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师用书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61447095 上传时间:2022-03-1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9.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7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师用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17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师用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17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师用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资源描述:

《2017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师用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师用书(4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六单元 伟人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伟人”这一主题编排了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3篇人物故事。故事语言简洁,内容紧凑,分别讲述了大禹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朱德身先士卒和战士们一起挑粮、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教学中,既要引领学生感受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也要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练习讲述故事。 “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在前面的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围绕这个训练点,教科书中已经有所铺垫。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线,通过“初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细读,借助关键词句,了解故事内容讲述,借助关键词句,练习表达”的教学板块来

2、学习伟人故事。 在学生多次感受形声字形旁表义特点的基础上,本单元通过语文园地“我的发现”着重揭示了形声字的另一个特点“声旁表音”,并在语文园地八利用形声字的这一构字规律,引导学生猜读汉字;在大禹治水课后习题中,安排了根据生字构字特点及语境先猜猜带点字的意思,再查字典验证的练习;在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中通过泡泡的形式,提示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判断多音字的读音。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去识字,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本单元所涉及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课前可引导学生向长辈了解,或在家长帮助下搜集相关资料,再通过师生交流,初步“认识”人物,为学习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另外,要充分用好课

3、文插图,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了解故事内容的能力。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大禹治水21认识44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4个生字、会写40个词语。 j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词句,能讲述课文内容。 3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产生敬意。4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学习动词和名词的搭配。朱德的扁担2难忘的泼水节2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11观察图画,了解每幅图的意思,能按顺序讲清楚图意。2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语文园地六识字加油站31认识11个生字,在识字中学词,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2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3给句子加

4、上恰当的标点。4发现“放、防、房”的读音与“方”很接近,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构字规律。5积累一组励志名句,初步感受名句蕴含的道理。6阅读民间故事鲁班造锯,感受鲁班的智慧。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合计1015 大禹治水 教材解析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课文讲述了大禹十三年坚持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百姓造福的故事。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世人所敬仰。 全文结构清晰,语言精练。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第一自然段讲治水前洪水经常泛滥,百姓生活在苦难之中;第二自然段讲鲧治水九年没有成功,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第三自然段讲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文中“十三

5、年、三次、一次、到处奔走”等词句集中体现了大禹的奉献精神;第四自然段讲禹带领人们采用疏导的办法制服了洪水,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课文描述的治水前后两个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大禹的奉献精神和疏导治水的智慧。选编本文,旨在引领学生在读故事、讲故事的语言实践中,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文配有l幅插图,画面宏阔,图中众多百姓在禹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开通河道,禹正在与有经验的老者察看地形。画面与课文第四自然段内容对应,为学生领会课文、感受禹的形象提供了凭借。 教学目标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6、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教学重点】按照课后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部分生字的字形较复杂,且这些字大多集中在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建议结合语境帮助学生构筑画面,进行联想记忆。 比如,“洪、毒、蛇、兽、伤、灾、难”7个生字,可组合成“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4个词语,恰是洪水泛滥的画面。可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读准这组词语;接着联系生活或图片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然后再读这组词语或其所在的句子,加深对生字、词语的理解,也为朗读课文做好准备。在随文学习时,教师可提供

7、图片(洪水泛滥、田地被淹、房屋被冲毁、人们无家可归等场景),帮助学生构筑洪水泛滥的画面。在学文之后,可出示词语“洪水、防洪,毒蛇、毒害,猛兽、凶猛,伤害、受伤,灾难、火灾”等,在新的语境中复现巩固。 “训、退、恢”3个生字,可组合成“教训、退去、恢复”3个词语。准确认读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或课文内容为3个词语搭配短语。如“吸取教训”“洪水退去”“恢复农业生产”等,然后启发学生边读词语边想象画面,既识记生字也为理解课文打基础。认读“恢复”一词时,可以启发学生说说“恢复”的意思,初步理解“恢复”就是变成原来的样子,意思是说百姓又像以前一样生活了。 “仍”的读音易受熟字“扔”负迁移,应读rn,可联系

8、语境了解“仍然”的意思,强化“仍”的读音。识记词语“继续”,可以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词语说一句话,如,“鲧没有把水治好,儿子禹继续治水。”“我们读了一遍课文,继续读第二遍。小乌龟没有停下,继续朝前爬去。”在联系生活说句子的过程中强化理解“继续”的意思。 “灾难”一词既要求会认,也要求会写。“灾”是会意字,像房子里着火之形,表示灾祸;“难”是多音字,在这里读音是nn,也有灾祸的意思。指导学生书写时,可以借助字理进一步强化记忆。 2. 写字。 本课要写的8个字,包含上下、左右、独体、半包围四种结构,左右结构字居多。 (1)左右结构字的教学:先整体观察,一看宽窄,“洪、认、难、被”前三个字都

9、左窄右宽,“被”字左右基本等宽,书写时可分为两组指导;二看笔画变化,“又”做偏旁捺变点;三看穿插避让,以下字要提醒:“认”字,“人”的长撇穿插在“j”提下;“被”字,“皮”的竖撇穿插在“辛”末笔点下方。 (2)上下结构字“灾”的教学:书写时要及时复习“火”的笔顺,可借助“灾”的字理理解字义,可组词“灾难、灾害、火灾、虫灾、受灾”等。 (3)独体字“业、产”的教学:“业”字,要按照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书写,书写时以竖中线为轴,左右对称,可组词“工业、农业、作业、专业、业余”等;“产”的书写可迁移熟字“立”的写法,可组词“生产、产品、产业、产生”等。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洪 9画,左右结构。左窄

10、右宽,“共”字两横平行,上横短下横长,下边的撇、点分别对应上边的两竖。灾 7画,上下结构。“宀”稍扁,覆盖“火”;“火”字笔顺点、短撇、撇、捺,左右点撇相对,撇捺舒展。难 10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又”捺变点,“隹”的“亻”竖写在竖中线上,直而长,四横之间等距,最后一横稍长。道 12画,半包围结构。笔顺先里后外,“辶”捺要长,“首”字略瘦长,外包内。“辶”三笔写成,第二笔是横折折擞。 认 4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人”的撇穿插在“讠”的下面。被 10画,左右结构。“衤”勿误写成“礻”,注意“皮”字的笔顺:横钩、竖、横撇、捺。“又”字横撇短、捺长。业 5画,独体字。先中间后两边,以竖中线为

11、轴,左右对称、左低右高,末笔横长约等于字高。产 6画,独体字。“立”中间夹的“丷”两笔都要写短,第五笔横写在横中线上。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文是一篇古代神话故事,叙事性较强。教学时,部分体现场景、人物品质的语句可稍作强调,其他部分朗读时可语调平缓,像说话或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可稍作指导: (1)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这段话介绍洪水泛滥时人们痛苦生活的景象。开篇“很久很久以前”突出了传说故事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稍拖长“很久很久”,用声音再现时间的长度。接下来可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注

12、意长句的断句与停顿。 (2)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这段话讲述了禹治水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3个表示数字的词语“十三年、三次、一次”可略作强调,以表现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重新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这是故事的结尾,讲述了禹带领人们终于制服洪水,使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故事幸福、圆满的结局,与开篇形成呼应,朗读的整体基调是喜悦的。3句话语言简洁,介绍了洪水

13、退去后人们恢复农业生产的情况,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朗读时,“了”稍作强调,拖长,以突出洪水被制服后人们的喜悦心情。 2理解运用。 学习本文,初读后可按顺序朗读故事,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借助课后第二题的提示,有顺序地把故事讲清楚。 “治水前”的景象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练习读课文,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结合泡泡提示,联系下文说说“泛滥”的意思。有条件的还可以借助洪水泛滥的影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注意借助“洪水泛滥、淹没田地、冲毁房屋、伤害百姓”等词语,帮助学生建构画面。最后,组织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学生对洪水淹没田地、冲毁房屋、百姓的痛苦生活就能有所体会了。 学习第二、三自

14、然段,建议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提取具体信息,再通过朗读表现课文内容,最后指导学生用提取的具体信息讲述故事。如学习第二自然段,先用“谁、怎么做、结果怎样”讲述这一段内容;然后通过朗读表现鲧筑坝挡水九年未成功,禹继续治水。 第三自然段讲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可聚焦“十三年、三次、一次”这组数字,联系洪水泛滥时,百姓们所受之苦,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治理洪水的决心。“到处奔走”一词突出了禹治水的艰辛,该词的教学空间很大,可引导学生想象禹“到处奔走”的情景,适当补充禹艰辛治水的事例,想象大禹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虽受尽千辛万苦,但治理洪水的决心从未改变。在此基础上再读就能有所体会了。 第四自然段分两

15、层讲述,第一层讲述了禹治水的方法,第二层描绘了禹治水成功后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与“治水前”洪水泛滥形成鲜明对比。学习本段,可对比鲧治理洪水的方法,借助插图引领学生感受禹开通河道,引洪水人海的过人智慧。之后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对比朗读,进一步感受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的伟大功绩。对于成语“安居乐业”的理解,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借助一组图片展示百姓的幸福生活,如孩童无忧无虑地玩耍,百姓在田里耕作,闲暇之余吹笛唱歌、聊天品茶。借此情景体会百姓对这位治水英雄的感激,因而称“禹”为“大禹”。 3课后练习。 课后第一题出示的是一组表示动作的词语“挡水、疏导、驱赶”,要求先猜一猜加点字的意思,再查字典验证。教学时,

16、可引导学生先根据词语和课文语境猜一猜意思,如“挡水”就是阻挡洪水,“筑坝挡水”就是筑起高高的堤坝阻挡洪水,“挡水”是大禹父亲鲧用的方法。“疏导”呢,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一句进行猜想,进而推测出“疏导”是疏通引导的意思,是大禹治水的方法。教师也可以启发学生“疏”与“导”意思相近,“驱赶”也是相似的结构,结合语境,猜一猜“驱赶”的意思,最后再查字典,对带点字的意思进行验证。 课后第二题提供了故事的发展线索,引导学生借助这些线索,讲述故事。重点把治水的经过讲清楚。 课后第三题的“读一读,记一记”为学生提供了一组词串,既强化了生字

17、认读,又扩充了词汇量。此资源可以在学生识记生字时集中认读,也可以学习课文后作为巩固生字的材料。 三、实践活动 激发兴趣,拓展阅读。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等故事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对劳动创造的歌颂,对坚忍不拔、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等英雄精神的赞美。教学本课后,教师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推荐学生课后读一读这此故事。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书写“灾、难、洪、认、被”5个字。初步了解“泛滥、伤害”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一自然段,想象治水前的景象,了解洪水使人们的生活非常痛苦。课前准备:1生词卡片。2多媒

18、体课件展示洪水泛滥的场景。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1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提问:结合课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什么事? 2出示大禹头像,简介大禹:传说是我国部落联盟的领袖,曾经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是为民造福的英雄。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读,一人读一段,相互正音。 3出示三组词语,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1)第一组:洪水泛滥、毒蛇猛兽、伤害、灾难。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聚焦“灾”字,看字形猜猜“灾”字的意思。揭示“宀”表示房子,房子里边着火表示灾难。 说说读了这组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出示句子,放

19、在语境中再次练读。指导读好第二句的停顿。 (2)第二组:教训、驱赶、恢复。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给3个词语搭配短语。如“吸取教训、驱赶毒蛇猛兽、恢复农业生产”。 读词语想画面,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相机理解“恢复”就是变成原来的样子,文中是指百姓又像以前一样生活了。 (3)第三组:淹没、灾难、重新、耕种, 自由练读这组多音字,根据词语的语境练习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指名读,及时正音。 出示一组新词,比如,“沉没、重新再来、难民、种花”,巩固读音。 【本课生字较多。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识记。本设计先分板块识记生字词语,帮助学生构筑画面,为朗读课文奠定基础。随后

20、再随文识记,了解重点字词在语境中的意思:体现了在语境中识记、多次复现的识字原则。】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治水前的景象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洪水泛滥是怎样的景象。 2. 出示洪水泛滥的影像(洪水横流、田地被淹、房屋被冲毁、人们无家可归等场景),说说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3课文中怎样描写的?自己练读第一自然段。 4指导朗读: (1)出示“泛滥、淹没、冲毁、伤害”,连起来说说洪水泛滥的情景。 (2)通过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表现出人们的痛苦。 相机评价,预设如下: “很久很久以前”可以拖长,让人觉得时光倒流,回到几千年以前。 读到“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仿佛看到了滔滔的洪

21、水 着重强调了“无数的灾难”,听得出你们很为那些百姓难过、担心呢! (3)再读课文:抓住这些词语展开想象,满怀同情地齐读本段。 (4)用一句话说说这一段的内容。(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品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洪水带给百姓的痛苦,为讲述故事作铺垫。】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标红“灾、难”二字,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结构,说说写好这两个字需注意什么。 (1)教师范写“难”字,发现“隹”与“住”的区别,书写时四横等距,学生认真观察并书空。 (2)学生描红、临写:看清位置,找准重点一明确笔顺,练习临写一对照品评,二次临写。 (3)反馈评价:展示书写的优秀作业;指出书写中的

22、问题,纠正;学生再练写。 2出示“洪、认、被”。 (1)先整体观察,说说这三个字结构上有何共同点,书写时需注意什么? (2)学生自主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评价。 五、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 2借助板书讲述“治水前”的故事。 (1)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泛滥、淹没、冲毁、伤害) 大禹治水 (2) (3)(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洪、毒”等15个生字,书写“道、业、产”3个字。了解“挡水、疏导、驱赶、安居乐业”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十三年、到处奔走”等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按照课后提示,讲述故事。教学过程:一、

23、复习回顾 1检查词语认读,并用上以下词语说一说洪水带来的灾害。 泛滥、淹没、冲毁、伤害 2面对如此悲惨的景象,一个名叫鲧的人开始领着大家治水。这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此处复习词语的意图,既巩固了生字新词,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复述课文,为学习下文作铺垫。】二、学习第二自然段,练习讲述 1自由朗读,说一说:谁?怎么治水?结果怎样?(鲧筑坝挡水,治水没有成功。) 2指名朗读鲧治水的方法。(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1)说说什么叫“筑坝挡水”,结果怎样。 (2)出示“继续”词卡,练习用“继续”说一句话。 3练习讲述本段。讲述时可以借助哪些词?学生交流,教师帮助梳理。 可提炼

24、:谁?怎么治理?结果? 鲧、筑坝挡水、没有成功 禹、继续治水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鲧的儿子禹继续担起治水的重任。在禹治水期间,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教师范读“三过家门而不入”。 2出示语段,指名填空。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 )年。这( )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 )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 )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3体会“治水时间之长、之艰辛” “心系百姓之切”。 (1)创境朗读:禹治水13年,l3个365天没回过一次家,传说禹的儿子很大了还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禹为什么急于把洪水治理好?练习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预设:因为洪水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禹心里装着百

25、姓,所以他急于把洪水治理好。) (2)指导朗读:这些数字读好了,这段话的意思也就读明白了。学生练读。 (3)教师介绍:为了治水,禹到处奔走?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课文用了一个词“到处奔走”。 (4)说一说:读到这里,你最想用哪个词赞美禹?(一心为民、无私奉献) (5)小结:13年里,禹3次经过家门都没有回家看一看,老百姓们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感动。于是就给这个故事取了个名字三过家门而不入(板书)。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一组数字背后蕴藏着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

26、时,引导学生先填写这组数字,再透过数字,联系生活实际去体会大禹心系百姓的精神,最后再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四、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大禹的功绩 1自由读文,练习按“谁、怎么治理、结果如何”的思路说一说这段话的内容。 2学习第一层,了解“大禹治水”的经过,体会大禹的智慧。 (1)读第四自然段,画出禹治理洪水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禹是怎么让洪水乖乖听话的。 (3)借助插图,理解“疏导”的意思。 (4)齐读禹治理洪水的语句,感受禹的智慧。 。 3学习第二层,体会百姓“安居乐业”。 (1)指名读写禹“治水后”的景象的句子。 出示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景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孩童无忧无

27、虑地玩耍,百姓在田里耕作,闲暇之余吹笛歌唱、聊天品茶等。) (2)理解“安居乐业”:洪水终于被治理好了,老百姓有屋可住,有田可种,幸福地过日子,这样的生活就叫安居乐业。 (3)指名对比朗读课文写“治水前”和“治水后”的景象的句子。 (4)从洪水泛滥到乖乖地听话,百姓会怎么感激禹?(治水有方、智慧过人,心中装着百姓安危) 小结:人民非常感谢禹的功绩,因此尊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五、讲述故事 过渡:大禹治水的故事代代相传,让我们来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1借助板书,提示四人小组合作讲述,每人讲述一段,重点把禹的治水方法讲清楚。2展示,相机评价。3擦掉部分词语,只留下(泛滥、筑坝挡水、三过家门

28、而不入、疏通河道),学生独立练习讲故事。六、写字指导(略)七、推荐阅读 在我国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出示课件),如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建议课后找来读一读。 八、板书设计: (1)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泛滥、淹没、冲毁、伤害) (2)鲧用筑坝挡水的方法,没有治好洪水。(九年、继续) 大禹治水 (3)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4)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安居乐业)16朱德的扁担 教材解析 朱德的扁担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文章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于细微处见精神,语言简洁平实,娓娓道来,既展现了

29、一位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形象,也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敬爱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揭示当时的背景和形势:朱德和毛泽东同志会师井冈山,红军在山上,敌人在山下;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为了巩固井冈山根据地需要储备足够的军粮,红军战士们争着到宁冈的茅坪去挑粮;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讲述了朱德同志与战士们一道儿挑粮,战士心疼他藏起了扁担,他却又找来一根;第四自然段讲战士们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教学目标 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会写“扁、担”等8个字,会写“扁担、同志”等l2个词语。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会师、斗笠”等词语的意

30、思。 2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较多,建议先集中识记,再随文复现强化。 (1)读课题后,可先行识记“朱德、扁担”。“扁担”要提示“担”字在该词中读轻声,可借助“扁担”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实物。 (2)集中识记。 初读课文之后,在读词中,组织学生认读生字。 毛泽东、朱德。 可出示两位革命领袖的照片,读名字加深印象。并简要介绍他们的身份。 同志、队伍、敌人、打仗。

31、认读词语后再出示句子“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与敌人打仗”,让学生在语境中识记生字,同时依托语境理解这组词语的意思。 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认读词语后,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是否见过或走过陡峭的山路,相机出示词语“陡坡、陡立”,加深对“陡”字的识记与理解。 “难”是多音字,在前一课“灾难”一词中已接触过nn的读音,认读时除了出示文中词语,还可以出示“难过、为难、难忘”等词语促进学生对字音nn的识记。 (3)学文中不断复现,强化识字。 朗读课文时,部分生字可以随文再次出示,如读到“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时,可出示词卡“抽出”,让学生认读词语,说说“抽出”在

32、句中的意思,理解“抽出”就是从队伍中抽调一部分人的意思。读到“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时,可出示词卡“山高路陡”“非常难走”,让学生再读词语,想象画面,既巩固生字,又帮助学生读好课文。读到“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可出示词卡“不料”,让学生换词理解,体会“不料”就是没有想到的意思。并练习说话,如“早上还是晴空万里,不料午后下起了暴雨”。(4)学文后用字组词,读词,巩固识字。如:德品德、美德、公德 志立志、志气、志向 扁扁豆、扁圆根树根、根本、草根 料木料、笑料、料想 敬尊敬、敬重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包含独体、上下、左右、半包围4种结构的字。指导时,要注

33、意提示或范写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书写“士、志”:二字可合在一起指导,要着重强调“志”上部是“士”,不是“土”。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卧钩一定要“卧倒”,不能写成竖弯钩,中间一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右点要写在卧钩的外边。 突出主笔的字:“军(秃宝盖)和战(斜钩)”。观察字形后,让学生说说这些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军”字秃宝盖的横宜长,覆盖下面的“车”字;“战”字的斜钩要有点弯度,就像一张弓。 半包围结构的字:“扁”。“扁”从户,从册。本义是在门户上题字,古同“匾”,引申为物体平而薄,如“扁圆、扁豆”。户字头要写得略小,长撇向左下伸展,给下边部件让出足够空间。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扁 9画,半

34、包围结构。 上窄下宽,户字头撇稍长向左下伸展,第八笔竖在竖中线上。担 8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扌”瘦长,“旦”字“日”宽扁,横稍长。志 7画,上下结构。 稍高,写在竖中线上。 伍 6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五”第二笔竖稍斜,横折沿横中线上起笔,末笔横稍长。 师 6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边第二笔是竖撇,右边“帀”首笔是横,不要写成撇。军 6画,上下结构。“冖”宽扁覆盖“车”,“车”第二笔撇折的折段在横中线下侧,第三笔横宽于“冖”,末笔竖在竖中线上。 战 9画,左右结构。左紧凑右舒展,“戈”的斜钩从竖中线起笔,写至右下格向上提,似弯弓待发,末笔点勿丢掉。 士 3画,独体字。首笔长横写在

35、横中线上,竖修长笔直,写在竖中线上,末笔横较短。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1)自主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本文长句子较多,朗读时要注意句中停顿。教师可示范一两个长句子的朗读,再让学生自主练习朗读课文中其他长句子。 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 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2)朗读故事,感受形象。 第一自然段两句话基调有所不同。朗读首句“会师了”语气暗含喜悦,以突出两支队伍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末句“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画线部分要重读强调,突出井冈山根据地当时的严峻形势。 第二自然段,“五六十里”“山高路陡”等词语表

36、现了挑粮路远难走,困难重重,但是战士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还“争”着去。朗读时,可结合井冈山地势险要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山路之长、山势之险,重点强调“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以突出下山挑粮的重重困难。末句“可是”表转折,略作停顿,以突出后边的“每次、都争着去”,表现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勇气和热情。 第三自然段,两个“一块儿”表现了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第一句概写,第二句具体介绍,两句话紧密关联,朗读时要语气连贯。第三句“白天、晚上、整夜整夜”要重读强调,以凸显朱德同志夜以继日、万分辛苦,强调朱德同志与战士们不同的是,晚上也得不到休息。第五句“不料”后面略作停顿,读出“朱德同志又找

37、来一根扁担”是大家没有想到的。 第四自然段,“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用一种委婉而巧妙的方式,告诉战士们不要再藏他的扁担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与大家同甘共苦的决心。因而,战士们也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朗读此句时画线词语略突出,可以表现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重与爱戴。 2理解运用。 课前,可引导学生通过向长辈了解,或在家长帮助下搜集关于朱德同志的资料,初步认识朱德,为学习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 本文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可以适当补充背景资料,让学生简要了解当时的局势,然后提出问题:朱德同志为什么也要去挑粮?为什么还要在扁担上做记号?通过阅读交流

38、,体会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第一自然段,教师可适当交代当时的背景情况:当时红军遭到了敌人的围攻,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不仅要加紧练兵,从军事上做好准备,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储备足够的军粮,保障后勤供给。但是,“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引导学生抓住“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红军下山挑粮可谓困难重重。 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及朱德同志的身份,想象他夜以继目的辛劳工作,白天去挑粮,走的是又高又陡、非常难走的山路,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思考战略,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进而理锯战士们藏扁担的良苦用心。然后让学生说说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写上“

39、朱德的扁担”五个字,体会朱德同志虽然工作劳苦,但他坚持以身作则,他完全了解战士们关心、体贴自己的一片深隋,他这样做,用的是一种委婉而巧妙的方式,告诉战士们不要再藏他的扁担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与大家同甘共苦的决心。 3课后练习。 课后第一题旨在引导学生体会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感动了战士们。教学时,可以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战士们为什么藏扁担,体会朱德同志工作异常辛劳;再联系朱德同志内心想法,表明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决心。 课后第二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解答本题建议随文进行,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朱德同志挑粮的图片,进行说话练习,再出示第二题进行搭配

40、练习,最后引导学生自由练习说一组动宾短语,如“打着雨伞、戴着草帽、穿着长袍”。 三、实践活动 革命题材的故事距离学生生活较远,教学本课后,教师可以围绕故事的主人公推荐阅读朱德同志的其他一些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迹,体会他们为革命牺牲自我、无私奉献、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也可以推荐阅读其他革命题材的故事,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一 教学资源 事件发生背景 1928年4月,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带领南昌起义的部队,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跟毛泽东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朱德同志任军长,毛泽东同志任党代表。“会师”就是指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地会合。两军会师以

41、后,接连打了几次胜仗,蒋介石十分生气,就调动江西、湖南两省反动军阀的部队对井冈山进行“联合会剿”,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战士围困在井冈山。 为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阴谋,不仅要加紧练兵、修筑坚固的工事,从军事上做好准备,还要储备足够的军粮,做好后勤物资保障。由于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就必须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教学设计举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朱、德”等14个生字,书写“战、士、志”3个字。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了解“会师、山高路陡”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3

42、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展示朱德同志挑粮、井冈山山高路陡的有关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听写词语,同桌订正:扁担、队伍、红军?会师。2认读词语,试着用其中几个词说说课文内容。朱德、挑粮、战士、心疼、藏、找。【通过常态听写,及时巩固生字;通过词语认读、练习说话,回顾课文内容,开启新课学习。】 二、朗读课文,体会领袖精神 (一)朗读第一自然段,了解井冈山形势。 1指名读,注意读好长句子。 2讨论:“会师”就是队伍会合了。说说哪两支队伍会合了。(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和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合了。)两支队伍会合是件高兴的事,指名读,读出喜悦。 3引读:此

43、时,红军在,山下不远处 教师介绍背景:当时,红军遭到敌人的围攻,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不仅要加紧练兵,从军事上做好准备,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储备足够的军粮。 【事件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及时补充讲解当时井冈山的军事形势,虽寥寥数语可以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帮助。】 (二)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精神。 1指名学生逐句读课文,说说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巩固井冈山根据地,需要储备粮食。 (2)井冈山上粮食不多,要抽出人去挑粮。 (3)从井冈山到宁冈的茅坪挑粮的路很难走,可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粮。 2引导学生画出写路难走的句子,体验“挑粮路”之长、之险。 (1)联系生活体验,

44、读出路途之长。 五六十里山路有多远呢?如果从早上六点钟出发,不停地走,要走到中午十二点才能走完,如果走山路的话,时间就更长了。练习朗读。 (2)结合图画,想象“挑粮路”之险。 课件出示“山高路陡”的井冈山山路图片,展示“山高路陡”、地势险要的情况。走这样的险路,还要挑着粮食,所以文中说“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指名读出山势之高,路途之险。 (3)体会战士不怕困难的精神。 这么远,这么难走的挑粮路,红军战士害怕吗?哪个字表现出来了?(争。) 3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山路难走,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情景。 (三)朗读第三自然段,感受朱德同志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1出示朱德同志跟战士们一块儿挑粮的

45、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眼前的朱德同志。 (1)朱德同志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一担粮食向前走,脸上笑眯眯的。 (2)朱德同志笑眯眯的,猜猜他在想什么?(有粮食吃了,战士们不会挨饿了。)【出示朱德同志挑粮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启发学生在观图、读文、表达的语文实践中,感受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 2出示短语,连一连,再完整地说说图片内容: 挑着 穿着 戴着 草鞋 斗笠 扁担 3补充资料:朱德同志不是一名普通的战士,而是这支队伍的军事指挥官。白天,他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晚上,当战士们都进入了梦乡,他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查看地图、研究战略,可能一工作就会到天明。 (1)指导朗读,读出朱

46、总司令的忙碌。(朱总司令白天,晚上还常常。指导长句停顿,重读强调“整夜整夜”。) (2)讨论:战士们心疼朱德同志,就藏起了他的扁担。为什么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还要写上自己的名字? (他要与战士们一起挑粮,储备足够的粮食,粉碎敌人的围攻。) (3)朱总司令是一位怎样的人?(预设:不搞特殊、工作辛劳。) 4怀着对朱总司令的敬佩,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回读全文,练习讲述。 1.同桌合作,借助板书练习讲述。 教师帮助学生提炼每段的关键词,练习讲述。 第一段:会师、红军、敌人: 第二段:挑粮、争。 第三段:白天、晚上;藏、找。 第四段:敬爱、不藏。 2指名讲述。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三个字:战

47、、士、志。 2指导书写“战士”。观察说说关键笔画,讨论书写时需注意的地方。 3指导书写“志”,“士”做部件写扁,位置在横中线上方,重点指导写好心字底的卧钩。 4学生仿写,写之前强调书写姿势。 5投影展示学生书写作业,评价反馈。 四、作业布置 这根扁担,让我们永远铭记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伟大精神。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王怡忱南京师范大学)17难忘的泼水节教材解析 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是l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与热情,体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也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课文文辞优美,感情真挚,共有

48、8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写了l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日子,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共度这个欢乐的节日;第三自然段写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盛况;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周总理身穿傣族服装,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互相泼水祝福的热闹场面;第七、八自然段则直抒胸臆,连用两个感叹句,表达了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永远难忘。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面喜庆、祥和,人物栩栩如生。图中周总理身穿傣族人民的服装,笑容满面地端着银碗,正在向人们泼水、祝福,周围的傣族人民载歌载舞,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 教学目标 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

49、会写“难忘、泼水节”等l2个词语。 2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l5个生字,教学时教师可根据生字特点,从读音、字形、字义方面分别给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驶、盛、祝、寿”是翘舌音,“踩、族”是平舌音,“龙、容、康”是后鼻音,要在认读时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盛”是多音字,本课读“chn”,意思是把东西放进去,读“shn”时是

50、茂盛、兴旺的意思:认读时,可以出示两组词语引导学生据词定音:茂盛、盛开、丰盛、盛大;盛饭、盛满等。 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泼、踩、敲、驶”都是形声字,且都表动作,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做动作识记。可以出示“龙船、银碗”的图片,并简单介绍泼水节的习俗,如:互相泼水、赛龙舟、跳象脚鼓舞等。 识字学词一定要结合语境。但课文提供的语境有限,学习课文后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组词语,借助词语语境,强化生字认读,例如:容面容、笑容、容易 祝祝贺、庆祝、祝寿 福祝福、造福、福气康健康、安康、康复 度尺度、温度、风度 龙龙舟、龙灯、画龙点睛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包含独体字、上下、左右、半包

51、围4种结构。指导写字要注意引导学生认清字形,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要重点指导。 上下结构:忘、穿、令。“忘”上窄下宽,“穿、令”上宽下窄,3字可合在一起启发学生观察,发现异同点。 左右结构:泼、炮,都是左窄右宽。“泼”要注意左右部件穿插,右边是“发”,不要写成“友”,“炮”右边“包”的“巳”要与“”区别。 半包围结构:度、向。书写“度”时,“广”的长撇向左下伸展,给下边部件让出足够空间。 独体字:龙。“龙”字在田字格中的整体布局像一个正三角形,书写时横短撇长,末笔点勿丢掉。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忘 7画,上下结构。 上窄下宽,“亡”竖折的折段在横中线上,下边心字宽扁,稳稳托隹“亡”。泼 8

52、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发的长撇沿竖中线撇向左下,“又”的横撇沿横中线起笔,末笔点勿丢掉。度 9画, 半包围结构。广字头横短撇长,里面的“廿”宽扁,下边“又”写得略小。龙 5画,独体字。竖弯钩沿竖中线起笔,短撇向左下撇出,末笔点勿丢掉。炮 9画,左右结构。结构中,竖弯钩向右舒展出钩。穿 9画,上下结构。上宽下窄,穴宝盖覆盖“牙”,“牙”竖钩写在竖中线右侧,撇舒展。 向 6画,半包围结构。 上小下大,撇画在横中线上方靠近竖中线起笔,外框写宽阔,“口”稍收紧。令 5画,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人”写扁阔,撇捺舒展,覆盖下部,下边两点都写在竖中线上。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正确

53、、流利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美好情感?朗读本文的整体基调是热情洋溢,幸福欢乐的。 第一、二自然段,“火红火红”“1961年”“特别”“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等词语集中体现了傣族人民幸福快乐的心情,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所以朗读时这些词语要略作强调,以表现傣族人民的开心与幸福。 第三自然段,“赶来了”“撒满了”“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这些语句画面感极强,充分展现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盛况。教学时可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用朗读表现热烈的气氛。读到最后一句,可以设身处地地体会:公务繁忙的周总理,能

54、来到偏远的村寨和傣族人民一同过泼水节,傣族人民是多么幸福!多么感动呀!读的时候可以把每一个字音略拖长:“周一总一理一来一了一”,以表达这种情感。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有个性地朗读。 第四至六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身穿傣族服装,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互相泼水祝福的热闹场面。朗读时可以借助插图,图文对照,关注周总理衣着、神态、动作,用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文中准确地用动词“接过”“敲着”“踩着”描写了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同跳舞是那样的自然和谐,朗读时要读好动词。泼水时,周总理“一手端着一手拿着”,傣族人民“一边一边”的句式非常工整,朗读时要语气连贯,读出节奏与画面感,把周总理爱人民、人民爱周总理的情

55、感表现出来。 最后两个自然段连用两个感叹句,将感受前置,反复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永远难忘。朗读时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多么幸福啊多么令人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得速度稍慢些,读出陶醉在幸福之中的感觉。 2理解运用。 (1)借助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写了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日子,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共度这个欢乐的节日。学生对此了解较少,会产生一些疑问,周总理是谁?为什么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令人难忘?教师可适当做一些背景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勤政爱民、关心百姓,是人民爱戴的好总理。他从百忙中

56、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同过节,令傣族人民感到无比幸福与难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傣族人民的欢乐与幸福。 (2)借助重点词句,感受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盛况。 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盛况。一个“赶来”写出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无比热爱之情,“撒满”凤凰花瓣的“地毯”以及“一条条龙船”“一串串花炮”,突出了泼水节隆重而热烈的气氛,这些都是傣族人民为欢迎最尊贵的客人周总理准备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画出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语句,然后抓住“赶来、撒满”等词语体会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通过“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换词比较,体会龙船、花炮之多,欢迎场面之热烈,最

57、后通过朗读来表现这一盛况,表达傣族人民热爱总理的心情。 (3)图文对照,感受周总理与人民心心相印。 第四至六自然段教学时要图文对照,体会情感。学生读课文后,可以先结合插图说说周总理的衣着、神态,发现总理的着装与傣族人民是相同的,进而感受周总理的心也和傣族人民紧密相连;周总理的表情是和蔼可亲、笑容满面的,他也在为与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接着画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节日的语句,用“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等词语说一说,进而想象周总理为人们泼水祝福时会说些什么。通过朗读,边读边想象泼水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同喜同乐的心情,体会心心相印的深厚情意。 (4)升华情感,背诵积

58、累。 学生分段朗读后,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背诵积累感受深的语段。如描写周总理外貌的语句,描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的语句,让敬爱的周总理的形象印在脑海,让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美好情感永驻心间。 3课后练习。 课后第一题要求朗读课文,然后用“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等词语,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本题旨在引导学生练习借助具体事物复述场景。题目所提示的几个词语都是表示傣族人民庆祝节日的具体事物,具有民族特色。学习本单元前几篇课文时,已经渗透借助提示进行复述的方法,教学时,可以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表达,不要仅仅局限于优生之间的交流,最好能安排

59、同桌练说,实现生生参与。 课后第二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图画和文字是如何相互印证、相互说明的。教学时,可以图文对照,让学生说说周总理的衣着、神态,积累文中的句子,同时感受周总理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情感。三、实践活动学文后,可以搜集周总理的其他故事阅读,如周总理的睡衣温暖。 教学资源 周总理与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傣历新年)是傣族重大节日,时间为傣历6月中旬(公历4月中旬)。节日期间,傣族人民举行赛龙舟、斗牛、丢包、泼水祝福等活动。 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与缅甸吴努总理来到西双版纳,恰逢傣族一年一度的新年。他便和边疆各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当年景洪地区交通闭塞,周总理乘飞机到达思茅后改乘汽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