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师生关系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61890107 上传时间:2022-03-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师生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改背景下师生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改背景下师生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背景下师生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背景下师生关系(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师生关系作者:日期:让孩子成为课堂主人,达到教学效益最大化五莲县实验小学郭见彩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很高兴参加这次活动并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提升生本理念,打造高效课堂”是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课 堂教学追求,也是我们在座的每位教师所追求的完美课堂。以生为本:现代教育观点认为:谁获取知识谁就是课堂的 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 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 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 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

2、力增长和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 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 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高效课堂不应模式化,但教 学应该策略化。高效课堂的基本要素 :1、教学设计精当。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在能把握学 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 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 教学设计。2、讲授精炼高效。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 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二个不 讲一一学生以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 会的不讲。做到精讲

3、、互动、与媒体交流(包括学生看书、 练习等)有机穿插进行,力求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 大效益。3、主体作用发挥。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 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 学中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掌握知 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分层教学落实。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 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 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5、师生关系和谐。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和智 慧交流,课堂里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 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明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

4、的师 生关系。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6、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按部就班的。对老师来说,从阅读教 材、寻找参考资料、备课、写教案、直至上课、布置作业、 批改作业,是一个固定的程式。 对学生来说,从预习、学习、 温习、复习,也构成了一个定势。这样的学习,学生总跳不 出老师为你设计的周详的圈子。再加上以往以考试为中心的 教学训练,学生慢慢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所有问题只有一 个标准答案,谁知道?自然是老师。而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老师是孩子们探讨问题的合作者、 引领者,课堂师生共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天地,这样学生能够放 开自己,独立

5、思考,因为每个人已有的资料、解决问题的途 径、对同一问题的分析肯定有所不同,这样有些问题“只有 一个不标准答案”和“只有一种解答方法”,已不可能,必须突破原有的知识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主动、 多元、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获得教 学效果的最大化。真实自然的课堂并不像做出来的那样具有观赏性,而是 迟疑反复、困惑痛苦、豁然开朗与激动人心常常相伴而生。下面结合如何求不规则固体的体积谈一些自己的做 法和体会。、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温故而知新,能学会孩子们才会有兴趣。一切教学都要 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目的是为了化难为易, 有基础,变简单了,学生就能学会,能学会便能激发

6、他们的 学习兴趣。这样形成一个:能学会感兴趣愿意学一 更会的良性循环。教学求不规则固体的体积这节课, 基础是我们学习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 相关知识,孩子们掌握了求规则物体的体积方法,在此基础 上,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求一团橡皮泥的体积,各组 分得一团同样大的橡皮泥,想办法求出它的体积,需要什么 仪器老师负责提供。围绕这一问题,学生们一下子兴趣来了, 有的先谈方法,有的直接动手做起来了,有的在冥思苦想有 没有绝妙的方法,所有的孩子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去。二、孩子是课堂的小主人。课堂上,面对问题,一些严谨的小组先听每个人的想法, 仔细推敲,找出最可行的办法,有些组忙于先动手

7、,边做边改进。这节课收获了多种不同的求法:有的组把橡皮泥捏成 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测量出他的长、宽、高,利用学过的长 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出橡皮泥的体积;有的组捏成近似正 方体,测量出棱长,利用学过的正方体体积求出橡皮泥体积; 还有的捏成近似圆柱、圆锥,测量出底面半径(底面直径或 周长)和高,在分别根据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橡皮泥 的体积;有一个组竟把橡皮泥分开捏成一个个近似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然后数一数一共捏了多少个就是多少立方厘 米;这种方法有一个组立刻提出反对意见,觉得捏本身就有 误差,再加上测量误差,一个一个捏出来也费时,最后体积 与实际体积相差一定大,所以理论上可行,实际不可取,他

8、 们方法是把橡皮泥放在特殊容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圆锥)中,然后倒入水浸没橡皮泥,再拿出来,容器中前后 体积的变化就是橡皮泥的体积;这种方法立刻引起了一个组 的共鸣,他们借了一个大量杯,直接倒入水浸没橡皮泥,再 拿出来,量杯中前后体积变化只计算出来就是,这种方法立 刻获得了大家的掌声,无疑这种方法误差小既简单有误差 小,还省时间;最后一个组在肯定了前面几个组的基础上, 说出了他们的办法,先捏了一个近似1立方厘米正方体,用天平称出了克数,又把整团橡皮泥称出了克数,然后后面的 克数除以前面克数,得到的商就是橡皮泥的体积,这种方法 获得了最佳创意,同时大家也指出1立方厘米小正方体尽量误差小一些

9、,否则最后误差就会偏大。总结孩子们所有的方 法,从最后的数据不难看出每种方法的优劣,哪些方法简单准确,误差小一些,哪些方法有一定局限性,大家一起参与 了知识生成过程。三、在交流中学习提升,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这节课,我整理了一下,忽略误差,孩子们一共想出了 至少11种可行的办法,并对每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从中比较出哪种方法误差小,相对简单可行,把橡皮泥放在 大量杯中用水浸没,直接读出量杯中前后体积差便是橡皮泥 的体积;哪种方法可行,但误差相对大,操作起来费时间, 把橡皮泥捏成一个个近似 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数数总个 数便知橡皮泥体积;哪些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行,如:把 橡皮泥放在一

10、些规则的容器中,通过测量有关数据进行计算 比较求出橡皮泥体积;还有些方法有局限性,如:捏成小长 方体、小正方体的,橡皮泥可以捏方法可行, 如果是大萝卜、 石块呢没法捏自然此办法就不可行;最后同学们一致推崇把 橡皮泥先捏出一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称出它的克数,再称整团橡皮泥的克数,后者数据除以前者数据商便是橡皮泥 体积,为最佳创意方法,说实在的,这种方法当时我也没想 到,当孩子们向我借天平或弹簧秤时,我有点不理解,但我 承诺给孩子们提供课堂需要的仪器,于是就借给他们了,没 想到他们竟想出最佳创意方法。我课后自己也设想如果老师 讲解这11种方法,并进行方法优劣比较,恐怕两节课也难 做到,师口干舌燥

11、,生跟着累的团团转。 这样,放手给学生, 因为他们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让他们成为课堂小主人,自 然他们有了自己的责任感,亲自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对知 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既掌握 了知识,又增长了能力,同时通过交流比较学会了欣赏别人,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取长补短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 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实现了少教多学,师生也经历了 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确实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 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当然,“以生为本,打造高效课堂”不是写在纸上,说 在嘴上的,要落实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我相信,只要把课 堂还给孩子们,孩子们在课堂上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 要的是各种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 同发展的目的,同时也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生 机与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