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防洪排水浅探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50230 上传时间:2022-03-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防洪排水浅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防洪排水浅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防洪排水浅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防洪排水浅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防洪排水浅探(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我国城市滨水地区防洪景观设计模式城市建设的不同方面对河道有着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矛盾,特别是防洪与生态、景观、用地的矛盾尤为突出。防 洪工程建成后,河道两岸的堤防将高岀城区某些地面高程,对城区居民的视觉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使城区与水之间形成一道屏 障,限制了城市居民与水的接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河道的治理提岀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防洪保安之外,开始关注水域的 生态系统,以及河流的自然景观。因此,治理河道不仅要满足防洪要求,还要能够满足人们对亲水和景观方面的要求,近年来我国一些滨 水城市对于防洪工程进行景观改造,岀现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下面将对我国城市滨水地区防洪

2、工程的景观设计模式进行探讨。1合理的堤防走向在城市防洪规划设计中,最常见的工程措施是将河道拓宽、清淤整治、裁弯取直、修筑堤防,以便减少河道糙率,增加河道泄洪能力, 减少水流对凹岸的冲刷,从而达到抵御洪水的目的。从防洪方面看,综合采取以上措施,可以达到减少防洪工程占地、减少工程投资等目 的。然而,从景观方面看,以上措施的采用或多或少都会损害河道的景观价值。曲折、自然的河道代表着富有生命和变化,给人以良好的 视觉感受。为了保留河道的景观价值,在河道防洪规划时,除河道瓶颈外,河道走向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不必强求平直;沿河应尽可能布置一些蓄水湖池,在河道拐弯急刷的河段,将凸岸段堤防后移,洪水期形

3、成湖泊,不强求等宽;或利用水流的分与合,形成河心小岛,做到河流水系曲折变化,有聚有散;堤防的布置也应灵活多样,在保证城市主要地段的防洪安全前提下,允许局部淹没,做到有防有放。考虑河道景观后,河道的占地可能增加,但河道的占地综合利用价值提高,并不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而且,避免了河道大面积的土方开挖,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降低了工程投资。2充分利用滩地,做好防洪与生态景观的结合河道应尽量采用复式断面,这样河道中的滩地既扩大了行洪断面,又为鸟类、两栖动物的生存提供了生存空间,也为人类的休闲、游 憩提供了条件。在河滩地种植草皮、树木等植被,既可以使河滩免水流冲刷,又可以美化河道。另一方面,将休闲场地、绿

4、地设置于河滩 地,增强了休闲时暇的亲水性,扩大了视觉空间。因此,在河滩地,防洪、生态、景观三者可以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滩地的高程应在满 足3年一 5年一遇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滩地高程,以加大行洪断面,增强亲水性。滩地布置应以平地或缓坡为主,便于游人散 步、放风筝等游憩活动。3对防洪堤断面形态及护岸的景观处理滨水区是陆地和水体的交接,因此护岸成为重要的设计元素,它是陆地和水体边界。其设计应根据水利、防洪和规划设计等方面的要求灵活处理。护岸分为人工型护岸和自然型护岸。城市中一般使用前者较多。 护岸的形式影响着人与水体的亲近关系。在护岸设计中,防洪和近水、安全和亲水是设计中必须处理的矛盾。通

5、过护岸断面的不同处理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水际空间。护岸设计应有利于市民在护岸上坐卧、 行走、休息,使人可以在各种距离与水接近,使陆域和水域平缓过渡,并有机联系,尽可能提供观水、戏水、游水等多种亲水方式。有的 护岸做立体化处理,将实际的岸线凹进或是凸岀,在靠近水面的地方形成一处亲水平台,同时满足了人们的亲水需求和防洪要求。护岸是水陆生态体系的交界,有适合各种生物声息的潜在环境。多种生物的生存不但能维持生态的平衡,还能丰富滨水景观,使其更具生命力和亲切感,因此要确保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设计时除了尽量保留自然岸地,护岸的设计和施工要尽量减少对水滨动植物的影响。 选择护岸的材料时,要综合考虑材料的强度

6、、耐久性、经济性、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等问题,最好能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域和风格,都要 以护岸的整体或水岸空间的整体设计思路为依据,尽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4滨水区城市绿地系统影响滨水绿化带的宽度控制的因素很多,水体沿岸陆域开敞空间控制主要为了滨水绿化带建设,滨水绿化带设计要体现主题性。滨水绿化带应以树林布置和草地布置相结合,一味模仿国外以大片草地而无遮荫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水与绿的结合是环境景观的基础。自然美是滨水地段的主要美学特征,应该设法营造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保持岸线的纯自然性,从而给人以回归大自然原始美的感觉,这是滨水地段绿化的首要意义。滨水地段的绿化布置相对于水的位置关系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

7、求,从近水的滩地到堤岸护坡、堤顶,再到水岸空间的外围,从水中到岸上,从堤内到堤外,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1)近水的滩地上种植地方性耐水植物。这样的滩地在丰水期被淹没,但大部分时间露出水面。2)在护坡上种草。在现有的护坡上砌筑混凝土框架,在框架内填土、种草,是结合堤岸防洪、并在现有条件下进行改造的较好办法。 对于比较适宜种植的护坡,可进行多种植物的组合搭配,可达到丰富的视觉效果。在堤岸上面及堤岸以外的步行空间应以高大乔木为主, 为步行和活动提供足够的硬地面积,同时也提供足够的树荫面积,又能保证视线的通透。3)远离水岸的空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处理成大面积的绿地。但要避免一览无余的绿地,也要避免过

8、密的树木遮挡视线。沿水绿化带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可以净化水体。在沿江栽植大面积绿化有助于提高自然的渗滤净化能力,减缓污染土壤对水体的威胁。大范围连续的、多层次的河道水系绿化和水系水质的提高也为鸟类和水生动物提供必要的活动空间和容量,从而更加提高滨水地段的自然 活力和生机,使水环境更具吸引力,也增强了不同滨水地段的地方特色和景观个性,而同一地区恰当的物种选择又可分明地展示出不同季 节的景色变化。5滨水区景观小品1)铺地。通过铺地设计,既可使空间一体化,也可以限定不同的空间,还确保了水边行走的安全。2)栅栏。设在水边游步道的设施, 是防止掉人水中的安全设置, 聚集人数多的滨水区要尤为注意。但过分追求

9、安全性而设置很多栅栏,就失去了滨水区的固有活力。3)缘石。在游步道的水边设置缘石,能增添变化,有时还起到椅子的作用,能唤起行人的注意,且是起到安全保护的有效手段。4)椅子。在滨水区环境要素构成中,椅子对形成良好的空间特点有重要作用,滨水区的一个作用就是城市的使用功能,并能吸引人们,又能提供给人们舒适的休息场所。它可供人休息及演变岀多样的具有艺术形态的空间。6结合防洪堤的立体交通大多数滨江城市都是沿着水边发展,城市的主要道路都与水岸平行,而滨江路也成为城市主要的交通干道。这样的滨江干道成为步行的人们到达水边的主要障碍。1)跨沿江路的步行桥。这种步行桥可与对面建筑相连,形成立体的步行交通系统,保持

10、水面景观的自然延续。而桥本身也可以成为吸引人的景观。2)道路加盖。所谓道路加盖就是指一种分层的立体交通。最上层为步行道,人们穿越马路不受任何阻碍,视线上也是通透的。3)高架车道。相比 道路加盖”,这种办法既能解决步行到达间题,又能使行车的人也能看到水,而且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更容易实施,但 要考虑高架道路对城市景观的影响。4)地下隧道。将景观条件最优越的地面全部留给步行的人们,而将机动车引人地下。除了上述几种解决滨江地区过境交通的办法外,还可以通过把沿江的机动车道迁出滨江地区,一般认为改建于距离水边1 km左右的距离为宜。7结语结合防洪工程的景观设计,在满足城市防洪的基础上,满足了城市居民亲水、

11、近水的愿望,以及城市生态及景观要求,最大限度地 减轻了防洪工程对滨水景观带来的不利影响,并给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观光的场所。城镇雨洪控制、利用与水景观设计北方案例是一个老城区的改造项目,位于城市的上风上水地区及重要的水源地,对于水环境保护和生态涵养一直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 重点。该区域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丰富。城区河流及沿岸绿色景观带是城镇生态景观系统的核心要素。但面 临径流污染严重、地下水位下降。洪涝灾害、水资源缺乏、水源地水质恶化等多重水环境问题。对于该区域的雨洪控制利用规划,主要是从整个流域的角度岀发进行系统规划,根据不同控制目标,在源头(居住、商业、教育等各类用地

12、内)分不同力一案进行分散式的小规模的雨水集蓄以及雨水花园、植被浅沟、低势绿地等生态设施进行雨水利用,径流水质控制及 径流量控制,在管道系统末端即河流的沿岸景观公园内结合景观设计进行较大规模的雨水塘、湿地等设施对源头末经雨洪控制利用设施处 理的雨水进行集中处理,合理利用,以保护河流水质,缓解该地区及下游的洪涝威胁,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南方案例是一个新建城区的建设规划项目,位于城市核心区以东,目前正快速地发展成为新的城市中心。新城范围内河道纵横交错, 水环境保护和维持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将成为新城规划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直接关系到新城发展的成功与否。对于该区域的雨洪控制利用规划主要包括雨水径流污染控制

13、规划、水质修复与水体生态系统构建规划、雨水径流量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规划、雨水径流的多日标控制与利用规划,根据居住、道跻、广场、商业、办公、文化、水体、生态走廊、开放空问等不同性质用地的特 点,结合景观规划,应用低影响开发理念及技术,按不同控制日标进行雨洪控制利用综介性规划。同时,还根据该城区的规划实施要求制 定近远期雨洪控制利用目标及系列规划实施保障措施。3、北京某住宅区雨水控制利用一水景观下程该住宅区占地而积11.4h就,包括48栋3 A-6层公寓、别墅和会所等,水体而积约1.4hm o其中雨水系统与人工湖设计确立的目标为:在保障景观水体水质的前提下最人限度地节约用水,实现雨/污水资源化,减

14、少运行成本,同时兼顾景观、防洪与生态,满足绿色住宅小区对水资源、水景观、水质安个和水环境的整体要求。具体设计时,在进行水量平衡分析的基础上,以人下湖为核心,以自然净化、生态修复、截污截流、循环利用为关键技术,以水 质保障与生态景观、雨污水资源化、防洪调蓄等为日标进行综介设计,保持整个系统的协调和可持续性。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资源,首先考虑使用雨水作为人下湖的补充水源,非雨季或雨水不足时用经进一步净化处理的中水进行补充。为抵御洪涝灾害,增人湖的调蓄能力,同时,在湖滨带建立多功能缓冲区和生态净化区:超过设计调蓄能力时湖水通过溢流份外排。对污染量较人的住区雨水,在排水管(渠)内设置初期雨水自动弃流

15、装置,并在湖区北部和湖心岛两处分别设置生态净化区。此外,还在湖中和湖边设置水生植物区,改善湖本身的生态功能和自净能力,为各种水生植物和鸟类提供必要的栖息场所,使人下湖更具生机, 也达到改善湖体景观的效果。该雨水系统和景观湖建成后,每年可节约自来水4万余立方米,大大提高了小区的排水设计重现期和防涝标准。很好地将雨水资源化、防洪、径流污染控制和景观水环境有机地结介起来,达到举多得的日的,投入运行后效果显著(见图2, 3)。滨水设计要素2.2城市滨水空间的更新设计(1)岸线的共享性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用地形态应力求开放化、公共化,实现滨水岸线的共享性原则。滨水街区鼓励布置 旅

16、游、商业、体憩和文体等公共设施,尽量不布置封闭的工业项日,以利于对广大市民开放。在滨水沿线设置连续的绿化林带和散步道是种有效途径。2)立体化设计立体化的开发强调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为滨水空间争取更多的绿化而积,是解决上地开发强度和生态平衡的有效手段。立体化的设计在道路交通系统这环节上显小岀特别的优越性。芝加哥市中心区沿芝加哥河两岸建成上,中、下三层,上层地而为公交 介和步行,中层为过境机动车和地铁,底层为停车场,人车分流,互不干扰。3)多功能利用现代城市规划的功能分区理论,造成了城市用地功能的区域性的单化、专化倾向,割断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微妙联系和相互交叉,导 致市民户外活动的贫乏,城市整体功能

17、的断裂,从而缺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共生机制,城市作为个整体的潜力没有得到允分发挥。格 兰威尔岛的更新就是滨水空间多功能利用的大胆尝试。3亲水性一营造可接近的滨水空间3.1护岸和防洪堤滨水城市为了预防洪水灾害,不得不在水滨高筑堤坝,结果既造成了工程建设的沉重负担,又把市民生活与水体隔离开来,同时严重 破坏了滨水的自然生态环境。护岸设计的关键在十处理好安全与亲水的矛盾。在保证防灾功能的同时,规划设计应考虑景观的关感和生态的平衡。根据剖面形态的差别,可分为垂直型、斜坡型和阶梯型三种。垂直型护岸节约用地,通常只用于河道狭窄的水网城市。其他两种适用于水而宽阔的岸线,有利于保护滨水生态环境,并使水而易十

18、 亲近。在不同的滨水环境氛围,城市中心或城市边缘、风景旅游区或城市广场、高原地带或海滨,护岸可采用不同材料建造,就地取材, 因地制宜。常见的有绿化护岸、碎石护岸、沙滨护岸、石积护岸、混凝上护岸、碎石贴而护岸等类型(彩页图10O3.1.1防灾不是护岸设计的惟一标准护岸的设计首先应满足防灾的要求,规划前应允分调查洪水周期、淹没范围等防洪资料。应避免城市建设佼占水体的做法,防止 因河流排洪断而减小,或湖而蓄洪而积减少造成洪水灾害的严重后果。我国的城市滨水护岸如今大多采用垂直型的混凝上护岸,以防洪作为惟的设计准则,造成刻板生硬的滨水景观,令人望而却步, 南京的秦淮河、徐州的辛河和石龙湖沿岸都是如此。护

19、岸的设计应尽量采用斜坡型或阶梯型,并运用自然的绿地和碎石修筑,既可提供视觉的关感,又能种植树木,前面提到的上海外滩的斜坡型护岸设计就很成功。芝加哥湖滨绿地采用不同高度临水台地的做法,按淹没周期,分别设置了无建筑的低台地,允许临时建 筑的中间台地,和建有水久性建筑的高台地二个层次(彩页图II)。吸引人们接近水:伸岀水而的建筑、架空的水上步道、悬挑岀水而的平台、而向水域的广场、伸入水中的码头和水边的散步道(彩页图 12)。5.2景观的层次在人们的脑海里,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通常是幅美丽的画卷:前景一映射着阳光的起伏跌荡的水而上行驶着小船;中景一一一簇簇浓绿烘托岀建筑群的宏伟;远景一无石的睛空、弯曲的山峰、远处建筑的轮廓或水天色的海平而。滨水景观表现岀丰富的层次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