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不利于传统文化复兴-立论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61607595 上传时间:2022-03-11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8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网络文化不利于传统文化复兴-立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资源描述:

《网络文化不利于传统文化复兴-立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文化不利于传统文化复兴-立论(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感谢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很高兴今天能站在这里讨论网络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辩题,首先我们特别感谢对方辩友辛苦查阅了很多资料,但是我必须指出你们的几点错误。第一,网络不等于网络文化,对方很辛苦地论证传统文化可以通过网络向大众传播,但是通过网络传播的传统文化依然是传统文化,而并非网络文化。因此对方的说法不成立。第二,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承和发展都不叫做复兴。何为复兴,是衰落后的重新兴盛。因此,传统文化必须是衰落并退出主流社会,重新以其原有形式回归主流才叫做复兴。仅仅保持其不灭或是与现代思想融合形成新的文化而回归,都不能叫复兴。第三,对方辩友片面的论证了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的积极作用,就盲目的

2、认为其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复兴,而忽视了反面影响,过于片面。下面我将阐述我方观点,网络文化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复兴。首先,在传统文化的衰落中,网络文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今我国网民人数已超过6亿,网络文化以其开放性、娱乐性、大众性的优势,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而传统文化相比于网络文化,更加封闭保守、因循守旧而愈发不被现代网民所接受。比如,中国人民网2014年对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显示08到14 年传统古语流行用语比重从08年的50%降到14年的0 而网络自制流行用语比重逐年上升到14年已经是百分百。显而易见,人们对传统古语的流行热度明显随着网络文化流星雨的火热一步步走向低谷。再比如,淘宝通过网络文化

3、的营销将今天这样一个普通的日子11月11日做成了一个购物节,多少人对双十一趋之若鹜,在他们心中其隆重程度远远超过一个和双十一形似的节日 99重阳节。 其次,部分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起了消极作用。网络文化的娱乐性,是其重要优势,然而在部分低俗网络文化中,传统文化被曲解或被恶搞,近年来网络上对古诗词的篡改尤为热衷,(#这里你可以加上一个例子,不要太长)这是由于网络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所要求的庄重、中庸、敬畏之心等等都格格不入,可见网络文化和传统文化在主旨上存在矛盾。第三,网络文化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突破了地理区域的束缚,可以实现无国界的传播,加速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以及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汲取。而已经加工并包容了传统文化中精髓,并植入了全球化、现代化观念的现代文化,必将加速其取代传统文化的脚步。在此前提下,又怎会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呢?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网络文化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