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转速表设计毕业论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1523751 上传时间:2022-03-11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46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单片机的转速表设计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基于单片机的转速表设计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基于单片机的转速表设计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资源描述:

《基于单片机的转速表设计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单片机的转速表设计毕业论文(6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程结业论文基于单片机的转速表设计课程名称: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任课教师:李敏所在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专 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2)班学生姓名:于鹏学号:20094073217中国大庆2012 年 6 月0摘要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量技术相应地也得到迅速发展。在这个领域中,数字仪表越来越现实它的优越性和生命力:精度高、速度快、便于记录、控制和传递,因而数字式仪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转速计量方面,数字转速表更是一种理想的测量仪器。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特别是高性能价格比的单片机的出现,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字转速表更是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便是运用AT89S52单片机控制的数字

2、式转速表。电机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监控,转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参数。数字式转速表就是对电机转速进行测量,并可以和PC机进行通信,显示电机的转速,并观察电机运行的基本情况。本设计主要用AT89S52作为控制核心,由霍尔传感器,LED数码显示管,施密特触发器等构成。充分发挥单片机的性能。本文重点是数字转速表的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本设计优点是电路较简单、功能完善、测量速度快、精度高、控制系统可靠,性价比较高等特点。关键字:AT89S52 转速表 数字Abstract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has

3、 been rapid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the digital instrument is more realistic its superiority and vitality: high precision, fast, easy to record, easy to control and transmission, so the digital instrument has been used widely. In the measurement of motor speed, digital tachometer is an ideal meas

4、uring instruments. With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micro-computer, especially the emergence of single-chip, high performance and low cost, making the digital tachometer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as the microcontroller core.This article, we use the AT89S52 microcontroller to control the digital tacho

5、meter. During operation, the motor needs to be monitoring, speed is an essential parameter. Digital tachometer to measure motor speed, and can communicate with a PC, display the motor speed, and observe the motor running.This design with AT89S52 as control core, by the Hall sensor, LED digital displ

6、ay tub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chmitt trigger, and so 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icrocontroller.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of the digital tachometer.The advantage of a simple hardware and software capabilities improve, measuring speed, high precisi

7、on and control system reliable, cost-effective and so on.Keywords: AT89S52, Tachometer, Digital2目录目 录摘 要21 转速表原理51.1转速表原理分析51.2转速计算及误差分析51.3转速测量72硬件电路设计82.1系统总体设计方案82.2系统各组成方案的选择与论证比较82.3单元模块电路设计103 软件设计113.1主程序框图113.2定时器TO中断服务子程序流程图123.3定时器TO中断服务子程序流程图133.4系统特点134 单片机介绍144.1单片机概述144.1.1单片机144.1.2单片

8、机的发展过程144.1.3单片机的特点144.1.4单片机的应用领域154.2 AT89S52芯片简介154.2.1主要性能164.2.2 AT89S52的基本结构174.2.3 AT89S52单片机的封装174.3引脚说明18结 论20参考文献 :21附录一:元件清单22附录二:主程序23 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论文)1 转速表原理1.1转速表原理分析目前常用的转速测量方法有M法、T法、M/T法。M法(即测频法)是指在固定的时间内测出转速传感器输出的脉冲个数。经分析得知,M法在测高速时相对误差较小。T法(即测周期法)是指在转速传感器输出脉冲周期内对时钟信号进行计数,测出转速脉冲周期,进而计

9、算出转速。经分析得知,T法在测低速时相对误差较小。M/T法是指在M法基础上吸取了T法之优点而形成的。其测速过程是:在转速传感器输出脉冲是上升沿到来时启动定时(定时时间为Tc),同时计传感器输出脉冲个数和时钟脉冲个数,定时时间到,先停止对传感器输出脉冲的计数,待下一个传感器输出脉冲上升沿到来时在停止对时钟脉冲的计数,由记录的两脉冲m1和m2求出转速。假定旋转体每转一周,转速传感器输出p个脉冲,又设转速N,时钟频率为f0,则 (1-1)通过式(1-1)可方便地计算出转速,因为不存在误差,的最大误差为一个时钟,所以M/T法测速时的相对误差为: (1-2)在式(1-2)中,由于m2通常较大,固相对误差

10、较小,即该测量方法精度较高,在本转速表设计中,我采用的是M/T法。为了减少误差,在转速小于3600rpn时采用T法计算转速,而大于3600rpn就进行M法计算转速。1.2转速计算及误差分析根据转速、周期、频率之间的关系可知 (1-3) (1-4) (1-5)式中, 被测转速,r/min;转速信号周期,s;转速信号频率,Hz;计算脉冲的周期,又称时基,本仪表Tc=4us;将式(1-5)带入(1-3)得 (1-6)用十六进制数表示为式中N已存入75H、74H、73H单元。利用除法子程序,即可求出转速。下边计算该系统的相对误差。分别对式(1-3)和式(1-5)求微分 (1-7) (1-8)将式(1-

11、7)代入(1-8),得 (1-9)式中,N-量化误差,N=1个计数脉冲,又已知时基Tc=4us,故 (1 -10)由式(1-10)可知,相对误差与频率成正比,即相对误差随转速的升高而升高。因此,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高转速时需要连续测量数个周期。本设计中为4个周期,即测得的N为4个周期内的总和,所以 (1-11) (1-12)用十六进制数表示,为对式(1-12)进行微分因此可求出高速测量时的相对误差同样,代入Tc=4us,N=1个脉冲,则 (1-13)将式(1-13)与(1-10)比较可知,采用多周期测量相对精度大大提高。例如,当n=3000r/min时,由式(1-10)可求出,其相对误差为当n=

12、6000r/min时,由式(1-12)计算出相对误差为该仪表设置的临界转速为3662r/min,其对应的每周期计数脉冲个数。开机时,首先按低转速测量,然后判转速n是高于还是低与3662r/min。若低于此临界值,则仍按低速测量,若高于它,便主动转入高转速测量,即连续测量4个周期。1.3转速测量由式(1-6)和(1-12)可知,只要能够求出脉冲个数N,即可求出转速。为了得到计数脉冲,可以采用门控方式的硬件技术方法,也可以采用中断方式的软件计数方法。门控方式计数:由AT89S52定时器/计数器T0工作原理可知,当其工作在计数方式时,只要T0口上有负跳变,计数器就加1。CPU在每个周期的S5P2状态

13、时,采样T0,所以需要2个机器周期才能识别一个T0的负跳变,即T0的周期至少应等于2倍机器周期。若晶振频率为6MHz,6分频后得到ALE信号,鼓ALE周期为1us,机器周期为2us。由此可知,最低计数脉冲周期Tc为4us,可由ALE信号经74LS74中的两个D触发器4分频后取得。中断方式计数:高转速时为了连续测量4个输入周期,可以采用中断方式计数。在初始化或前一次测量结束时,单片机禁止“外部中断0”和“定时器0溢出中断”。设置“外部中断0”为负跳沿触发方式,设定“计数器0”为非门控计数方式,然后等待中断。外部中断负脉冲一到,立即启动“计数器0”工作,对T0的4us计数脉冲进行计数。计到4个测量

14、周期时,停止“计数器0”工作,禁止外“中断”,恢复测量周期常数3,并计得的脉冲数存入相应单元。门控方式和中断方式计数,有效的解决了精度测量输入脉冲周期和高低量程自动切换问题,测得计数脉冲个数后,即可转入计算转速n的子程序,计算结果的BCD码相应的存入4个存储单元,以备显示。通过对转速表原理、计算、误差、转速测量等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本转速表的相关原理有一定了解:(1)本转速表采用M/T法进行转速测量。在转速小于3600转时采用T法,转速大于3600转时用M法。(2)该仪表设置的临界转速为3662r/min,其对应的每周期计数脉冲个数。开机时,首先按低转速测量,然后判转速n是高于还是低与3662r

15、/min。(3)门控方式和中断方式计数,有效的解决了精度测量输入脉冲周期和高低量程自动切换问题,测得计数脉冲个数后,即可转入计算转速n的子程序,计算结果的BCD码相应的存入4个存储单元,以备显示。2硬件电路设计2.1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该转速表由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整形电路、转速计算电路及数码显示电路等四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光电传感器数码显示电路AT89S52单片机信号整形电路 图1 单片机数显转速表原理图其工作原理是:光照度改变使光敏电阻阻值的改变,而引起光敏电阻两端电压的改变。电压变化信号通过传感器传到计数器上计数计时。在光电门一端有个线性光源,另一端有个光敏电阻,门中无物体阻挡时光照射到光

16、敏电阻上。有光照时光敏电阻阻值减小,光敏电阻两端为低电压。当门中有物体阻挡时,光敏电阻受到光照度减小,电阻增大,光敏电阻两端为高电压。当光电门计数时,传感器将高低变化的信号传到计数器上,计数器进行计数。一次电压变化计数器计数一次。当计数器计时时,计数器获得高电压时计时开始,获得低电压时计时停止。利用光反射信号的边沿停止单片机计时。这样就可以测量出装盘的旋转周期t,然后在利用单片机把周期换算成转速并通过LED数码管显示出来。2.2系统各组成方案的选择与论证比较(1)、电源(控制)部分电路输入220V交流电,经过全桥整流,稳压后输出5V的直流电。(2)、传感部分因为光电传感器具有精度高、反应快、非

17、接触等优点,而且可测参数多,传感器的结构简单,形式灵活多样,所以采用光电式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系统。方案一: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三极管9012和带施密特触发器的非门74LS14组成。如图2所示。图2 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和整形电路方案二: 对射式光电传感器:把上图中的红外光电传感器换成光电门,当有物体经过光线切断,便输出信号。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在实验中效果没有光电门的明显,所以在选择方案的时候选择了方案二。 (3)、显示部分方案一:LCD 液晶显示器是 Liquid Crystal Display 的简称,LCD 的构造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当中放置液态的晶体,两片玻璃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

18、细小电线,透过通电与否来控制杆状水晶分子改变方向,将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比CRT要好的多,但是价钱较其贵。所以在显示部分选用了方案二,因为转速表的转速只是简单显示,用一般的数码管就可以。 方案二:由AT89S52单片机、4位七段共阳数码管和4个三极管BG1-BG4及电阻R1-R12组成转速计算与显示电路,如图3所示。图3 转速表电路原理2.3单元模块电路设计(1)、对齐式光电传感器和整形电路接通5V电源后,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光束遇到旋转盘上的缺口,有光照,光敏电阻阻值减小,光敏电阻两端为低电压。当门中有物体阻挡时,光敏电阻受到光照度减小,电阻增大,光敏电阻两端为高电压。红外光敏三极管接

19、收电信号后,该信号经三极管BG放大,再经74LS14整形及反相后,输出与输入相同周期的矩形波,作为旋转轴的转速计数信号。工作波形如图4所示。VVT+ 光电传感器输出波形VT- 0 tV 整形后输出波形0 t(2)、转速计算电路与显示电路本模块采用动态显示方式,由单片机P2口与数码管的七段段码相连,P1.0-P1.3口与4个数码管的位码相连,经编程控制4位数码动态显示。转速测量是利用单片机的外部中端口(INTO)检测光电传感器的输出脉冲信号。计时的起停由光电传感器输出的相邻两个脉冲来控制。如图5所示,t1开始计时,t2停止计时。此时,定时器TO的值就是一个脉冲周期T,这是电机每分钟的转速为r=1

20、s/T(r/s)。V t1 T t2 t 3 软件设计3.1主程序框图开 始 存储区清零设定时器工作方式开中断启动定时器查计数存储区=0?N显示0 N Y门控方式计数脉冲是否大于3662r/min YN中断方式计数脉冲N计算并转码BCD码显示子程序 转速表测量软件由主程序、外部中断INTO中断服务程序和定时器TO中断服务子程序三部分组成。主程序在初始化后一直工作在计算转速并循环显示状态,把单片机所采集到的信号经过计算与转换后的转速值送至七段数码管显示出来。程序流程图如图6所示。3.2定时器TO中断服务子程序流程图 定时器TO中断服务子程序只记录定时器TO溢出次数,以便于测量低速时的脉冲波形。定

21、时器TO溢出的次数越多就说明脉冲波形的周期越长,相对应的转速也就越低。其程序设计流程图如图7所示。开 始 开中断返 回恢复现场TO中断次数加开中断保护现场关中断关中断图7 定时器TO中断服务子程序流程图3.3定时器TO中断服务子程序流程图 外部中断INTO喽中断服务子程序对整个测速过程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中断程序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测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具体程序设计流程图如图开 始TO中断=0?定时计算时间关中断 N保护现场定时计数值送计数存储区 Y开中断关定时器TO关中断恢复现场读取定时计数值开中断清零定时计数TO为重启定时器返 回读定时器TO中断次数图8 外部中断INTO喽中断服务子程序程

22、图3.4系统特点本系统硬件电路简单,元器件少,工作稳定可靠。在软件设计上,采用记录定时器TO溢出次数的处理手段,极大地提高了低速测量的分辨率。使用时,不需任何设置即可稳定地测量3-9999r/min旋转体的转速值。该转速表测速范围宽、使用方便。4 单片机介绍4.1单片机概述4.1.1单片机单片机是一种集成在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计算机系统。4.1.2单片机

23、的发展过程(1)、单片机形成阶段:1976年,Intel公司推出了MCS-48系列单片机。在单芯片内完成了CPU、存储器、I/O接口等部件的集成;但存储器容量较小,寻址范围小(不大于4K),无串行接口,指令系统功能不强。(2)、结构成熟阶段:1980年,Intel公司推出MCS-51系列单片机。其存储容量增加,寻址范围扩大(6K),结构成熟。现在,MCS-51已经成为公认的单片机经典机种。(3)、性能提高阶段:近年来,各半导体厂商不断推出新型单片机芯片,控制性能优越、种类繁多。典型的产品如Atmel公司的AT89C51RD2单片机。4.1.3单片机的特点(1)、结构上突出控制功能 (2)、使用

24、上易于产品设计 4.1.4单片机的应用领域(1)、在智能仪器仪表上的应用 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控制功能强、扩展灵活、微型化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中,结合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实现诸如电压、功率、频率、湿度、温度、流量、速度、厚度、角度、长度、硬度、元素、压力等物理量的测量。采用单片机控制使得仪器仪表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且功能比起采用电子或数字电路更加强大。例如精密的测量设备(功率计,示波器,各种分析仪)。(2)、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是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具有智能化特征的各种机电产品。典型产品如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包装机、点钞机、

25、医疗设备、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3)、实时工业控制单片机还可以用于各种物理量的采集与控制。电流、电压、温度、液位、流量等物理参数的采集和控制均可以利用单片机方便的实现。典型应用如电机转速控制、温度控制、自动生产线等。(4)、分布系统的前端模块在复杂的工业系统中,经常要采用分布式测控系统完成大量的分布参数的采集。在这类系统中,采用单片机作为分布式系统的前端采集模块,系统具有运行可靠,数据采集方便灵活,成本低廉等一系列优点。(5)、家用电器家用电器是单片机的又一重要领域,前景十分广阔。如空调器、电冰箱、洗衣机、电饭煲、高档洗浴设备、高档玩具等。另外,在交通领域中,汽车、火车、航天器等均有单片

26、机的广泛应用。4.2 AT89S52芯片简介 AT89S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8K 在系统可编程Flash 存储器。使用Atmel 公司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与工业80C51 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片上Flash允许程序存储器在系统可编程,亦适于常规编程器。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 位CPU 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AT89S52在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4.2.1主要性能1. 与MCS-51单片机产品兼容;2. 8K字节在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3. 1000次擦写周期;4. 全静态操作:0Hz-33Hz;5. 三级加密程序存储器

27、;6. 32个可编程I/O口线;7. 三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8. 6个中断源;9. 全双工UART串行通道;10. 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11. 掉电后中断可唤醒;12. 看门狗定时器;13. 双数据指针;14. 掉电标识符。4.2.2 AT89S52的基本结构AT89S52结构框图4.2.3 AT89S52单片机的封装具有总线扩展引脚DIP40封装:(1)、电源及始终引脚(4个):Vcc:电源接入引脚。Vss:接地引脚。XTAL1:晶振振荡器接入的一个引脚。XTAL2:晶振振荡器接入的另一个引脚。(2)、控制线引脚(4个);RST:复位信号输入引脚。当振荡器工作时,RST引脚出现两个机器

28、周期以上高电平将是单片机复位。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出引脚/编程脉冲输入引脚。当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时,ALE(地址锁存允许)输出脉冲用于锁存地址的低8位字节。一般情况下,ALE仍以时钟振荡频率的1/6输出固定的脉冲信号,因此它可对外输出时钟或用于定时目的。要注意的是: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对FLASH存储器编程期间,该引脚还用于输入编程脉冲(PROG)。如有必要,可通过对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区中的8EH单元的D0位置位,可禁止ALE操作。该位置位后,只有一条MOVX和MOVC指令才能将ALE激活。此外,该引脚会被微弱拉高,单片机执行外部程序时,应设

29、置ALE禁止位无效。/VPP:内外存储器选择引脚/片内EPROM9(或FlashROM)编程电压输入脚。外部访问允许,欲使CPU仅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地址为0000H-FFFFH),EA端必须保持低电平(接地)。需注意的是:如果加密位LB1被编程,复位时内部会锁存EA端状态。:外部程序存储器选通信号输出引脚。当AT89S52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令(或数据)时,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即输出两个脉冲,在此期间,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将跳过两次PSEN信号。(3)、并行I/O口引脚(32个,分成4个8位口):P0.0P0.7:一般I/O口引脚或数据/低位地址总线服用引脚。P1.0P1.7:一

30、般IO口引脚。P2.0P2.7: 一般I/O口引脚或高位地址总线引脚。P3.0P3.7: 一般I/O口引脚或第二功能引脚。4.3引脚说明AT89S52具有以下标准功能:8K字节Flash,256字节RAM,32位I/O口线,看门狗定时器,2个数据指针,3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1个6向量2级中断结构,全双工串行口,片内晶振及时钟。另外,AT89S52可降至0Hz静态逻辑操作,支持 2种软件可选择节电模式。空闲模式下,CPU停止工作,允许RAM、定时器/计数器被冻结,单片机一切工作停止,直到下一个中断或硬件复位停止。P0口:P0口是一个8位漏极开路的双向I/O口.作为输出口,每位能驱动8个TTL

31、逻辑电平。对P0端口写“1”时,引脚用作高阻抗输入。当访问外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时,P0口也被作为低8位地址/数据复用。在这种模式下,P0不具有内部上拉电阻。 在flash编程时,P0口也用来接收指令字节;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程序校验 时,需要外部上拉电阻。 P1口:P1 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1 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 个 TTL 逻辑电平。对P1 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口使用。作为输入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引脚由于内部电阻的原因,将输出电流。此外,P1.0和P1.1分别作定时器/计数器2的外部计数输入(P1.0/T2)和定时器/

32、计数器2 的触发输入(P1.1/T2EX)。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接收低8位地址字节。 引脚号第二功能: P1.0 T2(定时器/计数器T2的外部计数输入),时钟输出 P1.1 T2EX(定时器/计数器T2的捕捉/重载触发信号和方向控制) P1.5 MOSI(在系统编程用) P1.6 MISO(在系统编程用) P1.7 SCK(在系统编程用) P2口:P2 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2 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 个TTL 逻辑电平。对P2 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 口使用。作为输入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引脚由于内部电阻的原因,将输出电

33、流(IIL)。 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用16位地址读取外部数据存储器(例如执行MOVX DPTR) 时,P2 口送出高八位地址。在这种应用中,P2 口使用很强的内部上拉发送1。在使用 8位地址(如MOVX RI)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P2口输出P2锁存器的内容。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2口也接收高8位地址字节和一些控制信号。 P3口:P3 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3 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 个 TTL 逻辑电平。对P3 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 口使用。作为输入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引脚由于内部电阻的原因,将输出电流(IIL)。 P3口

34、亦作为AT89S52特殊功能(第二功能)使用,如下表所示。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3口也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端口引脚 第二功能: P3.0 RXD(串行输入口) P3.1 TXD(串行输出口) P3.2 INTO(外中断0) P3.3 INT1(外中断1) P3.4 TO(定时/计数器0) P3.5 T1(定时/计数器1) 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此外,P3口还接收一些用于Flash闪存编程和程序校验的控制信号。结 论本系统硬件电路简单,元器件少,工作稳定可靠。在软件设计上,采用记录定时器TO溢出次数的处理手段,极大地提高了低速测量

35、的分辨率。使用时,不需任何设置即可稳定地测量3-9999r/min旋转体的转速值。该转速表测速范围宽、使用方便。本系统的设计在功能上完全满足要求,说明设计是有效的。具体来说,键盘上的各键都有效果,且能实现其功能;显示器也完全能满足要求;转速的测量基本上无误差,之所以还存在很小的误差是因为在计算上计算误差。总的来说,本设计是合理的,但应当指出的是此系统还可以采用其它更好的方案,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譬如在软件方面,键盘扫描程序和LED显示子程序等,但为了便于快速看懂程序,本程序没有进行一些复杂的处理,而是注重彰显各个部分。另外,由于时间关系和能力的局限性,错误之处难免,还请老师体谅。参考文献 :1

36、 张毅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 张娟.protel电路设计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 周定颐.电机及电力拖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 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5 王学文.传感器原理及应用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6 王建.实用单片机技术M. 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7 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 于永权.ATMEL89系列单片机应用技术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9 严东海.电子技术课程实验与设计指导Z. 乐

37、山: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电子技术实验室,2005.10 徐爱钧.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原理与设计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11 袁凡.基于单片机的数显转速表J. 学术2010年第五期:69-70.12 吴晓男.飞机数显转数表设计J. 电子产品世界2011年第8期:48-59.13 王红军.多功能数字转速表设计及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第32期:9071-9074.14 刘遥生.单片机数显转速表设计与制作J. 电子制作2009年02期:9-12.15 江祥贤.多用途单片机数显表J. 电子与自动化1994年第1期:附录一附录一:元件清单单片机数显转速表项目元件清单;元件名

38、称数值单位型号R1300R25.1KR31KR44.3KR5R91KR10220BG1BG59013施密特触发器74LS14单片机芯片AT89S5222附录二附录二:主程序主程序源代码:#includeunsigned char seg7=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unsigned int cnt=0,cnt1=0;/*cnt:溢出次数*/unsigned int zs;/*延时子程序*/void delay (unsigned int k)unsigned int i,j;for (i=0;ik;i+)for (j=0

39、;j121;j+);/*显示部分子程序*/void display(unsigned int ZHS ) P1=seg7ZHS/1000; P2=0x01; delay(1); P1=seg7(ZHS%1000)/100; P2=0x02; delay(1); P1=seg7(ZHS%100)/10; P2=0x04; delay(1); P1=seg7ZHS%10; P2=0x08; delay(1); /*定时器T0中断部分子程序*/void time0 (void) interrupt 1ET0=0;TH0=0xff;/定时10usTL0=0xf7;cnt+;/即是cnt=cnt+1;E

40、T0=1;/*外部INT0口中断服务子程序*/void extern_int0(void) interrupt 0 ET0=0; if(cnt1=1) zs=1000000/(cnt*10); cnt1=0; else cnt1+;cnt=0; ET0=1;/*初始化initial*/initial()TMOD=0x01;TH0=0xff;TL0=0xf7;EA=1;ET0=1;EX0=1;IT0=1;TR0=1;/*主程序*/main()initial();while (1) display(zs); 23附件毕业学位论文结构与格式规范 毕业学位论文是一种严肃的科学研究文体,其逻辑结构与写作

41、格式必须要符合学术的规范化要求。毕业学位论文必须是作者在充分占有第一手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的实证的原创性研究,综述和思考感想之类不能作为毕业学位论文。学士毕业论文字数要求10000字以上,硕士毕业论文字数要求30000字以上。一、论文的基本结构毕业论文通常由论文标题、作者署名、原创性声明、摘要、关键词、正文(包括引言、本论、结论)、鸣谢、参考文献、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一)标题 标题即文章的题目,标题通常概括性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标题的主题要明确、严谨、简练,最多不超过20个字。一篇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一般不设副标题。(二)作者单位和署名 作者是论文的创作者,是著作权和文责自负的标志。毕业论文要

42、求一人一题。导师指导的论文应同时标明由谁指导。单位名称要署全称(含大学名称、学院名称、专业名称),不能省写。 (三)论文内容目录 目录是为了让读者在阅读论文前,对整个文章的内容与结构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初步的印象。在封面后必须要有目录并独占一页。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目录要列出章、节以及一、二级观点,本科毕业论文的目录不用章节标注,只用中文序号标注到二级观点即可,目录页中要标明相应的页码。 (四)摘要 摘要就是对论文内容的概括性陈述,一般包括研究课题和撰写论文的目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等。本科论文摘要一般在200-300字,硕士论文摘要字数为800-1000字。英文摘要可以是中文摘要的

43、翻译,也可以是意译。 (五)关键词 关键词又叫主题词,是从论文中选出的最能代表论文中心内容特征的名词和术语。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词间要用空格间隔开。 (六)引言 写引言,目的在于引出论题。引言主要说明本课题的缘由、任务及预期达到的目标。有时,作者还可以把国内外同行对本课题研究情况略作回顾和展望,指出存在的问题,从而说明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创新性。引言应写得言简意赅,一般在200-500字内。 (七)研究对象与方法 介绍纳入本研究对象或数据的来源、选择标准、原因、数量、分布;介绍研究的方法有哪些?自己作了何种改进?常见的方法有问卷调查、现场访谈、文献研究、实验研究、数学模型等。如有计量研究就

44、应介绍所使用的统计学方法和软件。 (八)研究的结果 习惯上用表格将研究的结果表达出来,研究结果的表达一般与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的要点相对应起来,分点或分图表进行表述。在这一部分作者只需要客观地表达研究数据和结果,无需加以分析和评价。 (九)分析与讨论讨论主要是针对研究结果所进行的充分的、全面的分析和有说服力的论述,提出自己有创见性的见解。一般包括对研究结果原因的解释、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结果的比较、有什么新的发现等。(十)结论结论又叫结束语,是作者对论文全文的论点作总结性的说明。一般包括本研究得出的主要观点、强调自己的新发现和重要论点、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或方法改进等。(十一)建议作者可就研究现象

45、的某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提出如何改进的措施和思路。这一部分并非每篇论文都需要。 (十二)鸣谢 鸣谢主要是作者对在课题研究和写作过程中给予自己具体帮助的导师和其他老师、同学、同事等公开表示谢意的文字。致谢词可以短至一句话,长可以是一篇小的短文。 (十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或公开发表过的著作或文章。参考文献的排序要与论文中被引用的顺序相对应,并且论文中应该标明序号。参考文献的内容应按作者、论文或著作的题目、出版社或杂志社的城市名、出版社或杂志社的全称、出版日期、卷、期数、页码、依序排列。硕士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不少于30篇(并且要求有5篇以上的外文参考文献),本科生不少于15篇。建议参

46、考核心期刊。参考文献一般置于文章的结尾。文献期刊的格式为:序号、作者名、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如:1李胡希.区域公费医疗费用实行目标综合控制设想.卫生软件科学杂志,1999,25(7):1-3文献是图书时,其格式为: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如:1劳伦斯巴顿.组织危机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57-59文献是未发表的科研成果时,其格式为:序号、作者、项目名、授奖、鉴定单位、时间。当引文作者在3人以内(含3个)均要列出,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3人以上的,则只需列出前3位作者姓名,并在最后一位作者姓名后加“等”。英文格式:作者,作者:文章题

47、目名. 期刊名.年份,期数:页码。如Polsky D, Glick HA, Wilike R, Schulman K: Confidence intervals for cost-effectiveness ratio: A comparison of four methods. Health Economics 1997, 6:243-252 (十四)注释 注释,就是作者对毕业论文中的有些字、词、句加以必要的解释和注明来源出处。可分夹注、脚注和尾注。它不同于参考文献,是否有注释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十五)附录 附录,就是指论文中有些内容与正文关系密切,而这些内容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宜在正文中

48、出现的内容。例如调查表、问卷、公式、图表等。是否有附录要根据需要而定。二、论文的基本格式论文结构排序:1、 封面(含题目、作者单位、署名、学号与年级)见附录12、 目录(只列一、(一)二级目录)3、 中英文摘要(含英文摘要,先中后英)4、 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5、 引言(研究背景与目的)6、 研究对象与方法7、 研究结果8、 讨论与结论或主要观点9、 参考文献或注释10、鸣谢11、附录三、论文排版、装订要求 1、论文要用规范简体汉字打印,不可用繁体和艺术体。论文题目一般用三号宋体加粗,居中;外文用小二号Time New Roman,加粗。中文摘要内容用五号楷体(其中“论文摘要”四字

49、用五号黑体并加方括号),英文摘要用小四号Time New Roman。正文内各主要部分的大标题用四号黑体,正文内文用小四号宋体。外文论文用小四号Time New Roman。关键词部分用小四号楷体加粗;注释、参考文献、附录均用小四号宋体(其中具有标题性质的“注释”、“参考文献”左边不空格,采用同号黑体加冒号)。2、论文必须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页码居中显示。3、文章标题层次采用规范编号。从大到小顺序为:一 (一) 1 (1) 。 “一”后面要加顿号,“(一)”后面则不要加任何符号,“1”后面加圆点。在“一”、“(一)”、“1”后面的一句话如果加上句号,这句话之后的部分就不用另起一段;如果不

50、加句号,则这句话之后的部分要另起一段。4、学位论文定稿后用A4纸双面打印,上、下、左、右边距为2.5cm,页眉页脚1厘米,行距固定值20磅。学位论文一律在左侧装订,要求装订、剪切整齐。 5、论文一、二、三稿全部要交打印稿(双面打印),评审与写作期间不受理电子版。附录1 论文封面格式* *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 *企业的营销策略分析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 年级: 2003级 学号: 20030910* 姓名: * 成绩: (封面不要出现页码)附录2* *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术论文,是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

51、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此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学术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于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签字日期: 签字日期: (页码居中,原创声明为第一页)附录3 论文目录排版示范目 录(三号宋体加黑,居中)中文摘要 3Abstract 3一、*的现状 (勿出现句号等符号,以下同) 3(一)*分析 3(二)*的现今状况 3(三)*发展趋势分析 5二、*详细市场分析 6(一)*SWOT分析 6(二)* 7三、*策略 10(一)*策略 10(二)*策略 10(三)*策略 10四、*建议11(一)* 11(二)* 12(三)* 12(四)* 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