、震颤5. 如疑有心包摩擦感,请受检者取坐位再触诊,并嘱病人屏住呼吸时再触诊6. 触诊上腹部,注意有无搏动:将手指置于剑突下,常可触及因右室容量或压力负荷增加所至的冲动,吸气时明显,另外也可触及正常人的腹主动脉搏动。为鉴别两者,可手掌置于腹上部,手指从胸廓下压向后上方

3、,如搏动向前冲击手指掌面,则为主动脉搏动。如搏动向下冲击手指末端,则为右心室搏动。触诊震颤,通常以掌指关节近侧的灵敏区为好。若触诊发现异常,为确定其出现的时期和心动周期的关系,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 同时用听诊器听诊心尖区。因听诊心尖区时,有时可观察到左室收缩时听诊器胸件的冲动,得知其与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间的关系。对于看到或触到的胸部任何部位搏动,也可同时听诊心尖区以确定其与心动周期的关系。2) 观察触诊胸壁的同时用左手示指和中指触诊颈动脉搏动,因颈动脉搏动出现在收缩期。震颤的临床意义:震颤常伴响亮、粗糙或隆隆样杂音,例如出现在主动脉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和二尖瓣狭窄时的杂音。为确

4、定震颤出现的时期与心动周期的关系,也可用上述两种方法。震颤常提示心脏有器质性病变。叩诊7. 叩诊相对浊音界:叩诊心脏时,通常从左胸心尖搏动所在肋间向内叩至相对浊音处,正常位于第5或4肋间锁骨中线上或稍内。直接和间接叩诊法有时可用以估计心脏大小,当心脏相对浊音区的左界超过锁骨中线时,可能有心脏增大,相反,心浊音区缩小或消失是肺气肿的体征。当心尖搏动扪不清时,叩诊可显示心脏位置。如大量心包积液时,无法触及心尖搏动,叩诊成为判别心浊音界的唯一方法,而且往往明显增大,应在左胸依次叩出第3、4、5甚至6肋间清音变浊音的边界,再从肝浊音界上一肋间依次向上叩出右界,并需注意坐、卧位时浊音界的变化。8. 记录

5、相对浊音界听诊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和心包摩擦音。钟型和膜型两种胸(体)件的应用不同,膜型可滤去低调声音,更宜听取高调声音,如第二心音和高调杂音。使用钟型胸件时,皮肤尤为膈膜,听取的频率随压力大小而变动,如想听低调声音和杂音应尽可能轻的扣在胸壁上。通常依次听诊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二尖瓣区和三尖瓣区。或者因二尖瓣病变多见,依次听诊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和三尖瓣区。用膜型胸件听诊:(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9. 听诊心尖区(心尖搏动最强处):紧贴胸壁至少1分钟,注意心率和心律。正常成人心率为60-1

6、00次/min,与心尖搏动和挠动脉脉搏一致,节律是规则的,也可随呼吸略有不齐。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称为窦性心律不齐。心率低于60次/分,称为心动过缓;心率超过100次/分,称为心动过速。许多心律失常,可通过床旁仔细听诊及同时触诊桡动脉脉率和脉律而发现,注意听诊有关窦性心律不齐、过早搏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的特点。如疑有心房颤动,宜同时触诊桡动脉,注意有无脉搏短绌10. 听诊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11. 听诊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12. 听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4肋间)13. 听诊三尖瓣区(胸骨左缘第4、5肋间,胸骨体下端两旁)鉴别第一心音(S1

7、)和第二心音(S2)极为重要,由此可区分心室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并应分别听取S1和S2。在肺动脉瓣区用膜型胸件听诊时,S1比S2音调低、声音弱、时间长;S1和S2的间隔比S2和下一心动周期S1的间隔短。在S1和或S2有异常改变时,区别较困难,不妨试用以下三种方法:1) 心尖搏动触诊法:心尖搏动发生在收缩期,与心尖搏动同步的是S1。(由于机械搏动传导需要时间,故S1刚好在颈动脉或心尖搏动前一点,几乎是同时出现。)2) 颈动脉搏动触诊法:同时触诊颈动脉,颈动脉搏动发生在收缩期,与搏动同步的是S1;3)寸移法:先在肺动脉瓣区找准S2,此处S2总是响亮的,然后按心跳节律记住S2音调和节律,同时将胸件一寸

8、一寸地移向心尖区。听诊心音强度、性质的改变和有无分裂。S1增强常见于高热、心动过速和甲状腺功能亢进。S2增强常见于主、肺动脉高压。心音分裂可能提示心脏有病变,但也可发生在健康人。S2分裂:由于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形成S2轻度分裂成二个音,常在吸气时听诊肺动脉瓣区明显。S1分裂:听诊心尖区,若二尖瓣关闭与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引起S1分裂。如发现有额外音,应注意其出现在收缩期还是舒张期,以及它的强度和音调。奔马律:当S3增强时,与原有的S1、S2共同组成的三韵律,犹如马奔驰时的蹄声;常伴有心动过速。二尖瓣开放拍击音:二尖瓣狭窄时,紧跟在S2后出现一个单调较高,短促清脆的附加音,在二尖瓣区稍右(稍内

9、)最易听到。它出现在舒张早期、快速充盈相之前。若发现心脏杂音,应仔细听诊。注意每个瓣膜区杂音出现的时期,区别在收缩期还是舒张期,每个瓣膜区应用膜型和钟型两种胸件听取。杂音持续时间比心音长,来自心脏或大血管,产生机理包括瓣膜口狭窄、瓣膜关闭不全、血流加速、异常分流、血管腔扩大、心腔内漂浮物,如瓣膜或腱索断裂等。听诊杂音要点:出现时期,最响部位,持续时间性质、传导方向、强度、音调。时期:收缩期、舒张期、连续性。部位:指杂音最响部位。以解剖标记术语准确定位:心尖区,胸骨左缘、第几肋间隙以及离前正中线、锁骨中线、或腋前、腋中、腋后线之一的距离。时限:按持续时间的长短分。性质:吹风样、隆隆样或雷鸣样、叹

10、气样、乐音样。传导方向:判断杂音分布和传导方向。例如:主动脉瓣区杂音可向上传至颈部或沿胸骨左缘向下传至心尖部。二尖瓣区杂音可传至腋下。强度:收缩期杂音的强度一般可分为六级。I级杂音很弱,须仔细听诊才能听到。n级杂音较轻,但放好胸件后较易听到。出级中等强度,但不伴震颤。IV级响亮,可伴有震颤。V级非常响亮,胸件部分接触触壁即可听到,均伴有震颤。V1级极响,即使胸件稍离开胸壁一点距离,亦能听到,并伴有震颤。音调:分高、中、低调。14. 用钟型胸件听诊:(内容与顺序同膜型胸件听诊)A-2.受检者左侧卧15. 触诊心尖区:左侧卧位常使心尖搏动靠近胸壁而易触及,但又使心尖搏动左移23厘米,虽有肋于心脏听

11、诊或观察心尖搏动范围,但在确定心尖搏动的位置和时限时应以仰卧位为准。16. 听诊心尖区1)第三心音(S3):S3在S2后,与S2类似但较弱,音调较低,难以听到。在二尖瓣区较易听到,必要时让受检者左侧卧位,用钟型胸件轻轻放在心尖区,仔细听诊。S3常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听到,但不一定表示有心脏病。2)二尖瓣狭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左侧卧位时易听到或更响。A-3.受检者坐位17. 触诊心前区,包括心尖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三尖瓣区检查有无震颤和心包摩擦感。后者是一种来回摩擦的感觉,常于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均能触及,尤其病人取坐位和前倾位时更易触及。常由纤维素性心包炎引起。18. 听诊各瓣膜区(与卧位时

12、相同),通常用膜型胸件,疑有心房粘液瘤时,可用钟型胸件1 )如怀疑主动脉瓣杂音,尤其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让受检者取坐位上身稍前倾,深呼气末屏住呼吸,用膜型胸件紧贴胸壁,听诊主动脉瓣区并沿胸骨左缘向下听至心尖区。检查应间断暂停让受检者呼吸。坐位或站立位时,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杂音会更响。2)心包摩擦音它是一种不受呼吸影响,在收缩期和舒张期均能听到的、由心包壁层和脏层摩擦发生的声音;让受检者取坐位上身前倾,检查者将膜型胸件用力紧压在胸壁上则更响。3 )如怀疑有心房粘液瘤而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又不很清楚,可用钟型胸件轻放于心尖区,令受检者坐起,杂音可能会变响而易于听到。B. 血管B-1.上肢19. 测量

13、右上肢血压(如发现高血压,加测左上肢,如怀疑血管病变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加测双下肢血压)正常成人血压变动范围较大,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收缩压W18.6kPa(140mmhg),舒张压w12.0kPa(90mmHg),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为脉压,约4.05.3kPa。三分之一的脉压加舒张压为平均动脉压。初诊高血压至少应测双上肢血压后才能确定,健康人两上肢血压之差可达1.3kPa(10mmHg)。当怀疑血管病变如主动脉狭窄、多发性大动脉炎、夹层动脉瘤,应测下肢血压。让被检查取卧位,气袖束于小腿(气袖下缘位于内踝上34cm)或腘窝上部约34cm处,用手扪足背或胫后动脉,当脉搏搏动初现时约为收缩压,下肢

14、收缩压比上肢稍高或相等。一般不测下肢舒张压。高血压常见于原发性高血压、肾脏疾病、肾上腺皮质或髓质肿瘤等。低血压(血压低于12.0/8.0kPa、90/60mmHg)常见于休克、恶病质、长期卧床不起、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速退症等。20. 检查双手及指甲,注意有无紫绀、杵状指;当脉压增大时应检查有无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受检者指甲床末端,或以清洁玻片轻压其口唇粘膜,如见到红、白交替的节律性改变,称为毛细血管搏动征阳性。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其它脉压增大的疾病。21. 触诊桡动脉脉搏(至少30秒钟),注意脉率和脉律22. 检查桡动脉脉搏的对称性23. 当脉压增大时,检查有

15、无水冲脉:其脉搏骤起骤降、急促有力,将受检者手臂抬高过头则更明显。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其他脉压差增大的疾病;疑有心包积液时,检查有无奇脉:奇脉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之一,多数见于心包腔压力增高的心包积液,少数见于缩窄性心包炎,在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奇脉虽然可用触诊发现,但以血压计听诊血压变化更可靠,当气袖压力逐渐下降时,呼气相出现的第一音是收缩压高水平,继续下降时,呼气和吸气相均能听到为收缩压低水平,如两者相差10毫米汞柱以上则为异常。哮喘和肺气肿等肺阻塞性疾病是奇脉常见的非心源性原因。B-2.颈部24. 观察并测量颈静脉压病人取坐位或头部和躯干抬高30-45度的半卧位,颈外静脉充盈最高点

16、超过锁骨可能有静脉压增高,5厘米加颈内静脉搏动最高点和胸骨角的垂直距离即为该病人的中心静脉压。正常人半卧位时,最高点不超过胸骨角上3厘米,因大多数情况下,不论病人取坐位或卧位,胸骨角约位于右心房上5-7厘米,故静脉压约510cm水柱。颈静脉压升高常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和因机械梗阻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25. 检查肝颈静脉回流征:检查时,受检者应平静呼吸,取半卧位,所取体位应使颈静脉怒张水平位于颈的下半段。检查者用手掌按压受检者右上腹部约30-60秒。(如右上腹壁局部有压痛,也可在腹部其它部位施加压力)如有颈静脉明显扩张,或颈静脉搏动的水平升高1厘米以上,称为肝颈静脉回流征

17、阳性。说明从肝脏回流至下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血量增加,但因右心房郁血或右心室舒张受限,不能完全接受回流的血量,而致颈静充盈更明显。这为早期右心功能不全、渗出性或缩窄性心包炎的一个重要体征。正常人颈静脉怒张不明显或升高不到1厘米。26. 检查双侧颈动脉检查者用食指和中指指腹,在受检者胸锁乳突肌内侧轻轻触摸颈动脉,不可两侧同时触摸,以免引起昏厥。27. 听诊双侧颈部,注意有无杂音:一般用膜型胸件分别置于左、右颈动脉和颈根部听诊有无血管杂音。B-3.腹部28. 听诊腹主动脉(腹部中线处):用膜型胸件紧压于脐上5厘米中线处听诊有无杂音。29. 听诊双侧肾动脉(右、左上腹部):用膜型胸件紧压于脐上5厘米、距

18、正中线约3-5厘米的左、右两侧,(或于腰背部)听诊有无来自肾动脉的杂音。B-4.下肢30. 触诊双侧股动脉:检查者可在髂前上棘至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处触诊股动脉,并注意双侧对比。31. 听诊双侧股动脉,注意有无枪击音和Duroziez征一般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时,有必要听诊股动脉(如疑有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髂总动脉或腹主动脉),可用膜型胸件稳固地置于股动脉上听杂音。如有杂音,则可能有引起腹主、髂、股动脉阻塞的疾病。当疑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注意有无“嗒嗒”枪击音和Douroziez征,将听诊器钟形胸件的远侧边缘加压于股动脉上(造成人工狭窄),听诊有无收缩与舒张期均有的来去性双重杂音,称之为Douroziez征,这与脉压增大有关。通常严重贫血时,可有收缩期杂音,但仅限于钟型胸件近侧边缘加压于股动脉上时。32. 触诊双侧足背动脉:足背动脉经过踝关节前方行走于第1、2跖骨之间,在跖骨基底部易于扪及其搏动,并注意双侧对比。33. 检查双下肢水肿:在内踝后方、足背或胫前、踝关节前或内侧,用大拇指深压皮肤至少5秒钟,移去拇指后,观察有无凹陷性水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