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共39页)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61448218 上传时间:2022-03-11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3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共3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共3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共3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共3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共39页)(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微观经济学 参考书目:梁小民,微观经济学(课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三联、上海人民。第一章 导 言一、经济学Economy,一词有节约之意。N.G.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说: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意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经济学无疑是关于经济的学问。而经济问题总面临着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即任何社会或个人总无法得到其想要的一切。这就引发了一个稀缺的问题。稀缺性(Scarcity)是指欲望总是超

2、过了能用于满足的资源。经济活动就是人们克服稀缺性的活动,经济学当然就是关于资源稀缺性的学问。萨缪尔森:“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产品,并在不同集团之间分配这些产品(的学科)。”曼昆: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牛津经济学辞典:Economics:一种有关稀缺的资源如何被或应该被分配的研究。总之,经济学就是关于人们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的一门学科。经济包括经济主体和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Economic Agents)是作出最优化的选择或经济决策的一方。基本经济主体包括:居民户(Households)、厂商(Firms)、政府(Goverments)。经济主体之间的联

3、系就是市场。市场是任何一种方便于买卖的安排。市场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产品市场是产品和劳务买卖的市场。要素市场是各种生产要素买卖的市场。生产要素是经济中的生产性资源,分为劳动、土地、资本。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生产与消费、收入分配、就业、货币、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国际贸易等经济学表述方法分为实证的和规范的两种。以实证表述为内容的经济学为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即关于“是什么”的表达。以规范表述为内容的经济学为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即关于“应该是什么”的表述。二、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是把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生产要素转化为产品与劳务的过程。由于资源是稀缺的,也就限制了所能

4、生产的结果,即,能生产某一数量和不能生产某一数量。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F),表示了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与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之间的界线。假设,一个社会的资源仅生产黄油(或消费品)和大炮(或生产资料品)两种产品。可能性黄油(百万磅)大炮(千门)A015B114 1(由于生产额外1单位黄油所放弃的大炮的数量1)C212 3(由于生产额外1单位黄油所放弃的大炮的数量2)D39 6(由于生产额外1单位黄油所放弃的大炮的数量3)E45 10(由于生产额外1单位黄油所放弃的大炮的数量4)F50 15(由于生产额外1单位黄油所放弃的大炮

5、的数量5)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含义:见课本p 52-53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任何一点代表了在既定状况下,资源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不同产品的组合。X生产可能性边界内的任何一点说明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之外的任何一点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的。三、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做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它可选择的最好用途。当生产某一产品的数量增加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将递增。用生产可能性边界即能说明。机会成本递增原理说明:假定生产技术等条件不变假设以一定量的土地(如X亩)进行生产,由于土地资源的数量是既定,所以最终的总产出也是既定的(如Y)。既定量的土地所能得出的产出不可能随着可变投入(劳动)的增加而无限增加。由于

6、可变投入(劳动)可不断增加,而产出却不可能总是增加,将导致随着可变投入的增加势必出现可变投入的效率(劳动生产率)不断下降。可变投入的生产率=这就意味着,由于效率越来越低,当不断增加可变投入时,每一份新的可变投入所能带来的新的产出会越来越小。此时,一定量无效率的可变投入(如劳动)如果用于其他生产将会得到更多的、更有效率的产出,比如去捕鱼。这就意味着,新增的可变投入所的产出是以越来越高机会成本为代价的。下表表示每多投入1单位劳动所得到的产出和总产出的关系:劳动投入11111劳动总投入=N产出100(y1)80(y2)60(y3)40(y4)0(yn)总产出100180240280Y平均产出1009

7、08070Y/NY=yi,Y为一定量。(从数学逻辑的角度看,每次增加1单位的可变投入,它所带来的收入yi不可能是不变的,也不可能是递增的,否则的话,Y=yi=。任一特定资源将带来无限的总产出是不可能的。)因为,每增加1单位投入所带来的产出的增加(yi)是递减的,而产出肯定是有成本的(劳动的投入),那么可知,每1单位产出的增加是由所投入的越来越多的成本带来的。因此,随着产出的增长,成本会出现递增的趋势。经济学上的成本,即指机会成本。投入的劳动就是得到产出所付出的成本,而每1单位劳动的投入都是有机会用于他处的。由以上论证可知:当生产某一产品的数量(产出)增加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将递增。机会成本

8、递增规律具有普遍意义。工业生产也有同样的规律。如在一定的厂房和设备条件下,可变投入(劳动)可不断增加,但产出受不变生产条件的限制不会无限增加。其原因同样是可变投入的不断增加将不可避免的最终导致效率下降。机会成本递增的更深层次原因就是因为资源是稀缺的,同时资源资源也有着多种用途(否则就不存在就会成本了)。机会成本递增不一定在开始增加产出时立即出现,可能在一定量之后才出现。但经济理论认为机会成本递增是最终要出现的趋势。萨缪尔森经济学12版:生产可能性边缘的向外鼓出表明相对成本递增规律。萨缪尔森:经济学12版,中国发展出版社,第59页。徐:当稀缺的资源(包括不可变的和可变的)用于生产某一产品时,随着

9、投入的可变资源的每一数量的增加其带来的收益将减少,或说,资源的使用效率将随着更多的资源用于某一生产而降低。由此可以得出,更多的产出的增加将以递增的成本为代价。萨缪尔森:“收益递减规律断言:在某一点以后,当我们把相当数量的可变投入(如劳动)加到不变投入(如土地)上的时候,增加的产出将会下降。这一规律其实是一个比例问题:可以和可变投入量发生作用的不变投入量越来越少。”萨缪尔森:“生产可能性边缘服从相对成本递增规律:为了得到一种物品相等的增加量,你必须牺牲的另一种物品的数量就越来越多。这一点可以由向外鼓出的生产可能性边缘所表示。”萨缪尔森:经济学12版,中国发展出版社,第63页。萨缪尔森经济学对机会

10、成本递增的证明很清楚,p59四、经济增长生产可能性的扩大,即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向外移动就被称为经济增长。因其经济增长的两个关键因素是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大的程度,即经济增长的高低取决于把多少资源用于资本品生产和技术开发,把多少资源用于消费品生产。五、贸易利益个人能力的差异意味着个人在生产各种产品与劳务时机会成本的差异。例如:张三擅长捕鱼,也就是说他捕鱼的效率比较高。同时他也能够种小麦,但并不擅长,即做此事的效率比较低。如果他放弃捕鱼的机会去做他不太擅长的工作(种小麦),就会导致他种小麦的机会成本很高。而相反则比较低。这种差异就产生了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

11、tage)。克鲁索和乔伊的故事见书p63。即使克鲁索的在两种产品上的生产率都提高了一倍,从而具有两种产品的绝对优势,其生产的机会成本仍不改变。乔伊仍在布料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这是专业化生产仍能提供更大的总产出,并通过贸易是两人都获利。使专业化与贸易给双方都带来利益的不是绝对优势而使用机会成本表示的相对优势。由于比较优势的存在,通过专业化分工生产和贸易使原有资源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更大的总产出,并使贸易双方都获利。六、现实中的交换经济上的交换是通过一定的规则来实施的。最重要的规则包括:1、私有产权,2、货币制度。产权(property rights)是一种决定财产所有、使用和支配的社会制度。在

12、私有制基础上将产生对双方都有利的交换。货币交换是一种将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交换制度。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第一节 需求与供给一、需求需求(Demand)总是同时涉及两个变量:1、商品的价格。2、与该价格相对应的人们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需求与欲望(want)不同,欲望可以是无限的,但受资源稀缺性的限制,欲望总不可能得到完全满足。所以,需求受购买力的限制。影响需求的因素通常包括:1、消费者的偏好;2、消费者的收入;3、商品价格;4、其他商品的价格;5、预期的该商品及其他商品的价格。需求量与影响需求的因素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所以需求量可以表达为偏好、收入、价格等因素的函数。数学语言来表述:Q=f(P

13、ref, I, P, )假设其他因素不变,需求量仅受价格影响,上述函数可简化为:Q=fd(P) *参见课本74页需求函数公式。1) q=a-bP 其中a 表示价格为0时的需求量。需求函数为线性。2) q=aP-a 需求函数为非线性。需求规律:通常情况下,其他因素不变,需求量与价格是负相关。如汽车、照相机、房屋、电影票等商品的价格下降,通常会导致需求量的增加,相反这些商品的涨价,通常会导致需求量的下降。因此:需求函数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或直线(参见课本74页图4-1)。即,fd(P) 0,或 0,厂商才能提供产量。2) q=P 非线性由于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即供给量是价格的增函数,因此,供给

14、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供给量对于价格的一阶导数(即斜率)大于零。数学表述:fs(P)0 或 0供给函数的一阶导数同时表达了价格的微变量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微变量(即斜率)。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如果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就会引起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价格的上涨或下降影响供给量呈同方向变动。见课本81页图4-4。供给曲线的变动:如商品自身价格未变,但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就会引起供给曲线发生移动。见课本85页图4-6。其他因素如生产要素的价格、未来的预期价格、相关产品的价格、技术变化等。如要素价格降低(成本降低),将导致厂商在同一价格水平上供给更多的商品,供给曲线向外移,反之

15、则相反;技术进步(导致成本下降),也会导致供给出现同样的变动;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该商品供给状况的变动,如小麦价格不变而棉花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小麦生产,增加棉花生产,这样,在小麦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小麦的供给减少了(供给曲线向内移)。三、价格商品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差异决定着价格向两个方向变动。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就会上升,反之则相反。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就会下降,反之则相反。但自由市场会通过不断的调节使供给量与需求量最终趋于相等。(当需求过剩时,价格就会上涨,这时增加供给对厂商更有利,增加供给的结果可能导致供给超过需求,于是价格又会重新下降。经过反复的调节,最终会使供给和需求达到相

16、等的状态。)当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就是在均衡价格时的销售量和购买量。供、需均衡的图标表达就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见课本86页图4-7)。在这一点上决定了均衡的或市场出清(market-clearing)的价格和数量。这一均衡的实现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市场机制是指在一个自由市场上能够使价格得以变化并一直达到市场出清为止的趋势(即供求相等)。在这一点上,即不存在短缺现象,也不存在供给过剩现象,因此也就不存在使价格进一步变化的压力。*均衡价格和数量即为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联立方程的解。四、供、求变动和均衡变化的分析1)需求变动:当供给状态不变时,由于收入、偏好、

17、替代或互补品等因素的改变,导致需求状态改变(即在同一价格下,需求的数量发生增加或加少的变化),需求曲线发生相应移动。移动后的需求曲线与原有的供给曲线建立新的均衡点,从而确立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图表表述见课本90页图4-8。对于这种变动可作出如下预测:其他条件不变时,当需求增加时(即需求曲线向外移),价格上升,数量增加(在更高的价格上,需求的数量更多);当需求减少时(即需求曲线向内移),价格下降,数量减少(在更低的价格上,需求的数量更少)。在整个过程中供给曲线位置不变,即供给状况未发生改变。2)供给变动当需求状况不变时,由于技术条件、要素价格等因素的变化,将发生供给状况的改变(即在同一价格下

18、,供给的数量发生增加或加少的变化),供给曲线发生相应移动。移动后的供给曲线与原有的需求曲线建立新的均衡点,从而确立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图表表述见课本92页图4-9。对于这种变动可作出如下预测:其他条件不变时,当供给增加时(即供给曲线向外移),价格下降,数量增加(在更低的价格上,愿意供给的更多);当供给减少时(即供给曲线向内移),价格上升,数量减少(在更高的价格上,愿意供给的更少)。在整个过程中需求曲线位置不变,即需求状况未发生改变。3)需求与供给同时变动在绝大多数市场上,需求和供给曲线时刻都在变动: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随着经济增长的状况而变化(增加或减少);对一些商品的需求也会随季节或相关商

19、品的价格变化而变化,甚至偏好的变化也会影响需求发生改变。同样,工资、资本成本、要素价格的变化也会使供给状况发生改变。图表表述见课本93页图4-10。价格和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供给和需求曲线的移动幅度及其曲线的形状(供给、需求曲线变动幅度的大小将决定新的均衡点的位置,即幅度不同,新的均衡点也将不同)。要预测这类变化的大小和方向,必须通过定量分析供给和需求对价格和其他变量的依赖程度。例1(供给和需求同时变化):以上大学为例,由于实验室与图书馆设施成本的增加,以及教师薪水的提高,使大学学费上涨,即教育供给曲线内移。同时,由于高中毕业生日益认识到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对上大学的需求也在增加,即对教育的需求曲线

20、外移。结果,尽管大学费用上涨,上大学的学生数仍比原来增加(增加的程度依赖于供给和需求曲线的相对变动幅度)。指导阅读课本94-96页的3个例子。第二节 弹性理论一、弹性我们已经知道价格的变动将引起需求或供给发生相应的变动,本节的内容将研究的是,价格变动的幅度与需求或供给变动幅度的关系。涉及价格一定量的变动,会引起供给和需求在多大程度上变动的问题就是弹性问题。弹性是对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敏感性的一种度量。它将告诉我们,一个变量发生1%的变化时将会引起另一个变量变化的百分比。二、需求弹性1)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又称需求弹性。它衡量一种商品需求量变

21、动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Ed= = 因为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所以,需求弹性为负数,即Ed 0。但在讨论时,常取Ed的绝对值。按照上述公式计算需求弹性,以课本101页图5-2的例子为例:当价格上升时(价格原点为9.5,数量原点为41),Ed=当价格下降时(价格原点为10.5,数量原点为39),Ed=当价格和数量的各自变动幅度同一时,由于变动方向不同,按以上公式计算所的弹性值却不同。也就是说,虽然价格变动的绝对值与由此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绝对值相同,只是由于计算的基础或出发点不同(即,P和Q取哪个值),计算出的弹性系数就会不同。这样的计算方法显然不合理!合理的计算方法为:以价格和数量

22、变动前后的算术平均值来代替(数值变动前后的平均数),即,Q=, P=,这样,弹性系数就不会不同了。计算公式为:Ed=由于这样计算的弹性系数代表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故又称弧弹性系数。2)点弹性的计算:由以上公式可计算出需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弹性系数,或说,根据弧弹性可计算曲线上任何一点的点弹性。而当P为趋近于零的微变量时,即为Q对P的导数,即=,(这时的弧弹性就已变成了点弹性)那么,Ed=, 由于P、Q为微变量,即变动幅度趋近于0,故可认为P1=P2,Q1=Q2。其中即为需求曲线上任意点的切线的斜率。而当需求曲线为直线时,其斜率为常数(任意点的斜率都相同),即为常数。于是,Ed由决定。因为需求曲

23、线上每一点的均不同,所以每一点上的Ed也不同。或说,不同的价格上,会有不同的弹性系数。*根据102页图5-3的有关证明可知E=ef/of。在同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上,价格越低,弹性越小。这实际上意味着,价格很低的商品(或价格低到一定程度的商品)当其价格变动时,不会对需求量造成多大的影响。*当需求曲线为非线性时,即为正双曲线时,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弹性均相同。可证:需求函数为Q=AP-a,A和a为常数=-AaP-a-1将上式代入Ed=,得Ed=-AaP-a-1=-AaP-a-1=-a当a=1时,Ed=1。3)需求弹性分类0Ed因Ed=,故,当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时,Ed1,此时的需求是富

24、于弹性的。如价格上升10%,引起需求量减少25%。*当弹性为单位弹性时,即Ed=1,需求函数为正双曲线,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弹性均相等。两种极端情况:当弹性为无限时,需求为完全弹性,即弹性无穷大,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直线。说明价格上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需求上的巨大变化,需求立即无限增加或立即变为零。105页图5-4(b)。当弹性为零时,需求为完全无弹性,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说明价格无论如何变化,需求数量都不变。105页图5-4(a)三、需求弹性的运用1)需求的大小主要受三种因素影响物品的替代性:有替代品的商品需求弹性大,无替代品的商品需求弹性小。通常替代性越大的物品之间,需求弹性越大。这是因为一旦一

25、种商品的价格发生一定的变化(如上升),由于这种商品拥有很好的替代品,消费者就很容易放弃消费者中商品而去消费它的替代品(或相反),这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幅度(如减少)就会比价格变动的幅度大得多。用于商品的支出在收入中的比例:其他条件不变,用于某商品的支出在收入中的比例越高,则弹性越大。反之,亦反。这是因为某商品的支出在收入中的比例越高,当它的价格变动时,对人们消费选择的影响也就越大。如购买高档数码相机时,其价格的变动会对消费者的选择影响很大。当原价8000元的相机降价1000时,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去购买,相反则会有更多的消费者放弃购买计划。相反,某商品的支出在收入中的比例越低,当它的价格变动时,对

26、人们消费选择的影响也就越小。如购买口香糖,其支出在收入中的比例很小,人们不会因它的价格的较大变动就改变消费选择,即使价格上涨1倍,人们很可能仍照常消费,下降1倍人们也未必多吃。时间:需求弹性还取决于价格变动后持续的时间长短。这就要涉及短期需求曲线和长期需求曲线。短期需求曲线表示价格变动时的最初反应。长期需求曲线表示需求对于价格变动在长期内的反应。对于许多商品来说,长期的需求比短期的需求更有价格弹性。如当咖啡价格快速上涨时,其需求量只会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慢慢改变而逐渐下降,因此在短期内缺乏弹性,长期才富有弹性。而对于另一些商品来说,短期需求比长期需求更富有弹性。这类商品往往是耐用品,如汽车、冰箱

27、、生产设备等。如汽车的需求,价格的上涨会导致短期内需求量的急剧下降,因此短期的需求曲线富于弹性,但长期内由于人们仍必须购买新车,长期的需求量变化不会很大。因此短期内富于弹性,而长期内缺乏弹性。富于弹性的需求曲线会更平坦,缺乏弹性的会更陡直。2)弹性的意义弹性理论可以使我们预知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收入或开支的变化。厂商的收入(I)=消费者支出(S)=PQ, 因为最终供给会与需求达到均衡。当E=1时,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正好等于需求数量变动的百分比(单位弹性,=),新总收入或新支出不变(即PQ=PQ)。当E1时,需求数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需求富于弹性,),如果价格降低,新总收入或新总支出将

28、大于原有总收入或总支出(即PQ PQ);如价格上升,新总收入或新总支出将小于原有总收入或总支出(即PQ PQ)。当E1时,需求数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需求缺乏弹性,),如果价格降低,新总收入或新总支出将小于原有总收入或总支出(即PQ PQ)。了解需求弹性对消费者或厂商的决策很有帮助。如生产彩色铅笔的厂商知道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即使其价格大幅上涨,人们也会照常购买,那么厂商将价格提高1倍,很可能就会带来成倍的收入。四、其他需求弹性影响需求量的因素还有收入和相关物品的价格。1)需求的收入弹性当价格不变时,收入的变化会影响需求量的变化。需求的收入弹性=,即,EY=价格不变时,

29、收入的提高(或降低)一般会引起需求的增加(或减少),因而EY0,此类商品为正常商品。在这类商品中,EY1(富于弹性)的通常是奢侈品(即,对它的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大),如娱乐用品、首饰等。0EY1的(缺乏弹性)通常是必需品(即,对它的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小),如米、油、盐等,人们通常不会因为价格变动就决定多吃或少吃。有一类商品,成为劣质品,如低档次的食品、日用品等。当收入上升(或减少),需求反而降低(或增加),此类商品的EY0,即Y价格变动,引起X需求量同方向变动。如牛肉是羊肉的替代品,当牛肉价格上升时,对羊肉的需求也会上升。当两种商品为互补品时,EC0。当Es1,即时,表示供给富于弹性;

30、当Es=1,即=时,表示供给的单元弹性;当Es1,即0,即边际效用使总效用增加,边际效用为正值。总效用TU最大化的满足条件是,MU=U(x)= =0,因当MU降低为0时,TU就无法在获得正的增量了。只要边际效用还未降低到0,总效用就会不断增加。图表表达参加课本160页,图7-3。总效用等于所有边际效用之和,即,TU=MUi2)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某种商品的总需求量与其价格的关系称为市场需求(market demand)。而实际的需求无疑是由个人作出的。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individual demand)的总合,即:Dm=di3)消费者的选择消费者的消费选择由两个因素决定,即,限制条件和偏好。

31、一个消费者的选择受到其收入水平和物品价格的限制。如一个人的收入是既定的M,他只够买两种商品X和Y,它所能够买得商品的组合受到受M和价格PX、PY的限制。导读课本156-157的例子。由能够消费的X、Y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绘成的曲线,称消费可能性曲线,或预算线。预算线外的任何一点的组合超出收入水平,是无法支付的。预算线划分了能消费和不能消费数量组合之间的界限。预算线表达了支出成本等于M的一系列商品的组合集,即,M=PXX+PYY, 其中M=收入=支出消费者到底选择哪种组合,由他的偏好决定。二、消费者均衡此部分内容解决的就是消费者如何选择商品组合,这里假设消费者是理性的。当消费者所选择的各种物品与劳

32、务的组合达到总效用最大时,这种选择就是效用最大化选择,这是也就是实现了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就是消费者以使效用最大化的方式配置其收入(资源)的状态。效用最大化就是达到最大可能的效用,或说在消费时使总效用达到最大。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在消费时总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使一定的支出带来最大的享受或满足感)。原因在于他的消费组合受到其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的约束,只有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才能充分地利用他的收入,并得到最大的满足。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每花费1元所买进的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都相等。每1美元支出的边际效用是从某种物品最后1单位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效用除以该物品的价格。即:=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或,=

33、这一条件的实现,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以使用效用最大化的方式来配置其收入的状态。这一条件下最大化得以实现的原因在于,如果,如,即消费者每单位货币在X商品上的支出所获得效用大于在Y上获得的效用,这时消费者继续将货币花费在X上就会获得更多的满足,于是他将放弃一部分Y的消费而继续选择消费X(因为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当然愿意将钱更多地花在能使自己得到更大满足的商品上)。由于消费任何一种商品最终将导致边际效用递减。所以当他增加X的消费时,每一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就会不断下降,直至下降到X的边际效用等于Y的边际效用,这时再将货币(放弃消费Y的货币)用于X的消费就不会产生比消费Y得到更大的满

34、足(即,=)。当达到这一状态时,无疑意味着消费者在X上得到的总效用已经达到他所愿意再放弃Y时的最大值。由于此时消费商品Y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已经因不断放弃Y去消费X而递增,数量增加时边际效用递减,减少时当然就会产生递增,可用图表演示)已等于消费商品X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再放弃Y的话,将导致消费Y所带来的边际效用超过X,那么消费者对X所享有的最大满足(最大总效用)就会降低,这当然是它所不愿意做的。而这一均衡点也意味着在这一点消费Y时,如果再将货币从消费X转向Y的消费就不会产生比消费X得到更大的满足(因为只有更大时,他才会更多的消费Y),此时对Y的消费也达到了所愿意放弃X时的总效用的最大值。因为,当达

35、到均衡点时,X的总效用已最大,Y的总效用也已最大,所以X+Y的总效用实效最大化。效用最大化是的数量组合(x, y)即为实现消费者均衡时,消费者所选择的组合。或,当选择这一组合时,就实现了效用最大化,达到消费者均衡。见书p. 64,面包和唱片的例子。图表证明,见165页图7-4。因为,TU=MU,所以只有当,=时,TUX+TUY围住的面积最大。*数学证明:效用函数和预算线之如下:TU=U(X, Y) (1)PXX+PYY=M (2)(2)式可改写为:M-PXX-PYY=0以不等于0的变量(拉格朗日乘数)乘上式得(M-PXX-PYY)=0 (3)将(1)、(3)式相加得到拉格朗日函数:Z= U(X

36、, Y)+(M-PXX-PYY) (4)由于(4)式中的(M-PXX-PYY)=0,所以Z与U(X, Y)的极大值同一。Z是X、Y、的函数。Z的极大值的必要条件是对所有自变量求其偏导数,Z=0:ZX=MUX-PX=0 (5) 其中MUX= UX(X, Y),以下同ZY=MUY-PY=0 (6)Z=M-PXX-PYY=0 (7)由(5)得,MUX=PX (8)由(6)得,MUY=PY (9)由(8)、(9)式可得,= 或 =,因此,效用函数U(X, Y)最大化的条件就是= 或 =就是货币的边际效用MUm三、边际效用与需求由于,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而消费者收入水平是既定的,故当价格P变动时,单位

37、货币的边际效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动。当消费者依照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多种商品的消费组合时,就要按照=的条件,建立新的消费组合。当价格既定,而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时,所能购买的商品量也会发生变动,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动。当消费者依照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多种商品的消费组合时,就要按照=的条件,建立新的消费组合。从边际效用理论推导出需求理论: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将递减。因此,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对于越少的边际满足感,消费者只愿意支付更少的价格。所以,对于更大的消费需求量,相对应的只能是更低的价格。从边际效用曲线直接可推导出需求曲线。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数

38、量与消费者在购买时实际支付的数量之间的差异。消费者消费一定量的商品要获得一定的总效用,其获得的总效用通常会超过他支出货币的而牺牲的总效用,两者之间的差就是消费者剩余,即他在交易中得到的好处。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他愿意付出的价格与他实际付出的价格之间的差异。(消费者拥有的边际效用曲线和需求曲线是同一的)奢侈品的总效用少,消费者剩余也少 生活必需品总效用多,消费者剩余多P,U消费者剩余P1 Q1 Q参考书175页图7-7价值悖论:有些物品价值低,但效用却很大,如水,不消费它甚至就不能活。但另一些物品价值很高,却并非必不可少,如珠宝。消费者剩余理论正可以对此做出解释。一些价格低的生活必需品,如水、食

39、盐、面粉等,给消费者带来的总效用很大而边际效用却不大,消费者为此支出的费用也不大,因而消费者剩余很多。钻石等奢侈品边际效用很大,但总效用相对并不大,因而消费者剩余小。同样,这种情况也符合消费者剩余理论:当消费者在奢侈品和必需品之间选择消费组合时,对奢侈品支付昂贵的高价格和对必需品支付低价格,最终的每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是相等的,这种消费者选择符合等边际原理。即;=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边际效用理论、供给和需求理论更合理地解释了商品价格的形成:商品的价格是在供给与需求的市场交易中形成的,给人们带来的边际效用越高的商品人们越愿意支付高价格,反之则只愿意支付低价格。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在解释大量价格的

40、形成时都无法成立,如沉船中打捞起的200年前的葡萄酒可买到极高的价格,但为它付出的劳动却并不比200年前多;一只美丽的海螺也可以买到高价格,当显然拾到它的人并未付出多少劳动;凡高的画也是高昂的,但凡高的劳动真的能值制造几百辆轿车的劳动吗?更何况凡高的画曾经是一钱不值的。19世纪边际效用理论的兴起替代了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已不再被用来解释商品价值的形成。第二节 可能性、偏好与选择一、消费可能性1)预算线和预算方程预算线即消费可能性边界。消费者对消费的选择受到预算方程的约束。预算方程: M=PXQX+PYQY, 其中M=收入=支出由上式可得,QX=-QY or QY=-QX其中或分别表示收入M所

41、能够买得最大数量的X或Y,也可称为按X或Y计算的实际收入。如,收入M=100元,面包价格PX=2元,那么按面包价格PX计算的实际收入就是50,即实际收入相当于50个面包。由于收入与价格是既定的,所以预算方程就是关于QX和QY两个变量的二元一次方程,或称,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在预算线上存在无数QX和QY的组合点。预算线由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水平决定,当收入或价格发生变动时,预算线也相应变动。2)价格变动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而另一种不变时如X商品的价格变动(上升或下降),Y不变 ,按变动商品计算的实际收入数量就会发生变化,而按不变商品计算的实际收入数量则不变,预算线将依照

42、X商品价格变动的状况发生相应变动。由此将形成新的预算约束下的X与Y商品的消费组合集。如,收入不变,X商品价格下降,按X商品计算的实际收入的数量(即)就增加,同时Y商品价格不变,这将导致预算线与x轴的交点向外移,与y轴的交点不变,形成新的预算线。参见书181页图8-2例子。3)收入变动的影响价格不变条件下,消费者收入发生改变,势必使按X和Y商品价格计算的实际收入数都发生改变,预算线将按X商品价格计算的实际收入与按Y商品价格计算的实际收入的变动情况同时发生变动。由此将形成新的预算约束下的X与Y商品的消费组合集。如,X和Y的价格均不变,消费者收入增加,势必使按X和Y商品计算的实际收入数量都增加,这将

43、导致预算线与x轴及y轴的交点同时向外移,从而使预算线整体外移,形成新的预算线。见书183页图8-4例子。意义:由于收入水平或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预算线变动的意义在于: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发生变动时,其消费可能性边界也将发生变动,从而按照新的实际支付水平形成新的商品消费组合形式。二、消费者偏好偏好就是消费者对商品的喜爱或不喜爱的程度。偏好是消费者的一种心理状态,往往取决于一些非经济因素。如北方人对小麦的偏好与南方人对稻米的偏好并不受价格和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偏好问题,消费者行为理论假定:1、偏好是完全的,即任何两个消费集是可比较的,对A的偏好大于B,或相反,或相等;2、偏好是可传递的,即如果消费者

44、在A和B之间更偏好A,在B和C之间更偏好B,那么,他在A和C之间就更偏好A;3、所有商品都是值得拥有的,且对任何一种商品总是偏好其多,而不是其少,如对苹果的偏好,5只肯定大于3只。我们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描述偏好这一概念。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数量的组合,即在无差异曲线上,消费(x1, y1),(x2, y2)(xn, yn)各商品组合所产生的满足感均相等。在这条曲线上消费者对于各点的偏好程度也相等。无差异曲线可以有各种形状,直线、正双曲线、折线等,只要能表达消费组合的无差异即可。但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见书185页图8-5。由于在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代表的

45、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所提供的总效用(总满足感)均相等,所以无差异曲线又称等效用线。无差异曲线或等效用曲线有如下特征:在无差异曲线图上的多条无差异曲线中,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总效用越大,即U1U2U3Un。无差异曲线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相交则说明两条无差异曲线有相同的总效用,与不同的等效用曲线代表不同的总效用相矛盾。作图可证。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在保持满足程度不变时为了得到更多的X物品与放弃Y的物品的比率。数学表示:MRSxy=因X与Y反方向变动,符号相反,故边际替代率小于零。无差异曲线的第三个特征是: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X与Y的组合即,(xi, yi)的边际替

46、代率是负数,即,MRSxy=0因MRSxy=,故等效用曲线(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可用过该点的切线的斜率来表示。参见187页图8-7。在等效用曲线上,消费者越多的消费新的1单位X物品,所愿放弃的Y物品的数量就越少。因为增加更多单位X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会递减,为了满足越低的效用当然只愿付更少的代价(放弃Y的数量)。由此可得出结论:当消费者沿着一条无差异曲线进行消费选择时,增加X物品消费,减少Y物品消费所产生的边际替代率有递减的趋势,称边际替代率递减。边际替代率递减也正说明了等效用曲线凸向原点的原因。替代性问题:边际替代率的大小反映了两种物品之间的替代性的大小。普通物品一定程度上是可相互

47、替代的,但不能完全替代。如消费苹果与梨。普通物品的等效用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完全替代品,增加X所愿放弃的Y的数量不变,边际替代率为定值,MRSxy=,不变。如柯达与富士胶卷,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无差别(对两者的偏好是完全相同的),可完全替代。完全互补品,是完全不可替代的,即增加X不能以放弃Y为代价。如眼镜框和镜片是完全互补品,根本不可能以放弃眼镜品来增加镜框的消费。图表表达见书189页图8-8。*徐:在两种商品之间进行消费组合选择时,可产生无数等效用组合,即:UX1+UY1=UX2+UY2=UXn+UYn因此在一条等效用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效用均相等,即效用无差异。但任意点上的等效用组合未必能都达到消费

48、者均衡。因消费者均衡受消费者预算约束(M=PXX+PYY),所以等效用线上能达到消费者均衡的点只有一个。其他点所产生的总效用尽管与消费者均衡点是相同的,但不符合预算约束,要么超出预算,要么为充分利用预算。三、选择与消费者行为我们了解了消费要受到预算水平和消费者偏好的影响,现在讨论在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下,消费者如何做出消费选择。1)消费者选择预算线表明了收入与物品价格既定之下消费者选择受到的限制,无差异曲线或等效用曲线表明了消费者偏好的特征(消费者总偏好更高的效用)。消费者实际选择的消费商品组合点只有同时位于预算线和等效用曲线上(即,某条等效用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线),才能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要求,才能

49、实现理性的消费。图表表达见书190页图8-9。在这一点上,等效用曲线的斜率恰好等于预算线的斜率,或者说,在这一点上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预算线的的斜率)。相对价格是增加购买1单位X商品,所必须放弃的Y商品的数量(在预算线上任一点,越多地选择X就必须越少地选择Y,所放弃的Y的数量就是所增加X的价值,也就是)。它恰等于,等效用线上得到更多的X物品与放弃Y的物品的比率(MRSxy=)。消费者必须按照既定的相对价格作选择。满足这两种条件进行选择的实际意义在于,消费者在进行消费选择时既要得到尽可能大的满足,又要有能力支付得起。2)替代效应由前述理论可知,当价格或

50、收入发生变动时,消费方式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动的影响有两种形式: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在原有的效用状况(效用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两种商品之间的交换比率(即相对价格,也就是预算线的斜率)发生变化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化,称为替代效应。或,由于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消费者增加跌价商品的购买量以代替相对上涨的商品的现象,称为替代效应。由于相对价格或交换比率就是预算线的斜率,所以发生替代效应的情况就是预算线的斜率发生改变,形成新的预算线。即,约束方程M=PXQX+PYQY中的的原有值(定量)发生改变。此时要保持原效用水平不变,新的预算线与原有的等效用曲线发生新的切点。为了符合保持原效用不变的前提,发生

51、替代效应的过程中必视收入M相应的有所变化(减少或增加)。196页图8-12(b)当价格变化时,消费者将用相对低价格的商品替代相对高价格的商品。3)收入效应收入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成为收入效应。商品可分为正常品和低档品(劣质品)。正常品是收入效应为正的物品,即随收入增加消费量也增加,反之则相反。收入变动后,由于商品价格未变(相对价格或交换比率未发生改变),所以新预算线的斜率也不变。新的预算线与更高或更低的等效用线相切,确定新的消费选择。见194页图8-11(a)。低档商品是收入效应为负的商品,即收入增加消费量反而减少,反之则相反。收入变动后,新的预算线与更高或更低的等效用线相切,确定新的消费选择。新

52、的消费选择将是消费者更多地选择低档商品的替代品(正常品),而放弃一定数量的低档品消费。见194页图8-11(b)。4)价格效应价格变动对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影响称为价格效应。以一种商品跌价,另一种不变为例。价格变动的影响可以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因为价格变动肯定会产生以相对便宜商品替代相对昂贵商品的现象,即发生替代效应。同时,价格变动也将引起按商品数量表示的实际收入的变动,即发生收入效应。价格变动的第一步表现为替代效应:收入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下跌,另一种商品价格不变,将引起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反方向改变(一种下降,另一种上升也有同样的效果),即预算线的斜率发生改变(按照新的相对价格确定新预算线的斜率)。在原有效用不变的情况下,具有新的相对价格,与原等效用曲线建立新切点,即保持原效用的消费选择点。此时为了保持这种替代效应,实际上就必须减少其货币收入(名义收入)。因为,一种商品跌价,另一种不变,肯定意味着按商品数量计算的实际收入增加了,增加的实际收入肯定要与更高的效用水平相适应,但此时又要求保持原有效用不变,那末就必以减少货币收入相适应,即保持与原来相等的实际收入。第二步表现为收入效应: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而收入水平未变,实际意味着消费者实际可支配的收入增加了(用X商品表示的是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