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梁测控方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1932529 上传时间:2022-03-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7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箱梁测控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箱梁测控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箱梁测控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箱梁测控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箱梁测控方案(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 梁场测控的目的-1 -二、 测控基本要求-1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1 -2、 观测时间的要求-2 -3、 观测点的要求-2 -4、 监控量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2 -5、 施测要求-3 -6、 监控量测精度的要求 -3 -7、 监控量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3 -三、 建立水准控制网 -4 -四、 梁场沉降变形点的布置 -4 -五、 监测内容及具体监测方法 -5 -1、 监测内容-5 -2、 测点材质和布置形式-6 -3、 量测频率及精度 -9 -六、监测管理体系 -.1.3.-七、质量保证措施 -.1.4.-八、 其它-.14.-梁场测控方案梁场测控方案一、梁场

2、测控的目的由于箱梁的受力特点及其复杂性, 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所得到的信息, 为判断结 构物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将测量得到的结果迅速反馈到设计施工中去,以提高高 速铁路施工的安全性、经济性。通过梁场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当制梁台座不均匀沉降数据超过底模允许误差时,要及时调整底模;当存梁台座不均匀沉降数据超过存放允许误差2mm时,要及时把梁体吊到其它存梁台座或吊起箱梁调整橡胶支垫厚度, 以防止因四支点受力相差超出10%而造成箱 梁开裂。二、测控的基本要求监控量测是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梁场将监控量测纳入工序管理,作为箱梁预制施工的有机组成部分。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监控量

3、测精度要求高及本标段监控量测的特点,为能精确反映出梁体的反拱度及 基础在加载情况下的沉降情况。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 ,为此要求监控量测应使用DS1级高精度水准仪,水准尺拟采用受环境和温度影响较小的高精度铟钢(条码)水准尺。再配以气压表及温度计,准确记录气压及温度。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经过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操作规程,熟悉测量-1 -中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抚州制梁场梁场测控方案理论,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计算,做到按 时、快速、精确的完成每次观测任务。2、观测时间的要求监控量测对时间要求有严格的限制条件,首次观测必

4、须进行,否则监控量测得不到原 始数据,其他阶段的观测根据工程进展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者补测。只有这样才能 准确反映沉降情况及规律。监控量测每天时间应该是温度较低时进行观测,且同一观测项 目应在每天同一时段进行。3、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准确反映出梁体及基础的沉降情况,监控量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 且便于观测的位置。4、监控量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监控量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结构物上的 监控量测点,点位固定;所用仪器、设备要固定;观测人员要固定;观测时的时间及环境 条件要固定;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 的

5、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 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5、施测要求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 指标进行检测校正,且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12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6、监控量测精度的要求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规范要求,观测精度应采用 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7、监控量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 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根

6、据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的要求,沉降观测读数和记录数字取位:使用 DSA05级仪器时读 数至0.05mm,使用DS1级仪器时读数至0.1mm,使用数字水准仪读数至0.01mm,计 算取位至0.1mm。沉降包括下沉和隆起,向下数据为“正”,向上为“负”。存梁台座两支点不均匀沉降量计算以对角线测点的平均值之差的绝对值计算。每件梁支点之间的梁体沉降变形以两支点的连线为基准线进行计算,由于下部沉降变 形的影响,该基准线的位置会发生变化,梁体观测点至该基准线的垂直距离利用几何方法计算取得,垂直距离差值就是梁体变形量三、建立水准控制网根据现场特点及布设原则在施工高程控制

7、网CPII的基础上加密水准控制网。相关要求: 各水准点网点间距不宜大于150m,以便结构物进行监控量测。 在监控量测过程中,对同一部位观测采用同一个水准点作为后视点,以便消除在监控量测时不同后视点产生的误差。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且车辆较少不易破坏稳 固的位置。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要求 (大于1.8米),并用红白油漆做明显标 志。四、梁场沉降变形点的布置根据梁场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NCPI156、CPII781-1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 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在监控量测

8、网建立后,应做好保护工作,同时,定期对水准 控制网进行复测,周期一般不长于 3个月。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1 .基准点为现场业主交桩的 GPS控制点。2 .在梁场预制区、存梁区布设 3个工作基点。3 .沉降变形观测点按业主、监理统一要求进行埋设,在沉降变形体上的埋设位置能-3 -梁场测控方案反映沉降变形特征。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数据统计表分类序号编号高程(m)X 值(m)丫 值(m)基准点1NCPI15663.14413128677.665479052.6132CPII781-152.64313129124.402477457.272工作基点3L159.61454L2

9、59.16495L358.4832五、监测内容及具体监测方法1、监测内容根据梁场情况和设计要求,杭长客专预制箱梁确定的量测内容见下表。序号监测项目监测仪器限制要求(从严)监测目的监测内容汇总表-5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抚州制梁场梁场测控方案1制梁台座基础DS05 或 DS1基础设计:均匀沉降不大于30 mm,不均匀沉降不大于10mm ;模板要求:不均匀沉降不大于2mm。监控箱梁预制时制梁基础的稳定性存梁(静级水准仪、铟基础设计:均匀沉降不大于监控存梁(静载台2载)台座钢条码水准50 mm ;存梁要求:四点咼差座)基础的稳定性及基础尺(不均匀)不大于2mm。是否均匀沉降3梁体弹性上拱和徐

10、变上拱弹性上拱:终张拉完成时,不大于设计的1.05倍。徐变上拱:终张拉后60d,不大于7mm 。检测梁体上拱度值以及静载过程中上拱度的变化规律扣除自重影响后预应力产生的上拱度设计值单位:mm梁型整体式声屏障栏杆、插板式32m11.8110.9224m3.943.592、测点材质和布置形式 制梁台座观测点原则上设在台座外端条形基础上的两端箱梁支点位置(如图所示),每台座布设6个点。观测点距地面高度在5cm左右。观测点材质为直径20mm的普通圆钢,埋深10cm,高出2cm,周围用环氧砂浆封堵,并作防锈处理。1;|ini 制梁台座沉降观测布置图存梁(静载)台座观测点设在存梁承台靠支座垫石横向外测 2

11、0cm (如图所示),每个支座垫石处布设1个点。观测点直径20mm的普通圆钢,顶端磨圆,作防锈处理。长度 10cm,外露长度不大于1cm。Il i1H冷叫EL存梁台座(32m )沉降观测布置图J1 #可存梁(静载)台座(32m、24m共用)沉降观测布置图梁体根据铁道部、沪昆客专公司的相关文件要求中简支箱梁监控量测标布置原则, 监控量 测标布设在箱梁顶面,每件箱梁布设 6处,分别设在离箱梁两端55cm和跨中处,横向距 中心线2.25m (如图所示)或腹板和顶板交接对应位置。观测点为不锈钢棒,直径20mm,长度10cm,顶端磨圆,埋设时外露长度不大于 1cm。埋设断面图同存梁台座,在这里不再重复。

12、- 7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抚州制梁场梁场测控方案梁体监测布置图3、量测频率及精度量测精度监控量测的观测精度为土 I mm,读数和记录取位至0.1mm (DS1级),当使用数字水 准仪时取位至0.01mm。计算取位至0.1mm。量测频率 制梁台座每制梁台座连续观测不少于5件梁,首次观测,在台座制梁前进行,并记录在案作为后 续观测比较。在制梁后立刻进行观测,并将观测结果与制梁前进行比较,连续观测两工作日, 每天观测两次,将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如无沉降,将一天观测一次。预张拉和初张拉后立刻 进行观测,将观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上报有关部门。制梁台座沉降观测记录表见附表1,制梁台座沉降观测记录表

13、见附表 2。制梁台座监控量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台座施工期间设置观测点模板拼装期间拼装完成前后各一次观测数据制梁前制梁前观测一次采集原始数据制梁全程连续观测两工作日,每天观测两次; 以后视两次观测沉降量的变化情 况,适当调整监控量测的频度,但 两次的观测不均匀沉降量不宜大于1mm ;沉降观测预张拉(如有)全程张拉前后各观测一次沉降观测初张拉全程张拉前后各观测一次沉降观测梁体运走梁体运走后观测一次沉降观测 存梁(静载)台座每个存梁台座连续观测不少于3件梁,沉降稳定后可适当放宽。观测首次观测,在台 座放梁前进行观测并记录在案作为原始数据。梁体提走后进行观测,将观测结果进行统计

14、分析,确定是否均匀沉降和总沉降量。存梁台座沉降观测记录表见附表3,存梁(静载)台座沉降观测记录表见附表4。双层存梁时,重新采集原始数据,按照单层梁相同时间和频次进行观测。存梁台座监控量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台座施工期间设置观测点放梁前放梁前观测一次采集原始数据存梁或静载试验存梁后前三天每天观测两 次,第四天到第七天每天一 次。进行沉降稳定评估,如 果沉降稳定。以后每周一次, 连续观测三个月。如果沉降 不稳定,继续每天观测一次, 连续观测一周。再进行沉降 稳定评估,直到达到沉降稳 定为止。以后每周一次,连 续观测三个月。不均匀沉降量大于2mm 时,要及时把梁体吊到其它存 梁台

15、座或吊起箱梁 调整支垫厚度。梁体运走梁体运走后观测一次沉降观测 梁体 梁场预制的前11件梁,第30,60 , 90进行观测;且每300件增加一件:第301 ,601。在制梁过程前根据梁体监测布置图设置观测点,首次观测,待箱梁浇注完毕后(预) 初张拉前进行,并记录在案作为原始数据。在制梁台座上的预张拉、初张拉前后进行观测, 将每次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计算箱梁的反拱值及其变化情况。梁体从制梁台座转移到 存梁台座终张拉前后,立即对梁体进行反拱度监测,将观测结果与制梁台座上的观测值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分析,计算箱梁的反拱值及其变化情况。梁体从存梁台座上转移到静载台 座进行静载试验过程中,根据静载试验方法

16、或荷载变化的加载情况,在每次荷载变化前后 各一次,对梁体反拱度的监测整体性的分析统计。梁体弹性上拱观测记录表见附表5,梁体徐变观测记录表见附表6。梁体监控量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制梁设置观测点预张拉(如有)全程张拉前后各观测一次采集原始数据初张拉全程张拉前后各观测一次弹性上拱监测存梁台座上终张拉全程张拉前后各观测一次弹性上拱监测静载试验台座上静载试验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一次如有终张拉至架设后3个月1 次/1、3、5d,后期1次/周徐变上拱监测附属设施安装全程安装前后各一次;后期1次/周徐变上拱监测注:取证细则上拱度和梁体观测上拱值的区别A :测量部位的区别:一在梁下,二在梁上

17、;B:测量时间的区别:一在终张后第 30d,二见上表;C:计算限制的区别:L/3000,二见第5页表。六、监测管理体系针对本工程监测项目的特点各梁场应投入足够的人员和设备进行沉降观测,并组成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小组,负责梁场箱梁监控量测日常工作。为确保监测结果的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速度, 全部监测数据均由计算机管理,每次监 测必须有监测结果,及时上报监测日报表,并按期向施工监理、中交项目部提交监测月报 或周报,并附上相对应的测点位移或应力时态曲线图,对当月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 施工建议。并根据当前的施工方法修改监测方案,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及时性。监测 反馈程序如图。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流程图

18、监控量测量测数据分析量测结果的综合评价1F台座基础的稳定性、沉降均匀性、梁体的反拱度分析说明反馈设计施工七、质量保证措施为保证量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及连续性,特制定以下各项质量保证措施:1)、监测人员与监理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技术 负责人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2)、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 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3)、量测项目人员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4)、量测仪器采用专人使用、专人保养、专人检校的管理。5)、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应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6)、各监测项目在监测过程

19、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实施细则。7)、量测数据均要经现场检查,室内两级复核后方可上报。8)、量测数据的存储、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9)、各量测项目从设备的管理、使用及资料的整理均设专人负责。八、其它1 )测量标志保护:基准点和工作基点采用砌砖围护,砖墙表面抹灰,并刷红白相间警示油漆,并在安全 处做“测控点位,注意保护”明显标志字样。观测点用红色油漆作圆形明显标志,直径约 10cm,并喷“测控点位,执意保护”字样。2 )监理平行监测:现场观测数据每周报驻场监理签认, 并掌握监理平行监测10%频率,测量负责人提前 通知监理3 )资料整理、归档:测量资料认真、准确填写,每周监理签认完成后报资料室存档注意记录影像资料,并整理存档。-15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