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四边形动点问题的解题方法—图解法

上传人:liu****han 文档编号:61309173 上传时间:2022-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特殊四边形动点问题的解题方法—图解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特殊四边形动点问题的解题方法—图解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特殊四边形动点问题的解题方法—图解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特殊四边形动点问题的解题方法—图解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四边形动点问题的解题方法—图解法(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特殊四边形动点问题的解题方法图解法区铁基摘要:图解法数学思想依据是数形结合思想。它的应用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特殊四边形的几何问题,很多困难源于问题中的可动点。如何合理运用各动点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往往缺乏思路,常常导致思维混乱。实际上求解特殊四边形的动点问题,关键是是利用图解法抓住它运动中的某一瞬间,寻找合理的代数关系式,确定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图形位置关系,分类画出符合题设条件的图形进行讨论,就能找到解决的途径,有效避免思维混乱。本文试论从三个方面探究特殊四边形动点问题的解题方法图解法。以提高同学们的解题能力。关键词:图解法;动态图形;静态图形;化“动”为“静”。一、单动

2、点问题“数学是思维科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的教学”1。图解法数学思想依据是数形结合思想。而特殊四边形的几何问题,很多困难源于问题中的可动点。如何合理运用各动点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往往缺乏思路,常常导致思维混乱。实际上求解特殊四边形的动点问题,关键是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不要被“动”所迷惑,而是要“动”中求“静”,化“动”为“静”,抓住它运动中的某一瞬间,寻找合理的代数关系式,确定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图形位置关系,通过点动带线动,利用图解法,分类画出符合题设条件的图形进行求解,就能找到解决的途径,有效避免思维混乱。如图1所示,已知 ABCD中,AD=4cm,CD=6cm,A=450,点P

3、从点A沿射线AB运动,速度为1cm/s,若设运动时间为t(s),连接PC,当t为何值时PBC为等腰三解形?本题以平行四边形为背景,结合特殊角,等腰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知识编制而成,当动点P沿射线AB运动时,探求等腰三角形的几种情况。通常人们都是在给出的原始动态图形中进行求解。同学们往往缺乏思路, 导致运算混乱。而我是利用图解法,通过点P动带线动,抓住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的分类从动态图形中画出四种不同的静态图形进行求解,化“动”为“静”。解:1, 如图2所示,当BP=BC时PBC为等腰三角形则:6t=4 t=2(s) 2, 如图3所示,当BP=BC时PBC为等腰三角形则:t6=4 t=10(s) 3

4、, 如图4所示,当CB=CP时PBC为等腰三角形 ABCD CBP=A=450 ,BC=AD=4CB=CP BPC=CBP=450 BCP=1800-450-450=900 在RtBCP中 4, 如图5所示,当PB=PC时PBC为等腰三角形 ABCD CBP=A=450 ,BC=AD=4 PB=PC BCP=CBP=450 BPC=1800-450-450=900在RtBPC中设PB=PC=x, 则x2+x2=42 综上所述当t=2(s)或t=10(s)或t=(6+4)(s)或t=(6+2)(s)时PBC为等腰三角形。动态几何题,是指以几何知识和几何图形为背景,渗透运动变化观点的一类试题,揭示

5、了“运动”与“静止”、“一般”与“特殊”的内在联系,以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关系,通过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使学生经历由观察、想象、推理等发现、探索的过程,是中考数学试题中,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题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善于探索动点的运动特点和规律,抓住变化中图形的性质与特征,化动为静,以静制动,从一般位置与特殊位置的比较中发现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或根据运动过程中的特殊位置,进行合理的分类2。二、双动点问题如图6所示, OABC的顶点O为坐标原点,A点在x轴正半轴上,COA=450,OA=4cm,OC= cm,点P从C点出发沿CB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Q从A

6、点同时出发沿AO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原点O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求点C,B的坐标2,从运动开始,经过多少时间,四边形OCPQ是平行四边形,3,在点P,Q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OCPQ有可能成为直角梯形吗?若能,求出运动时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本题同样也是以平行四边形为背景,但它是以双动点为载体的动点问题,我是在2010-201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中第23题改编而成的一道题。在平时的教学中,开始我也是在题目给出的原始动态图形中进行解题讲解,发现效果很差,特别是双动点问题,学生不理解。后来我同样也是利用图解法,根据平行四边形,

7、直角梯形的特征与性质分类画出以双动点P,Q为边的平行四边形和直角梯形进行讲解效果很好。解:从动态图形中分类画出两种静态图形进行讨论:1,如图6所示,过点C作CE轴于点E在RtOCE中,COA45,OCE904545, EO=EC 设EO= x 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x1=1 x2=1(舍去) C点的坐标为C(1,1),CBOA,B点的坐标为B(5,1);2,如图7所示,CPOQ,要使四边形OCPQ是平行四边形,只需CPOQ,而OQOAAQ设经过t秒后,四边形OCPQ是平行四边形,则有t42t,解得t(秒)即当运动开始后,经过秒时,四边形OCPQ是平行四边形;,可以如图8所示,CPOQ,要使四边形

8、是直角梯形,只需PQ轴,即点P的横坐标与点Q的横坐标相同即可点P的横坐标为t +1,点Q的横坐标为42t,得t +142t,解得t1(秒),所以当开始运动到1秒时,四边形OCPQ是直角梯形;三、多动点问题有一些比较抽象的题目,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原因是学生缺乏画图帮助解题的意识,如果根据题意转换成辅助图,就会化难为易,使问题直观化和形象化,降低学生思考问题的难度3。如图9所示,在矩形ABCD中,BC=24cm,P,Q,M,N分别从A,B,C,D出发沿AD,BC,CB,DA方向在矩形的边上同时运动,当有一个点先到达所在运动边的另一个端点时,运动即停止已知在相同时间内,若BQ=xcm(x0),则AP

9、=2xcm,CM=3xcm,DN=x2cm1,当x为何值时,以PQ,MN为两边,以矩形的边(AD或BC)的一部分为第三边构成一个三角形;2,当x 为何值时,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结果用根号表示)3,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等腰梯形?如果能,求x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本题我是从2009年淄博市中考题中最后一道题的第25题改编而成。它是以矩形为背景,4个动点为载体的动点问题。第(1)小题的必须条件是点P,N重合且点Q,M不重合,此时AP+ND=AD,即2x+x2=24cm,BQ+MCBC,即x+3x24cm,或者点Q,M重合点P,N不重合,此时AP+NDAD

10、,即,BQ+MC=BC,即x+3x=24cm,所以可以根椐这两种情况来求解x的值。而第2小题是要把P,N两点分两种情况讨论:(1)点P在点N的左侧,(2)点P在点N的右侧。第3小题是利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条高的特征进行讨论判断。同样如果单独利用题中给出的原始图形进行解题讲解,学生基本不理解,感觉是非常难的一道题,但我还是利用图解法,分类画出符合题设条件的相关图形进行解题讲解,化“动”为“静”,学生很乐意接受,效果也很好。特别是第3问,如果不分类画出相关图形,学生根本不明白。解:从动态图形中分类画出五种静态图形进行讨论:1,当点P与点N重合或点Q与点M重合时,以PQ,MN为两边,以矩形的边(A

11、D或BC)的一部分为第三边可能构成一个三角形(1)如图10所示,当点P与点N重合时,由,得因为BQ+CM=x+3x=4x=1624,此时点Q与点M不重合所以x=4符合题意 (2)当点Q与点M重合时, x+3x=24 x=6此时,不符合题意 故点Q与点M不能重合所以所求x的值为4 2,由1知,点Q 只能在点M的左侧,(1)如图11所示,当点P在点N的左侧时,由,解得当x=2时四边形PQMN是平行四边形 (2)如图12所示,当点P在点N的右侧时,由, 解得当时四边形NQMP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当时,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如图13所示,过点Q,M分别作AD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

12、F由于2xx, 所以点E一定在点P的左侧如图14所示,若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则点F一定在点N的右侧,且PE=NF,即 解得由于当x=2时, 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不能为等腰梯形 总之特殊四边形动点问题,无论是单动点,双动点,还是多动点,利用图解法,善于探索动点的运动特点和规律,分类画出符合题设条件的图形进行讨论。在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寻找合理的代数关系式,确定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图形位置关系,就能找到解决的途径,有效避免思维混乱。参考文献:1 陶维林, 数学教学是思维的教学J, 数学通报, 2008年3期。2 袁亚平, 2010年中考数学中的动态几何压轴题赏析J, 中学数学, 2010年16期。3 郑大江, 画画就明白图解法在解题中的作用J, 中学生物学, 2012年05期。作者简介: 区铁基:中学一级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数学专科毕业,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和研究36年。5收稿日期:2012-8-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