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学院”建设行动纲要

上传人:少*** 文档编号:61364319 上传时间:2022-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绿色学院”建设行动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绿色学院”建设行动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绿色学院”建设行动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绿色学院”建设行动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学院”建设行动纲要(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绿色学院”建设行动纲要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前言1993年,原国家教委、北京市高教局决定在北京工业大学成立实验学院,其主要使命就是围绕当时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如实行学分制、学生自主择业、自费上学等项目开展研究与实践,以此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实验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多学科的综合性学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针对的高等教育面临的诸多新问题,例如,人才培养缺乏跨学科的交融、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学生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实验学院提出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教育“(以下简称”绿色教育“)为载体,实施全面的教育变革,使

2、实验学院真正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验田。”绿色教育“就是落实学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完善学生独立人格、激发学生主体性的育人教育;”绿色教育“就是启迪学生智慧、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绿色教育“就是通过跨学科的学习,以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交融,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的教育;”绿色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绿色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安全、详和、宁静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让教育变得从容与理性,让校园回归淡定与宁静。一、建设“绿色学院”理念的诠释1广义的“绿色学院”建设理念学院的教育

3、教学着眼于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教育理念贯穿于所有的课程、研究、活动、环境等载体上,努力为学生终生健康、持续发展奠基。2狭义的 “绿色学院”建设理念发挥学院多学科综合性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综合思维能力;其毕业生/学生知礼懂礼又不失活泼,自行自律又不失创新,同时具有友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其教师严谨勤奋、眼界开阔,身心健康、优雅从容,从事环境良好的和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绿色校园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好,充满积极向上的人文气息和鲜明独特的校园文化气息。3学院绿色教育理念的特点学院绿色教育理念的特点主要主要包括: (1)科学、人文、健康

4、、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是其五个核心要素。(2)重在人人参与,包括学生、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的全员参与。(3)强调跨学科之间的交融,以全面综合的观点,从多角度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4)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公民。(5)注重实践,突出创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6)养成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精神气质,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4实验学院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教育目标以“道德为根、应用为本、创新为魂、能力为上”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才培养核心理念”,实施完善人格的全员育人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搭建综合性平台。通过跨学科的综合

5、学习,挖掘学生的潜,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积极主动向上的态度,充满激情地去去探究、去实践、培养实践应用能力;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思想,学会修身立己,施爱及人,团队合作,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知行合一、锻炼身体贯穿大学教育始终,让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地方。二、建设“绿色学院”行动纲要建设“绿色学院”,遵循以下绿色理念,实施全方位育人,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公民。(1)创新绿色人才培养机制,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贯穿整个绿色教育的全过程。(2)围绕绿色人才培养这一主线,开展绿色科研与社会服务。(3)以服务为宗旨

6、,做好绿色管理工作,实现管理育人。(4)建设成资源节约、环境宜人的绿色校园,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学院”具体实施路径见框图1所示。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绿色教学、推进专业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以多学科的综合性学院优势,实现学科间相互交叉与渗透,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绿色方案建设一支精于读书、学术氛围浓、勇于创新、团队意识强、生命价值感高的“绿色师资队伍”。绿色教学绿色教育以“道德为根、应用为本、创新为魂、能力为上”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完善人格的全员育人教育。绿色师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贯穿到科研工作开展绿色项目研究、绿色技术开发、绿色成果转化及绿色产业等内容。绿色育

7、人加强校园绿化,防治噪声、废弃物、废水等污染物,对各种资源进行永续利用。绿色校园摒弃学生学风颓废、教师学术腐败泛滥等现象,营造创新、以赛促学促教的绿色学风氛围。绿色学风绿色实践组织相关活动,用可持续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倡导绿色的消费。绿色科研绿色文化绿 色 理 念绿 色 学 院成立绿色校园建设工作委员会与大学生校园节能督查队,指导与监督“绿色校园”的建设工作。绿色机构绿色管理通过校园绿色报纸、微信平台、绿色广播、绿色橱窗、绿色网络等新媒体方式传播绿色理念。追求尊重与民主和谐,诚信管理,经营民心,奖勤罚懒,实现学校的人文绿色管理。绿色制度绿色媒介图1 建设“绿色学院”具体实施路径框图(一)绿色教

8、育1. 构建跨学科的绿色人才培养方案以学院工、经、管、法多学科的优势,构建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跨学科绿色人才培养方案。(1)在培养目标上,从单一专业型人才向跨学科、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转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专业设置上,改革专业化教育模式建立科技与人文综合的跨学科的复合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设置综合性课程,构建复合型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融会贯通各科知识的能力。(2)充分利用学院综合学科平台,使毕业生既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又具有文理互通的广博知识背景,还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在管理、经济、法律专业开设工科公共选修课程,同时开设可持续发展概论、人类生态学、生态哲学等选修课

9、程;面向工科专业开设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公共选修课,同时开设生态伦理学、环境科学通论、环境信息学等课程。(3)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实施大类招生,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入学后转专业,以满足学生专业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达到可持续发展。(4)不断地更新教学管理系统、以适应学生的知识需求。鼓励各个学科老师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课程,以保持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更满意。从而使得教师也可持续发展。2. 实施以“学生为本”的绿色教学,推进专业教学改革绿色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实现在所有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渗透和体

10、现“以学生为本”绿色理念,推进专业教学的改革,尊重学生学习、发展、成才的主体地位,提倡探究式学习、实践性学习做到兴趣育人、研究育人、实践育人,促进每个学生最健康全面的发展。 (1)打造绿色课堂。“绿色课堂”提倡自主学习的方式,鼓励远离封闭的室内教学和“填鸭方式”,崇尚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绿色课堂”把个人独立学习的方式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的角色从灌输者转变为设计者和促进者。“绿色课堂”表现为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课堂环境,把课堂变成师生平等的课堂、互动的课堂,促进学生成长的课堂。(2)将批判性思维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体系。思考是一种可贵的学习品质,冷静地思考可以沉淀思想,从而发现问

11、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大胆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营造广泛的阅读氛围与环境。让学生学会读书,创建书香校园营造良好的读书与交流的氛围,在宽泛的阅读中发现培养兴趣,真正形成学习化组织,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4) 学会锻炼身体。大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也是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体质是智育德育的载体,好的身体是教育的第一个环节,因此增强当代大学生对身体健康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是至关重要的。3绿色师资着力建设一支精于读书、学术氛围浓、勇于创新、团队意识强、生命价值感高的“绿色师资队伍”。(1)营造精于读

12、书氛围。一是,鼓励教师制定自己的个人读书计划,选定自己阅读的文章、刊物或著作,精读书籍,了解国内外教改动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本领。二是,精读的基础上,为学生推荐自己精读过的有价值的书籍(2)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一是,各个学科专业要精心制订本学科的学术研究和学术研讨的主攻方向,要通过学术研讨,逐渐聚拢本学科和相近学科的研究主题和研究领域,逐渐形成有特色的学术体系与能够聚合本学科大多数人员参与的学术群体,为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鼓励教师做校本学术报告,内容可以包括学术发现、新观点和新体系的建立、学术疑问、学术动态、新书介绍、本人当前研究的课题或本人感兴趣的问题等等

13、。(3)勇于创新。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科技创新,在岗位工作中,创新工作方法。(4)强化团队意识。提升教师团队意识,促进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组建教学团队、科研团队,让每位教师参与到适合自己的团队中来,共同研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借助团队的力量,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5)提高生命质量。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甘于奉献,在岗位工作中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4绿色育人以“道德为根、应用为本、创新为魂、能力为上”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完善人格的全员育人教育。5. 绿色科研(1)树立科研服务教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围绕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为学

14、院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支持,使学院真正成为通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囊团和人才库。(2)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贯穿到科研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到研究项目的全过程,使科研项目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重目标。(3)理工科系的科研工作要从绿色技术出发,加强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文人科系要从社会、经济、管理等方面开展绿色管理综合研究, 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绿色校园文化1绿色学风 2绿色校园文化氛围(1)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利用学校办公楼、教学楼的走廊、楼梯等展示学院绿色教育内涵,营造校园的绿色文化氛围。(2)利用宣传厨窗、墙报、艺术走廊、文化长廊、展览室等陈列学生的

15、美术、书法、诗歌、调查报告、摄影评论、变废为宝和科学实验作品等,发挥校园绿色教育的基地作用。(3)利用现代化手段、设备,通过校园广播站、校园网,开辟专栏,宣传绿色经营知识及报道学校开展绿色教育中的先进事迹及不足地方,进行表彰与批评。(4)充分利用挂图、环保角等,在课堂或课外活动中,向学生灌输环境知识和科普知识。 (5)制作校风、学风、教风、学校精神告示牌及增设名言警句、标语,弘扬校园绿色文化。3树立文明校园新风尚(1)引导师生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身行为,切实遵守各项行为准则和法律法规,自觉维护校园公共秩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2)倡导师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公物,珍惜资源,崇尚节约

16、,提倡绿色低碳生活,享受健康快乐人生。(3)以“节约是美德,节约是智慧,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为主题,通过主题班会、组织生活、报告会、座谈会、征文、展览、媒体、网络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4)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提高节约认同感,增强节约责任感,在全院开展消除浪费现象的征集活动,收集节约典型案例。(5)开展“节约水电周”、“节粮周”、“绿色环保周”、“节支周”、“书籍循环使用”等主题活动周系列活动。4.建设绿色校园环境(1)建设环境优美型校园。一是,美化校园。在现在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校园整体景观,细化景点的布置,进一步完善校园环境建设,使校园充满生机, 成为四季常青的绿色

17、校园,形成更加优美、清新、舒适的校园环境。二是,建净化校园。体师生员工要自觉爱护和美化校园环境, 各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教学区、宿舍区的全面环境管理, 保护校园各个场所的清洁卫生,(3)建设节约型校园。提倡绿色办公、学习和消费,使节约成为时尚。在教学、实验、科研、学习及生活的各个环节节约资源(水、电、粮食、纸张、实验材料等)。(三) 绿色管理绿色管理就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各个过程体现环保和人文精神,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严明的工作纪律,科学的管理制度实现的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使师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实现学院的全面

18、发展和进步。1.明确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学院各方面的工作围绕教学展开,服务于教学,实现全员育人为目标。管理部门要紧扣育人宗旨,为师生在校学习、生活、娱乐提供优质的管理保障,让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理念、环境保护理念把每一次有形的保障服务工作都化成无形的育人活动。2.建设绿色管理组织机构3.制定体现绿色管理的规章制度将绿色管理制度化,制定关于开展绿色教育,建设绿色节约型学院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对绿色校园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并以此为依据,修订和完善体现绿色管理思想的各项规章制度。4.实施绿色精细化管理。通过增强精细化管理的育人思想、制定精细化管理的育人机制,促进学院管理水平的提高。三、基本要求为了使绿色学院建设落到实处,提出如下具体要求。1全体师生员工要牢固树立绿色教育理念。绿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全体师生员工,要将绿色理念和思想贯穿到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2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学院有关部门要依据“绿色学院”建设行动纲要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并予以落实。3开展绿色教育工作研讨,进行绿色教育经验交流。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