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长亭送别课课练大纲人教版第四册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1425058 上传时间:2022-03-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课课练大纲人教版第四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课课练大纲人教版第四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课课练大纲人教版第四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课课练大纲人教版第四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长亭送别课课练大纲人教版第四册(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训练十四长亭送别课前预习1.根据拼音写出下列词语、成语典故中的字。衰草(q)_迷 举(n)_齐眉 (w)_角虚名(yng)_头微利 杯盘狼(j)_ 司马青(shn)_劳(yn)_分飞 (q)_迟 暮(i)_答案:萋 案 蜗 蝇 藉 衫 燕 栖 霭2.找出加点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使)B.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行动迟缓的样子)C.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轻易)D.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示极度 答案:C解析:C项“轻”应解释为“轻视”。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是( )A.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B.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C.你休忧

2、/“文齐福不齐” D.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答案:A解析:A项应为: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4.填空。(1)王实甫,名德信,_代戏曲作家,共写杂剧14种。(2)西厢记全名_,共_折。写的是_和_的爱情故事。答案:(1)元 (2)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二十一 张生 崔莺莺课堂巩固1.下列句中,修辞方法与另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B.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C.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D.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答案:D解析:D项运用了对偶和夸张,其余都运用了比喻。2.下面一组句子,属于化用或改造古人诗词名句的一项是( )碧云天,

3、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A. B. C. D.答案:D解析:化用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诗句,改造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化用李清照武陵春中的诗句。3.下面句子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奈时间怎不悲啼:无奈时间过得很快,怎不让人悲伤流泪?B.视官如拾芥耳:把官位看作是小草一般。C.阁泪汪汪不敢垂:他眼泪汪汪不敢低头。D.顺时自保揣身体:顺应时令的变化,保重自己的身体。答案:D解析:A项中“奈时间”应理解为“无奈眼前这个时候”,B项中“如拾芥”应理解为“像在地上拾小

4、草一样地轻而易举”,C项中“阁”是“噙着”的意思。4.下列对【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夕阳”一句,看似平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答案:D解析:D项中“留恋美景”显然不当。5.下列对西厢记一剧的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厢记

5、是元杂剧,写的是张珙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残,歌颂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以及他们的斗争和胜利。B.西厢记作为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为明清以来的戏剧提供了宝贵经验。C.西厢记全剧情节曲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五本二十一折,一气呵成,结构相当完整。曲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D.长亭送别一折,写的是送别场面。虽然这一折戏没有尖锐的戏剧冲突,但在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上,莺莺、张珙和老夫人还是各不相同的。答案:D解析:D项莺莺和张珙重爱情、轻功名,老夫人重科举功名。6.在括号内填写崔莺莺的感情变化,每空填一个字。 主要情节 感情变化答案:痛 恨 怕 念解析:

6、第一部分写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第二部分表现莺莺仇视功名利禄,第三部分表现莺莺对二人前途的深深忧虑,第四部分表现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再从每部分提出关键字即可。7.在本文中,崔莺莺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答案:本文突出了崔莺莺的叛逆性格。在莺莺心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是爱情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临别时不忘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莺莺告诉张生“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表现了对爱情的执著。她的离愁别恨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解析:要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崔莺莺性格最突出的特征是叛逆精神。课后检测一、基础部分1.下面

7、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玉醅(pi) 筵席(yn) 靥儿(y) 女婿(x)B.罗帏(wi) 谂知(shn) 金钏(chun) 禾黍(sh)C.相携(xi) 厮守(sh) 萋迷(q) 蹙眉(c)D.绣衾(qn) 颠簸(p) 青鸾(lun) 恓惶(q)答案:B解析:A项“筵”读为“yn”;C项“厮”读为“s”;D项“簸”读为“b”,“恓”读为“x”。 2.下列各项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B.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C.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D.青宵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答案:D解析:D项“宵”应为“霄”。3.下列句中不含通

8、假字的一项是( )A.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B.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放垂,恐怕人知。C.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D.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答案:D解析:A项“却”通“恰”,B项“阁”通“搁”,C项“辱末”通“辱没”。4.下列各句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转眼间杯盘狼藉,我们的车马就各奔东西。B.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但是告别了相思,回避不见,开始又恨别离的太早。C.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从此以后,要赶紧给我寄回书信。D.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西风劲吹,黄叶纷纷飞落;寒烟尽染,枯草萋迷使

9、人愁。答案:B解析:B项应译为:刚刚结束了相思,开始又恨离别得太早。5.下列唱词中具体描绘“暮秋天气”的是( )A.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比雁南飞。B.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C.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D.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答案:A解析:B句中“恨不倩”表明是心理描写;C句是夫妻话别时,莺莺对张生的叮嘱;D句是写夫妻饯别时,面对水酒,无心啜饮。6.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伯劳东去燕西飞,_。(2)这忧愁诉与谁?_,_。(3)_,恨压三峰华岳低。答案:(1)未登程先问归期 (2)相思只自知 老天不管人憔悴 (3)泪添九曲黄河溢二、本课阅读(一)赏析【滚绣球】一曲

10、,完成79题。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苦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7.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因为感情没有形象,必须借助外部景物,把情以形象化语言表达出来才具体可感。试指出,本曲中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莺莺怎样的情感?8.若将“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改成(a)“马儿快快的行,车儿快快的随”或(b)“马儿慢慢的行,车儿慢慢的随”或(c)“马儿快快的行,车儿慢慢的随”,效果如何?试作分析。因此,惟有曲词的写法最为恰当,马儿慢行车儿快随。9.曲词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

11、辞方法是_;冒号作用是_;其含义是_。7.参考答案:景物有柳丝、疏林、斜辉。通过写景道出了莺莺不忍分离、依依惜别的深情。解析:莺莺希望路旁随风飘拂的柳丝化作丝缰拴住张生远行的骏马,希望落叶之后显得疏阔的树林枝条挽住西坠的夕阳,让时间走慢点,就为了能跟张生在一起多呆一会儿。 8.参考答案:(a)与情人(夫妻)送别、难舍难分的情境不合,且车儿与马儿之间的距离没有改变,令人有张生要抛弃莺莺,而莺莺拼命追赶的感觉。(b)虽符合分离情境,但马儿慢,车儿也慢,两者之间的距离仍未变,仍保持一定的间隔。(c)更不行,马儿与车儿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开了。 才能让两者之间的距离更靠近些,才能有更多的一点儿时间相亲相随

12、,车在马右,马在车左,比肩并行,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莺莺的痴憨、聪明、苦恼和难以割舍的惜别之情。解析:要注意张生骑马在前,因依恋而慢慢地走;莺莺坐车在后,因难舍而紧紧地跟随。9.夸张、对偶 总托上文 形容莺莺与张生无以名状的缠绵欲绝的惜别之情;这种离情竟把她折磨得身心交瘁,顷刻间人都消瘦了一圈。(二)阅读【端正好】、【叨叨令】两支曲子及范仲淹【苏幕遮】,完成1013题。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 (A) 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 (B) 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 (C) 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

13、都揾做 (D) 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 (E) 的寄。 【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10.对【端正好和【苏幕遮】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中“黄叶”是指时序入秋,树叶经霜后变黄,曲子“黄花”则指菊花。B.词中说“芳草无情”是因为萋萋芳草一直延伸到游子目力不及的远方,全然不理会天涯羁旅客的乡思离情。C.词中“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一句,正说明好梦做得很少,深沉得长夜难以入眠。D.“明月高楼休独倚“

14、一句,说明游子已从江畔来到楼边,但并不打算登楼远眺。11.对【端正好】和【苏幕遮】的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一词一曲,都以抒写离愁别恨为主旨,但又都写得色彩绮丽,气象阔大。B.一词一曲,采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都是先写景,景中含情,后抒情,情感深挚 C.一词一曲都写到了泪,词中本欲借酒浇愁,酒却化为泪,自然而有新意。曲中说离人泪遍染霜林,气势更显宏阔。D.【端正好】只是一套曲的开篇,故而几乎一句一景,简练紧凑;【苏幕遮】是独立的词,故抒写时多有曲折,比较从容。12.【叨叨令】中使用了五个叠音词,试按先后顺序,把它们默写出来。(A)_ (B)_ (C)_(D)_ (E)_13.有人说,只有如【

15、端正好】这样有出处的华丽典雅的曲子才是“绝妙好辞”,而像【叨叨令】这一类的曲子,则嫌过于俗气了。你赞成这种说法吗?试谈谈你的认识。10.答案:D解析:D项词中所写都是登楼所见,因而气象宏阔,只是在结尾处才点明而已。11.答案:B解析:词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曲则无单独的抒情部分,而是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12.答案:A熬熬煎煎;B娇娇滴滴;C昏昏沉沉;D重重叠叠;E恓恓惶惶解析:要注意后面的中心词和人物心情。13.参考答案:这种说法不妥。化用唐诗宋词精美语句固然能得“绝妙好辞”,【端正好】正是一段情景交融、委婉含蓄的内心独白。而将日常口语巧妙组合起来,也能做到活泼生动,文采斐然。两种曲

16、子,风格各异而能统一,正是王实甫才具超群之处,不必硬性分出高下。解析:两种曲子各有特点,能完美地统一在一起。三、拓展阅读(一)阅读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的前半部分,完成1417题。 (旦上云)红娘伏侍老夫人不得空便,偌早晚敢待来也。起得早了些儿,困思上来,我再睡些儿咱。(睡科) (红上云)奉小姐言语去看张生,因伏侍老夫人,未曾回小姐话去。不听得声音,敢又睡哩,我入去看一遭。 【中吕】【粉蝶儿】风静帘闲,透纱窗麝兰香散,启朱扉摇响双环。绛台高,金荷小,银钅工犹灿。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揭起这梅红罗软帘偷看。 【醉春风】只见他钗軃玉斜横,髻偏云乱挽。日高犹自不明眸,畅好是懒、懒。 (旦做起身长叹科) (红

17、唱)半晌抬身,几回搔耳,一声长叹。 (红云)我待便将简帖儿与了他,恐俺小姐有许多假处哩。我只将这简帖儿放在妆盒儿上,看他见了说甚么。(旦做照镜科,见帖看科)(红唱) 【普天乐】晚妆残,乌去軃,轻匀了粉脸,乱挽起云鬟,将简帖儿拈。把妆盒儿按,开拆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 (旦怒叫)红娘!(红做意云)呀,决撒了也!厌的早扌乞皱了黛眉。 (旦云)小贱人,不来怎么! (红唱)忽的波低垂了粉颈,氲的呵改变了朱颜。 (旦云)小贱人,这东西那里将来的?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这简帖来戏弄我,我几曾惯看这等东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红云)小姐使将我去,他着我将来。我不识字,知他写着甚么? 【

18、快活三】分明是你过犯,没来由把我摧残;使别人颠倒恶心烦,你不惯,谁曾惯? (红云)姐姐休闹,比及你对夫人说啊,我将这简帖儿去夫人行出首去来。 (旦做揪住科)我逗你耍来。 (红云)放手,看打下下截来! (旦云)张生近日如何? (红云)我则不说。 (旦云)好姐姐,你说与我听咱!(红唱) 【朝天子】张生近间,面颜瘦得来实难看。不思量茶饭,怕待动弹。晓夜将佳期盼,废寝忘餐。黄昏清旦,望东墙淹泪眼。 (旦云)请个好太医看他症候咱。 (红云)他症候吃药不济。(红唱) 病患、要安,只除是出几点风流汗。 (旦云)红娘,不看你面时,我将与老夫人看,看他有何面目见夫人?虽然我家亏他,只是兄妹之情,焉有外事。红娘,

19、早是你口稳哩;若别人知呵,甚么模样。 (红云)你哄着谁哩,你把这个饿鬼弄得七死八活,却要怎么?(红唱) 【四边静】怕人家调犯,“早共晚夫人见些破绽,你我何安。”问甚么他遭危难?撺断得上竿,掇了梯儿看。 (旦云)将描笔儿过来,我写将去回他,着他下次休是这般。(旦做写科)(起身科云)红娘,你将去说:小姐看望先生,相待兄妹之礼如此,非有他意。再一遭儿是这般啊,必告夫人知道,和你个小贱人都有说话。(旦掷书下)注:绛台:烛台 金荷:烛台上承烛泪的地方。軃(du):同“亸”,下垂。 调犯:讽刺。14.“恐俺小姐有许多假处哩”一句,表现出红娘和崔莺莺的什么特点?15.从什么细节上可以看出崔莺莺对张生来简的看

20、重(尽量用原文语句回答)?16.崔莺莺斥责红娘说明了什么?她前后行为有无矛盾?17.根据这段剧情试分析红娘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崔张爱情中的作用。14.参考答案:红娘聪慧,对莺莺十分了解;莺莺由于出身和地位而爱面子,有时表现出一种虚荣。解析:要联系上下文来分析,红娘没有将张生的简帖儿直接给莺莺,怕她死要面子而责骂,而把它放在妆盒上,让莺莺无意间看见,从而引出张生的近况。15.答案:颠来倒去孜孜看解析:从“把妆盒儿按,开拆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中找出重点字词。16.表现了莺莺在追求爱情过程中的矛盾心理,她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及贵族身份与她的爱情追求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借佯怒来掩饰矛盾的心理。她斥

21、责红娘而后又求红娘的矛盾表现,使掩饰变得苍白无力,而这些又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真实、更加可爱。17.红娘的身份是婢女,她有正义感,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甘冒风险,善良、聪慧、泼辣机智,善解人意。正是她,才促成了崔张两人的婚事。(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

22、之化上疾于景响,举措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注,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

23、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节选自史记)注: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18.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实词。(1)十岁不得调 ( )(2)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 )(3)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 )19.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口对响应无穷者( )(2)尉无赖( )(3)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20.下列句子表明了张释之怎样的品质?(1)遂劾不下公门不敬。(2)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3)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21.下

24、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释之认为,下面仿效上面比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还要快,所以君主的言行一定要谨慎。B.文帝对啬夫能详细回答他的询问感到非常满意,想提拔任用他,但最终还是听取了张释之的正确意见,放弃了本来的打算。C.太子和梁王违规乘车经过司马门,张释之不顾太后的包庇弹劾两人,因此得到文帝的器重而被提拔为中大夫。D.张释之认为作为廷尉就要公平执法,如果执法有所倾斜,大小官吏的执法都将任意轻重了。2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2)民安敢措其手足? 18.(1)升迁。(2)破格,越级。(3)交给。19.(1)像回

25、声那样回应(得快)。(2)不可靠,不能信任。(3)一同遵奉。20.表明了张释之严正守法,“守法不阿意”的精神品质。21.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C项中“太后的包庇”不合文意,“弹劾”也在太后行动之前。22.参考答案:(1)如今依法律是这样判定的,而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会取得人民的信任。解析:要注意(1)中“更”“重”“是”“信”和(2)中“安”“所”“措”等词语的翻译。参考译文:廷尉张释之是堵阳县人,字季。他因为有家财而当了骑郎,侍奉孝文帝,十年时间都没有升迁,没有什么人知道他。张释之跟随皇上出行,登上虎圈。皇上问上林尉登记各种禽兽档案的情况,问了十多个问题,上林尉左

26、顾右盼,全都答不出来。看管虎圈的啬夫从旁边代替上林尉很详细地回答了皇上问的禽兽档案的情况,想借这来让皇上看到自己的才能,对答如流犹如回响应声一样没有穷尽。文帝说:“官吏不应当像这样吗?上林尉无能!”于是诏令张释之任命啬夫为上林苑令。张释之过了很久上前说:“如今陛下凭着啬夫能言善辩而破格提升他,我恐怕天下受这风气影响,争着夸夸其谈而没有实质内容。况且下面仿效上面比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还要快,国君的一举一动不能不谨慎啊。”文帝说:“好。”于是作罢,不任命啬夫了。不久,太子和梁王一同乘车入宫朝见,经过司马门没有下车,于是张释之追上来拦住太子、梁王,不让他们进殿门。于是控告他们不在司马门下车是犯不敬罪,

27、报告上去。薄太后听说了,文帝脱下帽子谢罪说:“我教儿子不够谨严。”薄太后于是派使者秉承诏令释免了太子、梁王,然后他们才得以进入。文帝因为这事认为张释之与众不同,任命他为中大夫。不久,皇上出行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面跑出来,使皇上驾车的马受了惊吓。于是命令骑士捉住,交给廷尉治罪。张释之审问,那人说:“我乡下人来到这里,听到清道戒严,就藏在桥下面。过了很久,认为皇上已经过去,就出来,看到皇上的马车和仪仗队,立刻就跑了。”廷尉上奏应判的罪刑,一个犯了清道戒严的禁令,应该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亲自惊了我的马,我的马好在脾性柔和,假如是其他的马,一定不是摔伤我了吗?可是廷尉却只判处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一同遵奉的。如今依法律是这样判定的,而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会取得人民的信任。况且在当时,皇上假如立刻诛杀了他也就罢了。如今既然交给廷尉处理,廷尉是天下公平之所在,一旦有倾斜,天下使用法律时都任意取轻或取重,人民把自己的手脚放在哪里好呢?希望陛下明察此事。”过了很久,皇上说:“廷尉应当这样。”太史公说:张释之谈论“长者”的话,坚守法度不逢迎皇上意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