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教案

上传人:cunz****g666 文档编号:61482524 上传时间:2022-03-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第五课古代寓言二则教材分析:郑人买履是一则寓言,寓言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 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下,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 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刻舟求剑讲的是这样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他佩带的剑掉到了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船靠岸之后,他立 即从刻下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自己的剑,结果当然是找不到的,这则寓言故 事,用来调整 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

2、人。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是小学升入初中所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对于文言文,学生还比 较陌生,因此,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 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 教会学生学习 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引导他们逐步走入文言文的独特世界。教学目标:1 1 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2 2 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3 3 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学习本文中出现的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自学:1 1 通过查阅书籍,或上网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和文体。2 2 准备 1-21-2 则耳

3、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了解相关的道理。3 3 朗读课文,理解大意,并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两则小故事讲给同桌听。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郑人买履教学目标:1 1 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2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读过的寓言故事肯定不少,再加上昨天回去做过认真的准备,相信你 很想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不过老师之前也做了一些准备,只是不太完整,谁来 帮我根据画面说说我准备的是哪则寓言?并用一句话说说相关的道理。【学生活动一】交 流寓言故事,激发兴趣,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样有没有发现这些故事的共同点?【学生活动二】大胆猜测,认识文体特点寓言:短小的故事,表达

4、深刻的道理(寓意)二、作者,作品介绍2【学生活动三】简介韩非及韩非子 。韩非子(约公元前 280280 公元前 233233 年)即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 是当时思想家荀卿的学生。他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的法家学 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三、新授(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节奏(二)再读课文,读通文意小组成员互读;圈出文中不明白的或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小组 成员互译。【学生活动四】合作探究,疏通文意教师巡视指导,并明确要求掌握下列词的意思:有欲(想要)买履(鞋)者自度(量长短)其(自己的)足置之其坐(同“座”,座位)至之( 到去)市而忘操(拿)之(指

5、量好的尺码)得履乃(才 )曰吾忘持(拿) 度(尺码)反(同“返”,返回 )归取之及(等到)反(同“反”,返回) 市罢(结束 ) 遂( 终于)不得履 试之( 指鞋)以(用)足宁( 宁可)信度(尺码)无(不)自信也 补充(三)翻译下列句子: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宁信度,无自信也。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试之以足?(四)三读课文,读出韵味: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还要表 现别人问话时的应表现出的疑惑之情。(五)四读课文,读懂寓意【学生活动四】深入研读,读懂寓意1 1 郑人是一个怎样的人?2 2 通过这则寓言,你读懂了什么?明确:1 1 郑人是个迂腐,不知变通的人2

6、 2.人不能墨守成规,而要多动脑筋,灵活运用巧妙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分层作业:A抄写本则寓言一遍A A、读,背加点字解释,为句子翻译作准备B B 完成课后练习相关小题板书设计:郑人买履郑人:迂腐,不知变通道理:人不能墨守成规,而要多动脑筋,灵活运用巧妙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二课时刻舟求剑政治家。3教学目标:1 1 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 意。2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3 3 对两则寓言进行简 单的比较教学步骤:一、导入:【学生活动一】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二、作者,作品介绍【学生活动二】简介吕布韦和吕氏春秋吕不韦(?-前 235235),战国末年政治家。原为大商人,后 被

7、任为相国,封文信侯。秦王赢政年幼即位,尊吕不韦为仲父。后因罪被免职, 在迁往蜀郡途中自杀。吕氏春秋也称吕览,吕不韦使其门客各著所闻,集论 成书。三、新授(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二)再读课文,读通文意小组成员互读;圈出文中不明白的或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小组 成员互译。【学生活动三】合作探究,疏通文意教师巡视指导,并明确要求掌握下列词的意思:其(他的)剑自舟中坠于(到)水遽(立刻)契(雕刻)其(那个)舟是(代词,这,这儿,指楚人所刻之处)吾剑之所从坠(剑坠落之处)舟止(停止,船至江边而止),从其(那个)所契者(指船上刻记号之处)入 水求之求剑若此,不亦惑(迷惑)乎!(不亦乎,是古人

8、常用的一种固定句式,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三)翻译下列句子: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四)三读课文,读出韵味:要读出同船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 .(五)四读课文,读懂寓意【学生活动四】深入研读,读懂寓意1.1. 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拿到剑吗?为什么?2.2.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明确:1.1.不能。不能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改变观念和方法2.2.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 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 化的需要。分层作业:A A、抄写本则寓言

9、一遍A A、读,背加点字解释,为句子翻译作准备B B 完成课后练习相关小题板书设计:刻舟求剑楚人:迂腐,不知变通4道理: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总结教学反思:这一单元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为刚刚踏入中学校门的孩子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其中古代寓言二则收录了两则古代思想家的寓言故事。较为特别的是这 两则故事都是文言文。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这样 的文学形式在他们眼中很陌生。当我问到学生预习的情况,很多学生皱着眉头告 诉我“看不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将知识点讲透, 最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学习文 言文的兴趣, 并且知识点要一一落实,虽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觉有些吃力,但 我想有了第一次 “难”,以后就“易”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