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运动员文献综述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61377261 上传时间:2022-03-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水平运动员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水平运动员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水平运动员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高水平运动员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水平运动员文献综述(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献综述摘 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通过研究现状和文献资料了解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取分析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和就业提出合理化意见。关键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对策 本文通过查找分析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机制、培养模式的研究、学训研究、就业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择业问题、影响因素的研究这几个方面的专家学者的观点来分析当下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存在的问题。 1.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机制1987年,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部分普通高校试办招生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后,全国共57所大学创办了高水平运动队,时至今日(2016年底统计)发展到275所

2、高校。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高校创办高水平运动队是可行的,高校运动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试办过程中也产生了种种矛盾和困难,运动队的“高水平”并未得到体现,办队的初衷也没有圆满实现,与国外的高水平运动队仍存在一定差距。现行体制下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现状研究1一文中李檀,王建认为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以来,虽然因家教委赋于部分高校特殊招生运动员的权利,但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部分高校利用这个权力招进来一些“关系生”、“后门生”。同时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普遍存在一种“借鸡生蛋”的现象。各省市现役运动员在高校挂名、在高校保持学籍,但是并不在学校学习,或把退役队员招进来参加比赛,不需要花费太大的精力

3、培养,就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实质上,这些队员并不是真正的大学生,也不是高校培养的,只是双方(校方和运动员)受利益的驱动而被动的结合。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习管理的若干问题综述2一文中,陈瑞梅认为在现有运动员成长环境中要扭转“重”训练、“轻”文化的现象,应分步采取措施,加强级学校招生环节的管理法制化,杜绝竞技化的单一发展。根据目前适当降低文化分录取标准是有必要的,但应当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逐步接近直到消除与普通大学生的文化差异。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机制的比较研究3一文中,张勇,范英华把中美两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的不同之处进行了比较和研究,文中将管理机构进行了比较,中美高水平运动员招生都

4、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美国宏观控制招生的机构是美国大学体育联合会(NCAA)。它对招生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各高校都是在它的管理和监督下进行招生的。我国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由国家教育部进行宏观管理。国家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OO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通知(教学厅(2OO4)2O号)文件附件1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办法规定,具有招生资格的高校负责具体的招生过程,各省招生办公室对招生学校的测试工作进行监督。授课:XXX对运动员资格审查进行了比较,中美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对其资格都有严格的审查。美国更注重文化成绩的审查,由NCAA资格审查委员会全权负责,其他任

5、何机构无权干涉。正是由于在招生过程中对文化水平的要求,才能保证招收学生的整体素质,真正做到体育与教育的结合。而中国的资格审查则更注重体育成绩的审查,考生资格由各招生学校负责审查,没有全国统一的资格审查机构。对招生程序进行比较,美国的招生程序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招生学校与学生的接触形式要严格按照各个阶段的规定。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在中学阶段,尤其是中学最后两年的正常学习。中国由于在招生程序中没有全国统一的资格审查和体育测试,各个学校的自主权利过大。高中学生为了增强升学的保险系数,在高二、高三年级时,不断的参加各个学校的体育测试,增加与学校招生负责人的接触,疲于奔命,势必影响正常的学习。与我国培养合格的

6、高水平运动员的初衷相背离。对招收高水平运动员预科生进行了比较,美国在NCAA的统一管理和监督下进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预科生,协会对于预科生的招收有严格的标准和程序;在2O05年以前,中国有资格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招收预科生,但自2OO5年起,招生学校不再招收预科生。综上所述,国内有关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相关研究中,对于招生培养中的问题仅限于将招生的机制说明,并未指出其不足之处,应该如何改正。将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与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进行对比也是比较片面的。2.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的研究国家教育部在1986年颁布的有关文件中就明确指出了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l995年到2O世纪末,使

7、体育教师、体育场馆、设施、科学研究、体育管理等达到较高水平,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能承担世界大运会的部分务教体艺20053号文件又特别指出:普通院校规定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目的,是为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目标是完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国际、内重大体育比赛的参赛任务,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高校学分制视野下江西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研究4一文中,张锐等人认为,大多数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都仅定位于国内教育系统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各类单项协会举办的比赛,如江西师范大学男女足球队和南昌大学男子足球队参加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江西师

8、范大学和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健美操参加国性比赛、华东交通大学参加CUBA,宜春学院参加全国毽球比赛但绝大多数都没有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国际重大比赛的计划,有的连参加全运会都从来没有想过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生源质量还达不到文件所要求的目标,另一方面是现有体制下,存在于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中的授课:XXX“学训矛盾”无法克服,从而阻碍了各高校现实中的目标定位。上海市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现状5一文中,石颖、杨学军通过对高校管理人员的调查,80%的人认为培养目标是促进高校体育的开展;75%的人认为是提高运动成绩,为校争光;70%的人认为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40%的人认为是输

9、送高水平竞技人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目标与运行机制的研究6一文中认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机制仍然处在不断的发展中,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是中国职业化运动员的基本保证,从人的全面培养角度看,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不但能夯实我国整个竞技体育的基础,而且能使运动员身心得到健康成长,运动员的身份管理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管理将日益有规律可循。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影响因子分析7一文中,杨剑、季浏把运动员的培养影响因子进行了六个方面的归纳,为生源因子、教练员业务能力因子、条件因子、支持因子、信息因子和个体因子。综上所述,国内文章中主要讨论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

10、目标,成长方向,成才方式,主要还都限于理论研究,具体提出能付之实践的文章相对较少。综上所述,国内文章中主要讨论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目标,成长方向,成才方式,主要还都限于理论研究,具体提出能付之实践的文章相对较少。3.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学训研究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训关系”的研究8中提出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面临的最大或最难解决的问题,当属大学生运动员关于学习与训练这一对立统一的矛盾问题。竞技体育特别是高水平竞技又有其自身的规律。首先, 它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训练过程, 运动训练具有早期性、专门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大学开展高水平竞技体育必须遵循运动训练的规律。同时, 还需要注意的是大学开展高水平

11、竞技体育是在一个特定的年龄区间进行的, 这个年龄区间要受到大学学制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大学开展高水平竞技体育, 必须从大学教育和运动训练这两个基本点出发, 从而实现大学教育和竞技体育在全新理念下的结合“授课:XXX体教结合”,并在“体教结合”的基础上达到所要追求的境界“脑体平衡”, 培养出不同层次的大学生运动员。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却存在着不同层面的问题。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专业学习管理研究9一文中,陈建民、熊茂湘等总结了当前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专业学习的现状为,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都是按教育部明文规定招进高校的,有的还是专业队运动员或退役队员,与其他文化考生相比较,他

12、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进人大学后有的运动员的专业文化基础还要从零开始,他们的专业文化学习的负担较重,进人大学毕竟是以学业为主,今后要走上社会,要适应社会,就必须成为一名全面合格的大学生。所以,在校学习期间他们负有学习专业文化和参加各级体育比赛的双重任务,目前,许多高水平运动员做不到齐抓共进,此失彼现象普遍存在。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自主学习能力研究10一文中,刘斌、孙洪涛、张绍臣对当前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统计。能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只有4.4,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只有6.5,能够合理安排自己学习时间的学生运动员只有8.5,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结果的占23.4 ,能根据训练

13、或比赛调整学习计划的占34.7,73.4的学生的学习是完全由教师来限定的,47.6的学生的学习是靠家长或教练员以及老师来驱使的。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管理对我国高校的启示11一文中,范果、郑燕飞将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与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学习进行比较,总结了中国高校针对高水平运动员“宽进宽出”、“一校两制”、“特殊记录,专门记案”的方法,主要是从训练的角度为运动员减轻压力。综上所述,国内对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矛盾的研究相对较多,对于他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籍管理都进行了讨论和研究,有的文章还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办法,并已经开始执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4、。4.对高校毕业生及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就业研究冯进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12一文中,将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因素总结为:1在就业过程中,讲条件,重待遇,功利主义色彩浓厚;2依赖心里严重,竞争意识不强;3. 不关心时事,忽视对就业环境和政策的了解,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走一步,算一步”的意识表现较为突出;4.知识和能力素质的欠缺。树立科学就业观,积极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题13一文中,植秀成、秦明红、何春兰总结了大学生应该怎么面对现在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应该与时俱进,更新就业观念,应该先从心理上就业,以成熟的就业观作好知识和技能上的准备,注重在校期问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对于就业市场要多研究、及早

15、接触,真正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合理规划自己的发展目标和职业生涯,正确把握和分析毕业生就业市场,这样才能够人人增加自身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密切关注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的发展前景,了解社会用人单位的选才要求和用人标准,准确把握自己的实际和用人单位的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确立个人就业目标。授课:XXX影响上海市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的因素及对策14一文中,王利民等总结了影响上海市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的因素为:运动员的性别、高校对运动员就业的关心程度、高校知名度及地方就业政策、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和运动员所从事的项目特色等。用人单位要更新观念,高校应为学生就业搭建平台,高校所办运动队要有特色,发

16、挥自身优势,鼓励自主创业,加快体教结合的步伐。黄时华、张娟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及职业生涯规划15中,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了建议。科学地进行自我评估和机会评估,考察周围的环境,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职业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5.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择业问题、影响因素的研究樊钉在变革中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研究中,从就业制度自身纵向历史变化和横向影响就业制度的其他因素两个维度,描述了就业制度及其制度管理体系的基本情况。并对以往相关研究中尚未发现以及虽已发现但尚未形成系统花的各种制度化、非制度化管理因素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进行了初步的改革远景分析。程延园

17、等的毕业生就业协议制度研究一文,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协议功能的分析,剖析了我国目前就业协议实际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就业协议与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矛盾。认为总长期发展看,就业协议应与劳动合同合二为一。丁打建、张珂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预期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地区部分高校为例一文中,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结合的方法,利用调查数据,以北京为例,分析了本科毕业生就业预期的水平、构成及理性程度、影响毕业生就业预期的主要因素及影响后果。结论指出别业生就业预期水平显著偏高,其构成与现实需求结构不符,毕业生的学校、专业、学习成绩、性别、家庭所在地、在校消费水平等变量都会对毕业生的就业预期产生影响。根据上述文献所述,学术界的很多

18、专家、学者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就业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培养、学训矛盾的研究也比较多。还有部分学者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方法,但也是针对自己的过往经验或者是针对比较特殊的省市进行。而对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就业问题所涉及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综合各方面招生、培养、学习训练等因素影响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的文章比较少。因此,我认为应该将影响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的各种因素综合归纳,找到能够从本质上解决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问题的途径。授课:XXX参考文献1李檀,王建.现行体制下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现状研究J.教育艺术研究.2陈瑞

19、梅.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习管理的若干问题综述J.体育承认教育学刊,2005.8.3张勇,范英华.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机制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28.4张锐等.高校学分制视野下江西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研究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6.5石颖,杨学军.上海市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现状J教练园地.6周雷 凌平.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目标与运行机制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3.2.7杨剑,季浏.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影响因子J.体育学刊,2002.5.8王亮,裴伟民.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训关系”的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1,1.9陈

20、建民 熊茂湘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专业学习管理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4.10刘斌 孙洪涛 张绍臣.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自主学习能力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8.11范果,郑燕飞.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管理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8.12冯进.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国情观察,2009.7.13植秀成 秦明红何春兰.树立科学就业观,积极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题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6,6.14王利民等.影响上海市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的因素及对策J.教练园地.15黄时华,张娟.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及职业生涯规划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6,3.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授课:XXX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