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知识点汇总(共9页)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61406962 上传时间:2022-03-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病理生理学知识点汇总(共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病理生理学知识点汇总(共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病理生理学知识点汇总(共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知识点汇总(共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知识点汇总(共9页)(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病理生理学知识点二、疾病概论(掌握以下概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精神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疾病: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病因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完全康复: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 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不完全康复: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可留有后遗症。 脑死亡:全脑(大脑两侧及脑干)功能永久性不可逆丧失,意味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判断标准:自主呼吸停止 不可逆性深昏迷 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瞳孔散大固定 脑电波消失 脑血循环完

2、全停止 意义:判断死亡时间 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 为器官移植提供材料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掌握水钠代谢障碍的特点、发病机理和对机体的影响;钾代谢紊乱的发病机理和对机体的影响;熟悉水钠代谢障碍、钾代谢障碍的常见原因) 水、钠代谢障碍:(二)分类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1、特点:失钠失水 ;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细胞外液减少 2、原因和机制 (1)经肾失液:利尿剂;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醛固酮);肾实质性疾病 (2)肾外失液:消化道、胸腹水、皮肤 (3)失液后处理不当:只补水未补盐 3、影响 (1)细胞外液 (2)口渴不明显 (3)尿量:早期增加,伴随细胞外

3、液低渗,ADH下降,后期减少 尿钠:肾性失钠增加,肾外失钠减少 (4)脱水貌:组织间液急剧下降 4、防治(1)病因治疗(2)补液等渗液(3)抗休克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1、特点:失钠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内外液均减少 2、原因和机制 (1)水摄入 (2)水丢失 3、影响 (1)细胞内外液均 (2)口渴明显 (3)尿量(渗透压,使ADH升高;血容量下降,使胆固醇升高) (4)CNS功能障碍脑细胞脱水 (5)脱水热 汗腺细胞脱水;体温调节中枢细胞脱水 4、防治(1)病因治疗(2)补液先补水后补钠(3)适当补钾 等渗性脱水 1、特点:失钠=失水 ;血清Na浓度13015

4、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血容量减少 2、原因和机制等渗液丢失(1)消化液 (2)胸、腹水 (3)大面积烧伤 3、影响 (1)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不变 (2)尿量、脱水貌、循环障碍 等渗性脱水未处理导致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处理不当导致低渗性脱水 4、防治 (1)病因治疗 2)补液偏低渗 水中毒(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1、特点:血清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80mmHg) 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抑制作用,称为二氧化碳麻醉。 外周调节:PaO2过低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效应。 (3)肾的调节机制排泄固定酸;维持血浆HCO3-浓度 肾脏的排酸保碱作用: 排泌H+、重

5、吸收NaHCO3(近曲小管) 酸化磷酸盐(远曲小管)泌氢(质子泵)尿液中Na2HPO4酸化为NaH2PO4;Cl- HCO3交换 HCO3重吸收 产NH4+ (近曲小管) 、泌NH3 (远曲小管) (4)组织细胞的缓冲作用通过细胞内外离子交换进行的 H+-Na+、Cl(49页) 四大酸碱平衡调节机制对比:1) 细胞外液(血液缓冲系统)的缓冲作用反应最迅速,但缓冲作用不能持久;2) 细胞内液的缓冲能力较强,但24小时后才发挥作用,且易导致血K+改变; 3) 肺的调节作用效能最大,缓冲作用30分钟达最高峰,也难以持久,且不能缓冲固定酸;(急性)4) 肾的调节作用缓慢,数小时之后起作用,3-5天达高

6、峰,但效率高,作用持久,对排出非挥发酸及保留NaHCO3有重要作用;(慢性)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检测指标及其意义 1、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酸中毒和碱中毒 2、常用检测指标 1)PH值 概念: 溶液中H+浓度的负对数。 正常值:动脉血pH 7.357.45意义: pH:失代偿性酸中毒 ; pH:失代偿性碱中毒 2)PaO2 概念: 物理溶解在动脉血浆中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正常值:4.39-6.25kPa(33-46mmHg)意义: 原发性(代偿性)呼酸(代偿后代碱) 原发性 (代偿性)呼碱(代偿后代酸) 3)标准碳酸氢盐与实际碳酸氢盐 标准碳酸氢盐(SB)概念: 标准条件下测得的血浆

7、HCO3- 浓度。意义: 原发性 (代偿性)代碱(代偿后慢性呼酸) 原发性 (代偿性)代酸(代偿后慢性呼碱) 实际碳酸氢盐(AB)概念: 实际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意义: 原发性 (代偿性)代碱(代偿后慢性呼酸) 原发性 (代偿性)代酸(代偿后慢性呼碱)AB与SB的差值-呼吸因素 当ABSB 24mmol/L时,正常 AB , AB SB,表示CO2有潴留(呼酸或代偿后代碱) AB ,AB SB,表示CO2排出过多(呼碱或代偿后代酸) AB、SB均,表示代碱(代偿后慢性呼酸) AB、SB均 ,表示代酸(代偿后慢性呼碱) 4)缓冲对(BB)概念:标准条件下测得的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

8、阴离子(碱)总量。意义: 原发性代酸;原发性代碱 5)碱剩余 6)阴离子间隙(AG)概念:是一个计算值,指血浆中未测定阴离子(UA)与未测定阳离子(UC)的差值。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1)代谢性酸中毒 N:ECF H+ 和(或) 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 HCO3- 原发性减少、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原因和机制:HCO3丢失过多(消化道、血浆、肾)产酸增多(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入酸增多(水杨酸制剂、含氯成酸性药)排酸减少(严重肾衰、重金属、药物、型RTA)血液稀释-稀释性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细胞内碱中毒+反常性碱性尿)分类: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特点: 血浆HCO3减少

9、 AG增大(含氯以外的固定酸增加) 血Cl含量正常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特点:血浆HCO3减少 AG正常血Cl含量增加 机体的代偿调节(55页)影响(重中之重):1. 心血管系统:抑制心肌收缩力(严重,H+-Ca+竞争) 室性心律失常(高钾血症)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 H+ )v 2、中枢神经系统:脑能量生成(氧化酶活性)抑制性神经递质-氨基丁酸 3、骨骼系统:骨质脱钙(慢性代酸) 4、实验室常用指标的变化 原发性: pH SB AB BB (前面的均下降)BE(负值增加) 继发性: PaCO2(下降) 血K (上升) ABSB 2)呼吸性酸中毒: N: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

10、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增高、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原因和机制:CO2排出减少(肺通气障碍:中枢、呼吸肌、胸廓、肺、呼吸道) CO2吸入过多分类: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机体的代偿调节: 机体影响:与代酸相似,但CNS症状更明显中枢酸中毒明显、CO2麻醉、肺性脑病脑血流量增加 (头痛)缺氧 3)代谢性碱中毒 N:ECF碱增多或H+丢失引起的以血浆 HCO3- 原发性增加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机体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氨基丁酸) 神经肌肉应激性升高(pH,血中游离Ca2+) 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左移 低钾血症 4)呼吸性碱中毒五、缺氧(掌握以下内容)N:

11、由于组织氧的供应减少或对氧的利用障碍,而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hypoxia)常用的血氧指标 动静脉血氧差 :即动脉血氧含量减去静脉血氧含量所得的毫升,说明组织对氧消耗量。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供养不足 1、乏氧性缺氧(低张性缺氧) 概念:乏氧性缺氧是指由于肺泡氧分压降低,或静脉血分流入动脉,血液从肺摄取的氧减少,以致动脉血氧含量减少,PaO2降低。 原因: 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大气性缺氧)外呼吸功能障碍 (呼吸性缺氧)静脉血分流入动脉(静脉血掺杂) 特点:动脉氧分压下降,进而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动脉血氧含量下降,血氧容量不变,动静脉氧差不变或下降。 表现

12、:发绀(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大于或等于50g/l,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 2、血液性缺氧(等张性缺氧) 概念: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称为血液性缺氧。 原因: 1)贫血(苍白色):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减少,虽然PaO2和氧饱和度正常,但氧容量降低,氧含量随之减少。2) CO中毒 樱桃红色3)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methemoglobinemia)咖啡色(青石板色)4) 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高:如输入大量库存血,或输入大 量碱性液体;某些血红蛋白病。 特点:动脉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不

13、变。动脉血氧含量下降,血氧容量下降,动静脉氧差下降。 3、循环性缺氧(低动力性缺氧) 概念:因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养不足。 分类:缺血性缺氧(动脉狭窄或阻塞,致动脉血灌流不足) 淤血性缺氧(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流缓慢,微循环淤血,导致动脉血灌流减少) 原因:全身性循环障碍(见于休克、心衰,动脉血栓,动脉粥样硬化) 局部性循环障碍(见于右心衰竭,静脉栓塞) 特点:动脉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不变。动脉血氧含量、血氧容量不变,动静脉氧差增加。 用氧障碍 4、组织性缺氧(氧利用障碍性缺氧) 概念:在组织供养正常的情况下,因细胞不能有效的利用氧而导致的缺氧称为组织性缺氧。 原因:组织中毒(抑制细胞的氧

14、化磷酸化) 维生素缺乏(抑制细胞生物氧化) 线粒体损伤(生物氧化障碍) 特点:动脉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不变。动脉血氧含量、血氧容量不变,动静脉氧差降低。 表现:由于氧合Hb含量高,皮肤粘膜呈鲜红或玫瑰红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1、呼吸系统的变化(动脉氧分压在30-60之间时呼吸代偿反应,呼吸加深加快,小于30则引起中枢性呼吸衰竭) 2、循环系统的变化 代偿性反应:心输出量增加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是维持通气和血流比相适应的代偿性保护机制) 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增加 血流重新分布 损伤性变化 3、血液系统的变化(代偿是红细胞增多释放氧增加,失代偿则是血液粘度增加,循环阻力增加) 4、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轻

15、度缺氧或缺氧早期:血液重新分布保证脑组织血供; 严重缺氧或长时间缺氧:神经系统障碍, 脑水肿和脑细胞受损。 5、组织细胞的变化缺氧治疗吸氧 对低张性缺氧最有效 提高血液性缺氧和循环性缺氧患者血液物理溶解的氧 组织性缺氧治疗关键是解除呼吸链酶的抑制六、休克(掌握以下大纲) N:机体在各种有害因子侵袭时发生的一种以全身有效循环血量下降,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为特征,进而有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及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病因:失血与失液、烧伤、感染、过敏、神经刺激、创伤、心脏和大血管病变分类:1、病因分类:见上 2、休克始动环节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分布异常性休克 3、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高排低阻型(暖休克)、低排高阻型(冷休克)发展过程:期: 休克的代偿期(微循环缺血缺氧期)少灌少流且少灌于流期: 休克的进展期(微循环淤血性缺氧期)多灌少流期: 休克的难治期(微循环衰竭期)不灌不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休克和感染等急性损伤24小时后,机体同时或相继出现2个以上的器官损害以至衰竭,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