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的转化与互补

上传人:szh****04 文档编号:61408351 上传时间:2022-03-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与学的转化与互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与学的转化与互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与学的转化与互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教与学的转化与互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与学的转化与互补(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与学的转化与互补圆的周长案例分析乾县城关逸夫小学 王显维教学过程的本质应该是教师价值的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辨证统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要在两者之间形成引导、帮助、促进的关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下面我就结合圆的周长的教学过程谈谈自己是如何进行教与学的转化与互补。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与探究欲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一上课我就抓住学生对故事感兴趣的心理道:“大家都知道龟兔赛跑这个故事吧?谁输了?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兴致很高,都

2、争着说:“兔子输了,是因为它骄傲、贪玩。”我说:“大家说得很对,我们可不能做骄傲的兔子。当兔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它很懊悔。于是它就找到乌龟,要和乌龟再比一次,乌龟答应了。请同学们看它们的赛跑路线:(出示图:边长为40米的正方形内有一个最大的圆)龟兔赛跑,规定从同一起点跑,兔子沿着正方形路线跑,乌龟沿着圆形路线跑。”我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像炸开了的锅似的,我问:“怎么了?”有个同学就说了:“这样对兔子不公平,因为兔子跑的路程要比乌龟跑的长。”为了便于观察,我就请一个同学在图上把兔子和乌龟跑的路程分别描出来,让学生在描的过程中明白兔子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周长,并让他们思考乌龟跑的路程是圆的什

3、么呢?这样就引出了圆的周长的概念: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并请同学们把课前准备好的圆拿出来,同桌互相比划:圆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度?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中,利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创设有趣的故事情景,让学生在比较、观察、猜测等活动中建立圆周长的概念,并对正方形与在它里面画的最大的圆的周长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一)、小组讨论、操作:圆的周长怎样测量?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我总结了测量圆的方法有滚动、线绕、拉直等,引导学生感受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讨论中思维碰撞,在操作中提高能力

4、,直观感受数学思想。) (二)、合作探究计算圆周长的方法 1、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圆都能用上述方法测量出它们的周长呢?(使学生认识到测量方法的局限性,为探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2、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通过大胆猜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量一量,算一算: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课前准备好的圆的周长,按照下表计算出所需数据,并做好记录。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周长与直径的商(保留两位小数)(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以及各种操作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探究精神。) 4、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填好表格。 5、议一议: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当学生发现:圆不

5、论大小,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时,我用教具演示测量过程,再一次证明学生的发现。6、揭示圆周率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圆周长直径=圆周率。(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并为学生总结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做好铺垫。) 7、和学生一起阅读有关圆周率的资料,渗透思想教育。 8、师生共同总结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C=d或C=2r。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将学生的视觉引向生活,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体现学数学的价值。)( 整节课,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经历了知识的生成与应用的过程,在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中、在自主探究、

6、合作交流中完成了对“圆的周长”的学习。师生双方交流、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与学得到了很好的转化与互补。) 萧伯纳说:“我是你的旅伴,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的前方。”教师和学生不就是面向同一目的地的不断处于旅程的旅伴吗?传统的教学的缺陷在于教师为学生的旅程设定了目的地和路径,却没有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道路参与旅程,亲身体验旅程中的惊险与兴奋。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为顾问、一为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为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的真理的人,传统意义上的相对分离和对立的教与学将不断转化为师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并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共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