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世贸组织六年来辽宁石化行业产业安全状况评价中国贸易救济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1823725 上传时间:2022-03-1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07.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加入世贸组织六年来辽宁石化行业产业安全状况评价中国贸易救济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加入世贸组织六年来辽宁石化行业产业安全状况评价中国贸易救济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加入世贸组织六年来辽宁石化行业产业安全状况评价中国贸易救济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加入世贸组织六年来辽宁石化行业产业安全状况评价中国贸易救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入世贸组织六年来辽宁石化行业产业安全状况评价中国贸易救济(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加入WTO以来辽宁省石化行业产业安全状况评估石油和化学工业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及塑料制品业,属于能源、基础原材料和基础制造业,其下游用户涉及国民经济各个系统。辽宁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和化工生产基地,石化行业居全省优势产业之首。作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石化产业的安全状况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单元,对于保障我省能源供应、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六年来,我省的石化行业产业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目前仍存在资源紧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自主创新能力低下、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在认清我省石化产

2、业安全形势的基础上确定未来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一、加入世贸组织六年来辽宁石化行业发展情况2001年以来,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省石化产业也迎来黄金发展时期。随着世贸组织相关承诺的履行,我省石化行业的开放度不断提升,产业安全问题也愈发突出。(一)石化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全国的地位继续保持领先 2001年2006年,辽宁石油和化工行业企业单位数从780家增加到1781家,年均增长18.0%,占全国石化行业单位数量的比重从3.5%增加到4.5%;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从36.3万人增加到42.3万人,年均增长3.1%,占全国石化行业平均从业人员数量的比重由5.6%下降到5.1%;占用资

3、产总额从1686.8亿元增加到2738.2亿元,年均增长10.2%,占全国石化行业资产总额的比重从7.6%下降到6.3%。2006年,我省“三资”石化工业企业共有294家,占规模以上石化工业企业数量的比重为15.3%;拥有资产409.11亿元,占规模以上石化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为14.7%;实现销售收入为636.53亿元,占规模以上石化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7.2%;实现利税总额32.09亿元,占规模以上石化企业利税总额的比重为20.1%。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2006年我省石化行业企业单位数、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和占用资产总额分别排在全国第6、5和5 位,仅位于山东、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之后,

4、石化行业规模在全国的优势地位继续保持,未来发展的基础较好。表1. 入世以来辽宁石化行业基本情况指标企业单位数(个)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万人)资产总额(亿元)2001年78036.31686.782002年81835.81762.472003年88335.131752.752004年104836.131931.342005年142538.472347.992006年178142.322738.18年均增速(%)183.110.2数据来源:国研网(二)石化行业整体产销势头良好,但受价格倒挂影响近年效益大幅下滑入世以来,我省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投资保持旺盛,能源消费处于稳定增长态势,因此,石化行

5、业总体保持较为旺盛的产销势头。2001年2006年,规模以上石化行业增加值由2001年的361.34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945.82亿元,年均(名义)增长21. 2%,占全国规模以上石化行业增加值的比重从6.5%下降为5.7%;石化产业总产值(现价)由1397.03亿元增加到3735.67亿元,年均(名义)增长21.7%;主营业务收入由1318.88亿元增加到3672.80亿元,年均增长22.7%,占全国石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7.8%下降到6.7%;利润总额从2001年的53.74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38.67亿元,随后又降低到2006年的3.18亿元,年均增长为-43.2%,呈现

6、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占全国石化行业利润总额的比重从4.3%大幅下滑为仅有0.07%。表2. 入世以来辽宁石化行业效益情况 单位:亿元指标现价总产值规模以上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2001年1397.03361.341318.8853.742002年1435.85383.951385.5455.832003年1759.79455.451775.2497.122004年2303.38556.372297.38138.672005年2932.01736.382934.0143.552006年3735.67945.823672.83.18年均增速(%)21.721.222.7-43.2注:2001年

7、现价总产值和2001-2006年增加值来自辽宁统计年鉴规模以上口径数据,其余来自国研网全部口径数据在国家成品油定价机制非市场化的情况下,国际市场油价上升导致国内价格倒挂,我省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产生巨额亏损,且亏损额迅速提高,从2005年的105.89亿元扩大为2006年的146.59亿元,亏损额增加40.7亿元,增幅达到38.4%。我省是炼油大省,炼油业的巨额亏损严重影响了我省石油和化工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是造成我省石化行业利润大幅下滑的最重要原因。2006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亏损额占整个石化行业亏损额的95%以上。表3. 入世以来辽宁石化细分行业利润情况单位:亿元 细

8、分行业2001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52.5651.6164.1474.3111.37116.3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031.2514.1135.21-105.89-146.5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12-1.049.7421.4528.0426.4化学纤维制造业-1.15-1.02-0.8-2.19-2.2-5.66橡胶制品业2.733.088.175.985.262.61塑料制品业2.71.961.763.916.9810.05石化行业合计53.7455.8397.12138.6743.553.18数据来源:国研网(三)石化

9、工业体系完整、产品丰富、门类齐全辽宁石化行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已经形成以化肥、医药、农药、染料、油脂化工、橡胶化工、精细化工为代表的,门类齐全、配套性较强的完整的石化工业体系,是中国重要的炼油、油品储备和集散基地,主要产品包括煤油、柴油、溶剂油、石蜡及深加工、精加工系列产品。中国石油集团所属的辽河油田和抚顺石化、大连石化、大连西太平洋、辽化、锦州石化、锦西石化构成了我省石油、石化工业的主体,华锦集团、大化、沈化、锦化构成了我省化工的主体。与2001年相比,2006年我省主要石化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其中,轮胎外胎和化学农药年均增长超过10%,合成橡胶、化学原料药、柴油、烧碱、汽油、塑料

10、和乙烯的产量也有4%10%的增长。但是,合成纤维和纯碱的产量下降幅度较大,年均分别下降12.2%和10.5%。表 4. 入世以来辽宁主要石化产品产量增长产品名称单位2001年产量2006年产量年均增长(%)化学纤维万吨3622.47-9其中:合成纤维万吨31.816.58-12.2化学原料药万吨2.74.028.3农用氮、磷、钾化肥万吨97.987.68-2.2其中:氮肥万吨86.679.67-1.7磷肥万吨8.77.94-1.8化学农药万吨2.23.5510乙烯万吨40.249.274.2合成橡胶吨17301268269.2轮胎外胎万条621.21141.8212.9原油万吨13851226

11、.46-2.4汽油万吨747.11032.336.7柴油万吨13041911.197.9硫酸万吨118.8107.56-2纯碱万吨82.547.39-10.5烧碱万吨4562.556.8合成氨万吨103.578.43-5.4塑料万吨99.7129.75.4数据来源:辽宁统计年鉴(四)石化行业结构不断调整,产业规模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入世六年来,我省石化行业结构继续调整,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作为全国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我省总体上具有较好的物质技术基础,支柱产业地位突出,建成了一批重大项目,拥有了一批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通过结构调整增加了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能力,内涵式发展特征逐渐显现,竞争力明

12、显增强。在国家批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中,辽宁第一批52个到位国债项目中,石化项目11个,占22%,投资额占58.6%;第二批91个国债项目,石化项目20个,占22%,投资额占50.4%。2006年,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建设快速推进。抚顺石化公司80万吨乙烯扩建工程已开工建设,项目投产后将每年新增乙烯生产能力80万吨、苯40万吨、丁二烯12万吨;辽宁华锦化工集团将依托46万吨乙烯扩建项目,发展三大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总投资28.7亿元的辽阳石化公司80万吨PTA及原料配套技术改造项目已于2006年建成投产。同时,地方石化企业向化工型和综合性转变。沈化集团蜡化公司13万吨/年丙烯酸及酯项目的

13、竣工投产,使沈化集团实现了由“大油头、小化尾”向“小油头、大化尾”的转型;大化集团的50万吨QTA项目及45万吨PX项目,使大化由专一生产无机化工产品的企业改造成为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化工企业。随着一系列振兴项目的实施,辽宁石化工业结构必将调整,炼油化工一体化水平必将提升。在扩大炼油能力、提高成品油质量的同时,中下游产品、精细化工、煤化工发展速度也必将加快。(五)石化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石化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我省一直坚持引进技术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加大自有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力度,石化产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高。目前我省石化行业已拥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14、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比如大连振邦集团自主研发的三氟乙烯、三氟氯乙烯系列氟材料生产技术,降低氟树脂生产成本22%;水性氟涂料解决了环保和高性能相冲突的世界性课题,到2008年氟涂料生产能力可达到8万吨。营口三征公司以氢氰酸和氯化氰为原料,已开发出8个下游产品,以及辽阳奥克生产的OX-932高效特稠油破乳剂均是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科技产品。“十五”期间,中油抚顺石化公司科技投入达5.4亿元,完成科研成果50余项,替代进口9项,其中有3项成果获国家级奖励,13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填补国内空白11项,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六)石化行业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入世以来,我省石化行

15、业出口产品结构从过去单一的资源密集型向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并重,技术密集型为补充的综合出口产品结构过渡。2006年进出口贸易额约达到106.27亿美元,占全国石化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为4.3%,与2001年的37.09亿美元相比增加了186.5%,年均递增23.4%,增速低于全国3.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贸易额达到43.0亿美元,比2001年增加22.1亿美元,增长幅度超过一倍,年均递增15.5%。2006年我省石化行业合同外资金额达到11.0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提高1.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2.830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提高70.4%。(出口数据来自省外经贸厅对外贸易统计资料的出口

16、商品类别中的石油化工类, 进口数据来自各主要进口商品的加总)数据来源:辽宁省对外贸易统计资料从主要石化产品的进出口情况来看,2001年2006年,我省原油出口量逐年下降,进口量逐年增加;成品油进出口均呈小幅波动;无机化学品、有机化学品、橡胶及制品和塑料及制品的进出口额均呈不同程度增长。2006年,我省原油出口量只有5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不足1%;成品油出口量为386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31.3%;石蜡出口量为34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6.7%。数据来源:辽宁省对外贸易统计资料数据来源:辽宁省对外贸易统计资料二、加入世贸组织六年来辽宁石化行业产业安全状况评估加入世贸组织之前,我省石化工业是在

17、国家的保护和扶持政策中发展壮大的。加入世贸组织后,减让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给予外国公司石油石化产品贸易权和分销权、取消原油、成品油国营贸易进口配额、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等一系列开放政策,将给我省石化产业安全带来极大冲击。为此,我们从产业控制力、产业竞争力和产业成长性三个方面对入世六年来我省石化行业产业安全状况进行评估。(一)产业控制力产业安全的内涵一般是指一国拥有对涉及国家安全的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控制力,产业控制力体现了产业安全的核心思想。我们利用内资企业市场占有率、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三个指标来评价辽宁石化产业控制力的强弱及变化。1. 内资企业市场占有率内资企业市场占有率是指产业中内资企业

18、国内市场销售收入总额占整个产业国内市场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由于数据获得的限制,我们用我省石化产业全部销售收入来代替国内市场销售收入。内资企业市场占有率越高,则产业中内资部分的市场控制力越强。2001年2006年,我省石化行业内资企业市场占有率呈现逐年缓慢下降的趋势,从2001年的86.0%下降到2006年的82.8%,年均下降0.65个百分点,说明入世以来我省石化行业内资部分的市场控制力有所减弱。与全国水平相比,辽宁石化行业内资企业市场占有率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45个百分点,石化内资企业的市场控制力要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内资部分市场占有率的下降幅度要略高于全国。数据来源:辽宁统计年鉴2.进口

19、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是指行业进口总额占行业销售总额的比例。进口依存度越高,则当年该行业对国外关键原材料、或零部件、或设备的依存度越高,产业中本土资本部分的控制力越弱。2001年2006年,我省石化行业的进口依存度呈现上升趋势,反映控制力有所减弱。出口依存度是指行业出口总额占行业销售总额的比例。出口依存度越高,则当年该行业对国外市场的依存度越高,产业中本土资本部分的控制力越弱。2001年2006年,我省石化行业的出口依存度呈现下降的趋势,本土资本的控制力在增强。数据来源:石化行业进口额指各主要石化产品进口额的加总,出口额来自辽宁省对外贸易统计资料出口商品分类统计数据(二)产业竞争力从产业

20、竞争力的角度来看,产业安全是指一国产业在开放竞争中具有竞争力,能抵御和抗衡来自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威胁,保持产业部门的均衡协调发展。我们用产业利润增长率、行业增加值率和贸易竞争力指数三个指标来评价我省石化行业竞争力。1.产业利润增长率产业利润增长率越高,产业绩效竞争力越强,则该产业安全状况越好。2006年我省石化行业利润总额为3.18亿元,比上年下降92.7%,2006年全国石化行业利润增长率达到18.4%。我省石化行业利润大幅度下降,利润增长率指标不容乐观。根据国研网数据计算,2002年2006年,辽宁与全国石化行业的利润增长率均呈现大幅度波动态势。除了2003年以外,其余年份辽宁石化行业利润增

21、长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辽宁的利润波动要比全国更剧烈,最低利润增长率为2006年的-92.7%,最高为2003年的74%。从利润增长率指标来看,入世以来辽宁石化行业绩效竞争力下降明显。数据来源:国研网2.行业增加值率行业增加值率是指行业增加值占行业总产值的比例。该比例越高,产业的绩效竞争力越强。2001年2006年,辽宁石化行业增加值率一直低于全国水平,绩效竞争力低于全国。注:2004年全国石化行业增加值率缺少数据,根据2003年和2005年的平均值加以推算,数据来源:统计年鉴规模以上口径数据;2005和2006的辽宁工业总产值为国研网全部口径数据3.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越大,表明

22、该行业的市场竞争力越强。2001年2006年,我省石化行业进口年均增速明显快于出口,贸易逆差不断攀升,贸易竞争力指数逐年下降,市场竞争力减弱。2006年,我省石化行业进口增速超过出口增速19.2个百分点,贸易逆差达到20.27亿美元。表5. 入世以来我省石化行业对外贸易情况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年均增速进口额(亿美元)16.1717.9922.7930.8444.2863.27出口额(亿美元)20.9222.4323.6424.6434.7743.00贸易逆差(亿美元)-4.75-4.44-0.866.29.5120.27进口增速(%)11.326.635.343

23、.642.931.4出口增速(%)7.25.44.241.123.715.5数据来源:根据辽宁省对外贸易统计资料(辽宁省外经贸厅)计算而得数据来源:根据辽宁省对外贸易统计资料(辽宁省外经贸厅)计算而得(三)产业成长性产业成长性是对产业安全的动态描画,着眼于产业未来的发展潜力,体现了产业安全的本质特征。我们主要采用销售收入增长率、资产总额增长率和就业人数增长率来考察我省石化行业的成长性。其中销售收入增长率体现了市场规模的成长性,资产总额和就业人数增长率体现了要素投入的成长性。1.销售收入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越高,表明行业市场规模成长性越好。根据国研网数据计算,2006年,我省石化行业销售收入总额

24、为3672.80亿元,比上年增长25.2%,比全国增速低0.9个百分点,增速排在全国第5位,市场规模成长性在全国处于上游水平。与2002年相比,2006年辽宁与全国的石化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辽宁的销售收入增长率2002年为5.1%,之后三年增长率保持稳定,至2006年出现小幅下降为25.2%,说明2006年的市场规模成长性好于2002年,但逐渐呈现出潜力不足的特点。数据来源:国研网2.资产总额增长率资产总额增长率越高,该行业的资本要素投入成长性越好。根据国研网数据计算,2006年,我省石化行业资产总额为2738.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6%,比全国增速低3.5个百分点,增速排

25、在全国第19位,资本要素投入成长性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2002年2006年,辽宁与全国的石化行业资产总额增长率均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其中,辽宁的销售收入增长率波动较大,2003年甚至出现负增长,但市场规模成长性总体趋势向好。数据来源:国研网3.就业人数增长率就业人数增长率越高,该行业的劳动要素投入成长性越好。根据国研网数据计算,2006年,我省石化行业就业人数为423156人,比上年增长10%,比全国增速高出4.4个百分点,排在全国第9位,劳动要素投入成长性在全国处于中上游水平。2002年2005年,辽宁与全国的石化行业就业人数增长率均呈现上升态势,2006年则出现相反方向的变化。2002年和

26、2003年辽宁石化行业就业人员数量为负增长,2004年到2006年从业人员逐年实现正增长,劳动要素投入成长性逐年提高。数据来源:国研网(四)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发展环境是指产业发展所处的各种国际竞争与规制环境、国内规制与政策调节环境以及资源与生态环境等的综合影响。产业发展环境对产业发展与安全状况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监管能力是产业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对于产业发展的监管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与产业安全相关的制度建设。制度越完备,则产业安全状况越好。二是政府执行与产业安全相关的制度的能力。制度执行越有效,则产业安全状况越好。三是政府监管的效果和效率。监管的实际效果越好,效率越高,则产业安全状况越好

27、。入世以来,我省针对石化行业监管能力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后,反倾销效果显著,国外石化产品低价大量进口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产品价格较立案前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石化产业市场得到了恢复性发展。例如2003年商务部发布乙醇胺反倾销立案公告后,抚顺北方化工公司的乙醇胺反倾销案终裁胜诉,市场反映迅速,进口量明显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明显好转,产品价格稳中趋升。目前价格已由立案前的8000元/吨(当时进口平均价格已达5400元/吨)上涨到2007的17730元/吨,2007年的销售收入分别比立案当年增长161.13%。又如中油抚顺石化进出口有限公司生产的甲乙酮反倾销案,依据最终裁定所确定的倾销幅度

28、(9.6%66.4%)向我国海关缴纳相应的反倾销税,国外产品受反倾销影响进口量明显减少,国内市场产品价格逐步回升。葫芦岛华天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聚氯乙烯、三氯乙烯开展反倾销立案以来,市场得到了有序控制,价格大幅度攀升,产业得以恢复。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的聚脂切片、涤纶短纤维进行反倾销以后,有效遏制了被调查产品的倾销,稳定了国内市场价格水平和销售渠道,赢利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三、辽宁石化行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省石化行业发展迅速,行业规模与绩效快速增长,与石化工业发达省份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但是也存在如下问题影响我省石化工业产业安全和进一步发展。(一)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1.

29、资源紧缺压力大,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目前,全省范围内资源萎缩甚至枯竭的问题变得愈来愈严重,抚顺、本溪、阜新、北票、南票等城市面临着如何发展接续产业的问题。油田步入稳产后期,原油和天然气产量较高峰年大幅下降,盘锦市的油气储量只够开发大约10 年,省内自产石油、天然气严重供不应求,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正面临着以石油为重点的能源资源日渐紧缺的挑战。随着大庆油田、辽河油田产量处于递减期,我省今后新增炼量全部需要进口。而进口原油又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利用国外油汽资源的机制还没有建立,特别是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确定因素较多,如果国家对成品油定价机制不能加快进行改革和调整的情况下,将会对炼油企业和石化行业经济效益

30、产生重大影响。未来随着国际市场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资源紧缺将更加制约我省石化行业的发展。当前我省石油和化工领域许多产业正处于成长阶段,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对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资源紧缺的局面将长期存在。2.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石化工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我省的石化生产在污染物排放及产品质量、能耗、物耗等方面与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不符合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006年全国石化行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2.69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3.2%,我省石化行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3.29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3.4%,增长率略好于全国水平,但绝对数仍比全国水平高出0.6吨标准煤/万元,差额

31、比上年减少0.1吨标准煤/万元。因此辽宁石化行业未来节能减排形势严峻。3.产业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我省石化行业中央企业占绝对优势地位,地方石化工业比重小,大型企业数量少。入世六年来,我省石化行业大型企业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2006年,我省石化行业拥有大型企业23家,其余1700多家都是中小型企业,占全部石化行业企业总数的98.7%,其中小型企业占全部石化企业的94.3%。石化行业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相对落后,缺乏规模效益,生产企业平均规模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虽然已经形成了一批油化一体化的大型石化基地,但总体看,集中化程度仍有待提高。4.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我省石化工业总体技术水平比较落后

32、,同发达国家相比大体落后1015 年。在企业规模和科技实力方面尤其是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上,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相比差距很大。石化产品精深加工不够,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双低”,高附加值的功能型产品少,精细化工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化工产品国际竞争力差。从资源利用深度和产业总体效益看, 仍存在着较大的潜在空间。从产业结构上看,仍以传统产业为主,高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很小。石化企业技术创新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虽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一些关键工艺技术得到突破,但高精尖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单套装置炼油能力与世界比有较大差距。引进技术消化能力有限,引进的大型技术装备国产化程度低,技术改进较少,消化吸收创

33、新不够,自主开发专利技术少,高新技术和产品应用开发薄弱。5.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对出口企业影响大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措施已经连续12年成为全球第一,而石化行业又是反倾销中的“重灾区”。2006年,国外共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65起。其中,涉及石油化工产品的案件数仅次于轻工产品,居第二位,为12起,占比18.5%。国外对我国石化产品实施反倾销立案数量一直居于各工业产品前列,给我省石化产品的出口造成严重影响。同时,欧盟REACH法规的正式实施,将给我省的化工出口带来较大的压力。欧美等发达国家花样翻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给我省的石化产品出口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呈现出由产品个案向制度延伸的趋势。6.中

34、东地区大力发展石化行业对我省造成潜在冲击近年来,中东各国利用其原料来源和低成本等优势,在高油价的带动下,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石化产业利润大幅提高。20012006年,中东地区乙烯生产能力由817万吨/年提高到1141.5万吨/年,年均增长率达到6.9%,远高于世界2.8%的年均增长率。同时,其下游衍生物生产能力及产量也大幅提高。中东地区内需增长较缓,中国成为其主要的出口国之一。入世六年间,我省从中东地区主要国家进口的石化类产品也在大幅增加,其中原油的进口数量从2001年的426万吨提高到2006年的805万吨,提高近一倍,年均增长13.6%;进口金额从2001年的77137万美元增加到3922

35、37万美元,提高4倍多,年均增长38.4%。未来,随着中东地区石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中东石化产品的进口将给我省石化行业带来更大的挑战。(二)维护辽宁石化行业产业安全的对策建议随着石化市场开放度越来越高,未来我省石化产业安全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为进一步提高我省石化产业竞争力,建议如下: 1.节约资源,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继续优化我省石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实施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节约资源的渠道主要有:一是采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实行定额管理,降低原材料消耗;二是减少废物排放,实行回收利用;三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在耗能较多的氮肥、烧碱、纯碱、电石等领域加大节

36、约能源。节约用水,搞好化工生产“三废”利用和治理。2.深化石化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在企业组织结构上,培育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落后企业关停并转,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提高与大企业的配套能力;提高产业集中度,使生产能力布局逐步趋于合理。在资产结构上,继续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引进外资步伐,强化资本经营,改善企业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和投资效益,依法破产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3.提升我省石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石化领域积极培育重点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集中研发资源,突破制约行

37、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提高精细化工产值率、科技贡献率和科技投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成果评价方法及应用。同时注重高耗能化工产品生产技术创新,建立节能技术的利益激励机制和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降耗机制。4.加强石化行业损害预警和监测做好产业损害预警工作是维护辽宁石化产业安全的有效措施。根据我省石化行业具体情况,建立预警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重点监测产品目录和相应的指标体系,定期编制石化产业损害预警报告,及时提出应对的建议措施。通过预警系统,对石化行业内主要产品的市场供求、价格变化、进出口动态及产业运行效益情况进行跟踪;运用科学的指标和模型分

38、析方法,提高预警监测质量。5.提高运用WTO规则保护自身产业安全的能力深入研究国际贸易摩擦的新特点,健全贸易运行监测预警系统,建立统一、协调的多双边反应机制,制订多种应急工作预案,合理运用反倾销、反补贴及各种保障措施,增强应对贸易争端的能力。贸易摩擦一旦发生,加大对外经贸交涉力度,充分利用WTO规则,加强对反倾销、反补贴的磋商和应诉。6.利用中东的资源为我省石化产业发展服务中东石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廉价的中东石化产品大量进入我省,如果应对不及时,就可能对我省石化产业安全造成威胁。为此,建议设立优惠政策吸引中东资本及石化企业来华投资建厂,在双赢的局面下,降低产业损害风险;积极参与中东石化的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输出资本、技术、设备、劳动力等,积极开拓中东石化下游产品的生产和市场;利用中东廉价石化产品积极发展我省石化下游产品的加工业,特别是高附加值的精化产品产业,例如塑料加工、纺织、建材等制造业。2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