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顺古代汉语内部资料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61518168 上传时间:2022-03-1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胡安顺古代汉语内部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胡安顺古代汉语内部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胡安顺古代汉语内部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胡安顺古代汉语内部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安顺古代汉语内部资料(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陕师大古代漢語期末试题一、默寫:鈷鉧潭西小丘記 (10分)“丘之小不能一畝-所以賀玆丘之遭也。”二、説明下列漢字的結構,並指出形聲字的形符和聲符。(10分)亦所北莫象徒風朱岳鹿三、説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並説明它古今詞義的變化是屬於詞義的擴大、縮小、轉移還是感情色彩不同。(15分)1、飾幣馬,執扑而從之。2、厲王虐,國人謗王。3、聽事前除,雪後猶濕。4、乃施法於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貳。5、將使歸糞除宗祧以事君。6、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7、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8、五畝之宅,樹之以桑。9、王命金工以良金寫范蠡之狀而朝禮之。 10、宋以郜大鼎賂王。四、説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

2、並説明是本義還是引申義。(15分)1、表裘不入公門。 2、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3、肅肅鴇羽,集于苞栩。4、兩載之間一火,皆立而待鼓音而然。5、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名曰孟極。6、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7、顏回端拱還目而窺之。8、日居月諸,照臨下土。9、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10、君子有酒,旨且多。五、指出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象(包括名詞作狀語),並説明是屬於哪一種活用。15分1、宋女至而好,惠公奪而自妻之。2、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3、東鄉坐,西相對,師事之。4、不如吾聞而藥之也。5、權曰:“昔走曹操,拓有荊

3、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6、箕畚運於渤海之尾。7、羆之狀,被髮人立,絕有力而甚害人焉。8、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9、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10、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前置賓語,説明它們的前置條件。(5分)1、舜喪於蒼梧之野,蓋三妃未之從也。2、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3、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4、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國之將亂也?以其不嗜賢也。5、且古之志士,至於耄老,猶且居不求適,維道是奮。七、翻譯下面句子。(15分)1、其下十餘里,有大巫山

4、,非惟三峽所無,乃當抗峰岷峨,偕嶺衡疑,其翼附群山,並概青雲,更就霄漢辨其優劣耳。2、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 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3、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譬如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八、標點並翻譯下面一段文章。(25分) 燕人畔王曰吾甚慙於孟子陳賈曰王無患焉王自以爲與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惡是何言也曰周公使管叔監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盡也而況於王乎請見而解之見孟子問曰周公何人也曰古聖人也曰使管叔監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諸曰賈然曰周公知其將畔而使之與曰不知也然則聖人且有過與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

5、公之過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推荐精选陕师大古代汉语试题A一、默写:(21分;1题10分,2题11分) 1.“十三经”的名称 2.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二、解释术语:(15分;每小题3分)1. 传 2. 正义 3.之为言4. 拗救 5.破读三、多项选择题:(12分;每小题4分)1.下列句子中,“及”用作连词的句子是( )。A、生庄公及共叔段。B、故不能推车而及。 C、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D、无庸,将自及。 E、七月亨葵及菽。 F、鸟不及飞,鱼不及回,兽不及走。2.下列句子中,“乎”用作介词的句子是

6、( )。A.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B.求解乎楚、魏。 C.人能胜乎天者,法也。D.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馀地矣。 E.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推荐精选F.秦於是乎输粟于晋。3.下列句子中,“焉”用作兼词的句子是( )。A. 制,巌邑也,虢叔死焉。 B.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C. 晋国,天下莫强焉。 D. 且焉置土石?E.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F. 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方式:(10分,每小题2分)1.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2.送君南浦,伤如之何!3.腥醲肥厚。4.或有孤臣

7、危涕,薛子坠心。5.放勋乃徂落。五、五言律诗第一句的平仄格式是-| |,七言律诗第一句的平仄格式是| |-| |-,据此写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平仄的基本格式各一首。(10分;五律、七律各5分。)六、翻译下段古文:(13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彊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飢,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異,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於天人之分,

8、则可谓至人矣。七、下段古文取自十三经注疏,给经文原文及注疏加上标点,同时给注疏文字标上符号并指出传、笺、疏、注音的作者(传 笺 疏 注音( )。(15分)也 陕师大古代汉语试题B一、默写:(21分;1题10分,2题11分)1.三十六字母 2.老子小国寡民二、填空:(9分;每空1分)1.在十三经注疏中,诗经的传者是_代_;笺者是_代_;疏者是_代_。2.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郑玄注:“萧_肃也。”3.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笺云:“泮_畔。”4.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_怀王也。”三、单项选择:(8分;每空2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

9、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_上。1.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是推荐精选_。A. 动词,面向海洋。B. 名词,海神的名字。 C. 连联词,仰视的样子。2.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于”是_。A. 介词,表关涉对象。B. 介词,表处所。C. 介词,表原因。 E. 动词词头。3.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以”是_。A. 介词,表原因。 B. 连词,表结果。 C. 连词,表目的。4.唐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这种注解不仅解释古书原文,同时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这种注解是_。A. 集解B. 笺 C. 疏 D. 章句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及其本字,并翻译全句

10、。(12分;每小题3分)1.尺蠖之屈,以求信也。2.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4.八月剥枣。五、从押韵、对仗、平仄三个角度谈谈律诗的构成。(20分)六、翻译下段古文:(20分)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於孔子曰:“季氏将有事於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毁於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於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

11、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於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牆之内也”。七、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10分)秋齐高发帅师伐莒莒子奔纪鄣使孙书伐之。初莒有妇人莒子杀其父已为嫠妇及老託于纪鄣纺(搓绳)焉以度而去(去:收藏)之及师至则投诸外或献诸子占(子占:即孙书)子占使师夜缒而登登者六十人缒绝师鼓譟城上之人亦譟莒共公惧启西门而出七月丙子齐师入纪 推荐精选胡安顺古代汉语(下册) 内部测试题推

12、荐精选一、名词解释傳:箋:疏:正义:又叫“疏”,(1分)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注释方式,这种注释方式既对经文正文注释,也对前代人的注释做注释。(1分)讀為:衍文:校勘术语,也叫“衍字、衍”,指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增加的字。脱文:校勘术语,也叫“脱字、夺字、脱”等,指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脱落的字。:曰、为、谓之谓貌、之貌犹之言、之为言读为、读曰读若、读如章句:古注的一種。这种注释不仅对字词进行解释,同时指出章旨和句意。五音古無輕唇音:钱大昕关于上古声母的结论之一,三十六字母中的轻唇音在上古读成重唇音,轻唇音在上古不存在。並提:修辞方式,将两句合为一句,使相同的成分并列在一起。之言:声训术语。陽

13、聲韻:陰聲韻破讀:三十六字母十三經: 失粘三平調:丁種句“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則為第五字)必須是仄聲,如果用了平聲,句式就成了“仄仄平平平”,末尾連續出現三個平聲,這叫做“三平調”,是近體詩絕對不允許的。平水韵粘:近题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指在一首诗中,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必须和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对:近题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指在一首诗中,是指同一聯中對句和出句的平仄應當相對(尤其是雙數字及句尾)。孤平:乙種句“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為平聲,如果用了仄聲,句式就變成了“仄平仄仄平”,除去韻腳字是平聲以外只有一個字是

14、平聲這叫做“犯孤平”。拗救借对流水对联二、选择题下面各小题之下,都列举了可供选择的几种答案,请选出正确的一项。1、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歧注:“五谷稻黍稷麦菽也。”赵注用的注释术语应该是:A、曰、 B、谓 C、谓之 D、为2、礼记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郑玄注:“藉借也”。郑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之言 B、谓之 C、犹 D、读若3、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玄注:“泮畔。”郑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 B、读为 C、曰 D、之言4、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王逸章句:“崔嵬,高。”王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之 B、貌 C、之貌 D、为5、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

15、不亦说乎?”郑玄注:“同门朋,同志友。”郑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 B、之为言 C、谓之 D、曰6、诗经魏风葛屦:“掺掺素手。”郑玄笺:“掺掺纤纤。”郑笺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 B、之言 C、读曰 D、犹7、楚词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章句:“美人怀王。”王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曰 B、谓 C、谓之 D、为8、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朱熹注:“谷不熟饥,菜不熟馑。” 朱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 B、读如 C、犹 D、曰9、说文解字:“璁,石之似玉者,从玉总声,葱。”许慎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读曰 B、读如 C、犹 D、之言10、诗经魏风伐檀:“置之河之侧兮。”毛传:“

16、侧崖也。”毛传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 B、之为言 C、读曰 D、犹5.“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杜甫秋興八首其八)所用的修辭方式是( ) a. 委婉 b. 誇飾 c. 並提 d. 倒置 e.起興 6.下列劃線的詞中,不屬於借代这一修辭方式的是( ) a. 長史張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挾天子以征四方。”資治通鋻漢紀 b.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 c. 至於少弟者,生而見我富,乘堅驅良逐狡兔,豈知財所從來,故輕棄之,非所惜吝。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d. 五月渡瀘,深入不毛。諸葛亮前出師表 e.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詩經豳風東山7.下列字母屬於全濁音的有 ( )a. 並b.

17、 奉c. 定d. 從e.见8.下列注疏中不正確的列項是( ) a. 尚書正義 漢 孔安國傳 唐 孔穎達正義 b. 儀禮注疏 東漢 何休注 唐 徐彥疏 c. 禮記正義 晉 杜預注 唐 孔穎達正義 d. 春秋左傳正義 東漢鄭玄注 唐 孔穎達正義 e. 周易正義 魏 王弼、晉韓康伯注 唐 孔穎達正義 5.d 6.a、e7.a、b、c、d8.c三、填空:(15分)1、三十六字母的喉音是_、_、_、_;牙音是_、_、_、_。2、十三经是_、_、_、_、_、_、_、_、_、_、_、_、_。 3.中古音是指_的语音,一般以_音系为代表。四、指出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象(包括名詞作狀語),並説明是屬於哪一種活用

18、(15分)1、宋女至而好,惠公奪而自妻之。2、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3、東鄉坐,西相對,師事之。4、不如吾聞而藥之也。5、權曰:“昔走曹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6、箕畚運於渤海之尾。7、羆之狀,被髮人立,絕有力而甚害人焉。8、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9、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10、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推荐精选1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削弱;12、宦官惧其毁己也,皆共目之。目:名词用为一般动词,用眼睛示意;1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小: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小、

19、轻视;1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小: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小、轻视;15、(冯谖)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客:名词意动用法,把当成客人;16、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走:动词使动用法,使逃走、打败;17、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动词使动用法,使来;18、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1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丽、漂亮;20、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奴虏:名词作状语,象对待奴虏一样;21、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名词使动用法,使作将军。22、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名词用为动词,用肘撞;23

20、、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2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2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形容词意动用法,使变绿;26、此天以寡人慁(hn,扰乱、打扰)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存:动词使动用法,使存在;2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8、同志者,当不远千里而至。远: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遥远;29、豕人立而啼。人:名词作状语,象人一样30、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君王;31、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32、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33、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34

21、、左右欲刃相如。3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36、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37、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38、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推荐精选9、公子怒,欲鞭之。40、过卫,卫文公不礼焉。41、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4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3、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也。44、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45、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46、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47、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48、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49、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50、高者不旱,

22、下者不水,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熟,是天下之事也。(荀子富国篇)水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不水”,意思是不遭受水灾。51、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家颐教子语)广 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拓广”。52、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汉书路温舒传) 贵活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表示以“治狱之吏”为贵。53、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兵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走 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秦将逃跑。54、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故尧兢兢日行其道,而舜业业日致其孝。(汉书董仲舒传) 日 为时间名词作状语,

23、表示“每日”。五、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前置賓語,説明它們的前置條件。(5分)(一)1、舜喪於蒼梧之野,蓋三妃未之從也。2、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3、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4、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國之將亂也?以其不嗜賢也。5、且古之志士,至於耄老,猶且居不求適,維道是奮。(二)1、败矣,子所使求马者!2、敢问何谓也?3、是炎帝之少女。4、蔓草犹不可除。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7、孔子曰:“何陋之有?”8、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9、天下者,高祖天下。10、子也,言伐莒者?11、弥衡被魏武谪为鼓吏

24、。12、南冥者,天池也。13、曰:“奚冠?”曰:“冠素。”1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5、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16、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17、巫妪弟子是女子,不能白事。18、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19、愿,吾爱之,不吾叛也。20、匪报也,永以为好也。21、彼且奚适也?22、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23、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24、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25、许子奚为不自织?26、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27、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8、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29、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30、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推

25、荐精选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修辭方式。(5分)1、晉國,天下莫強焉。2、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3、明日,子路行,以告。4、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5、遲任有言曰:“人唯求舊;其非求舊,唯新。”七、(1)簡述:為什麽說“古無舌上”音。推荐精选(2)請按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寫出中古三十六字母。(3)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答:古汉语中宾语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如:A、寡人将谁朝而可?B、敢问何谓也?2、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如:A、三岁贯女,莫我肯顾。B、古之人不余欺也!3、宾语用代词复指而前置。如:A、鸡鸣而驾,塞井夷灶,惟余马首是瞻。B、当臣持竿临河

26、时,心无杂虑,惟鱼之念。4、强调介词“以”的宾语时前置。如:A、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B、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4)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答: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语意上的被动句。如:A、蔓草犹不可除。B、西伯拘而演周易。(二)被动句式:1、“于”字句。用“于”字引出行为动作的发出者。如:A、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B、郤克伤于矢。2、“见”字句。动词前加“见”字表示被动。如: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3、“见于”句。动词前加“见”字,其后用“于”字引出行为动作的发出者表示被动。如:A、臣诚恐见

27、欺于王而负赵。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4、“为”字句。动词前加“为”字表示被动。如: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B、而身为宋国笑。5、“为所”句。动词前加“为、所”字表示被动。如: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少北,则为匈奴所得。6、“被”字句。动词前加“被”字表示被动。如: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臣被尚书召问。(5)写出十三经注疏包含的典籍及其注疏者。(13分)答:十三经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是:诗经,(0.5分)唐孔颖达疏;(0.5分)易经(周易),(0.5分)唐孔颖达疏;(0.5分)尚书,(0.5分)唐孔颖达疏;(0.5分)礼记,(0.5分)唐孔颖达疏;(0.5分)仪礼,(0.5分)唐

28、贾公彦疏;(0.5分)周礼,(0.5分)唐贾公彦疏;(0.5分)春秋左氏传,(0.5分)唐孔颖达疏;(0.5分)春秋公羊传,(0.5分)唐徐彦疏;(0.5分)春秋谷梁传,(0.5分)杨士勋疏;(0.5分)孝经,(0.5分)宋邢昺疏;(0.5分)论语,(0.5分)宋邢昺疏;(0.5分)尔雅,(0.5分)宋邢昺疏;(0.5分)孟子,(0.5分)宋孙奭疏。(0.5分)推荐精选(6)簡述近體詩詩律對押韻和對仗的要求。答:押韻位置固定,即二、四、六、八等偶数句的末字押韵,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必須一韻到底。只押平聲韻。所用韵部依据的是切韵广韵的规定,“平水韵”出现后依据的是“平水韵”。颔联和颈联

29、要求對仗。(7)简要说明近体诗在字数(句数)、押韵两个方面的要求。(6分)答:近體詩對字數的要求非常嚴格,近體詩句數一般律詩八句,絕句四句。句數必須是偶數。(1分)字數上有的每句五字,稱五言,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五言絕句簡稱五絕;(1分)有的是七字,稱七言,七言律詩簡稱七律,七言絕句簡稱七絕。(1分)近體詩的押韻有以下幾個要求:1、偶數句必須押韻(有時首句也可以押韻);(1分)2、必須押平聲韻;(1分)3、必須一韻到底,不能中間換韻(必须押同一个韵部的韵)。(1分)(8)簡述漢語聲調從中古到北京音的變化。答:平声分化成陰平声和陽平声;上声中的全濁音變成了去声;入声分化成了阴、阳、上、去四声。九、

30、标出古诗的平仄。 (1)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又送王孙去,戚戚满别情。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不”字拗、“吹”字救)(2)汉江临眺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第七句“风”字拗,“好”字救)推荐精选(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1、,-。(“歧”字拗,“在”字救)(4)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动、客”拗,“悲”字救。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落、枳”拗,“明”字救。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杜”字拗,“陵”字救。(5)過香積寺 王維不 知 香 積 寺,數 里 入 雲 峰。 古 木 無 人 徑,深 山 何 處 鐘。泉 聲 咽 危 石,日 色 冷 青 松。薄 暮 空 潭 曲,安 禪 制 毒 龍。仄 平 平 仄 仄,仄 仄 仄 平 平。仄 仄 平 平 仄,平 平 平 仄 平。平 平 仄

32、 平 仄,仄 仄 仄 平 平。仄 仄 平 平 仄,平 平 仄 仄 平。“危”字拗,“咽”字救。十、阅读回答问题。 柏舟言仁而不遇。衛頃公之時,仁人不遇,小人在側也。不遇者,君不受己之志也。君近小人則賢者見侵害。柏,木名。頃,音傾。近,附近之近。疏柏舟五章,章六句。不遇至侵害正義曰:箋以仁人不遇嫌其不得進仕,故言不遇者君不受己之志,以言亦汎其流,明與小人並列也。言不能奮飛,是在位不忍去也。穀梁傳曰:遇者何?志相得。是不得君志,亦為不遇也。二章云:“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是君不受己之志也。四章云:“覯閔既多,受侮不少。”是賢者見侵害也。汎彼柏舟,亦汎其流。興也。汎汎,流貌。柏木所以宜爲舟也,亦汎汎

33、其流不以濟度也。箋云:舟載渡物者,今不用而與衆物汎汎然俱流水中,興者。喻仁人之不見用而與群小人並列亦猶是也。汎,敷劍反。汎,流貌,本或作汎汎。流貌者,此從王肅注加。耿耿不寐,如有隱憂。耿耿,猶儆儆也。隱,痛也。箋云:仁人既不遇,憂在見侵害。耿,古幸反。儆音景。微我無酒,以敖以遊。非我無酒可以敖遊忘憂也。敖,本亦作遨,五羔反。疏汎彼至以遊正義曰:言汎然而流者,是彼柏木之舟。此柏木之舟宜用濟渡。今而不用,亦汎汎然其與衆物俱流水中而己。以興在列位者,是彼仁德之人。此仁德之人宜用輔佐。今乃不用,亦與衆小人並列於朝而己。仁人既與小人並列,恐其害於己,故夜儆儆然不能寐。如人有痛疾之憂,言憂之甚也。非我無酒

34、可以敖遊而忘此憂,但此憂之深,非敖遊可釋也。汎流至濟度正義曰:竹竿云:“檜楫松舟,菁菁者莪。”云汎汎楊舟,則松楊皆可為舟。言柏木所以宜為舟者,解以舟喻仁人之意。言柏木所以宜為舟,猶仁人所以宜為官,非謂餘木不宜也。 詩經邶風柏舟 閲讀后回答下列問題:1.這段詩經的注疏中包含了哪幾個人的注或疏?(8分)2.“耿,古幸反。”“儆音景。”分別採用了哪种注音方法?根據“汎,敷劍反”,“ 汎”的讀音應當是什麽?(3分)3.根據注疏解釋“汎彼柏舟,亦汎其流”一句的含義。(5分)4.注疏中提到“柏木宜爲舟”的含義是什麽?(4推荐精选十一、標點並翻譯下面文章:(15分)(1) 衛鞅亡魏入秦孝公以為相封之于商號曰

35、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然刻深寡恩特以強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商君辭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後蒞政有頃商君告歸人說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深危今秦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為主大王更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讎也愿大王圖之商君歸還惠王車裂之而秦人不憐 戰國策秦一(2)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魏宣子弗予任章曰何故不予宣子曰無故請地故弗予任章曰無故索地鄰國必恐彼重欲無厭天下必懼君予之地智伯必驕而輕敵鄰邦必懼而相親以相親之兵待輕敵之國則智伯之命不長矣周書曰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予之君不如予之以驕智伯且君何

36、釋以天下圖智氏而獨以吾國為智氏質乎君曰善乃與之萬戶之邑智伯大悅因索地于趙弗與因圍晉陽韓魏反之外趙氏應之內智氏自亡(3)樂羊為魏將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遺之羹樂羊坐於幕下而啜之盡一杯文侯謂堵師贊曰樂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誰不食樂羊罷中山文侯賞其功而疑其心孟孫獵得麑使秦西巴持之歸其母隨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與之孟孫歸至而求麑答曰余弗忍而與其母孟孫大怒逐之居三月複召以為其子傅其御曰曩將罪之今召以為子傅何也孟孫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詐不如拙誠樂羊以有功見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推荐精选(4)信陵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趙王自郊迎唐且謂信陵君曰臣聞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

37、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謂也對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此大德也今趙王自郊迎卒然見趙王臣願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無忌謹教(5)五年,晉獻公滅虞、虢,虜虞君與其大夫百里奚,以璧馬賂于虞故也。既虜百里奚,以為秦繆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奚亡秦走宛,楚鄙人執之。繆公聞百里奚賢,欲重贖之,恐楚人不與,乃使人謂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請以五羖(音古,黑羊)羊皮贖之。”楚人遂許與之。當是時,百里奚年已七十余。繆公釋其囚,與語國事。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繆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問,語三日,繆公大說

38、,授之國政,號曰五羖大夫。(6)燕人畔王曰吾甚慙於孟子陳賈曰王無患焉王自以爲與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惡是何言也曰周公使管叔監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盡也而況於王乎請見而解之見孟子問曰周公何人也曰古聖人也曰使管叔監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諸曰賈然曰周公知其將畔而使之與曰不知也然則聖人且有過與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過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7)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謂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貴甚一國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試勿衣紫也謂左右曰吾甚惡

39、紫之臭公曰諾於是左右適有衣紫而進者公必曰少卻吾惡紫臭於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國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8)鄭人游於鄉校,以論執政。然明謂子產曰:“毀鄉校,何如?”子產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實不才。若果行此,其鄭國實賴之,豈唯二三臣?”仲尼聞是語也,曰:“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翻译:推荐精选郑国人在乡校里游玩,来议论执政的好

40、坏。然明对子产说:“毁掉乡校,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人们早晚工作后在这里游玩,来议论执政的好坏。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施行它;他们所厌恶的,我们就改正它。这是我们的老师。怎么能够毁坏它呢?我听说过做忠善之事来减少怨恨,没有听说过作威来防备怨恨的。难道不能很快地制止?但就象防备河流一样,大的决口发生,伤害的人一定很多,我们是不能够挽救他们的。不如开个小口子让它得以疏导,不如我们听到以后把它作为两咬呀。”然明说:“蔑我从今后知道您确实可以侍奉的,小人实在不才,如果真的能够如此,其实是郑国仰赖您,岂止是二三臣子呢?”仲尼听说了这番话,说:“从这件事来看,人们说子产不仁义,我是不相信的。”(9)魏

41、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返。衣焦不申,头尘不浴,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欲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耳北行也。”战国策魏策四翻译:魏王想要攻打邯郸。季梁听说了这件事,半道返回。衣服皱缩了也不顾伸展,头上的尘土来不及洗去,去见魏王说:“今天臣来的时候,在大行见到一个人,正在面向北驾他的马车。告诉臣说:我要到楚国去。臣说:您要到

42、楚国去,为什么要面向北呢?回答说:我的马好。臣说: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道路呀。回答说:我的费用多。臣说:费用虽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道路呀。回答说:我的驾车人很好。这几样越好,而离楚国越远罢了。如今王的举动想成就霸业王业,举止想立信于天下,依仗王国的强大、兵力的精锐,而想攻打邯郸,以便扩大土地成就威名。王您的举动越多,而离王业越远罢了,就象到楚国去而朝北走一样呀。”(10)昔者楚共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楚师败而共王伤其目。酣战之时,司马子反渴而求饮,其右竖谷阳操觞酒而进之。子反曰:“嘻!退,酒也。”竖谷阳曰:“非酒也,水也。”子反之为人也,嗜酒而甘之,弗能绝于口而醉。战既罢,共王欲复战,令人召

43、司马子反。司马子反辞以心疾。共王驾而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曰:“今日之战,不谷亲伤,所恃者司马也。而司马又醉如此,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恤吾民也。不谷无复战矣。”于是还师而去,斩司马子反以为大戮。竖谷阳之进酒也,不以仇子反也,其心忠爱之,而适足以杀之。故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韩非子十过翻译:推荐精选以前楚共王和晋厉公在鄢陵战斗,楚军战败楚共王伤了眼睛。战斗正激烈的时候,司马子反口渴了想要得到水喝,他的车右竖谷阳捧着一杯酒献给他。子反说:“嘿!拿走,这是酒。”竖谷阳说:“不是酒,是水。”子反的为人,喜好喝酒并认为这酒很甘美,不能停口地喝就醉了。战斗结束后,楚共王想再次作战,命令人召见司马子反

44、。司马子反借口自己心有病就拒绝了。楚共王亲自驾车过去,进入子反的帐中,闻到酒味后就回去了。说:“今天这场战斗,我亲自受了伤,所依靠的就是司马,而司马又醉成了这个样子,这是灭亡我们楚国的社稷并且不体恤我们的民众呀。我是不能再和晋军作战了。”于是回师离开,杀了司马子反并把他的尸体示众。竖谷阳献酒并不是专门为了仇恨子反的,其实是心里忠爱子反,却正巧杀害了他。所以说:施行小的忠心就会成为大忠的残害者。十二、简述1、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判断句。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的几种表达功能。2、簡述錢大昕提出的上古聲母的兩項結論。3、請寫出上古三十個韻部。4、簡述十三經注疏中所含漢魏人的注。5、簡述古注術語的常見類型

45、。 古代汉语笔记:基础知识(说文解字以及相关知识。比如说文四大家) 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撇()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

46、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推荐精选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

47、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收录字9353个,重文1163个,说解13万3641字,首例部首分类法,归纳540个部首。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