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灵水痴石

上传人:gui****hi 文档编号:61487768 上传时间:2022-03-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潜龙灵水痴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潜龙灵水痴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潜龙灵水痴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潜龙灵水痴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潜龙灵水痴石(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潜龙灵水痴石文 / 禾源潜龙灵水痴石禾源(一)上金贝上金贝,宁德金涵乡的一个小山村。山村吧,不管冠以什么名,金也好,贝也罢,差不了多少,背靠青山,面向园圃,一条溪涧或前或左或右流过。上金贝是这样,但又不全是,上金贝的面前是个湖,几年前也许不是湖,而是块水田。湖虽不大,但湖水洁净,粼粼波光片片脱俗,有着高山天湖的气象。山村应有的小溪涧在村子的左侧,傍着一条田垅流过,田垅就是这个村赖以生存的水田。类似这样的村子,往往得名是“垅边”,而这里取了个在金贝之上的名字上金贝!比金贝还珍贵的是什么?就是两味,一味是世间活宝人,一味是活法依托精神。畲家兰公不管是冲着上金贝不同凡享的名字而来,还是偶遇,但他一定

2、是站在这里,近俯金涵,远吞蕉城,回顾大山,俯仰之间,长长一声大吼,嗬嗬嗬。一声咆哮,远山呼应,近树婆娑,就是这,这足以让兰家子孙安家立命。而后开山种地,成了这里的山民。兰氏子孙守住金贝山一隅,竹竿敲响水流节,山歌唱来歌有根,代代繁衍,畲家的丈青土布与金邶寺黄、灰僧衣一同在金贝山随风飘袂。畲家山歌唱生活,寺里梵音净尘埃。晨钟也催炊烟起,暮鼓更唤禽畜归。金贝山就这样让畲家人与金贝寺沐风淋雨,听雷看瀑,抗霜傲雪走过了它们的岁月。上金贝用上自己所有的日子精修,粗茶提神,粗粮裹腹,粗菜下饭,自耕自足,修得一个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樵耕大境。世世代代的大境又得一个机缘,这是一个提醐灌顶的大觉悟机缘,虽说机缘

3、随处都有,正如天地到处是道场,能把握时期与时俱进的又能有几何?上金贝算是一个,他不是一个粉墨登场的演员,而是勇于脱胎换骨的觉悟者,他成了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一条500多米萄葡长廊,绕过那条世代赖以生存的田垅,田垅中各色的出水荷花,随风摇曳,轻轻地传达着若隐若显的山中诗韵。长廊的尽头是樱花园,蜜柚园,茶园等。园园毗邻,共同建起了一个“科技农业观光农庄”。也许是上金贝畲村的发心和宏愿与上金贝菩提正觉有着六合气象,这一气象如同一道彩虹,绚烂了这片天空。上金贝发现了一座古墓,古墓“僧不僧,俗不俗,官不官,民不民,皇不皇,王不王。”又碑又塔,可没有确切的记年,石柱雕刻全是闭嘴龙纹饰,重重疑雾,从十方而来

4、,种种猜想集中到明朝建文帝朱允炆这位流亡皇帝身上。一个小山村与皇帝蒂缘,就不再寻常,走进上金贝的不再只是畲家儿女,走进金邶寺的也不再只是僧人。有专家,有学者,考古的考古,参观的参观,一来二去,上金贝处处扬名,成了游览胜地。从此这里一切就有标签,明朝帝陵、畲寨风情、古刹庄严、森林公园、观光农业等。明二祖朱允炆虽以百米石雕立在山坳,我想若是他真是隐埋在上金贝,这一出山,一定还心存余悸,虽说他出家多年,苦苦精修,能淡定面对一切,可是人们要的是他当年如何逃生,为何选择了上金贝,护卫逃生都是些什么人,他们又都在哪繁衍?一个个问题离不开当年的劫难,离不开逃亡的惊恐。舍下,舍下,舍下的一切中,自然也有着这惊

5、恐的一页,可是人们提起,提起,提起,提起的就是当年的一切。遁入空门,依然绝不了红尘侵扰,就连朱允炆园寂几百年了,今天才有个因缘果愿。看起来因果中也有无量寿。有的,因果一样有无量福,无量寿,无量忆,无量苦。想到这我回头从葡萄架下走过时,感觉头顶上的粒粒葡萄,结的就是牛郎织女的酸涩之果,走廊里的对对情侣,牵着是牛郎织女的甜蜜一刻。这荷花、果园还有当下的许多,是畲家村寨的因还是果呢?是果也是因,上金贝将不再平凡了。(二)九龙井我这里所指的九龙井是在柘荣乍洋乡,这里的井!并不是掘地取水的井,是一溪深浅不一形态各具的水潭。我猜得出,这一名字的景观肯定不只这一处。至尊的九,不论什么地方的百姓都想要,这龙的

6、大气与灵性,不论什么方的百姓都想粘,至于井,有人处皆有井,井水养身,井深通天。但百姓不是想自己成至尊,而要的是沐浴着至尊的祥瑞;不是想自得龙威,而要的是龙恩常施,风调雨顺。居庙堂者,尊崇九与龙,处四野者,膜拜九与龙。“九龙井”之名,能上迎尊贵,下合百姓,同名同姓,自然就多。我没拜见过其它地方的九龙井,可就这乍洋的九龙井,足以让我灵动如鱼,畅快地爱着这一溪的水和每一口深深浅浅的井。人有着鱼的习性,游览溪流喜欢逆流而上,我一样是这样,我借来鱼跃龙门的浑身激情,与这一溪的水欢畅一刻。听水声哗啦啦悦耳,触水性清凉透骨,沐瀑布水雾,丝丝如绸,随风抚面,沾发抚肌。这水与我童年喜欢的水没有两样,于是我说:真

7、难得,溪水依旧是道家的自然法水。要说与其有染那就只有水族与龙。乍洋人给水潭取下了:“遗荷井、双心井、蝙蝠井、观音井、阴阳井、莲花井、大小龙门井”等名字,为了只是让各潭有别,景致不同,各赋法号,溪里的水,水心不变,灵性不征,一瀑一潭,养蛟的养蛟,潜龙的潜龙,游鱼的游鱼,水声传诵的永远是水流的经文。我触摸着光滑的石崖,触摸着圆溜溜的石臼,坚硬冷漠,有着拒我于千里的感觉,可我禁持不住那种光滑的诱惑,强行抚摸,手心抚过,手背触过,还用脸贴过,没想到这坚硬的石身石心有这样细腻的肌肤。我端详着自己的手掌,两手相互抚摸,又摸过脸颊,才知自己的肌肤比起这石面还要粗糙。岁月不公啊!让人肌松肤皱,刻下一道道沟痕,

8、面对这九龙井的石,则让至真至柔的水不停地爱抚,抚去亿万年的所有伤痕,永葆着婴儿润滑之肌。我惊叹着水的力量,能化顽石如婴,乖乖地给水打开一重重的门,让水流过,讨好地向水展示着滑溜溜可爱的一面;我喜欢着水的灵性,面临几十丈的悬崖,不是收缰勒马,而是机灵跃下,整股的选择深潭跃入,失散的化作雨雾轻轻飘落,一小伙的贴壁慢慢滑下,瀑下的轰鸣声是这些水的集结号,它们在潭里重新整编,又哗啦啦向前挺进。我对灵水的这一认识,是我读着九龙井这条溪体会出来的。同游一位老兄说:今天的太阳会咬人,可能会下雨,我理解这个意思,太阳会咬人,大概是许多地方已经是乌云密布,阳光只从这个无云遮挡的地方透下,这种不均匀的热,晒在肌肤

9、感觉就是被咬。经他一提醒,抬头看见有几块黑云正往这个方向赶,可能是快要下雨,我放弃了对九龙井石与水的贪恋,急着往回走,可经过“金蟾望月,仙掌拍案,群龙攀岩”各具形态的奇石前,依旧数次回首,在回望中道别。鱼儿以水为家,鱼儿以水为路。我真想把我的心智交给鱼儿,让我那些迂腐而又顽固不化的执念,也能被水育成像九龙井中的石肌一样滑润,让我的笨拙思维能被水养育得如鱼儿一样灵敏。我想焚一炷香,自拟个托付仪式,然而这里没有寺院,没有道观,我选择了750岁的“鹅掌楸”为神、为媒、为证,双手合十,闭眼默念:“鹅掌楸老树,老人,太太爷,您帮做个人情,做个见证,让九龙井的真山真水收留我的野心,像养鱼一样保佑我心智,保

10、佑我童心永在。”鹅掌楸像鹅掌一样的叶子摆动着,他答应了,我的事就这样办成,我安心地带着九龙井的水性离开了。(三)太姥山太姥山的桂冠多啊!“山海大观、道仙佛地、海上仙都,白茶故里,4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等等,美誉连篇;其北牵江浙,南引闽东南,西接武夷,势有北雁荡,南太姥,西武夷,三山鼎立之态,撑起江南一片山光水色。又得传说:尧时老母种兰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后又改称“太姥”。这个有佳名,有佳境,有佳话的太姥山自然年年阅人无数。古人说:“事不过三”,这个事一定是指烦人的事或求人的事。若悦人之事,一天为三也不过份,就如一日三餐,还得加点心。我拜谒太姥山不下于三趟了。第一趟走进

11、,吃惊的就是那些惟妙惟肖的石头,天公赋形,世人附名,什么“十八罗汉岩、仙人锯板、夫妻峰、金猫扑鼠 、玉猴照镜、金龟爬壁”等等,据统计这奇形怪石之景就有三百六十处。故得摩崖“太姥无俗石,个个皆神工,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第二趟再上太姥山,感觉奇石有情,情在悟间,情在读景人与石的对话中。第三趟再上,觉得这是一块块痴情石,心决意坚,日日洗面不洗心,向世人昭然着天荒地老的传说。后来再登太姥,觉得游客好多,与风景一样好看;再登,自己和石差不多,光顾着游客,觉得这才是一山的风景,提醒着他们要走好。人类开渠引水,挖井开田,是为了养身,树碑立传大概是为了养精神。人是自然之子,是大千众生的一族,一定存天理行

12、大道。再读华严经中:“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经文,以小见大,我仿佛明白了山水两重世界。水为养众生之躯而来,山川为寄居众生之体而设,这石林便是天地之碑,是养众生灵魂而立。太姥山这片大石林,不知收留了多少灵魂,但起码说,多少游客走过,就有多少灵魂游过。这里山南山北的石林中就隐有寺院三十六座,还有一些道家草寮庵堂。石林中就有洞穴一百多个,不管什么魂灵只要来到太姥山都能找到栖息之所,有的还会随缘而渡。雾霭如香,日月长明,至情至爱者,“夫妻峰”就是天梯;贪财者,“一片瓦禅寺”会为他念出“舍得”真经;尊贵凡夫,“十八罗汉石”个个顶天立地,按业论处,得缘者一一可渡。太姥痴石,就这样日夜坚守

13、,守望着一天天的风景。我说太姥痴石,一定会招来愤慨,这真情真悟的太姥奇石,能痴吗?是的太姥奇石不是愚痴,是喝过一壶明心见性白茶之后的醉痴。他淡泊如水,淡定如茶,吸地气,沐天露,是一种大境之痴,世人皆智,唯他独痴的痴。风过,他不语;水过,他不语;人过,他依然不语。晨待日出,暮对斜晖,他心里清清楚楚,一切过眼云烟,说是多余。他闭目心觉,来这里的人,没有尊卑,没有贵贱,不管是谁,都只是他的风景,这是多么有心智的痴石。太姥痴石,有心,心也是一颗石,这颗心石就在山里的一条溪涧中,心石藤缠根绕,如脉络牵连。那淙淙的溪水是血,股股的人流是脉,只要有水有人,这心跳就不停,太姥山的石林就有血有脉,就会痴心不变地长长守在这东海之滨,阅尽人间春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